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 第四十章 八笔吏书贱体字(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适说出了两个奇怪的名字。
    墨子念叨许久,确信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两人。
    那唐汉尚可理解。
    唐尧之国,一直到武王之子时期才灭亡。
    成王小时候拿着一片桐叶和弟弟开玩笑,说将来肯定封一片地给你,周公旦认为天子无戏言,将叔虞封到唐尧故土,便是后来的晋国。
    原本的上古唐国被迁到南方杜地,后世子孙或可能以唐为氏。
    这赛因思就奇怪的紧。
    适见墨子皱眉思索,急忙道:“他们两位的来历,我也不清楚。当时我问过,他们说:天下的学问、个人的阴私,只能选一个,你选什么呢?”
    到底选了什么,适没说,也不必说。
    墨子明白如果这些话是真的,那么一定选的就是天下的学问,而非个人的阴私。
    墨子不再纠结这话是真是假,而是问道:“那些字是这两人所创吗?”
    适摇头道:“是唐汉先生所改,而非所创。唐汉先生曾说,仓颉造字,鬼神惊泣,只能改而不能再创。”
    “唐汉先生又说,以唐字为例,本意是唐尧烧陶的土塘,后来唐尧成为圣王,治理天下,所以这唐字又引出宏大、壮烈、信义之意。这些藏在史中、隐于文字中的大义,是不能废除的,只能够修改字本身。唐还是唐,只不过不那么写而已。”
    墨子想了一下,点点头道:“如此说来,你在两位先生那里看的书,都是这样的字写成的?”
    “是的。所以我才能够知道《诗》、知道《礼》。才能知道奚仲的名字、《七月》的诗篇。”
    这话算不得天衣无缝,可是也能自圆其说。
    适之前所做的一切,墨子均很满意,只是不清楚适的来历。
    他虽然经常谈鬼神,可是却又从不相信天命或是命中注定这样的事,因而他不相信一个鞋匠之子能知道那些东西。
    半年前的那几句话,还可以说是聪慧;但半年后的这些事,绝不是一个聪慧可以解释的。
    墨子背着手,看着远方的宿麦,似乎在思考什么,忽然问道:“《乐土》之说,也是他教你的?”
    适摇摇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赛先生曾和我讲过先生的一件事。”
    墨子一听,这人曾提过自己,也有些好奇,问道:“什么事?”
    “他说,有弟子曾问先生,未来是可以知道的吗?先生说,假设一人的母亲重病将死,他想要回去看看,那么现在有两辆车。一辆是骏马、车是圆的轮子;另一辆是劣马、车是方的轮子。那么乘坐哪一辆更可能见到母亲呢?”
    墨子点点头,说道:“是的,这是我说的故事。所以我认为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适见墨子认同,又道:“常理来说,一定要选骏马和圆轮子。但是骏马可能会死、圆轮子可能会碎。因而,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也是不可以预测的。赛先生说,可以预测的未来,叫必然;不可以预测的未来,叫偶然。必然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但偶尔的未来是不能预测的。《乐土》诗篇,就是我见到那些事物之后预测的必然的未来,但能不能实现又是偶然的未来了。”
    “赛先生苦悟天志,终于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将这种预测必然未来的学问传授了我。那些《乐土》中的事物,我也曾见过许多,都是他们二人参悟天志明白了事物的本源后做出的。”
    墨子闻言,畅想着这两人的风采,悠然长叹。
    许久点头道:“这话我是相信的。对这两人的聪慧和本领,也是钦佩的。可是,这两人如此大才,眼见天下大乱、列国纷争,明明知道了必然的未来,为什么又不站出来行大义呢?”
    适知道墨子是实干家,于是蹲下来从冰凉的地面上抓了一把沙土,虚握住手掌,让沙土轻轻从留出的缝隙中落下。
    不多时,沙土全部流出,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小圆锥的沙堆。
    “先生,沙土这样落下,形成这样的沙堆就是必然。一千次,一万次都是这样的沙堆。”
    墨子点头,适又低头,将刚才那个沙堆抓在手中,重新落下流出。
    “可是,先生,同样是刚才的砂子、同样是相似的沙堆,可是每一粒砂砾的位置是一样的吗?任何一粒砂砾换了位置,那么我们不让沙土自然流出,而是想要摆动每一粒砂子,却未必能做出最简单的沙堆。”
    墨子盯着落下的砂砾,思索一番后问道:“这是他们两个告诉你的?”
    “是的,赛先生说,既然沙土慢慢落下最终都会形成沙堆,那又何必去干涉呢?百年达不到乐土、或许千年就达到了。而如果人为的干涉,又怎么知道一定会快?或者说又怎么知道不会血流成河呢?”
    适的话音刚落,墨子放声大笑道:“迂腐!水滴而能穿石,一块好玉放在水滴下,千年之后定能穿孔。再好的匠人,钻孔于玉,也可能将玉损坏。可夏商之时的匠人可能十块玉就碎一块,如今却可能百块才碎一块。难不成担心玉石碎掉,就只能靠水滴去穿吗?”
    “这是杨朱的想法,砂砾如人,聚为沙堆;无数根汗毛与皮肤,构成手臂;所以最微小的毫毛般的事物也不该被损害,没有人可以主宰别人的命,自然之至便是最自然,天下大治……他想的是好的,可如今天下不就是那些不懂天志的王侯在主宰着吗?若无不懂天志的王侯,或可如此;若有不通天志的王侯,不可如此!”
    笑声过后,墨子双眼紧紧盯着适,问道:“你是怎么想的呢?”
    适也大笑道:“先生看这宿麦,听那《乐土》,难道还需要问吗?既然知道这些沙土将来要聚为沙堆,为什么我们不去做这双手?行天下大义,弟子百死无悔!请先生收我为弟子、请先生让我成为救济天下的墨者,也请先生让我用这天志让世间少几分饥馑!一人力微,聚众可成。”
    喊出几句口号般的豪言后,适躬身等待。
    墨子看着弯腰的适,回味着刚才那般热的话,想着这半年适的所作所为,看着那些绿油油的宿麦,听着远处弟子们或是惊呼或是好奇的说笑,终于将手搭在了适的肩上。
    “好。过几日回城后,再与你说说别的。你能有救济天下之心,这是最重要的。你能半年忍苦,想必心智也是坚定的。此事先不要再提,日后你再与我说说这推演必然之法,我也听听。”
    适心头掀起一阵狂喜,明白自己这半年所受的苦、晒的黑、挨的饿、遭得罪、吓的汗……全都值得了。
    这是一个鞋匠之子在这个乱世能够向上走的第一步,也是唯一一条路。
    至少,自己不用再担心随便一个人就能把自己绑在树上抽打,不用再担心随便一个人将自己以顺非而泽祸乱人心的理由诛杀,不用担心一两年后的围城战死于无名,不用担心两三年后的筑城累饿而死。
    活下来,这三个简单的字,直到这时候才算是真正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乱世命贱,贱命更贱。
    适为自己的命不再贱如草木而欣喜之后,觉得墨子一定会问更多的关于天志的事。
    可没想到墨子却道:“你蹲下来,我念一番话,你用那种文字写在地上。”
    适不知道墨子要做什么,觉得很不合常理,非常人行非常之事。
    也不多问,蹲下身子,拿起地上的一根木棍,在地上等待。
    “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秉持天志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适按照自己的习惯,自上而下地将这一段话用他熟悉的文字写出来,也在上面加了一些竖行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很重要,有了标点符号一些东西就不能胡乱解释了。
    没有标点,一句“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就会走两个极端,点出不同标点的人会彼此仇视,怒斥不止。
    等墨子念完,适也写完了,仔细品着这句话,知道墨子是在夸自己。
    这句话大致是说,做事要有三个标准:有本源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本源的,就是知晓了事物的普遍规律而做出的;推究的,是做出之后询问百姓,依靠百姓的反馈知道好还是坏;实践的,就是要在本源和百姓反馈之后,制定法律政令,观察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得利。
    除此之外,那些天命啊、注定啊之类的言辞,都是不必要的。就拿这三条去判断一件事做的对还是不对。
    是否符合了天志和事物的普遍规律?是否让百姓拍手称赞并且认同?是否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得利人民安康?
    此便是墨者之三表。
    这是在说墨者的不信天命的非命观,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夸奖适。
    适说,他悟出了一些天志和事物的本源。是为本之。
    适做,他在村社中的这些事得到了村社的认可。是为原之。
    适教,他教人种植宿麦、种植墨玉地瓜鬼指、教一些孩童识字,自然有利于人,推广至国家也可富强。是为用之。
    正合三表。
    墨子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赞赏,也用这种方式观察着这些写在沙土上的字。
    他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说这番话,而是盯着那些字,终于看出了一些门道。
    “所有的这些方方正正的字,都可以拆成六七种小字?”
    说完捡起一旁的木棍,在字的旁边画了一个点、一个横、一个竖……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