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九九章 交接
三天后,陈玉成回到了琅勃拉邦。在石达开的命令下开始组织太平军收集整理物资。
他们在这里种下的稻子已经收获,石达开手下的太平军各营将稻子舂成大米,方便路上携带。
为了运动物资的方便,每名太平军都要随身携带一定量的物资。
队伍中多了一百多头大象,那些会驱使大象的土人被太平军招录进了麾下。
这些人享受到了优待,至少不要像其他的土人那样的干着重活。这些大象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负责运送火炮,还有一部分跟前锋,在前面带路。
在中南半岛这里,道路的建设严重落后。这里的植被茂密,刚开辟出来的道路很快就会被植被从新占据。
所以华夏才要开辟澜沧江的河运。在这里河运比道路运输要稳定的多。
一切准备被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石达开才将部下从各地召集起来。四五十万人不可能都集中到一个地方。他们以营为单位,被分散到了琅勃拉邦的周围。
八月底的琅勃拉邦,天气更加的干爽,从东南吹来的暖湿气流渐渐变弱,被凉爽干燥的西北风所取代。
但是这里毕竟是低纬度地区,天气也仅仅是凉爽了一点而已。
四周的植被依然郁郁葱葱。
这里的除了人类生活的地方,全部都是一片绿色。
植物的生命力顽强,他们扎根在每一块空白的土地上。它们从来不会挑地方,只要种子落下的地方有足够它发芽得条件,它们就会扎根在那里,尽量地让自己成长下去。
石达开觉得自己现在就要做一颗华夏丢出去的种子。带着手下的华夏人在一个新的家园生根发芽。
当然,没有什么文化的石达开想不到这样诗意的想法,但是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太平军集结起来之后,琅勃拉邦这个小都城被人流塞得满满的。
石达开还没有当众宣布迁移的决定。
他在等……
正午的阳光洒在了琅勃拉邦,人们躲在竹楼里或者大树下休息聊天。
小别之后重逢,大家都有些兴奋。在南掌的这段时间,这些太平军的将士感觉自己成了人上人,这里的土人任由他们指挥,他们能够随意地开垦土地。
在这里,他们就是老爷。
但是石达开之前救跟他们说过,只会在这里休整到雨季结束。
大家实际上都在心中默默地希望圣王经过这么长时间能够改变主意。
陈玉成等一干心腹此时都聚在石达开的宫殿中。
大家在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虽然大家嘴上说着请圣王圣裁,实际上每个人刚才在争论的时候都已经将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
“圣王,我们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目标。选定的地上天国那里的条件比这里要好,而且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陈玉成说道,他的表态在太平军中的分量很重。
陈玉成比别人知道的内幕要多的多。他是坚定地支持西进的。虽然那意味这巨大的挑战。
但是,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机遇。先不说能够得到复兴军军火物资上的强力支持。
就是那里的充足的发展空间就值得太平军去博一把。
到时候要是拥有与英国人差不多的武器,跟英国人干又如何?
陈玉成甚至隐隐有些期待,要是能够打败英国人,似乎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虽然当初英国人打败的是满清的政府。但是那也是华夏民族的耻辱。
这个耻辱要是能够让他陈玉成去洗刷,那么是不是可以名扬千古的事情呢?
陈玉成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将,成为一个名将就是他今后的追求。
成为卫、霍那样的名将,杨威异域才是为将者的崇高追求。
“报!”一声拖着长音的报告声响起。
石达开知道,他等的人到了。
“报告圣王,北边来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全部都是冒着烟的火轮船。”那近卫报告道。
走吧,一起去看看。石达开知道他等的人来了。
因为石达开事先安排过。所以守卫江边的太平军并没有拦截这支船队。
彭玉麟站在船头。张强正在安排船队准备靠岸。当然必要的戒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张强可以保证,拥有手中的十几艘炮艇。如果太平军要是突然发难的话,吃亏的一定是对方。
加装了转管机枪之后,标准型炮艇的攻击远近皆宜,几乎没有死角,简直就是河道霸主。
而且炮艇上面有炮塔和机枪塔,能够给炮手和机枪手一定的防护。对付澜沧江两岸的敌人基本上就是碾压。
遗憾的是,张强到现在还没有遇到像样的敌人。
一路上过来,河边虽然都是郁郁葱葱的丛林,但是大都是鳞次栉比的山丘,罕有人烟。
但是琅勃拉邦这里却是一片平缓的谷地。在四周的青山掩映下,这里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适合农耕,确实是一片宝地啊。
在彭玉麟正在感慨这个地方是个宝地的时候。
石达开已经带着手下的将领来到了江边。
远远的,他们可以看到一道道黑色的烟柱飘向天空,然后随风飘散。
一阵汽笛声传来。石达开见到一艘艘钢铁怪兽向着这边驶来。
他知道这是复兴军的炮艇。这些炮艇虽然没有原来在长江上看到的大。
但是却显得更加的冷峻。复兴军的钢板铆接技术已经成熟。船用钢板也能够制造出来。
这些炮艇的制造之所以这么快就是因为预制了船用钢板,永昌船厂只是完成了最后的装配。
同样的炮艇在伊犁河船厂以及月湖船厂都有装配。
远远望去,这些标准型炮艇要是不看他上面的铆钉,还以为它就是一整块铁疙瘩呢!
上面那竖起来的炮口可不是摆设。他们这些太平军的将领可都是见识过复兴军的火炮的。
人家的火炮发出来的可不是大铁球,那都是能够爆炸的榴弹。
“圣王,是复兴军的船队,我们干他娘的!”一名长相彪悍的太平军将领说到。
这名将领本以为自己说完之后会有人附和他。
可是周围却没人出声,大家只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石达开瞪了那人一眼,没有计较,哪里都会有傻缺存在。这样的人迟早会死在战场之上。
“大家好好看看。这就是我们当初从广西出走的原因。与其跟这样的军队拼命,不如与他们合作。”石达开开口说话了。
众人都静静地听着,大家都知道此时圣王说的事情是关乎圣国命运的大事儿。
“大家都是华夏的子弟,都是汉人的苗裔。自从复兴军推翻满清之时,他们就不是我们的敌人了。我们太平军从华夏退出,不是因为我们输了。”
“我们是要寻找一块新的土地,将我华夏文明的种子播撒开来!”这么现代化的话自然不是石达开能够说出来的。
这段话出自当初董叔恒写给石达开的信。那封信其实也给了石达开一个台阶。
不然,这么年轻傲气的石达开怎么会干脆利索地带着手下出走呢?
此时,在众人听来,石达开的话充满了豪气。
“不过,诸位,这里可不是我们播撒华夏种子的地方,这里本来就是华夏的土地。我们现在要去一个地方,那里本就不是华夏之土。这样我们太平军才算是扬威异域。”
“那里的土地比这里还要肥沃,那里的土人比这里的还要懦弱。在那里,我们能够找到能称为敌人的对手,在那里我们能够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
平时不大讲话的石达开,此时却给手下们做了一个演讲。
石达开本就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他在现在的太平圣国内威望很高。
今天他讲的这些内容慷慨激昂,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陈玉成双手紧握,双目直视着石达开的后背。他从未感觉到圣王是这么的高大伟岸。
现在,他最庆幸的就是自己当初跟在了圣王的身后。
要是自己跟着天王或者东王,那么自己很有可能就死在了天京城的那场内乱之中。
此时船队已经渐渐靠近,码头守卫的太平军有些紧张。
但是根据圣王的命令,他们没有异动,只是在原地监视。
他们也不敢动。因为此时那些炮艇上那黑洞洞的炮口正对准着他们。
这种被大炮瞄准的感觉对人具有很强的压迫感。
陈玉成此时也将目光转向了江中的炮艇。说实话,这种炮艇虽然没有复兴军原来的炮艇大。
但是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更强。那些拥有炮塔的火炮他知道。
但是那些由很多枪管组成的奇怪枪械是什么?
也许是一种速射枪吧。陈玉成对复兴军的武器非常的感兴趣。
最开始的时候,他接触到时是复兴军的燧发枪,当时就觉得比清军的鸟铳要强多了。
后来是从复兴军买到的线膛枪。那精致的做工,以及超远的射程,稳定的性能也让他叹为观止。
其实他一直都知道复兴军有更好的兵器。但是谁都不会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
炮艇没有上岸,而是在江中一字排开,警戒着岸上人的一举一动。
随后一些拖轮拉着运兵船向着码头轮流靠上来。
随即从船上下来了一队队的士兵。他们穿着整齐的军装,背着火枪,排着队从船上下来。
不一会儿,这些人就占领了码头。
二十师的师长鲍超正在指挥士兵下船部署。
鲍超自然是知道石达开的,石达开也知道他。之前在湘军,鲍超的营就驻守在广西北边。
他前几年的生活也是离奇曲折,先是在向荣的手下做一个小头目,不受重视。
向荣败于太平军之手后,他逃回到了湖南,被骆秉章招募进了湘军。
此时他的人生才出现转折,湘军中唯才是举,他很快就升了上去。成立了自己的营头,并且将这个营越做越大。
鲍超有些自负,至少在带兵打仗方面,他从没觉得自己比谁差。
直到他看到了复兴军的兵,他才觉得自己前些年的兵都是白带了。
打仗在复兴军看来完全就是一个不同的概念。他们不缺乏勇气,但是他们打仗不依仗士兵的血勇,他们更加的注重对武器的使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因为他们奉命投降了复兴军,所以鲍超都没来得及跟复兴军交手试试。
不过从他当初的老队伍向荣那里开始,鲍超身边就有人跟复兴军交手了。
那时候,复兴军被身边的人传的神乎其神。
知道他自己成了一名复兴军的师长,对复兴军的感受才更加的贴切。
鲍超知道,安排自己做这个师长只是为了安抚湘军上下。
等以后稳定了,他这个师长如果没有什么作为的话,肯定会被弄到那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养老去的。
所以上任之后,鲍超一直都是兢兢业业。
刚开始的时候,第二十师的装备都没有配齐,就开到了四川。
不过虽然如此,部队还是在四川打了几场漂亮仗。
在四川作战主要是跟当地土司打,因为骆秉章很快就也投靠复兴军了。
土司军队根本就不是湘军的对手,虽然仗打胜了,但是鲍超却没有什么成就感。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湘军大部分时间都在整训,他也去到了高邮的陆军军官学校再学习。
在这里,他才知道复兴军百战百胜的秘密。
随后第二十师也进行了大换血,大量的基层军官被交流出去,或是进了军校,或是去了其他的部队。
士兵的装备也都更换成了复兴军的装备。
要不是他在军校中对复兴军的各种装备都有了解,他一定无法想象到配合复兴军装备的各种新的打法。
复兴军在面对装备比自己差的敌人时,通常多是保证我打到你,你打不到我,先用炮兵的优势干掉对方的炮兵。
然后基本上就是锁定胜局了,用装备慢慢磨就能将对方给磨掉。
整训过了的二十师已经渐渐脱胎换骨,士兵们渐渐褪去了身上的痞气,他们非常珍惜现在的身份。
因为成为了复兴军以后,他们待遇比以前好了太多,不仅仅是军饷多了,就连家人都能够享受到特殊的待遇。
而且根据华夏的最新政策,军人是可以用军工兑换军工田的。虽然这些田地不在原籍,但是军部分给大家的都是上好的田地。
这个制度,实际上也也是华夏政府促进移民的一个手段。
就比如现在要收回的南掌。这里的田地可都算是上好的田地。但是当地还生活着一些土人,所以华夏一定会大力向这里移民的。
授予军功田就是一种方式。
此时的琅勃拉邦码头之上,二十师的士兵已经陆续下船。
一部分士兵散了开来,扩大了警戒的范围。
还有一部分士兵就在码头上列队。
身后就是水师的炮艇,大家异常安心。周围几公里之内都是炮艇的打击范围。在这块区域之内他们的具有火力上的绝对优势。
“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复兴军,不说他们的士兵如何,就是他们的装备,我们怎么跟他们打。这董书恒能够短短时间内推翻鞑子是有所依仗的。”
“走吧,我们一起去见见客人。”
说着石达开迈开步子向码头走去,他没有担心复兴军会突然发难。
那根本毫无意义,复兴军要是真的想灭了太平军,他们当初有很多的机会。
“参加圣王殿下。”彭玉麟身后跟着一众将官,向石达开见礼道。
这算是给足了石达开的面子,毕竟石达开的小弟都在,人家可是有身份的人。
彭玉麟觉得给他点面子,自己这边又没有什么损失。
“彭将军,有劳了!”石达开也拱手道,没有摆出圣王的架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石达开似乎也是在帮董书恒做事,虽然石达开一直不想承认这一点。
张强有些失望,仗又没捞着打。
接下来,双方商量交接的事情。
彭玉麟来之前就已经做出安排了,如果双方谈好交接,不需要开战。
那么石达开他们将乘坐运兵船顺着澜沧江向西前往掸邦高原的东部,然后沿着缅北土司地界一路向西。
一路之上复兴军都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补给。直到他们进入那加丘陵地区。
这之后他们就要靠着自己手中的枪来开路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