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根据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连大帅都已经喊出了口,等于李承志该犯的忌讳也犯完了,入不入这营,也没什么什么可顾忌的了。
    李承志施施然的走进了营。
    当看到两千多兵个个泪流满面,期翼的看着他,想说什么却不敢说的模样,像是针扎一样,李承志心脏猛的一缩。
    这些兵舍不得他,他又何尝舍得这些兵?
    但能有什么办法?
    除非他就地造反……
    当知道自正午后,五旅兵卒便已出营列阵,为了等自己,竟顶着日头晒了近两个时辰,李承志五内欲焚,狠狠的踢了张信义两脚。
    当再知道,斥候激奋之下,无意中说漏了嘴,不到半刻,自己要来朝那的消息便传全军营,就连张信义都压制不住,险些哗营,不得不让士卒出营迎接之时,李承志再也忍不住,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
    有兵如此,将复何求?
    张敬之虽在静眼旁观,但无论如何压制,心中依旧激如鸣雷,快意难平。
    领军二十载,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兵,这样的将?
    自己还真是没看错人……
    明知天不亮就要启程,明知自明日后,就要日夜兼程,数日急行两千里,但李承志依旧喝了个烂醉……
    次日一早,东边刚刚泛起了鱼肚白,营中的更夫也刚刚敲响了卯时的绑子,百余匹快马趁着夜色,悄无声的息的出了营。
    自李承志以下,近五十亲卫皆是一马三骑。一骑驮人,一骑背着兵器甲胄,另外一骑负毡账、干粮、水囊等。
    萧关之上一片寂静,借着晨光,隐隐约约看到只站着一个身影。
    但怪异的是,关门却是大开的……
    行至城下,李承志并未停马,只是朝着关城之上抱了所拳。
    张敬之一声轻叹,声音微不可闻:“承志,保重……”
    ……
    穿陇山,过黄河,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第四日巳时,李承志便已赶到了武威城下。
    算一算,这三日,他们已急行了一千三百余日。
    最多再两日,他们就能赶到西海……
    加李承志总共五十一骑,有一个算一个,一个个竟都像是在用泥糊出来的一样?
    一堆泥人泥马齐唰唰的站在城下,一边嚼着肉干,一边看着数十丈外的武威城。
    有的在当稀奇看,比如李承志。
    也有的是缅怀先祖,比如剩下五十个李氏亲卫。
    就是这座城里,李其任过副镇将,李始良任过护军长史(从五品),李始良任过中兵参军事。
    再往上论,始祖李恂,就是在武威担任太守,协助窦宪出兵北击匈奴,便其立下“燕然靳石”看旷世奇功,最后却落了个被罢官的下场。
    《汉书》李恂传中,记的非常清楚:恂迁武威太守,时大将军窦宪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所以,李恂“后汉?吏”的声望,真不是吹出来的。
    郡兵早就看到了他们,好在李承志亮着关中镇守府的牙旗,不然郡兵早就敲鼓了。
    看他们只是观望,却不上前喊门,守城的兵将才大声问道:“敢问上使,可是要入城歇息?”
    李睿连忙松开手里的肉饼和水囊,飞快的抱起了拳,按照李承志交待好的话喊了一声:“即刻就要行路,不敢打扰,谢过将军了……”
    确实没什么可看的,李承志也只是好奇而已。
    好奇好奇,始祖李恂、祖父李其、以及大伯和父亲都曾任过职的武威是什么样的。
    但看了之后,却难免有些失望。
    不是失望城不坚,墙不高。
    十数年前,武威都还是重镇之一,自然墙高城坚,比泾州城都还要雄伟许多。
    李承志失望的是,河西竟然落败至此?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说:是时(唐天宝年间),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李承志不知道,两百多年后,陇西是不是真有那般繁盛,但他眼中看的,却完全是相反的场景。
    河东(陇山以西,黄河以东)还好一些,但一过黄河,用一句话就能形容:百径恶兽猖,千里人烟凉!
    好家伙,自过了黄河离开金城(后世的兰州后),至此七百余里,人没见到几个,狼倒见了不少。
    甚至还见到了几只豹子,两只黑熊。
    也就是忙着赶路,不然李承志真想尝尝纯天然无污染的熊掌是什么滋味。
    狼倒射了好几只,为此还折了两匹马……此时李睿他们嘴里嚼的就是这玩意。
    也怪不得提前了不到十日,李松等人竟然就跑的没影了?
    原来是根本不怕人撞见?
    只要避开有数的几座郡城,县城,白日里也照样可以行军。
    李承志止不住心发凉:荒成这样,白甲军得猥琐发育多少年,才能有争霸天下的资本?
    估计到虫孙辈都够呛……
    循逃也罢,循往河西也罢,全都是临时起意,李承志想找个人请教都没机会。
    李松倒是提说过河西道人少,问他有多少,李松也没个具体数字,只说至多也就是关中道两三成。
    两三成?
    关中五州光是明户就有近两百万口,河西便是只有两三成,再加上隐户,也有七八十万了。
    够了……
    张敬之倒是暗示过他河西人少,但那都是李松遁走之后了。
    李承志也更没想到过,能少成这样?
    整个河西的人口加起来,竟还没有泾州的一半多?
    路过金城郡的时候,李承志才知道,眼下的河西道,三郡一镇的人口加起来竟还不足二十万?
    最可怜的就是威武。
    威武原本领十县,但如今八县已空,只余两县:武威县领县二,姑臧户三百四十,魏安县户三百七十九,合三千一百六十三口。
    这是三年前朝廷统计的官方数据,哪怕将隐户翻上一翻,也不足五千口……
    张掖稍好一些,人口堪堪过万。
    酒泉也没好到哪里去,也就万把人。
    因循汉例,魏制:丁口不足万者,县官不得称“令”。
    所以这三郡的县官,全部都称“县长”……
    剩下的近十七万,全都聚居在敦煌。
    也是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商业极其发达。再加有军镇驻守,社会较安定。
    如果非要举例,就如后世的深圳……
    之所以造成如今这般千万不见人烟之景,主因是自新莽之后到晋末,河西基本上就没休生养息过。
    特别是三国时期,人口骤减,与汉昭帝时相比,几乎十不存一。
    之后百多,也就是五胡乱华时期,河西相对安定,在前凉张氏和西凉李氏近百年的治理下,河西又繁盛了起来,人口近达百万。
    之后又开始打仗,但死了多少不说,先看看抢走了多少。
    376年,前秦灭前凉时:徒豪右七千余户,民万户于关中……
    403年,后凉国主吕隆举国降后秦:隆率户一万,随难东迁,至长安……
    最狠的太武帝,439年北魏灭北凉:徒士族及富户二十余万,于关中、平城……
    这样的抢法,就是把整个印度迁来也不够啊?
    也是因为这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至北魏立国,原本已不足十万户的关中道,至今光是明户,就有近两百万口,比河西十倍还要多……
    不然奚康生哪来的底气,说流放几万口,就能流放几万口?
    没全部坑杀就算不错了?
    想到这里,李承志的心却凉了半截。
    敦煌的那十多万想都不用想,除非他有直接与大魏开战的底气。
    剩下的这两三万也已成了镜中月,水中花,分明已是指望不上了。
    难不成他还能像太武帝一样,一城一城的去打,一城一城的去抢?
    手里连人都没有,就算地再广,矿再多,又有什么用?
    好在张敬之早有先见之明,留了后手。
    眼下就看那流放来的乱民,能偷多少回来……
    造反这活,果然不是那么好干的!
    李承志意兴阑珊的叹着气,一声呼喝,催着李睿等人继续续赶路。
    ……
    两日后,正午,表氏县城外。
    难得的睛空万里,没有起风。若是往常,早有城民赶着牛羊去城外放牧,墙上的守卒也早已倚着城墙,打起了瞌睡。
    但今日,城门早已紧闭,成外别说人,连鸟都不多见一支。正东的城墙上立着百多个守卒,个个执刀引弓,紧张而又忐忑的看着城下的那队胡匪。
    绝对是胡匪……毡帽、皮袍、满头乱发、胡子拉茬、骑术高绝、来去如风……
    只有百多人,但马却足有两百匹往上,而且匹匹都是高头大马……
    只有卢水胡千帐以上的部落,才能凑出这么多的骑兵。
    就是不知道是从南边的祁连山上下来的,还有从北边的合黎山后翻过来的?
    李松激动的都快要叫出来了。
    正当他们一愁莫展,不知是继续游荡着抢下去,还是找处山林占山为王,李承志就赶来了?
    真是老天保佑……
    心中虽万般激动,但不管是李松也罢,还是立在另一侧的李亮和皇甫让,都像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不知是不是连日赶路而疲惫不堪,他们竟看到郎君的眼中泪花……
    李承志看着眼前的雄城呆呆出神。
    即便全县民不及五百户,丁不足三千口,但眼前这城,绝对称的上雄城。
    城墙虽然是夯土所制,但墙高足有六丈以上,宽广近十里,看起来比泾州城都要宏伟?
    只因百年前,这里还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北凉的国都。
    再过一千五百年,县城已移至往北十多公里的黑河南岸,但古城遗址仍在,七八米高的城墙和烽火台还立着好几截。
    城内文物贼多!
    两千年左右盗墓成风,李承志印像太深:两个堂叔受雇去盗墓,听说也没挖出多少东西,只挖了几只陶器。
    老板没给他们分钱,他们也没好意思要,一个分了只陶盆,一个分了只陶罐。
    全长的黑不溜秋,一点都不起眼。本着废物利用的心思,陶盆拿来喂鸡,陶罐装了茶叶。
    直到老板在边境被抓,供出两人后,他们才知道,那两件黑不溜秋的破烂玩意,哪一件都能卖个两三万美金?
    两千年左右的两三万美金……
    一个七年,一个六年……
    自己的家就在这往东十公里的地方,老爹老娘已近六十,怎么劝都闲不住,家里还种着四十多亩地,养着七八头牛,五十多只羊……
    再往北七八公里就是弱水,后世又称黑水、黑河,一百年后的唐三藏,就是横跨这条河,去印度取的经,也就是西游记里的那条通天河。
    后世,黑河边上建了一座湿地公园,还修了一座唐僧四师徒、白龙马等乘着大鳖过河的石雕,足有十多米高,声称此处就是晾经台。
    两个侄子看了西游记以后,天天闹着让李承志背他下河,去找那只千年老龟……
    想着想着,李承志已是泪流满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