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子们经过小学堂、县学、州学到太学,又在太学外舍和内舍苦读六年,终于熬到了太学上舍,这个时候该学的经义课程早已结束,上舍生少有的几门课程也主要以策论为主,朝廷偶然会有重臣来太学给上舍生们讲课,让他们了解朝廷政务,了解天下时事。
    但就算这种讲座也是偶然才会有,上舍生更多时间是在做准备,一是为科举做准备,其次是为考上舍中等生做准备,考上科举可以赐进士出身,考上上舍中等生则是赐同进士出身,也具有做官的资格,然后再实习两年,便可获得正式委任出仕。
    不过对绝大部分上舍生而言,他们都偏向于科举,原因很简单,考上科举是从县丞或者主簿起步,而是太学出仕往往是从学官起步,起点明显低了。
    在未来升职时,进士出身升官很快,五年就能做到知县,十年可以做州通判或者入朝为主事郎官,而太学出身就慢得多,除非是后台比较硬,很多太学生终其一生也只做知县。
    所以太学生往往不愿意直接出仕,就算考上中等生也会留在太学当外舍生助教、学录之类,就是为了保留太学生的资格,一旦出仕为官就不允许参加科举了,不少太学生都是科举无望才不得不选择出仕。
    不过对于李延庆而言,他是由解元入太学,没有外舍生和内舍生的经历,所以他选择了去内舍读书,内舍教授大多是名师大儒,对提高他的学术水平很有益处,按照朝廷的制度设计,他本来就应该是内舍生,接受更高深的教育。
    这天上午,李延庆匆匆赶去内舍学楼,今天有太学博士张琥讲授《庄子》,这是他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
    太学上课的教室很大,就俨如一座小殿堂,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听课,不过上课也不拘泥于形式,有的时候教授会在小房间上课,只有十几个学生。
    李延庆来得稍早,课程还没有开始,学生们都在三五成群地议论纷纷,朱涛被杀已经过去了两天,直到这时才终于发酵了,不仅太学,整个汴京都在议论此事。
    毕竟朱勔掌管的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给江南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民愤太大,他儿子被杀,普通民众拍手称快,而太学生则在讨论这件刺杀的政治背景。
    李延庆刚找个位子坐下,便见有人向他招手,当然不是郑胖子,在课堂上从来见不到他伟岸的身影,原来是同乡武邦昌,李延庆放下书袋,走上前笑问道:“武兄怎么也在内舍听课?”
    武邦昌身材中等,长得十分清秀,他是去年相州解试第三名,不过他已是上舍生,发解试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除非是考上解元。
    “《庄子》和《列子》都是去年才新增的课程,我们没有学过,所以都来补学,贤弟没发现这里面一半都是上舍生吗?”
    李延庆看了一眼,周围的人几乎都不认识,他歉然笑了笑,表示自己都不认识。
    武邦昌笑道:“其实也难怪,上舍生平时都是各做各的事情,很少聚在一起上课,我们都是在外舍生时就认识,已有多年的交情,而你是直接进上舍读书,与众不同,不过这样很容易失群啊!”
    这一点李延庆深有感受,以前和他同住的两个上舍生就对他十分排斥,从不和他说一句话,太学生都在长期求学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圈子,说得好听一点叫做志投意合,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结交朋党。
    宋朝太学的朋党之盛,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甚至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
    武邦昌又给他介绍了身边几人,虽然看在武邦昌面子上,众人都一一和李延庆见礼,但看得出神情都比较冷淡,人人都知道李延庆和郑荣泰关系甚密,大家自然就把李延庆归集到郑荣泰的派别中去了。
    武邦昌心知肚明,他压低声音对李延庆道:“在相州我就劝过贤弟谨慎交友,贤弟似乎没放在心上,现在应该明白了吧!郑荣泰的衙内党名声可不好啊!”
    李延庆淡淡一笑,“我只认识郑胖子,他的那些狐朋狗友我一个也不认识。”
    “所以啊!他们不接受贤弟,贤弟也不能融入其他圈子,最后就失群了,在太学失群,日子可是很难过的。”武邦昌语重心长道。
    李延庆也知道他说得对,至少他知道郑胖子和太学衙内们经常聚会,但从来就没有带他参加过一次,倒不是郑胖子没那个心,实在是他的条件差得太远。
    不过李延庆并不赞同武邦昌的失群论,至少目前他过得很充实,虽然有时也会缺人一起去喝酒,但他的朋友都在武学,大家很快就能聚会了。
    武邦昌见李延庆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心中略略失望,也不再劝他。
    “贤弟怎么看朱涛被刺杀一事?”武邦昌转开话题问道。
    “据说是苏州仇家所杀!”
    武邦昌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这种市井传言你也相信?”
    “我真的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我甚至还没有见过朱涛,着实不太关心,不知武兄怎么看?”
    “你呀!比较年少,政治敏感太低,简单地说吧!这是朝廷权力斗争开始,有人要动蔡相公了。”
    “这和蔡相公何干?”
    武邦昌瞥了他一眼,“你居然不知道朱勔是蔡相公的人?”
    “邦昌!”旁边有人提醒道:“少说两句。”
    武邦昌顿时醒悟,便笑了笑不再说下去了,宋朝言论宽松,倒不用担心祸从口出,关键是道不同不与之谋。
    这时博士张琥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李延庆也抱拳行一礼,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
    太学的一堂课十分冗长,一般要讲两个时辰,不过太学博士张琥讲得妙趣横生,大家也不觉得时间漫长,等这堂课结束,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上课结束,太张琥照例向他们推荐两本自己写的书,让他们卖回来好好钻研,他信誓旦旦保证,只要读透这两本书,科举中关于庄子和列子的试题就不在话下了。
    不过让李延庆颇感兴趣的是,推荐买书的书坊竟然是士林源书坊,离太学不远,有机会他倒要去看一看。
    下午没有课,李延庆打算去书坊逛逛,他刚回到宿舍,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宿舍前站了几个人,为首之人竟然是嘉王赵楷。
    李延庆吓了一跳,连忙上前行礼,“让殿下久等了。”
    赵楷微微笑道:“我是也刚刚到,正想派人去找你,你就回来了,少君下午有时间吗?”
    李延庆点了点头,赵楷欣然笑道:“我们去找个茶馆坐一坐,我有件事找你。”
    两人来到太学的茗茶馆坐下,和上次一样,掌柜用屏风给他们围了起来,几名侍卫站在屏风外面,不准任何人靠近。
    赵楷低声道:“你猜猜看,是什么事情?”
    “我没猜错的话,殿下要去江南了吧!”
    赵楷呵呵一笑,“朱涛很凑趣地死了,父皇便把我找过去,直接让我去江南调查朱勔!”
    “应该不是调查那么简单吧!”李延庆淡淡道。
    赵楷点点头,再次压低声音道:“名义上是调查,实际上就是直接把他们父子抓捕回京。”
    说到这,赵楷叹了口气,“这件事很棘手,我需要找一些帮手南下,怎么样,和我一起去吧!”
    赵楷期待地望着李延庆,李延庆微微一下,“既然殿下有令,延庆当然义不容辞!”
    赵楷大喜,“你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
    这时,李延庆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道:“如果殿下下午有时间,能不能帮我一个小忙。”
    “你说,要我帮什么忙?”
    “是这样的,我开了一家小店,非常需要一个后台撑撑腰,希望殿下能去我的小店里帮帮站一站场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