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 完本感言及后记
一本两百七十余万字的小说的完本,于笔者而言,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之所以会有这部作品,其原因在于书荒、对南明史的阅读和感悟以及一个作者的梦想。这个梦想,无疑是漫长的,从2015年8月17日开始在word文档上打出第一个字开始,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即便是从上传开始,亦是有长达二十二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熬夜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也是能免则免,社交活动亦是能推就推,一切空闲时间皆用于查找资料和写作,疲惫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到了最后的一个月,思考和犹豫更多,码字状态下滑严重,请假就成了必然。
所幸的是,迄今为止,拙作历经两年的时间,也终于宣告完本。笔者践行了初发表时的诺言,将故事完整的呈现出来,当写下全书完的那三个字的时候,不由得长舒了一口大气。
《永历四年》这个故事,之所以会叫这个不太讨喜的名字,其原因是在于永历四年于故事发生的地区浙江而言是一个大年份。
这一年,浙江清军展开了对浙东抗清势力的全面围剿,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四明山明军,而关键中的关键就是陈文起初效力的大兰山明军。
诚如简介中所言的那般,满清在剿灭四明山明军之后,进行了血腥的洗山行动,为的就是剪除掉鲁监国朝廷的行在舟山的这一犄角。历史上,到了第二年,清军在进攻舟山之前再度进行了一场洗山,确保了后路无忧才大举进攻舟山。而舟山之战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及浙江大规模,有组织性的抗清运动的覆灭。
故事之中,陈文投奔大兰山明军,为的是前往福建的盘缠。后来决定留下改变这场悲剧,为此编练了一支仿照戚家军式的小规模部队。但是努力的结果,却是在内斗之中未尽全功,四明山没有逃过洗山的命运,陈文带着部队救出了上万的百姓和大兰山明军的后勤机构,在一场殿后战中战胜了追击而来的清军。
这是第一卷的故事,也是整体的基调。因为南明这个时代就是内斗频仍,各路势力,同势力的各个派别花式互怼,最后便宜了我大清。一个核心男丁数量只有不到六万人的异族,在入关之初便占据了中国大半土地的情况下,还是花费了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才勉强完成了初步的征服,这里面汉奸和内斗狗们不可谓不是居功至伟。
正因为当时是一个这样的环境,所以陈文这一路走来,排挤、内斗、叛乱、叛逃、歧视和不信任,可谓是充斥其间。陈文每一天都在为了未来而战,但却总有人在拖后腿。例如为当时不少读者所诟病的曹从龙之乱,当时就有不少人在各种地方怒骂笔者虐主。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历史上如李定国、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唯一的区别就是,陈文是穿越者,靠着近代化军队的蛮力实现了对历史的改写,而他们没有成功,仅此而已。
陈文改写历史的力量来自于制度的变革和军事的强大,故事亦是以自戚继光的兵法推演近代军队作为其中的一条主线。陈文经过了鸳鸯阵、长枪阵、空心方阵,最后在清廷先后师法西班牙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的刺激下憋出了近代军队的大杀器排队枪毙战术和墙式冲锋战术,最终完成了近代化的变革。
阵法是近代化的标准,但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强化。陈文的治军思路,严苛的军法、丰厚的军功奖励,外加上夷夏之防的洗脑,锤炼出来的军队,故事最后的青年近卫师就是完全体,一支新兵部队可以摄于对军法的恐惧而机械的执行命令,同样可以为了信仰而无视牺牲,这已经不再是近代军队,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军队才会拥有的精气神。
这一切,来源于制度,军功授田制度,华夏复兴会以及邸报、文工团等文宣机构,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军法。故事中的老兵杀人案就是江浙明军奉行的严苛军法的体现,张益达用性命给其他人划定了一条线,违逆军法者死,由此方可加深其他人对军法的恐惧,甚至是可以为此漠视牺牲的恐惧,军队才能容忍更大的伤亡而继续前进的力量。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战争也从来都是残酷的。陈文靠着近代军队消灭了满清,到了这个地步,欧陆的古斯塔夫方阵被破,军事上没有什么值得去写的了,于国计民生上,首要的也是恢复元气,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还是恢复人口,让英雄的母亲们多生养,才是灭清之后的首要工作。
能不能水下去,按照常理可以,然则其实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拙作本就是以军事击败满清的作品,军事上再无敌手,浙江明军从覆没的边缘在陈文的努力下一路反推,进而灭清,主旨已经抵达终点,也就到了该完结的时候。
殖民海外,恕笔者直言,恢复了元气,文中也有着相应的制度,走出去不困难,没必要急于一时。至于什么民主,在17世纪,呵呵。共和国时期也曾想要赶英超美,结果如何,读史者自知。说句明白话,该是什么时代,该是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去做什么事情,步子跨得太大了,是会扯到蛋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聊完了故事,再聊些别的。
写作,尤其是写这么长的一篇小说,于笔者而言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都是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
人设方面,除了主角陈文以外,都是边写边做的。剧情方面,细纲也是在不断的修改。再加上更新的压力,很多地方比较仓促,也比较粗糙。
这是需要改进的,这本书从上传前存下的8万字开始,第一卷没写完就用用完了,而后一直是紧赶慢赶的确保更新,实在存不下稿子,也没办法进行更加系统化的修改。
这一点,下一本上传前会尽量的多存一些,避免这一问题。至于下一本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会在今年的11月,也就是两个月后,笔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也需要放下这本书的思路,转入到下一本的思路之中。具体进度,会在群里公布,群号:519264778,欢迎光临指导。
记录一下成绩,拙作自2015年10月12日上传,2016年2月20日上架,上架时55万字,收藏900,首订87,至完本均定921,再接再厉。
永历四年一文,一路走来,多有坎坷。如今能够完本,感谢编辑一直以来的鼓励,感谢列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和捧场。
………………
后记
《国史记》
前明永历十三年腊月,北京攻陷,凡年,年六月,完成了对辽东及长城以南汉地光复的太祖回返南京。内阁首辅大臣钱谦益以灭清之殊勋率群臣劝进,太祖不允,问之以前明永历帝,永历帝下旨曰:监国齐王秉承明太祖驱除鞑虏之遗志,当为天下主。
禅让圣旨下达,永历帝不敢进京,唯恐效小明王故事,遂遣太子入朝。同年冬月,钱谦益筑受禅台,太祖焉有灭清之不世殊勋,效明太祖旧例,承明正统,封永历帝为明王,列国朝诸王之首,改国号为夏,改元复兴,以第二年为复兴元年,定都南京,易其名为帝都,夏帝国始立。
夏帝国建立,太祖公布新政。
废前明三饷,轻傜薄役,恢复民生。改革税制,建立以田赋、关税、盐茶、商税、官业为主体的税收结构,与民休息的同时国库日丰……
行鼓励生育之策,嘉奖从征有功将士之母,赐英雄母亲牌匾。免除育有三子女及以上家庭丁税。隐匿避税之民齐出,民间多生之风盛行,因前明苛政、流寇横行与满清屠戮之人口损失迅速得以恢复。至复兴三十年,太祖病故,文帝即位,统计之人口已逾两万万之数……
兴建学校,国家贴补食宿,童子军学堂依旧例免除食宿费用,设奖学金。以缴获群虏家资,以日本向满清走私武器为由强行租借石见银山,收巨利以兴教育……
建立内阁、诸部司掌行政;中枢、省、府、县四级提刑掌司法;修民法典,设由勋贵及资深文官组成之元老院掌立法;置兵部、驻军及战兵部队、军需部及军工部分掌征调、作训、保障三权……
改革科举制度,定百分制,逐年剪除八股内容。兴明算、物理、化学、明法诸科,调整士大夫知识结构……
新政厉行,士大夫多有不满。然则夏太祖行事果决,性格坚毅。依法治国,虽不满亦不足以改变。其言及严禁缠足是为夏帝国之剃发易服者,无非口舌之快尔。
与历朝不同,夏帝国建立于鞑虏席卷天下之末,民生凋敝,虽行恢复民生之法,然则严禁开荒,厉行军功授田之法,大批无土之民投效各省都督府,以为备补之士,更多有为军功地主招为佃户及种植工人者。
民户自耕农恢复比例缓慢,军功地主遍布全国,种植园及种植合作社盛行,沿海各省出产之经济作物经工坊加工,远销海外,亦使夏帝国税赋结构较之前明发生质变。
奈何,土地之获取,只可得之以军功。军功贵族集团、军功地主阶级以及渴望获得永业田土之百姓,构成了扩张的主力军。
夏帝国迄今为止,并非平均,而是每一年都在进行着或大或小的战争。即便是复兴元年为起点的休养生息二十年的国策之中,对漠南蒙古各部的惩戒、对辽东的满清余孽的追剿、对朝鲜反夏势力的清除、对西南各省土司的改土归流,也从未有停止过。
至复兴三十年,前明之奴儿干都司大部、河套地区、陕西行都司及朝鲜全境已纳入版图;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各省土司或降或逃,改土归流只余云南一省。虽叛乱之火未消,然驻军厉行清剿,数载之下,由军功田土组成之种植园确立,汉人迁徙日多,土民反心消弭,以入汉籍为乐事,自此永为中国之地。
然,文帝登基,为求君主集权,扶持儒家士大夫制衡军功地主。文帝兴国三年正月十六,政变爆发。翌日,文帝退位,其姊秦国大长公主即位,是为武帝。
夏帝国初立之时,四夷来朝,太祖纳暹罗、琉球等诸国入朝贡体系,拒绝为朝鲜复国,并吞其地置安东都护府。
复兴元年,缅甸洞吾王朝白莽杀兄自立,太祖拒绝承认白莽为缅甸国王,封建明王于缅甸,以晋王为辅,支援大批军需物资。
翌年四月,晋王破缅北阿瓦,明王朱由榔建明国,改阿瓦为承天府,入夏帝国朝贡体系。
然则南下之时,晋王本部兵马多有逃亡,于夏帝国受到压制的儒家士人及西南土司虽多有先后南下者,但其人多无治国之能、统兵之才,且内耗甚多。再兼汉族人口比例过低,缅甸反抗逾强,以致晋王连战连捷,攻灭洞吾王朝,却始终未能彻底占据缅甸,只得与孟族重建之新白古王朝对峙于缅甸中部。
复兴十五年,延平郡王病故,其子郑经请为藩属,太祖不允,遣吴登科为招讨大将军,陈奇策为招讨副将军伐之。郑经兵败澎湖,请降,台湾纳入版图。
武帝正国四年,晋王病故,世子继承晋王之位。然,少晋王无法与其父才具相比,苦战经年,阿瓦为白古王朝攻陷,晋王李嗣兴力战而亡,世子护卫明王朱由榔逃亡云南,请求内附。白古王朝尽屠阿瓦汉人。
武帝正国五年,明王请为国宾,夏军集结六万,辅以日本、琉球及台湾土著组成之归化军自海路攻入缅甸,破仰光,于次年十月全取缅甸。设护缅校尉,置于南洋都护府之下,缅甸一国不复存焉。
攻略缅甸期间,夏军及归化军受命武帝,尽屠缅甸孟族及附逆之缅族,武帝盛赞其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自此之后,武帝享国一甲子之久,于周边列国多有屠戮,南洋、安西、安北、镇北四大都护府确立,鲜血女皇之号震慑全球。
武帝正国六十年,武帝病故,传位于文帝之孙,是为宣帝。宣帝例行武帝国策,大肆对外扩张。
自此亦为夏帝国之永例……
………………
昨天承诺的后记,大概就是这样,剩下的,自行发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