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677章 后记(终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构回京后,所有事务全部押后,不理朝政,他与母亲韦氏见面,将自己见过父皇最后一面的事情说了。当韦氏听闻赵佶未死,也未曾被俘虏而去,最后又死去,一波三折,深深地牵动着他的心,这让韦氏难以承受,一病不起。
    数日后,韦氏也与世长辞。赵构为韦氏举行国葬,也算是为了追忆先皇,决定罢朝三日,举国哀悼。
    当韦氏丧事结束后,赵构下定决心迁都,他命令工部、户部侍郎前往幽州,因地制宜选择一处地方,重新建造都城,将当地的百姓重新迁移,而赵构也从国库拨银两。
    朝中大臣纷纷反对赵构如此做,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为此他特意让龙虎山第三十一代天师算卦,迁都有利于大宋江山社稷,众人才相信,此乃天意,众人不得不遵从。
    赵构迁都至幽州顺理成章,不再有任何阻拦,经过整整三年的时间,皇宫等全部装饰完工,就连城墙也重新修建。因此,赵构决定在建业十三年正式迁都至幽州,并且将幽州改为‘京城’,年号从‘建业’改为‘建元’。
    因此,赵构迁都至幽州,也就是建元元年春。
    宋朝迁都至幽州,此乃国事,而汴京城也不再是最繁华之地,众多商户纷纷北上。当首都迁至幽州时,赵构又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了金朝土地的控制权,而蒙古游牧民族也不敢再肆意滋扰大宋边疆。
    “皇上,现在大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此乃真正的大宋盛世!”
    赵构沉声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现如今大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然而也是大宋危机的开始。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唐明皇皆是在唐朝极其强盛之时,由盛转衰的局面,最后才会中原大乱。”
    “朕执掌大宋江山已有十余年,然大宋尚未真正达到鼎盛之时,与前唐还有一些差距。即日起,传朕旨意,大宋全面开放海域,与西方各国进行来往贸易,文化交流。”
    赵构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被眼前的表象迷糊,在他看来反而觉得更加危险。任何朝代都会经历盛极而衰的情况,要是大宋臣民一直以为现在的大宋真的十分强大了,那么也是危险的开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如今大宋的财力、国力、军事力量皆是强大的,无论是周边的蒙古,还是吐蕃等国都不敢于大宋交战,只因宋朝掌握着令人畏惧的大炮。宋军交战,不再以人数居多,而是以大炮轰炸,哪怕是再多的军队都难以抵挡。
    此外,赵构又派遣大军南下,前往流球,加强流球的控制权。赵构派遣的大军之中有善于播种、培育的人,还有建造大师等,为得就是让流球变得富裕起来,这也是赵构一大心愿。
    建元五年,大宋邻国,大理皇上、吐蕃皇上、蒙古可汗等人纷纷送来朝贡的礼物,甚至连国书都送来。由于蒙古可汗不懂得汉人文化,又有一部分女真人逃入,这让蒙古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只可惜宋人无人能懂。
    最后,蒙古可汗学习汉文化,又重新书写一封国书前来,表达了对天朝的尊敬,愿意俯首称臣。赵构也没有拒绝,相比较而言,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总比发动战争要好。
    现如今大宋的国力,周边邻国无人能与之匹敌。次年,东瀛天皇派来和谈使,愿意与大宋建立外交联系,赵构也答应下来。即便是高丽国也在这个时候,愿意对大宋俯首称臣。
    赵构并不像以前的皇帝,任何来朝拜的大臣,就会给予大量的赏赐,以此彰显本国实力。但是,赵构也不会吝啬,给予适当的赏赐,要是给了太多,就会给予众人一个错觉,大宋很是富裕,时间久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觊觎。
    此外,赵构也派大臣前往周边邻国出使,受到各国隆重待遇,甚至也会有赏赐。但是,那些大臣却不敢将他们独吞,他们也清楚外国皇帝或是君主对自己等人尊重,这一切都是缘由宋朝强大,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又是宋高宗赵构。
    建元十年,蒙古与基辅罗斯接壤,蒙古可汗与之发生争斗,蒙古大军进入基辅罗斯地域,最后大军被基辅罗斯联军打败,蒙古可汗只能向宋朝请求援兵,最后岳飞率领大军前去,不曾想那一战因为蒙古可汗的受到女真人暗中挑拨,导致岳飞等将领受到敌军埋伏,又被蒙古军围攻,最后战死沙场。
    当岳飞与其他将领的尸首被运送至京城,赵构雷霆大怒,命令刘光世、韩世忠二人集结八万大军,又带领一支百余人的炮兵,这些人直接奔赴蒙古,蒙古与基辅罗斯大战已经大伤元气,又被宋军连续进攻,最后蒙古可汗战死,蒙古也成为宋朝的疆土。
    但是,赵构并未赶尽杀绝,他留下部分蒙古百姓,因地制宜,让他们自行管理,不过不允许组成军队,军政大权分离,就像是西夏一样,政务大权交还给蒙古,而军事大权则由宋朝掌控。
    由于占领蒙古,赵构再次下旨,让朝廷士兵们的战马,全部从蒙古得到,要知道蒙古乃是草原,放牧马匹最适合。另外,赵构又组织一支两千人的炮兵队伍,这些人全部都精挑细选的士兵,全都是身家清白之人。
    虽说只有两千人,却是战斗力十足,足以抵挡十万大军。正是有这样一支庞大的炮兵队伍,使得宋朝屹立于天下,无人敢动。但是,也有国家想要一探究竟,都被赵构查出来,处以极刑。
    建业二十年,大宋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个时候朝廷选举的人才不仅仅是舞文弄墨,还需要有一技之长,而大宋是真正达到了鼎盛时期,真正做到四海升平。
    东方有大宋王朝,西方有拜占庭帝国,遥相呼应,称霸东西大陆。
    此时此刻的宋朝已经远远强盛于任何时期,哪怕是唐朝都无法比拟,大宋王朝扬名海外,而赵构也派遣使者前往拜占庭帝国,只可惜两国路途遥远,海上天气多变,一直未能完成这个心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朕自建业元年登基为帝,现如今过去了整整三十三年,大宋王朝之名已扬名海外。大宋的未来,朕就交给你们兄弟二人,你们一定要记住,盛极而衰的道理,也要懂得居安思危。”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宋如何强大,都不允许忘记这两句话。此外,擎苍你要记住兄弟和睦,方能齐心协力治理国家,争权夺利决不允许发生。大宋未来的局势如何,一切都交给你们自行处理,朕累了,也该歇歇。”
    赵构语重心长地教育眼前的两人,他一生子女只有五人,除了赵怀英流落在外,宫中还有四人相伴。只不过八年前,他的两个女儿已经嫁做人妇,赵构没有指腹为婚,而是让她们自行恋爱,挑选丈夫,他从不干涉。
    自小被赵构宠爱的两个女儿,出嫁的那一天,赵构放下手中的国事,亲自主持,又送出厚重的礼物,有些恋恋不舍。至于眼前的两个儿子,赵构真的没有管束多少,基本上都是作为母亲的邢秉懿,还有他们的老师潘良贵、李光等人教导,就连赵有恭也会教导,唯有赵构对他们两兄弟十分严厉。
    双胞胎兄名为赵擎苍,弟为擎宇,他们自幼习武,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练武都不敢有任何的偷懒。因为被赵构知道,那后果很严重,甚至赵构这个做父亲的将他们二人直接丢进军中历练,而且还是分开,一人跟随刘光世、韩世忠,一人跟随张浚、岳飞,最后又将他们送入六部、枢密院历练。
    正因为赵构的严厉,终于让他们二人凭借自己的本事在文臣武将面前得到嘉许,这让赵构很是欣慰。虽然是双胞胎,不过二人的容貌去不一样,赵擎苍更像赵构,而赵擎宇更像邢秉懿。
    但是,赵擎宇的脾性更像赵有恭,也是嗜武成痴,而赵擎苍更加成熟稳重,这也让赵构决定将皇位传于赵擎苍。至于赵擎宇则接管琥珀山庄,就像是赵构与赵有恭一样。
    赵擎苍、赵擎宇两兄弟与韩世忠、岳飞、张浚、刘光世等人的子女一起长大,故而他们的子女理所应当的成为赵擎苍、赵擎宇的玩伴,关系就像是他们父辈一样。
    建元二十年,赵构退位让贤,让赵擎苍登基为帝,史称‘世宗’,改年号为‘建平’。
    赵擎苍登基为帝,励精图治,遵照赵构旨意,不断地保持宋朝强盛。此时此刻,赵构已经带着邢秉懿、李诗诗、赵有恭离开了京城,将大宋江山彻底交托于新帝手中,未来如何他也不管不顾,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就看他们自己。
    赵构离开皇宫,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可是他的模样与年轻时没有两样,而赵有恭也十分奇怪,这一切都源于赵构习练的内功,延年益寿,这让他看上去十分年轻。
    赵构登基为帝后,他没有走以前皇帝的道路,一生只有两位妻子,一人是皇后,另外一人是贵妃,再无其他妃子,也没有后宫佳丽三千,儿女也不多,刚刚好就够了。
    虽然赵构没有明文规定,不过赵擎苍、赵擎宇二人居然沿着赵构的做法,最多不超过两人,尤其是赵擎苍他身为皇上,后宫只有两人,尤其是儿子也不想生多,以免发生争权夺利的事情。
    赵构带着邢秉懿、李诗诗二人,又将方金芝接来了,他再次见到了自己儿子赵怀英。此时此刻,赵怀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也接掌了摩尼教教主之位,他的武功已经不再赵构之下,父子二人再次相聚,赵构留在赵怀英处都留了数日后,便带着方金芝离开了。
    赵构卸任皇位以后,便游山玩水,朝中大事已经与他无关,最后更是远赴海外游玩,足迹踏遍大宋各个地方。直到十年后,赵构这些年来武功一直未有进展,却意想不到的突破了。
    “师傅!”
    “徒儿你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陈抟老祖笑了笑,道:“孺子可教也!当初你的武功已经达到了瓶颈,这些年你一直忧心于朝中大事,以致于难以再做突破,现在你的武功真正大成,有些事情你应该也知晓了。”
    赵构点点头,道:“徒儿明白!”
    “前世种下的因,今生斩断因果,何处惹尘埃!”陈抟老祖笑道,“徒儿,这次应该是为师与你最后见面了,不日我也要羽化。至于去往何处,谁也不知道,再说我已经后继有人,已经没有遗憾了。”
    赵构惊疑道:“难道师傅找到了传人?”
    “不错,此人天资聪慧,深得我心,必定能将我的衣钵传承下去!”陈抟来组回想起自己收下的弟子,不足为外人道也,最后他的身影慢慢的消散了,而赵构也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回想起在梦中的一切,赵构算是明白自己为何会来到宋朝,再来一世,一切都是人为作祟,并未因缘巧合。若是以前,赵构肯定会有怨恨;现如今,赵构想得很开,要不是来到此地,他又如何建立大宋王朝,让大宋彻底崛起,有因必有果,是好是坏皆有人定,非上天决定!
    此赵构非历史上的赵构,就算是转世投胎也不可能如此巧合,只是这一切是宋太祖赵匡胤暗中安排一切,他稍微改变了一下当初发生事故的结果。纵然宋太祖赵匡胤如此做有些自私,赵构也没有怨恨,而且赵匡胤以及当初让自己来到大宋王朝的人都受到惩罚,这些都是他们心甘情愿去做的,怨不得旁人。
    从此以后,大宋王朝再无赵构等人的消息,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往何处。
    大宋王朝在赵擎苍治理下,依旧让大宋保持强盛的国力,兵强马壮,甚至炮兵更加精炼,而赵擎苍更加果断。纵然是跟随赵构的老臣,只要触碰大宋律法,一律严惩,这也让赵擎苍成为一代铁血君王。
    两百年后,摩尼教已经改称为‘明教’,再次发动反叛,这一次让大宋王朝的势力衰弱许多,又过去了一百年时间,宋朝原本的吐蕃、蒙古、高丽等国纷纷反叛,而明教便是反抗大宋的导火线,使得大宋国土不断的缩小。
    大宋王朝在赵构手中强盛开始,一直持续了两百年,迎来了盛极而衰的格局,朝中大臣再次出现奸佞小人,而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之徒,听信谗言,导致忠臣受到迫害,最后大宋在三百年被明教取代,史称‘明朝’。
    自此,大宋王朝彻底灭亡!大宋王朝在公元九百六十年建国至公元一千三百六十七年腊月十八亡国,历经四百零七年,共有二十九位皇上,大宋王朝从此覆灭,成为历史中的一部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