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光影年代 -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能本末倒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为著名导演以后,经常有熟人找苏长青办事,什么事都有,最多的当然是推荐孩子、朋友的孩子当演员,或者孩子、朋友的孩子要考艺校,请他帮忙走后门。
    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尽量都帮忙,一个人有利用价值也是价值。
    毕竟这些事多少还和艺术沾边,也不是谁都可能求他帮这类忙。
    平湖影视基地项目上马后,找的人就更多了,七大姑八大姨什么亲戚朋友都上来了,主要是想要工程要项目想分杯羹。
    他从没意识到自己人脉如此深厚,还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
    工程这种事并不是放下锄头撇下渔网就能做的,出了事故死了人算谁的?
    有些不靠谱的要求他开始拒绝,不过有一个人他是主动找上去的。
    中学时苏长青有个铁哥们叫柯大路,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因为喜欢谈论国家大事,似乎无所不知,人送外号“二朝廷”。
    他曾经偷偷告诉苏长青,他家属于堕民。
    浙江东部一带有一群特别的人,主要聚居在绍兴一带,有数万人,这伙人来历不明独自聚居,服装打扮特殊怪异,饮食风俗也和当地人很不一样。
    堕民生存条件恶劣,不与其他人杂居通婚,不能读书科举不能做官,基本上士农工商都不能做,一直在悲苦和被人轻蔑的环境下度日。
    千百年以来他们好像受了诅咒,堕入了痛苦不堪的的人间地狱,堕民等同于贱民。
    可人总要有来历,久而久之关于他们的传说很多,有说是唐朝宫廷乐师安史之乱后被唐玄宗一怒之下贬来的,有说是南宋降金将领的族人被流放此处,甚至有传说上溯到春秋战国和卧薪尝胆的勾践扯上关系。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于史无据,没有关于堕民的明确资料记载。
    因为体面职业都不能干,堕民主要从事承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特别是各种曲艺戏曲,按现在的话说是主攻演艺文化市场,这些事在以前属于下九流。
    柯大路说他们堕民中最出名的是六小龄童,就是演孙悟空那个。
    后来他也偷偷告诉苏长青,堕民来历其实没那么复杂,他们内部口口相传心里都有数:“当年朱元璋驱除鞑虏,蒙元战败,镇守浙江的元军被俘虏了不少,于是和家属一起被打上贱民烙印,扔在驻扎地自生自灭。”
    因为明朝对蒙元上层一直采取拉拢政策,为了好看,对底层的铁腕处理也就不见记载了。
    所以柯大路是当年鞑子兵后代。
    “我不是汉人,你不会因此歧视我吧?”
    “怎么可能,我是郭靖你是拖雷,咱们是兄弟、是安达。”
    前世苏长青从上科教辞职回嘉兴创业,最早就是打算和柯大路安达合开个卡拉ok。
    这是一次幼稚的冒险,资金人脉都有问题,但两人凭一腔热血就开干了。
    装修到一大半,设备已经买了,再过半个月就能开业时,柯安达说没钱了,要去搞钱,然后几天都没露面。
    苏长青找到他时正胡子拉碴在家里吃面条,木然从口袋里拿出一根金项链:“我没弄到钱,到处借都借不到,女朋友也跑了,就剩这条金链子了。”
    当时苏长青拍拍他肩膀默默走了,后来好不容易才从卡拉ok的泥潭里脱身,多年以后都时不时想起他绝望的眼神。
    前两年苏长青回家过年还和他见过,在金庸老家嘉兴海宁受聘于一家皮革厂,任生产管理副厂长,已经结婚有个两岁的孩子。
    高中语文课本《陈涉世家》中有“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两人也曾经这么说过。
    柯大路接到苏长青电话很感动:“兄弟,什么时候需要我,喊一声。”
    “马上就来吧,咱们再大干一场。”
    “再大干一场?”
    有时候苏长青真的会分不清前世今生,说秃噜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的意思,咱们一起大干一场。”
    朋友是不能合伙做生意的,但苏长青与柯大路从小玩到大,非常了解他的品性,适合帮他看家护院搞管理。
    八月份影视城就开工了,无论是建设还是未来的经营现场,都需要忠诚可靠的管理者。
    柯大路虽然在皮革厂搞管理,大学却学的是土建,当年这专业热门,一窝蜂地学,出来后大多数改行了,做现场管理完全胜任。
    苏长青回来两天后《宫锁心玉》开拍,柳雨菲入组拍摄了。
    穆沐在把角色移交给她时,将事先做的功课也倾囊相授,所以她虽然没做多少准备,但演好这种原本就低难度的角色一点问题也没有。
    原本这部戏杜可可是打算去横店拍的,现在四维要搞影视城了,再去的话恐怕双方的心里都不会太舒服,所以临时改变了许多计划。
    这部剧最终写了三十六集,差不多要拍四个月,制作完成得年底了。
    现在电视剧的拍摄周期越来越短,一般三、四天就能完成一集,比之前大大缩短。
    效率提高主要是因为九七后大量港台摄制人员北上打工,带来了港台的统筹制度,管理上有质的提高。
    以前拍摄由制片主任来计划,取决于个人能力,现在是专业的人做统筹,可以将演员和场景的时间利用最大化,拍摄效率当然大大提升,拍摄周期自然就缩短不是一星半点。
    以前一集电视剧经常得拍半个月,像《西游记》这样的六年拍二十五集也可以接受,毕竟当时技术条件太差,能拍成经典殊为不易。
    不过四维的效率一开始就很高,和引进港台模式无关,苏长青早早就将这套模式在公司内贯彻了,甚至比现在流行的管理还要先进。
    四维从拍《来自星星得你》开始,就利用资金优势两组同时开拍,有时还会分出第三组拍一些空镜和过场戏。
    分组是根据剧本中场景和人物关系来分配,当年苏长青特地开了班,将这套统筹理念贯彻给所有创作者,并聘请了相关专业的人才专门干这事,几年下来已经很成熟。
    所以柳雨菲的戏份集中拍摄两份月就能搞定,即便如此最快也得十月初结束。
    柳雨菲走了以后苏长青一力支撑起所有工作,才发现自己这两年沉浸在创作中,很少插手管理,已经有点不习惯做这些具体的事。
    幸好柯大路走马上任工地现场总指挥,帮他分担了不少平湖方面的工作。
    建设基地是个长期工作,前后得几年,他不想把过多精力花在这上面,他喜欢做的事情是拍电影,不能本末倒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