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因何造反 - 第438章 先从山东开始(第1更)
朱由检是个性情急躁的人,想到就会去做,当即便写了一封手诏,命人送往内阁,宣布要南巡祭祖。
然后,朝堂上不出意料的炸了。
内阁诸位阁老放弃了相互间的成见,不约而同的联名上疏,请求朱由检收回成命。
首辅大学士黄立极代表内阁亲自来到乾清宫,当面劝谏。
“陛下祭祖之行实乃大孝,按道理做臣子的不该阻拦,但陛下身系大明,不可轻易离开国都,祭祖可由公侯勋贵代祭便可。”黄立极劝道。
面对黄立极,朱由检并不想托辞解释,径自道:“朕意已决,元辅不必劝了。”
黄立极叹了口气,道:“老臣虽然不知道陛下执意南巡所为何事,但以陛下的性格,想必不是贪图江南繁华。既然如此,微臣愿替陛下守好内阁。”
黄立极知道自己并非皇帝心腹,能一直呆在内阁只是因为老实听话而已,故不再多劝。至于随驾南巡这样的事情,更是轮不到自己。便主动表示愿留在北京主持内阁事宜。
朱由检微微有些感动道:“有劳爱卿了。”
“如此微臣告退。”黄立极便道。
“元辅,怎么样,陛下怎么说?”刚回到内阁,孙承宗、温体仁、周延儒等阁老便围了上来,纷纷问道。
黄立极摇摇头:“我劝了,陛下执意要南巡......”
“陛下怎可如此?”孙承宗怒道,“国事如蜩如螗,天灾人祸,民生多艰,国库收入入不敷出,陛下不思节俭为民,却要耗费大量国帑行南巡之事,岂不闻隋炀之殷鉴哉?”
这是把崇祯比成隋炀帝啊,众阁老互相对视,皆暗叹孙承宗的大胆。在场众人,也只有孙承宗敢如此说话了。
“首辅劝不动陛下,我去,我要把利弊和陛下分说明白。周阁老、温阁老,你们和不和我一起?”孙承宗看向了周延儒和温体仁。黄立极这么快就回到内阁,让孙承宗怀疑他并没有认真劝谏,甚至主动迎合皇帝,毕竟黄立极一直以来都是皇帝说什么就做什么,毫无首辅的风骨。
“为人臣者自当劝君以善,我和孙阁老一起去!”周延儒不假思索的道。
温体仁却犹豫着。
“既然温阁老不肯去,咱们去吧。”轻蔑的看了温体仁一眼,孙承宗冷笑道。
温体仁叹道:“并非我不肯去,而是怕去了陛下也不肯见咱们。”
说罢,还是跟着一起去了。
事实果如温体仁所言,三人来到乾清宫求见时,有太监出来,告诉他们皇帝已经知道他们来意,请他们不必觐见。
“南巡祭祖,一来一去至少要大半年时间,国事岂能耽搁得起?天子出行,随从护卫数万人,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百姓岂可负担?咱们这便回去,发动大臣,皆上疏劝谏。”孙承宗一甩袖子,冷冽的道。
消息迅速传出,仅仅一天时间,送往宫的奏疏便堆积如山,皆是劝阻朱由检放弃南巡祭祖。对这些奏疏,朱由检看都不看一眼,命直接封存。
这些文官,总是想把自己这个皇帝永远圈在宫中,最好永远不和百姓接触,就在宫里当个摆设,当只会盖印的傀儡最符合他们心思。但朕又岂能如他们所愿?
有人的人朱由检直接拒见,但有的人他却没法不见,比如文渊阁大学士、科学院院正徐光启。
在另一个时空,仅当了不到一年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便被罢官,回乡后潜心研究学问,三年后去世。而这个时空,徐光启已经在内阁呆了三年,然而他这个内阁大学士更像挂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学院中。时有人弹劾徐光启尸位素餐不该占据内阁位置,徐光启也多次上疏请辞,都被朱由检拒绝。以内阁阁员担任科学院院正,方能彰显科学院之重要!
然而即便如此,真正愿意入科学院研究科学的读书人却寥寥无几,毕竟读书是为了做官,除了少数真正爱好者,谁愿把时间精力放在没用的事情上?
“陛下,南巡之事万不可行......”
徐光启也是来劝谏的,他是个科学家,可总归还是读书人,还是大明的内阁大学士,对南巡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先生,朕的内库很快会收入一大笔银子,朕想在科学院工科基础上成立一个工学院,在北门外划出一片土地,作为工学院校址,从今年起,工学院可扩大招生,一年可招千余学生,不知师资力量可能跟上?”朱由检答非所问道。
“真的吗?”徐光启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吸引了过来,把劝谏之事忘在了脑后。这几年来,商贸学校大肆招生,每届学生从百余人到数百人,比科学院工科找的学生多得多,让徐光启颇为不满。他毕竟是研究机械数学这样真正的技术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流传下去为更多的人学到。而商贸学校培养那么多小商小贩,让徐光启颇为不屑。若是能把工科单独拉出来,成立一个工学院,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机械、算学等诸多学问,那简直是太好了。
“当然是真的。”朱由检微笑道。有了海贸银子,扩充一所学校轻而易举。
“可是陛下,招那么多工学生,他们将来毕业后怎么办?”徐光启担心道。
商贸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税务司,可以去皇家商行,甚至可以去私人商号求职,毕业的学生很好安置。可工学院的学生只会技术,毕业后可没有那么多好去向,总不能让他们都去做匠户吧。
“放心,有的地方安置。”朱由检笑道。
现在的他,最缺的便是人才,工科学生学的虽然是具体技术,但数学毕竟是学过的,便是当基层官吏也是可以的。更何况未来的大明,要开设更多的工坊,建设更多工业,只有工业发展上去,才能和西夷进行争锋。皇家工学院,必须开设!
“先生回去后可以想一想,工学院开设哪些学科?西夷造船火炮技术领先于大明,工学院可以多研究一下造船铸炮,听说西夷之国颇多人才,也可以通过那天主教会,尽可能的吸引西夷人才来大明。”朱由检道。
虽然魂游四百年,但对技术之类却是一点不懂,但朱由检知道,未来的几百年,西夷技术突飞猛进,会全面领先于华夏,这才造成了华夏的落后挨打,要想和西夷人争锋,在技术方面就不能落后。
“微臣遵命。”徐光启连忙道。
“如此,爱卿便回去吧,工学院的事情便交给爱卿了,需要多少银子,递折子进宫便是,内库只要有银子,便会优先满足工学院。”朱由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真正的人才刻不容缓。
徐光启满是兴奋的离开了皇宫,直到离开宫门方才突然想起,自己竟然忘了进宫的目的了,回首看了看关闭的宫门,只能无奈的苦笑,然后快步如飞向科学院行去。
......
“微臣敢问陛下有何打算?”洪承畴问道。
在满朝文武之中,最明白朱由检心思的便是洪承畴了。他知道朱由检不会平白无故搞什么南巡祭祖。作为心腹之人,洪承畴需要知道朱由检的真实意图。
这几年,洪承畴在朝中非常的低调,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行为。但在明白人心中,才知道他做了多少事。
几年来,大明连番发生大战,建奴入侵,禁卫军三路袭击辽东,三边军队出征蒙古,一场场大战,动辄出动数万兵马,运送粮草的民夫倍之,对后勤的要求是无比的重要。
士兵亟需的棉衣,所需粮食,各种辎重,甚至战马的草料,一切后勤补给,以及战后诸多事宜,洪承畴这个兵部尚书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打仗打的便是后勤,若是没有洪承畴妥善的处理这些后勤事宜,想赢得这一场场胜利几乎不可能。
“朕要从南巡开始,逐步解决大明各地顽疾,为最终实现均田奠定基础。”朱由检道,对洪承畴这样的心腹之人,没什么好隐瞒的。
洪承畴暗自叹了口气,知道皇帝终于还是要选择走最难的那条路了。
均田,这是要把无数田地从士绅阶层手中剥夺,是要颠覆大明现在的体制啊,必将为绝大部分士绅所反对。一旦均田的消息传出,士绅官员们会做出何等反应,简直难以想象。
而与均田相比,士绅一体纳粮反倒容易的多,而一旦达成士绅一体纳粮,朝廷从此便有充足的钱粮,大明之国力将会远超前朝,那便是真正的中兴。
有相对容易到达的路,偏偏皇帝选择了最难的,而且是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路。可洪承畴也不敢劝。
此时的他完全和皇帝绑定在一起,只能陪着一条道走到黑。
“陛下是想先从哪里开始呢,山东吗?”洪承畴便猜测道。
朱由检微微一笑:“正是从山东开始。前些时日,有宗室进京告御状,状告德王克扣禄米逼死宗室,朕便准备先在山东动手,先从查出德王开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