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 第五八三章 画饼的高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穿羊皮所制的裆衫,赤着双臂,坦胸露腹。而脚上不为毡靴,就为皮靴。
    头发也是一缕一缕,就如牦牛肚也的毛索一般,又脏又乱……
    在西海近一年,且随李松征伐过杜仑部, 李承学怎会认不出来?
    这是胡骑……
    脚下的震感越来越强,仿佛站在了一面正敲个不停的大鼓上。而眼能所及之处尽是骑兵,近似彻底连天一般。
    这怕是有上万骑?
    李承学感觉浑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嘴唇不住发颤,脑中就只一个念头:逃!
    不逃怎么办?
    就只一处小山岰,躲无可躲, 藏无可藏。而且他刚刚还宰了一匹马, 此时正是满地狼籍, 胡兵眼瞎了才看不到。
    哪还顾的上脚边的马肉、马皮上的盐袋?
    李承学一个跟头翻下了土坡,连滚带爬的奔向战马,都来不及解缰,匆忙间挥刀一斩,而后飞身跳上了马背。
    战马似是也受到了惊吓,不等李承学挥鞭,迈开四蹄便朝北奔去。
    李承学上马后,也就过了十数息,张兴义所部前军的斥候就翻过了山梁。
    千里旷野,一望无际,目能可及至少数里,且李承学也就奔出了一里多,所以斥候看的极为真切。
    看着向西北奔去的那道身影, 斥候什长喜上眉梢。
    凡比干城经北的胡部,早已被李松灭了个干净。而北镇逃民也皆被拦在城南, 是以还能从哪里冒出一骑来?
    所以十有八九,应是三郎无异。
    幢帅可是说过的:丰帅有令, 若谁能寻到三郞,赏赐百金。
    一金换绢一匹,或折羊一只,这就是一百匹绢或是百只羊。分到第个人头上,也有十只。
    发财了……
    什长马速不减,先是急喝几句,令手下加快马速,而后举起胸前铜哨,用力一吹。
    听到那婉转高亢的哨音,李承学浑身一震。
    什么时候,胡部也学会了用哨传令?
    难不成是家中部曲?
    是李松,还是大兄,或是哪位家臣?
    但西海满共六七千兵,怎会尽皆现于沃野镇内,且全是皮袍毡靴?
    李承学半信半疑。
    若是汉人打扮,再听到这哨令后,他定是会勒停战马,辩认一二。但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尽是胡兵,他如何敢停?
    战马依旧狂奔,李承学则歪着脖子, 不住往后打量。两只耳朵更是竖了起来。
    他方才又惊又慌, 只知身后有尖哨响起,却未来得及细听。而若是这数千骑真为李氏部曲,接到斥候传讯,后军定有回应。
    若是哨令再响,李承学就能辩出真假。
    果不其然。
    中间也就隔了两三息,后军中就响起了回令。
    这次的哨音转了好几转,有些长,还有些复杂,似是包含了好几道讯令,李承学却如愣住了一样,竟来不及仔细辩认。
    只因甫一入耳,就如晨钟暮鼓,惊的他一個激灵。
    第一个声哨令很简单:追!
    纯猝是本能反应,他猛一勒缰,战马吃痛之下竟人立而起,险些将他掀下马背。
    等马蹄落地,李承学眼中已闪出了泪花。
    真是李氏部曲?
    老天有眼……
    看他站定,好似不跑了,什长顿时眉开眼笑。
    果真是三郎?
    若是听不懂哨令,不论换成何人,在这千数千骑面前,都只会仓惶而逃。
    什长哈哈一笑,又怕李承学举旗不定,将信将疑。万一跑了追起来也麻烦,所以他又大声嘶喝道:“与我齐呼:三郎,留步!”
    “三郎留步……三郎留步……”
    十个骑兵齐吼,也是有些声势的,其后的骑阵自然听的极是真切。
    幢帅不知就里,只当是李承学狂奔不止,什长追之不及,情急之下才喝破其身份。是以当即下令,命全队齐吼。
    便如这般,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也就数息,四野之间便如响雷,皆是“三郎留步”之声。
    李承学被激的热泪盈眶,当即就跳下了马背。
    不知为何,明明已然得救,他的两条腿却直发热,心脏更是如擂鼓一般跳个不停。
    相距也就一里地,前队斥候瞬息即至。还余着十余步,什长便靳停马匹,翻身下鞍,而后将一块铜令往前一递:“可是三郎,可认得此物?”
    令牌澄亮耀眼,约有鸡子大小。上面拓着一杆三角号旗,甚是分明。
    这是塘骑旗令,李承学怎可能认不得?
    他只是点头,已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什长顿时大喜,喊令属下:“快,予幢帅传令……”
    麾下应喏,但刚把铜含进口中,又放了下来。
    就这短短的功夫,前军已然尽皆冲来,将四面八方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将越出骑阵,看着李承学哈哈大笑:“果真是三郎?快,随我去见丰帅……”
    张兴义是李承志的舅兄,李承学自是认得。他连连点头,复又跨上马背。
    知道他已在野外独身熬了数日,不知详情张兴义不敢催马,只是信马游缰的走着。李承学的心情才平复了几分,抬眼往四处瞅了瞅,又疑声问道:“见数千胡骑追来,险此将我骇个半死……敢问舅兄,为何尽是胡兵打扮?”
    “此事说来话长,待回营后再讲也不迟……”
    ……
    看到李承学活蹦乱跳,全须全尾,李丰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还好,没出什么意外……
    他仔仔细细打量了李承学一遍,而后又一指跪在地上的高肇心腹,肃声问道:“这贼子称高肇待家主与大郎君甚厚,如今在金明安然无恙,可是实话?”
    李承学怅然一叹:“我来之时,父亲已被高肇关入水牢!”
    李丰双眼一突:“为何?”
    “应是高肇欲迫使父亲就范,请父亲手书一封劝二兄附逆,父亲宁死不从之故……”
    李丰悖然大怒,牙齿咬的咯咯直响。
    他恨不得将那高氏心腹碎尸万段,但也知道此人只是个小喽啰,迁怒予他根无无济于事。
    “押下去,待明日随三郎一道上路!”
    李丰冷喝一声,又转头问道:“即知高肇要送到回西海,那你为何要逃?”
    难道自己不应该逃?
    李承学眨巴着眼睛:“高肇诡诈多端,我焉知他此次不是欲擒故纵之计?若是意欲诱我带路,如何是好?”
    “那你又可知,如今之漠南广袤千里,荒无人烟,更有黑风,稍有不慎就会迷路,最后只能是饿死的下场,更有狼群出没,很有可能葬身狼腹,你就不怕?”
    “怕又能怎么办?总不能为一时贪生,而使我李氏基业毁于一旦……”
    李承学回的风轻云淡,李丰心中却是五味陈杂。
    他又非眼瞎,岂能看不出李承学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由此可知,家主与大郎也定然如此,不然何至于那亲信怀中只有高肇密信,而无家主与大郎的半纸手书?
    若非无可奈何,无计可施,高肇也不会舍近求远,不远千里将三郎送回。
    想来是拿家主毫无办法,高肇才出此下策。
    默然一阵,李丰又拍了拍李承学的肩膀:“我已命人烧好了热汤,备好了酒菜。好好梳洗一番,歇上一夜,明日便送你去镇夷见郎君!”
    听到李承志也到了河西,李承学呲出了一口白牙:“父亲果然没料错,二兄吉人自有天相!”
    李丰点头一笑:“这是自然!”
    亲自将李承学送出帅帐,李丰又悠然一叹。
    以前予泾州之时,家主素来不喜几个庶子,动辄打骂,是以大郎与三郎自小便柔懦寡断,唯喏平庸。
    但才过几年,竟就有了几分铮铮铁骨?
    郎君常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无缘由,自然不可能在猝然间便能有如此变化。追根究底,皆因郎君珠玉在前,迫使大郎三郎,以及家主都不得不奋发图强。
    就如自己,以为终其一生也就是个李府护院。何时想过能统领千军万马,号令如山?
    更未料想过自小见书头就大,宁愿挨打也不愿读书的自己,如今竟也能出口成章?
    都是被郎君给逼出来的……
    李丰唏嘘不已,正欲回帐,又听有人唤他。
    回头一看,见张信义并张兴义二兄弟连袂而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军汉。
    一看装束,李丰双眼微眯。
    黄麻布衫,外罩牛皮软甲,这分明就是官兵,而且还是中军。
    但再一细瞅,手脚皆未捆缚,神情也很是轻松,无半丝惊恐与慌张,反倒很是新奇,左右乱瞅。
    这厮是从哪冒出来的?
    正在狐疑,张信义凑到了李丰耳边:“此乃我族弟,受二叔之命来此……”
    张信义的二叔,岂不就是郎君的外舅张敬之?
    李丰眉头微皱:“关中?”
    “并非关中,而是两百里以南的河渠司……”
    张信义低声回道,“二叔信中称,是授讨逆元帅奚康生之命,欲北上至大碛探查军情,突遇流民西逃,得知南床山北有柔然大军,猜知应是我等,便遣族弟前来示警,并有数信书信代予郎君……”
    李丰闻言一顿,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刚抓到一队高肇的信使,又来了一波奚康生的斥候,且还是张敬之为首?
    他即便再愚钝,也知奚康生没安好心。
    “进来再说!”
    李丰掀开帐帘,将三人请了进去。问了几句,得知除张敬之之外,更有奚康生之从子达奚,他更觉形势复杂。
    什么往大碛探查军情,这分明就是冲着郎君去的。
    他稍一沉吟,当机立断道:“既然是张司马有书信代予郎君,就莫要耽搁,由兴义率一旅轻骑护令弟西去,并三郎一道,即刻启程……信义,待我手书一封,你遣塘骑先行一步,将此间军情事无巨细秉予郎君……”
    两兄弟恭声应诺,领命而去……
    李承学都有些懵。
    草草洗了两把,衣衫将将换好,李丰便来唤他,说是要即刻起程。
    说好的好酒好肉呢?
    李丰不由分说就将他提溜到了马上,又塞给了他一包吃食。
    肉还是热的,隐约间还能闻到果酒的香味。
    还好,比吃生马肉要强上不少……
    ……
    比干城距镇夷近两千里,便是塘骑快马加鞭,也至第六日才到镇夷。
    看过李丰的呈报,并高肇与张敬之的亲笔收信,李承志下意识的挠了挠额头。
    高肇也就罢了。
    如今已近半年,高允并一旅高氏部曲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高肇再蠢也知定是遭了自己的暗算,自然百分百认定自己肯定活崩乱跳。
    而此一时彼一时,故而高肇以为,在大势的滚滚车轮之下,个人之仇怨已不值一提。自己有一万个理由与他共同起事,先抗朝廷,再谋天下。
    再者,也是因自己横插一刀,使北镇的局势彻底脱离的高肇的掌控,他更怕自己在背后添油加火,暗助罗鉴平定六镇,使他腹背受敌。而父亲又宁死不从,所以一时情急,高肇不得不行此下策。
    他有此想法不奇怪,但奚康生又来凑什么热闹?
    他有什么凭据认定自己未死,还假模假样的遣张敬之往大碛探查军情,并且美名其曰由达奚为副?
    好个老狐狸,这分明一石二鸟之计。
    一为试探自己是真死还是假死,若是真死,自然一切免谈。只因皆为朝廷之故,自己才惨遭高肇毒手,李氏与朝廷自然已誓不两立。是以不论大碛是否有西海遗族隐居,西海遗族是否为李氏部曲,都已不能为他所用,奚康生也只能扼腕长叹。
    若是自己活着,自然正遂了他的意。这老狐狸十有八九会劝自己与他共讨高肇。
    所以达奚身上绝对藏有奚康生写给自己的亲笔密信,不然李承志敢把桌上的这一堆纸给生吞了。
    苦恼一阵,李承志又将高肇的信捡起了看了一遍,不由失笑。
    这高肇还真是画饼的高手。
    高肇在信中称,若大败朝廷,占据中原,攻破洛阳,二人便划河而治:凡黄河以西,包括关中皆归李承志,他只取河东、六镇,并燕晋之地。若是李承志不满足,将洛阳、河南也一并给他。
    真是好大的口气?
    他能不能将夏州并燕、晋各州守上三年都还是个未知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