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一八四章 实战演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战场上实用的兵器就是好兵器。兵器是为战斗服务的,自然要以战斗的需要为第一要件。
    一个好的兵器设计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去设计兵器,而是要从士兵军官的角度去设计兵器。
    历史上很多兵器都是有士兵或者军官设计的,比如大名顶顶的ak47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就是一名基层军官。
    为什么士兵军官能够发明武器呢?一方面因为他们长期使用保养武器,对武器结构非常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些士兵军官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兵器,并且渴望拥有更可靠更有效的兵器。
    所以董书恒一直要求,兵工厂的设计师要定期去军营里面体验士兵的生活。去跟士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去了解士兵们的想法和需求。将这些从士兵那里收集到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
    其实,兵工厂现在主要的瓶颈还是发射药的问题。黑火药最大的问题不是它的推力不足,而是它燃烧后产生的残渣对枪支的影响太大。
    为什么步枪几百年了都停留在前装步枪上,没有怎么进步?
    问题就出在黑火药发射后要清理枪管,而前装的话更加方便清理枪管。当然后装枪的闭锁结构难造也是一方面原因。
    董书恒其实也知道一些加特林、马克沁这样的神器的原理。但是他一直没有跟设计师们提出来。原因就是没有更好的发射药,使用黑火药定装弹,这些快速射击的机枪只需要一会儿就会出现故障。
    黑火药产生的残渣会严重影响机枪上的零件。机枪的结构又很复杂,上面的配件要比普通步枪上面多的多。
    面对现实,董书恒只能先制造出一款53式栓动步枪。这种单发步枪的射速较慢,而且构造简单。士兵们还能够按时完成清理工作。
    即便如此53式步枪使用黑火药铜壳定装弹的情况下,故障率还是要比前膛枪要高。
    历史上,正是无烟火药的发明让火药武器进入一个革命性发展时期。各种新式的枪支、火炮在无烟火药发明后层出不穷。
    离开了火炮车间,董书恒正准备离开,耿嘉又凑了过来,手中还有一个铁家伙。
    “总统,您之前不是让我们试着设计一款实用的钢盔吗?我们试了几款,发现这一款防流弹、箭矢的效果最好,要不你看一看?”
    董书恒伸手接过耿嘉递过来的钢盔。这个钢盔的顶部是个半球形,四周有四五厘米宽的帽檐,目测,前面要短一些,后面长一些。
    董书恒越看越眼熟,这个有些像一战英军的mk1“农夫盔”啊。
    不过,董书恒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耿嘉他们抄袭的,因为英国人自己都还没有钢盔呢,钢盔是在一战的火炮洗礼下才产生的玩意儿。
    “耿嘉,你们为什么把钢盔设计成这个形状?”董书恒问道。
    “总统我们一开始制造了好几个款式,但是用我们的火炮做实验,发现这种形状下,对炮弹破片的防护能力最强。”
    “您看这头盔中间实际上很浅,就是为了减小圆顶的弧度,增加倾斜度,这样流弹滑开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总统,这个样式也是有出处的,我们的一个设计师在一本明朝的装备图谱上看到了明军神机营用过一款头盔,就是类似这个样式。因此就试着做了一顶,没想到效果很好。”
    “明朝?看样古人的智慧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董书恒感叹道。
    “老耿,这种钢盔你们先做两千顶,送到部队用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暂时不要大规模地生产。”董书恒交待道。
    钢盔这种东西主要是用来防止火炮破片的杀伤。现在董书恒的敌人基本上装备的都是实心弹滑膛炮。
    对于实心弹,再厉害的钢盔都没有用处。所以董书恒对钢盔这东西的需求并不急迫。
    只不过,武器装备都需要长时间的检验才能顾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早一点研发出来,就能够早一些成熟。一步领先就能够步步领先。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董书恒才让兵工厂开启头盔的研制工作。
    说完了头盔的事情,董书恒带着一行人在兵工厂的食堂蹭了一顿午饭,下午他们还要赶到新建的演习训练场。
    这块训练场靠近海边,占地有上百平方公里。不过这里大多是难以改造的盐碱地,用来建训练场也算不上浪费。
    训练场中模拟了各种地形,方便士兵们了解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要领。
    训练场的中心有一个人造的土丘,土丘中间是一个高达二十几米的堡垒式的塔楼。
    顺着楼梯,董书恒一行人在作训部部长马宗武的引导下上了塔楼顶端的指挥中心。
    这个指挥中心,主要是方便观察演习现场情况用的。塔楼上通过旗语与战场上的演习部队进行沟通。
    由于距离太远,旗手都是通过望远镜观察旗语。
    “马部长,开始吧!”董书恒下令道。
    “是,总统。”马宗武领命,接着对一边的旗手喊到,“演习开始!”
    旗手立即用旗语将命令传达了出去。
    “轰轰轰!”这是在模拟炮击。实际上火炮打出的都是空弹,士兵们身边的爆炸是预埋好的炸点。
    随着电报的建设,淮海军现在也在很多地方用到了电力。
    比如现在这些炸点就由电力引爆的。
    徐寿在去欧洲的船上的时候,就把电话机给研制出来了,并且制造了一台样机。
    这个样机还有实验资料被船队带了回来,现在就放在书院的电力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董书恒相信,过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拿着电话机遥控指挥手下的各个部门了。
    就像这种演习,要是有电话机跟前线的指挥官直接沟通,效率无疑会提高很多。
    董书恒脑子里不禁想起了影视剧里面通讯兵拎着一卷电线,飞奔在战场上,铺设临时电话线路时的情景。
    第一轮的炮击演练是让士兵们感受战场上被炮击下的场景,避免新兵上战场后听见炮响就心慌腿软。
    第二轮演练的是步兵冲锋。淮海军现在的新兵基本上都是从民兵中选拔。这些人做民兵的时候都学习过射击,不过民兵使用的是前膛枪。
    民兵训练的时候用的是线列步兵的阵型,训练的方式跟野战部队不同。
    现在淮海军的野战部队基本上都换装了后膛枪,因此他们使用的冲锋方式是散兵线式冲锋。
    面对线列步兵或者敌人坚守的城墙、阵地时,这种战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伤亡。
    现在底下战场上的新兵们演练的就是散兵冲锋,他们以班为单位散开城一个个相互掩护的三角阵型,弓着身子快速地向前移动。
    不时会有士兵停下来,单膝跪地,瞄准前方的敌人射击,掩护跑在身侧的战友。
    演习的方案是游各军的将领同参谋部、作训部一同商量制定出来的。
    董书恒也仔细看过,确实非常的详实。只是没有后世的实兵实弹对抗演习那样逼真。
    正常演习,基本上就是在让士兵们感受一个个战场的场景,没有真是的敌人存在。
    董书恒明白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根本就没办法产生真正的战场紧张感。
    不过这也没办法,技术跟不上,别说前世战场上那种一被击中就冒烟的激光感应装置,就是可以用来实战演习用的橡皮弹,现在都没法弄出来。
    董书恒还是有些贪心了,就他们这种演练,现在世界上都没有几支军队弄得出来。
    像清军的“秋操”,说是演练,实际上就是把军队集中起来,摆摆阵型,给皇帝、王公大臣们开开眼,真正是耍花把式。
    不能否认,淮海军的这种演练,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能够给士兵带来很大的帮助。
    见过大场面的董书恒,看这样的演习一点都感受不到惊心动魄,在他看来那些炸点就跟放烟花差不多。
    不过,尚泰王和笃姬却看的非常过瘾。尤其是士兵在接连不断地爆炸中冲锋前进,这让二人看得惊心动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儿了。
    尤其是小尚泰王,差点就要惊呼出来,见现场这么多人他才硬生生地忍住。
    “老师,这样演习,要是出现伤亡怎么办?”尚泰王用只有两个人能够听见的声音说道。
    看着那么多的炸点在士兵身边爆炸,尚泰王心里就揪着一把汗。
    “尚泰你要记住,平时多流血流汗,等到真正上了战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命。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努力和付出都要放在前面。”
    “其实,这些爆炸都是提前埋好的炸点,一般炸不死人,顶多就炸伤。士兵们要是按照要求去做是不会有问题的。要是他不听命令,心慌乱跑,那就怪不得别人了。”董书恒跟他解释道。
    “哦,我明白了,老师。”本来一心想穿军装的尚泰,此时心里面开始打退堂鼓了,光训练都这么危险,看样子这兵确实没那么好当。
    演习结束,一行人离开基地返回大丰城。
    回到大丰的时候,正值工厂下班的时间,人们匆匆忙忙地往家赶,路上、城镇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
    董书恒坐在马车上看着路边脚步匆匆的人流。突然想起了后世地铁站通道中那些脚步匆匆的上班族。
    现在这些工人都乐在其中,他们希望这种有班上、有饭吃的生活最好一成不变。他们觉得这样很充实。
    尤其是那些流民出身的工人,他们在在做流民的时候是很自由,但是那种饿肚子的感觉真不是人受得。
    饿过肚子的人认为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孤单的人认为拥有家庭就是最大的幸福。
    回到历史上的董书恒认为改写历史是他最大的幸福。
    人的幸福感就是在这种反差中获得的。
    后世的人认为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太过枯燥乏味,对不起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想着逃离这种生活。
    可是那些逃离的人很快发现自己又进入一种新的枯燥生活。等他们回过头时,才发现原来的那种平淡无奇才是真正的幸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