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唐启明 - 第一章 哀戚黯黯河南路(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城东的南华观,据说是庄周受老子天书的地方。前唐明皇年间敕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时,一并下诏修建的,曾经是河南道门圣地,香火盛极一时。
    百年过去,这里的繁华已经荡为寒烟,只留下满地的断壁残垣,还有衣衫褴褛的男女百姓们。
    曾葆华抬起头,用尽十分眼力,也看不出这四处透风,屋顶可见白云苍狗的建筑曾是南华观的三清大殿。
    殿内分坐两拨人,左边还有两堵稍高一点的残墙,靠着三四十人,头顶着十七八片破瓦,却是十分的惬意,如同住在雕栏玉砌里。看模样,应该是本地的乞丐。右边挤了数百人,从殿内一直延到台阶和庭院里,无一处没有人。
    此时已经是秋九月,暮色沉沉,凉意深深。这些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流民们人挤着人,已经不分男女老幼,不顾廉耻避忌,就像大雪天里的鸟群,靠彼此的温度互相保持暖意。
    天慢慢黑了起来,乞丐们七手八脚地把一口破了五六处的大陶盆摆在几块石头上,将收集来的食物倒入里面,然后放进了树叶树皮,还有一大堆不知名的野草野菜。
    柴火烧了起来,红光在众人的脸上跳动着。乞丐们满是喜悦,庆幸自己有食物,又能熬过一天。流民们都呆呆地看着,那一双双眼睛几乎看不到半分生机。
    一股又馊又酸的味道在三清大殿里飘起,并在整个南华观弥漫着。这味道像是夏天里放了好几天已经变质的食物,又放进锅里加热,实在难以描述。
    可是乞丐们却双目放光,端着各自吃饭的家伙什,排队上前,分得几口食物,然后躲在某一处角落里,不顾那正冒着的热气,几口就吞食到肚子里去了。吃完之后,他们一脸的意犹未尽,仿佛吃下了世上最美味的食物,需要长时间的回味。
    流民们默默地看着,他们使劲地吸了几口气,让身子更加佝偻。夜风在呼呼地吹着,庭院里剩下的那几棵光秃秃又被剥了皮的树,枝条随风摇摆着,用尽全力,却发不出哗哗的声音来。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凄厉的声音在暮色中响起,跟那摇摇欲坠的夕阳一般,惶惶荡荡,像一只受伤极深的野兽发出临死前的哀嚎。
    “入娘贼,是哪个在叫魂啊?”乞丐中一个首领模样的人不满地嚷嚷着。
    “算了,算了,他们能不能活到明天都不知道,你就不许人家临死前叫唤几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乞丐劝道。
    庭院里又陷入了沉寂。
    “华哥儿,这唱的甚?凄凄惨惨的?”杨崇义缩了缩脖子问道。
    “唱的是诗经里《黄鸟》,《左传·文公六年》有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就是先秦年间悼念亡人的诗,所以才这般悲悲切切。只是不知道这人想着要给谁殉葬。”
    听了曾葆华的话,燕小六、杨崇义、夏进忠、戴承恩只顾着点头,好像全懂了一般。
    “哥儿也是读书人。”旁边一个半躺着的流民男子开口了,他长发遮脸,看不清面目。
    “读过几天私塾。”曾葆华简单地答道。
    “这唱歌的也是读书人,闻先生。据说曾经是相州长史。二月河北大乱,他不知为何弃官,带着一家子逃出相州,落难各地。一路上爹娘妻女死的死,散的散,千辛万苦背着六岁的独子过了大河。想着临近神都,天子脚下,应该有条活路。没曾想一个转身,孩子就不见了。找了半天,才在一口大锅旁找到半件小儿的破衣缕。他现在怕是恨不得让全天下人都一并殉了葬。”
    “直娘贼的,这闻先生真是命歹,居然遇到生番贼人。”夏进忠忿忿地骂道。
    “你们也遇到过?”长毛男子扭头问道。
    “这一路上生番贼人没少遇到,有几回还想烹煮了我们。入娘贼的腌臜货,也不问问我们手里的棍棒。”夏进忠鼻子一哼道。
    长毛男子的目光透过纠缠成团,垂在面目前的毛发,上下打量了一番坐在他旁边的五人。
    这五人都十六七岁,却长得十分健硕,巧的还高矮生得差不多齐整。破烂的外衫里面,可以看到穿着短打劲衣。每人都有根齐眉棍,腰间还藏掩着一把短刀。为首的男子宽额鹰鼻,剑眉入云,那双眼睛如朗空星烁。
    月亮升了起来,银光撒满了南华观每一个角落,像是铺上了一层薄雪,让沉寂的夜色变得更加清冷。蟋蟀的叫声在月光里显得更加凄切和歇斯底里。流民们继续保持着沉默,仿佛他们已经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
    不知从哪里飘来丝竹之声,还有歌姬的唱声,飘飘悠悠,隐隐约约,像是黑夜里在庭院屋檐角落上晃动飞舞的蜘蛛网丝。
    三清大殿那边的乞丐们,都被这声音勾起来了,闹腾开。喧哗争吵,热闹非常,中间还掺杂着妇人的嬉笑声。
    “来,给爷唱一曲,唱得好,爷赏你一口吃的。
    “脸儿端正。心儿峭俊。眉儿长、眼儿入鬓。鼻儿隆隆,口儿小、舌儿香软。耳垛儿、就中红润。项如琼玉,发如云鬓。眉如削、手如春笋。奶儿甘甜,腰儿细、脚儿去紧。那些儿、更休要问。”
    “好!再来一曲!”乞丐们齐声叫好,比勾栏里的豪客们还要有气势。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汴梁路,实难行。中条山下雪纷纷,吃酒只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堂前立,拜辞娘,不觉眼中泪千行,劝你耶娘少怅望...”
    唱到后面,妇人嘶哑哽咽,最后无语凝噎。
    “真是晦气!拿去,拿去!剩下这点吃食你们拿去!”说话的似乎正是乞丐首领。
    过去了半个时辰,傍晚吃的那点东西,也只能撑到这个时候了。乞丐们的声音慢慢稀落,像是被悬在正当中的月亮给压住了。到最后,月亮也嫌弃地躲进了云朵里,整个天地间陷入了一种暗灰中。南华观里人影幢幢,明明数百人聚集在一起,却无半分生气,阴森得如同是百鬼夜行。
    “这鬼地方,真待不下去,真他娘的瘆人!跟酆都地府一个鸟样。”夏进忠缩着脖子囔囔道。
    “谁他娘的想待在这?可我们穷得跟他们一个鸟样,想进洛阳城也进不去。”杨崇义低声回应道。
    “直娘贼的,连进城还要交他娘的进城税,这天子脚下,也一个鸟样!”戴承恩嘟囔道。
    “你们嚷嚷个毛啊!华哥儿睡了,你们想吵醒他?”燕小乙踢了他们每人一脚,低声呵斥道。
    三人都不做声。
    曾葆华躺在地上,背对着他们。冰冷的寒意从地面和四面八方围过来,将他紧紧地包裹。刺骨的寒意让他怎么也睡不着,盯着三清大殿正中,曾葆华思绪万千。三四个月了,才摸到洛阳城边,眼看要成事了,却没钱交城门税进不去。
    这回从太行山下来,一路都不顺。以前下山做无本买卖,虽有波折,但还算顺利。这次改成商旅良人,结果却是一路坎坷。不留活口的乱兵、要钱也要命的山贼、黑吃黑的乡兵...,一波接着一波。看来这世道,强人当道,好人难做啊。
    在曾葆华的眼前,大殿的正中间还有三尊三清像,可是只剩下一半,残破不堪,在黑夜中显得格外狰狞。要是南华真人知道自己的道场变成污秽之地,人间地狱,会不会降下一道神雷,将这里烧个干净?
    胡思乱想中,曾葆华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