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种田开始 - 第126章引水灌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农作物的灌浆期不是太长,又极为重要。这样一来及时的灌溉就成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甚至关系到每个人来年能不能填饱肚子。
    所以,在古代社会中,每到灌浆期以及压苗期,为争夺水械斗的事情屡见不鲜,且屡禁不止。
    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为的因素,更多的还是因为在中国,地理上的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的缘故。
    众所周知,中国的长江以及黄河两大水系的源头,都是来自于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则是由几亿年其印度板块的撞击而高高隆起,才形成了今天的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第三极”。
    这同时也早就了中国独特的西高东低,山脉多呈东西走向,而且越往西,山脉越多越高的独特地理环境。
    总体而言,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为山脉,河流较少,流量非常有限,多为冰川融水。东部多平原,河流水系较多,地理环境较为优越。这是东西水资源分布不均。
    而同时由于秦岭山脉的阻挡,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无法越过秦岭等山脉抵达北方,造成了北方多干旱,南方多洪涝的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
    而古代的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恰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生存,广大的北方地区就必须依河流而生存,同时为了争夺水资源而展开竞争,尤其是出现了大规模干旱的情况后,这种竞争就尤为激烈。
    也正是因为地理原因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且难以利用,所以从上古以来,治水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头等大事之一。
    但若是出了中国这块范围,你就会发现,其他地区的情况其实并不都是如此的。
    比如说,同为亚欧大陆西部的欧洲地区,那里的山脉基本都是南北走向的,所以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基本可以畅通无阻的抵达东欧平原地区,是以那里降水均匀,水资源非常丰富,由于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也很少出现洪涝灾害。
    那里生活的人们,也不需要像中国古代的先民们那样,年复一年,穷尽子孙后代之力,来修建大型或者超大型的水利工程,更不需要为了争夺水资源而打的头破血流,造成世世代代难以化解的仇怨。
    到了春夏季节,他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躺在草地上或者农田,等待雨季的到来。然后雨住天晴,出来载歌载舞就可以了!
    至于美洲大陆,那更是天选之地,什么玉米,土豆,马铃薯,花生之类的高产作物就不说了。单以地理条件而论,美洲大陆也是远远超出中国不知多少倍,而且那里的山脉也是南北走向的,北美洲只有一条横贯南北的落基山脉,而南美洲也同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
    是以南北美洲,南北通透,也没有高山阻挡暖湿气流,降水均匀充沛,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平原地区众多,比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大平原,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等等...
    古代的人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能力大幅度改变地理环境,只能去自己适应环境,寻找生存的办法。
    所以,几千年来华夏乡村之中普遍存在的争夺水源的现象,并不是先民们的主观愿望,而是为了生存下来,不得不争,不得不抢!因为不争不抢,你就只能忍饥挨饿,慢慢等待死亡。
    而改变这种现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兴修水利。
    不过,好在张然生活的地方是关中平原,又比较靠近长安城,这里的水网密布,固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所以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而且,先秦以来,关中大修水利,如郑国渠,龙首渠之类水利工程很多,也并不是非常缺水灌溉。
    更重要的是,自秦时,商鞅变法以来,关中百姓在秦法严苛的约束下,怯于私斗,勤于王事,一改上千年为争水械斗的恶习。
    商鞅虽逝,秦国虽没,但百年以来形成的习惯以及规则却并没有被完全破坏。除非遇到不可力抗的天灾!一般情况下,关中地区很少发生因争夺水源而发生械斗的事情。
    而且,清水河上游附近,也只有张然所在的上隅里与邻近的下隅里,两个小里而已。所在只要不是非常严重的枯水期或者大规模干旱,两个里之间还是能够和平相处的。
    不过为了保证灌溉的顺利,按照以往传下来的规矩,两个里灌溉的时间会错开一点,而正好今年轮到他们张里先手了,所以灌溉问题基本不用担心。
    在张里之内,也是分片分区,每家每户也都是按照顺序轮流灌溉的,如果你今年是首个灌溉的,那么明年的时候,你成了最后一个。而第二名则顶上你家成为下一个第一名,以此类推,既公平又公正,不偏不倚,谁也不能搞特殊化。
    将厩肥撒到田里之后,等了两天时间,终于轮到张然家引水溉田了。这条清晨,张然早早与母亲一起,拿上锄头以及木耜等农具,来到自家田里。
    张里的灌溉用水,是来自旁边流淌的清水河,很早一起,张里的先辈们就在清水河的河岸两侧,各挖了一个宽约两米中型的沟渠,每到灌溉期的时候,就会挖开沟渠与清水河连接的通道,让河水流出沟渠之中。
    而后,各家各户,则在沟渠的附近,各自挖一条半米左右宽的小沟渠,引沟渠之水灌溉农田。
    其做法也非常简单,只需将沟渠之前的青石隔板取下来,让河水自然顺着小沟渠流入农田就行了。
    在与母亲一起溉田的时候,张然发现,如今的田地里似乎并无地垄进行分隔,溉田的方式都是非常原始的大水漫灌。
    这样溉田的方式,虽然很省力,但却非常浪费水资源,耗时也比较长,远远无法与后世那种精耕细作相比。
    不过,尽管知道现在的做法并不是太好,张然也暂时没法去纠正了,因为田里的庄稼都快要成熟了。
    若是想要纠正,将后世分垄的方式搬过来,只要等秋收之后或者下次春耕的时候才行!因为只有那时,进行农田改造,才不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溉田的过程持续了三天,过程倒不是很累,就是有点熬人。为此,张然与母亲进行了分班轮换,每人守上一天或者半天,便交给下一个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