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上中下三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将到来的大战,诸侯联军这边并没有墨家那边那么轻松,悬殊的实力对比、之前庙算的失误、战略上的失策,这一切加在一起,使得诸侯上下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氛。
    这三十年的军事变革的效果多少还是有用的,若没有这三十年被迫的军事变革,数万军队此时只能选择乌龟阵。
    军事技术和战术体系的改进,使得诸侯联军这边也可以放弃原本的阵法,采取更长更宽的正面和互相协同的战术体系。
    原本四五万人,只能维持一个一两里的战线,并且还需要用阵型以配合,因为不用阵的话,根本指挥不畅,也根本难以作战。
    如今联军可以展开一个大约八里宽的正面,已然是极大的进步,若不然就只能结圆阵以固守,只有主将率领一些精锐投放在战场的关键处才能够作战。
    秘密派人和墨家接触的周天子和齐侯韩侯等人都在一处名为三柳社的村社内,这个村社因为村口有三株极大的柳树,故有此名。
    这个村社处在联军的左翼,是一处要路,若是想要撤走,这里是必须要守住的。
    现在在阳夏的韩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抵达这里会和,那些别处大夫的兵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前来支援,面对墨家的强势压迫,诸侯联军的主将们都已绝望。
    墨家之前黏住他们之后,便开始聚拢兵力形成合围。
    本来这一次诸侯联军敢于深入泗上,就是因为他们以为墨家的主力在莱芜方向,诸侯是没有和墨家野战的胆魄的,他们已经被吓破了胆。
    结果墨家却秉持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理念,对于临淄根本没有太大的欲望,而是一直提防着齐韩这最后一支野战机动兵力。
    右翼故意露出的空城破绽,导致了中军主力的冒进,最终又被围困在这里,动弹不得。
    墨家已经黏住了他们,想跑的话不是那么容易。
    挡在三柳社西南方的,正是墨家当初解戴城、承匡之围的偏师,一万余人,并且已经和墨家主力连成一片。
    若想突破,就得在侧后挡住墨家主力的进攻,然后突破开这万余人的阻截,很显然这不现实,很容易被打成前后夹击的态势,一旦阵型溃散,如此平原地形和墨家的骑兵优势之下那就会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本来诸侯是想摆乌龟阵的,但是几个知兵的人物纷纷反对,认为摆乌龟阵圆阵就是自寻死路。
    齐相田鞠便道:“如今墨家主力俱在四周,炮百余门,精骑万五,若摆圆阵,则我军必败。”
    “处处倍则处处寡,若行圆阵,墨家佯攻三侧,主攻一侧,则等于我军以四分之一的兵力挡住墨家的全部主力。”
    “其炮猛轰之下,圆阵不可坚守。”
    其余人也都是这个意思,摆圆阵的前提,就要舍弃己方最后的野战能力。
    圆阵的特点是可以让兵力密集,从而导致墨家一时间难以攻下。
    可是缺点也极多。
    尤其是在墨家有大量铜炮的情况下,舍弃战线而用圆阵防守,等同于给墨家的炮兵当靶子。
    再者放弃了阵线,收缩成一团,兵力根本无法展开为进攻阵型。
    五万人摆圆阵,只需要大约两里的范围就够。
    可若是想要还有进攻反击撤退的能力,至少需要八里见方的战场正面,这样才能把部队的阵型展开,或战或退或守,都还有选择的余地。
    若摆圆阵,两里地的方圆,兵卒就要挨靠在一起,根本不能展开进攻阵型,那样可真就是在等死了。
    圆阵的唯一希望,就是阳夏方向的韩军、雍丘方向的齐魏军接应过来。
    而墨家最擅长的又是野战机动,围点打援,各个击破,到时候圆阵不能战、援军被击破,就只能困在这里饿死了。
    现在联军的粮食还够吃八天,若成圆阵,放弃主动撤走和主动接战的机会,粮食节省点用,最多也就是十二三天的时间,若是十二三天阳夏、雍丘方向的援军不能抵达,那就等同于自己饿死了自己。
    到时候就算想要反击,也只能在有限的战场正面上集结大约五六千人的精锐,再没有侧翼配合的情况下决死反击,赢面太小。
    几个知兵的老将都认可田鞠的说法,有人知道田鞠手中必有善谋之士为他谋划。
    周天子不动声色,他秘密和墨家接触,以认同墨家为条件,只希望继续保持自己天子的身份就可以。
    齐侯韩侯却无论可退,墨家这是明摆着要搞死他们,他们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之前几天,韩、齐两国的人互相指责。
    韩人认为,就是齐人的冒进,导致了现在被围。
    齐人认为,就是韩军在阳夏方向的畏惧,导致了联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若是段端没有畏墨家如虎不敢入空城,最多也就是段端被歼灭,何至于联军主力被困于此?
    韩人则反骂齐侯不知恩义,这一次出兵是为了救临淄,结果事到如今齐人反咬一口竟责怪起来韩军。
    齐人则冷笑认为临淄要是没了,韩国也不能独存,说什么大义救齐实际上就是救自己。
    两边骂的久了,终于在墨家主力追上将他们黏住之后,开始了精诚团结,知道若是再争斗下去更无活路。
    对于明天的决战,诸侯还算是尚有“武德”,还没有想着坐以待毙不做任何的挣扎,或者说他们知道墨家善于守城攻城破阵所以死守必死,不得不想办法扭转一下劣势。
    齐相田鞠说了一下自己谋士给出的构想,他道:“齐之临淄,公子多好赛马。马有上驷、中驷、下驷之别。曾有人赛马,以下驷对上驷、以上驷对中驷、以中驷对下驷,则无往而不胜。”
    “天下有道,万物相合。明日之战,三军如驷,我军上驷不如墨家之上驷、中驷不如墨家之中驷、下驷不如墨家之下驷,乃必死之局。”
    “但以临淄赛马公子的手段,却也还有一线生机。”
    众人很容易就理解了这赛马的意思,也明白了田鞠所谓的上中下三驷和战争相比的意思。
    有人道:“昔年隐阳一战,楚、墨联军便是如此,以右翼之上驷对魏韩左翼之下驷;以左翼之下驷对魏韩之上驷。”
    “昔年墨越一战,也是如此。左攻右守或左守右攻,如今看来,其中竟大有深意。”
    一些研究过当年战术的老将很容易理解了田鞠的意思。
    田鞠道:“我之门客观墨家战阵之法,颇觉有理,认为兵力在一线平均展开是最为愚蠢的。而左翼拉长而薄弱,右翼加强而厚重,以多击少,破其一翼,比之兵力平均展开更为有效。”
    “所难者,就在于我们需要知道墨家的上驷于何处?下驷于何处?”
    “然而其时这也不难。”
    他这么一启发,在场宿将便立刻想到了他们现在所在的三柳社,纷纷点头。
    “三柳社!”
    有人说出了村社的名字,田鞠道:“正是三柳社。”
    “三柳社为我军之左翼,又是连接阳夏的必经之路。墨家想要切断我们的退路,必要猛攻我军左翼,也就是三柳社。”
    “夺下三柳社,则我军必要扭转阵线,收缩防守,错开道路,从而被堵塞的更加严重,丝毫没有退走的可能。”
    “承匡之偏师,也在三柳社的侧后,墨家这两天就在三柳社的对面挖掘炮垒,必死准备猛攻三柳。”
    “此所谓墨家之上驷也。”
    “我军若在此死守,集结兵力,则枪不如人、炮不如人、训练士气皆不如人,则正中墨家之愿。”
    “既然我之上驷难敌敌之上驷,可以下驷在此守。”
    “我军则集结兵力于右翼,左翼主动后退,甚至放弃三柳社。”
    “右翼集结兵力,猛攻墨家的下驷,迅速击溃墨家之左翼,扭转战线,以作斜线。”
    “如此,则舍弃了左翼的偏师,却保留了右翼的主力。”
    “若是不能胜,还可以留存兵力固守;若能胜,则便有一线生机。”
    “若胜,墨家调整战术,又需三两日,我军便可固守,亦或是集结精兵从东北方向撤走。”
    “一则我军骑兵少,二则我军军阵更重移动更慢,唯有以重阵压其一翼。”
    他的想法或者说他谋士给他出的想法,算是合理的。
    上中下三驷的类比,其实也就是斜线阵,这是此时情况下联军唯一有可能以少胜多的战术办法。
    即在三柳社一线部署长而薄的兵力,依靠后退来拖住墨家的主攻,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三柳社不要,将主力部署在右翼。
    在总兵力少于墨家的情况下,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固然左翼墨家也是在以多打少,但是若是联军有算而墨家无算,故意放弃三柳社左翼布局,可以给联军的右翼争取更多的时间。
    就算败了,主力还在,尚且还有固守的资本。若胜了,则有可能死地翻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