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一百三十八章:朱元璋吃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吧,明天中午,我会安排徐辉祖去找你。
    到时候,有什么事情,你就和他说吧。
    将他调配给你,主要是因为你身上的担子比较多,所以帮你干一些活,顺便再跟着你学习学习!”朱标一五一十的说道。
    其实,将徐辉祖安排在陈松身边,主要目的还真的是这样。
    陈松身上的职务太多,要给朱雄英上课,要给国子监学生讲学,还有市舶司那边,还有新学。
    如果再加上这事,两个陈松也忙不过来。
    朱元璋也考虑到了这些,所以就将徐辉祖安排给陈松。
    徐辉祖这人的本事还是有的,为人也比较正直。
    其实,朱元璋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徐辉祖长长本事。
    别看历史上的朱元璋杀了不少功臣,但对徐达这些功臣的子嗣,还是不错的。
    朱元璋和徐达的关系,远超君臣关系,平日里对徐辉祖多有照料。
    这次,朱元璋借着这个事情,让徐辉祖跟着陈松学习学习。
    “好!”陈松回道。
    退出御书房后,陈松回到了家。
    该给那四个学生上课了,吃过午饭,陈松开始给那几个等候多时的学生上课。
    上完课,已经是黄昏。陈松闲的无事,带着李三娃他们在周围转悠。
    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陈松的视野中,只见朱元璋穿着一身非常普通的员外服,带着朱标朝着自己这边走来。
    朱元璋老早就看到了陈松,陈松朝着朱元璋迎了过去。
    来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陈松。
    “怎得这时出来?不琢磨你那新学吗?”朱元璋拍着陈松的肩膀,就像是一个普通老农一样,一脸的笑容。
    “头脑有些发涨,故此出来出来散散心!”陈松回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有些理解陈松,“说的也是,新学毕竟不是儒家理学,没有前例可循,一切都是你自己摸索。”
    “行了,不说这话了,陪俺吃顿饭。
    好长时间没出来吃过饭了,今天出来吃一顿,顺便再看看,如今的物价怎么样。”
    朱元璋这人非常复杂,对文官非常狠,可对百姓却非常宽容。
    洪武朝,某地的官员要是不负责任,胡作非为,当地老百姓可以将其绑着,押送京城。
    同时,路过各地,不许刁难。
    洪武朝,被老百姓绑着去京城的官员不在少数。
    朱元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官员清廉。
    可是,这样的局面很难达到,为了让天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朱元璋对那些忤逆自己的官员举起了屠刀。
    可是啊,书写历史的人正是朱元璋屠刀下面的文官。
    “俺知道一家面馆,里面的小阳春可是一绝,以前不忙的时候,经常出来吃!”
    朱元璋笑了笑,带着陈松朝着通济门大街远处走去。
    走了很远,差不多快要出了通济门大街,朱元璋停在了街道尽头的一家小面馆前。
    这家面馆的装修很差,比不上其他的店铺,里面的桌椅看上去很破,非常具有年代感。
    因为不是饭点,所以里面没有几个人。
    朱元璋轻车熟路,跨进店门。
    陈松和朱标紧随其后。
    刚刚走进,柜台后面的老掌柜一脸笑容的迎了出来。
    老掌柜很老,应该有五十多岁的样子。
    在人均寿命很低的现在,已经称得上高寿。
    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衣服,袖子上打满了补丁,脸上满是褶皱,但下巴上的胡子却被打理的很好。
    老掌柜看到朱元璋的时候,浑浊的眼睛中满是光芒。
    “您来了,赶紧坐,赶紧坐!”老掌柜安排朱元璋坐在了店里最中央的桌子前。
    看老掌柜的这个样子,便知道,朱元璋以前经常来这里。
    “你们也坐啊!”朱元璋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陈松和朱标依次坐在朱元璋的旁边和对面。
    “还是老三样?”老掌柜站在一旁,问道。
    朱元璋点点头,笑着说道:“就老三样,对了,酒一定要温!”
    老三样就是一碗阳春面,一瓶温黄酒,几头蒜。
    这是朱元璋在店里的标配,来的次数多了,就被老掌柜记住了。
    “好!”老掌柜重重的一点头,朝着厨房走去。
    面馆中一个伙计都没有,面积也很小,装修也很有年代感。
    说实话,能在通济门大街附近开店的人,大都非富即贵,可是眼前的这家面馆,看上去和富贵不挨边啊。
    陈松细细的打量着周围,脸上露出了疑惑。
    朱元璋将陈松的表情看在眼中,他敲了敲桌子,看了看四周,见没人之后,小声的说了起来。
    “他家在这里开了很多年的面馆了,在俺还是吴王时,他就在这里开面馆了。
    俺修建皇宫时,特意将他家店留了出来。
    俺那时经常来他家吃面,虽然俺也吃过不少山珍海味,可是俺觉得,在这应天府城中,就数他家的面最地道,最好吃。
    他有一个女儿,前几年嫁人了,嫁给了一个赌鬼。
    这个赌鬼真不是个东西,一天就知道赌。
    他女儿生孩子那天,赌鬼还在外面赌钱,后来他女儿难产,连带着孩子死掉了。
    这家面馆就两个人,一个人是他,一个人是他弟弟。
    他弟弟脑子有些问题,不太灵光,但煮的一手好面。他即是掌柜,也是店伙计。”
    朱元璋回忆着过往,脸上满是唏嘘。
    听朱元璋所言,这家店里的老掌柜,却是一个饱经苦难之人。
    “那后来呢?她女儿的丈夫呢?这种畜生,真不是个东西!”陈松有些愤慨。
    “嘿嘿!”朱元璋森然一笑,眼中闪烁着道道冷光,“这种畜生,俺怎么可能会饶过他!
    俺让人把他给骟了,扔到了北边打仗去。后来,被鞑子割了脑袋。”
    “就该如此,如此畜生,不配活着。”陈松敲打着桌子,义愤填膺的说道。
    说话间,老掌柜端着一个木盘来到旁边。
    木盘里有三碗面,颜色红亮,飘着葱花和香油,香味宜人,细细的线面卧在碗中,勾人食欲。
    “这就是小阳春,可是京城中一绝!”
    朱元璋端起面,放在桌子上。
    陈松和朱标也急忙端起自己的碗,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老掌柜端着木盘又往后厨走去,过了没一会儿,端着一壶酒和几头蒜走了过来。
    朱元璋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酒是热的,倒出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
    酒是黄酒,朱元璋端起酒杯,小呷一口,一脸享受。
    “这是绍兴黄酒,他家的酒是自家酿的,可能不如绍兴的正宗,但俺喝着舒坦!
    这么多年了,俺就认他家的酒,喝着舒坦,解困。”
    朱元璋将酒在嘴里含了一会儿,等享尽滋味之后,囫囵咽下,只道是一个舒坦。
    “吃面就要配蒜!”朱元璋拿起一头大蒜,拔去外皮,一口蒜,一口面,吃的咕噜作响。
    老掌柜一脸笑容的站在那里,看着一脸享受的朱元璋,脸上多了不少笑容。
    陈松也拿起一头大蒜,就着面条,吃了下去。
    没一会儿,朱元璋将碗里的面条吃的一干二净,面汤也喝的干干净净。
    就着黄酒,又吃了几头大蒜。
    喝到微醺,朱元璋取出几枚铜钱,放在桌子上,“老掌柜,结下账!”
    “先生,今天就不收钱了。”老掌柜笑呵呵的说道。
    朱元璋有些诧异,道:“吃饭给钱天经地义,怎么能不收钱呢?”
    “我要回老家了,过几天就走。这家店,我打算过几天就转让出去。”老掌柜一脸平静,就像是在说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一样。
    朱元璋脸上的惊讶更盛了,“这是为何?好端端的,为何要回老家呢?这里住的不好吗?可是有人欺辱你了?”
    老掌柜一脸自然的说道:“托当今陛下的福,没人会欺负老小儿。只是年纪大了,思乡心切,在外这么多年,也该回去了。”
    朱元璋沉默了下来,因为这样的事情,朱元璋确实不好再说什么,只能任由他这样去。
    “你回去也好,回老家好好想享清福。但是这钱,你必须收下。俺在你这里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面,哪里能不给钱呢?”朱元璋拿起桌子上的钱,塞进了老掌柜的怀中。
    然后带着朱标和陈松头也不回的跑出了面馆。
    走出去很远,朱元璋停了下来,他背着双手,回过头看了一眼面馆。
    老掌柜站在面馆门口,冲着朱元璋不停的作揖。
    “唉,这就是俺大明的百姓,民风淳朴啊。
    那些贪官污吏要是做出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俺就剁了他!”
    朱元璋自言自语,这话就好像是说给自己听一样。
    夕阳渐渐隐没在西山之下,晚霞充斥着天空。
    分开时候,朱元璋看向陈松,“过几天,你去将这家面馆盘下来,记住,多给老掌柜一点钱。”
    “臣遵旨!”陈松回道。
    在晚霞当中,朱元璋朝着皇宫走去。
    陈松站在原地,一直看着朱元璋的背影。
    史书说,朱元璋是暴君,是个冷酷无情的帝王。
    可是,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是个不希望自己遭遇重演的普通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