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入侵现实地球 - 1414.爆发的大明帝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14、爆发的大明帝国
    刘浩也感觉这十分有意思。
    一边是玄幻抬头在疯狂的打压科学,而大明帝国干脆就是本就走上了修仙道路的刘邦三人在推广科学之道。
    这种强烈的对比,一度让刘浩都有些感叹。
    同时,刘浩也在庆幸推广之人乃是刘邦三人也,想一想,就连本就已经走向了修仙道路的修士,都在大力推广科学,哪个还不清楚科学的重要性?
    哪怕在未来,大明帝国已经全体走向了修行道路,刘浩相信科学之道在大明帝国依旧不会停止,也必将为大明帝国的百姓未来更好的生活贡献出应有的那一份力量。
    反过来脚下的老欧洲就悲哀了。
    教廷在欧洲本就已经占据了近半权力,他们可是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骑士大军,如今更有了将信仰兑现的能力,直面文艺复兴思想已然半个世纪,也最清楚文艺复兴思想对教廷的杀伤力所在。
    掌控了主动权,此时不对敌人赶尽杀绝更待何时?
    不得不说,这个时间点刚刚好,倘若再过百年,等文艺复兴思想已经融入了百姓,已经对百姓方方面面造成了重大影响之后,效果也绝对不可能像现在这般。
    因为到了那时,已经是权力的交接,比如诸多国家已经拜托了神权的压制,品尝到了权力的好处,想要他们交出来又怎么可能?
    现在则不同,刘浩已经看到了高卢鸡的‘皇帝’匍匐在教廷的脚下,因为他彻底明白‘圣水’是真正有作用的,原本心中那一份野心也不得不收敛起来,唯恐未来出现一个‘天使’将他给咔嚓了。
    这种事,在老欧洲这片土地上可不是开玩笑的,此前也同样是有着先例的。
    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是为了争夺更大的权力问题,而是如何保住原本的身份问题。
    “一手拿着经书,一手拎着屠刀!”
    这就是信仰最大的恐怖之处!
    如果说此前的骑士大军,还有着一分抵抗的可能,当教廷展示出模模糊糊的‘治愈术’之后,整个老欧洲未来也只能匍匐在教廷的统治之下。
    这对刘浩而言,不过是看一场热闹,可对大明帝国而言,却有好有坏。
    好的一方面,是科学之道即将被教廷打压,未来想要发展几乎没了可能,换言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如一二百年之内,老欧洲依旧只能在自己这片土地上折腾。
    坏的一方面也同样明显,未来的老欧洲基本只能是神权的天下,这就使得原本根本没有统一可能的老欧洲有了这份可能,这个敌人,在未来的威胁也必然更为强大。
    但这些,刘浩也只是旁观,敌人是否强大都是相对的,他也不认为必须帮着大明帝国将所有的威胁彻底清除,有时候有了敌人反而是一件好事。
    也只有真正的打败了这方世界的敌人,大明帝国才真正拥有走出这方世界的能力。
    就好事上台阶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让人踏实。
    刘浩知道未来将这方世界信息告诉朱元璋之后,对方一定会派遣诸多帮手到来;
    换一个皇帝,或许对此将会高兴得找不着北,可朱棣却不会,或许他只会认为这是自家老爹对自己依旧不够满意的结果,也必然会在朱元璋派遣帮手到来之前,将自己的国度发展到极致,将周边的敌人打压得更彻底。
    当刘浩游览完老欧洲之后,再次返回大明帝国京城之时,也有些感叹刘邦三人动作之大。
    蜂窝煤,在冬日到来之前,整个京城之内已经开始普及,在京城之外,刘浩还看到了玻璃大鹏近乎数百亩地,而这些,对大明帝国的百姓而言,和神迹也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如果说在此之前,京城周围还有着对朱棣一家子‘不够正统’心思的百姓,现在这些人态度已经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想一想也是,百姓嘛,哪一个当皇帝和他们又有多少关系,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温饱问题,吃得饱,睡得暖比任何高大上的话都要管用。
    大型煤矿的开启,大型钢铁厂的出现,诸多工坊招工,到如今,被收纳其中的工人已经超过五十万,直接受益的更是超过五百万之余。
    整个京城周围大大小小的城市,几乎被刘邦三人一网打尽。
    换句话来说,他们三个人就将整个大明京城周围的百姓生活提升了一个大大的等级。
    百姓受益,其他商家就更别提了,京城无数生产的商品通过这些商人通向整个大明帝国,也同样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这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
    再之上,那些个国公勋贵们,通过这段时间,通过近距离接触工坊的种种,他们已经得到了如何建立属于自己工坊的能力,在来年,这样的工坊也势必在大明帝国其他地区一一复制出来。
    且不说其他,光一个水泥项目,就足以让整个大明帝国改天换地。
    哪怕刘浩根本没有过问,也能清楚朱棣势必在来年将水泥大规模朝着北方使用,比如大力的建设道路,比如在草原上建立城池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的出现,也必然将整个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彻底改变,极大的压缩对方的生存空间,为将来彻底覆灭前元打下坚实的根基。
    刘浩或许还没有想到,刘邦三人的动作也将会越来越大,钢铁厂之内,铁轨已经开始真真意义上的生产,张良已经摆弄出了好几台蒸汽机,已经开始朝着火车头组装。
    而刘邦,更是盯上了房地产项目,任何一个经历了现代化世界的人员,都不可能愿意看到百姓那破旧的茅草屋,有了水泥,钢筋更不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敛财最大的项目。
    之所以如此,还是刘邦三人商议的结果,整个大明交通的建设,需要的钱财数量绝对是恐怖的,特别是他们和朱瞻基朱棣商议之后,想要彻底打通整个大明帝国的火车,多少钱都不够填,也只能盯着这个来钱最快的房地产。
    此外,大明帝国中央银行也已经在焰灵姬的筹备之中,助手却是连刘浩也没有想到的朱高煦,想一想也是,这个家伙本就是如今大明帝国财政最为清楚之人,也是最适合的人选。
    也是刘浩没有看到,否则他真要紧张不已,金融可不简单,就是他亲自出手,也要小心再小心,当真任由焰灵姬和朱高煦二人胡来,很可能要酿成大祸。
    只不过,刘浩还是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金融在现代世界绝对是恐怖的,每一分每一秒、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很可能酿成大错。
    可在一个封建时代却不然,说白了,就是容错率要高的多了。
    同样的,也没有现代世界那么复杂,整个大明帝国中央银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任务,无非是货币的价值平衡而已,也就是宝钞和银子之间的兑换问题罢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再怎么胡来,也好过没有任何动作,任由宝钞持续贬值要好太多太多。
    也是没人,否则也不会是焰灵姬出手,这个冷清的焰灵姬,如今正按图索骥,依照着书本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尝试罢了,反而因此或许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从一开始就坚定的制定了规则。
    大明帝国新年还有着接近两个月时间,也是这个时间点,大明帝国周边省份那些破产的农户最多的时候。
    往年,这些人行走到京城周围,也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慈悲之中,希望自己的困苦可以被皇家看到,而后施粥得已存活。
    可今年却完全不同,几乎是来多少就消化了多少。
    从京城到天津卫之间,就是他们最大的消化之地,平整土地换取一家子温饱,还能结余。
    可以预期的未来,这群人来年返回家乡的可能性将会大大的降低,这几乎也是人口城市化的一种展示,未来的京城商圈,也在这个时间点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是没有困难,比如粮食价格的提升。
    只可惜,这群商人遇到的可是修仙者,刘浩本就不是小气人,刘邦三人手中也根本不缺储物戒指等物,粮食缺乏,不过是一个驾云的过程而已,不过是一日功夫,就直接从南方调动了无数粮草,直接将将粮价打压到底线,哪一个敢跳出来?
    这个过程当中,想要以此发财却因此几乎破产的粮食商人不知道有多少个,到现在又有哪一个敢去触刘邦三人的眉头?
    这几乎就是穿越古代中种田文最好的模板,天胡之中的天胡开局,哪怕是刘浩也不得不承认刘邦三人这个实验几乎是满分的。
    当京城到天津卫铁路第一条铁轨铺设之时,大明帝国中央银行也开始悄无声息的建立起来,在其下,设立了独属于老朱家的皇家银行,大明帝国央行发行的新货币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之中。
    不得不说焰灵姬也足够聪明,她没有直接朝着宝钞下手,而是发行了金币、银元和铜子,又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贵重金属的价值,加上无法防治的外表,以至于刚刚发行,就直接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对朱棣而言,那银币上刻印的头像就是最大啊认可。
    或许换一个人,这种直接将皇帝头像刻画在银币之中的模式,将会在朝堂之上讨论几个月方可,可焰灵姬却连朱棣都没有通知,直接就着手干了,等朝堂诸公反应过来之时,已经成为现实,百姓也早已经接受,也只能咬牙认了。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如果让朝堂大臣们选择,他们绝不会乐意让朱棣的画像添加到银币之中。
    可当铜子出现,其上刻画的乃农人之后,这股反弹更是达到了高峰,以至于连朱棣都不得不亲自出现在造币厂之内。
    可面对焰灵姬,朱棣似乎也没什么办法,其他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焰灵姬根本就是紫微大帝的童女是也,他宁愿得罪刘邦和张良,也不愿得罪焰灵姬,这才是根本。
    他出现在造币厂,无非也不过是做一做秀,无非不过是给朝中大臣看的,告诉他们他已经来过商议过,至于交代,朱棣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农人才是大明帝国最大的根基,不将农人刻画其内,难不成还是学子?你们才多少人?岂能代表天下百姓?
    于其说朱棣今日是来和焰灵姬商议铜子之上的画像,还不如说他是来看一看金币之上画像选择了谁?
    可当他看到金币之中乃朱元璋画像之时,他一切言语也只能收入腹中,只剩下许可。
    当金融这一块短板在大明帝国补上之时,大明帝国的爆发已经走上了高速公路。
    可当京城到天津卫火车开启之后,哪怕是京城百姓也不得不承认天下变化之快,朝堂上的诸公再也没有心思去纠结这里头的诸多细节。
    哪怕是一个傻瓜,也能明白火车的威力,在这样一个封建时代,百姓一辈子只能束缚在一个乡镇的时代里,火车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是任何人都能够想象得到的。
    将军们一个个心中火热,他们知道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来了,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清楚,京城对地方的掌控度将会飙升,如今下一条火车通往何处才是他们真正需要商议的。
    而刘邦和张良二人,却已经将心思提到了天津卫之中,开始规划着大明帝国第一个真正的港口,开始选择造船厂设立在哪一个位置,开始将精力投向蒸汽船的开发之中。
    眼界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所有决策,在刘浩告诉他们已经和郑和下西洋船队接触了之后,他们这个选择也变得毋庸置疑起来。
    大海的财富到底有多少,刘邦三人或许不知,但对比大陆他们太清楚不过,在这个封建时代,光捕捞大海之中的海鲜,就足以养活整个天下,又岂能让他们视而不见?
    没看到朱瞻基如今直接被三人按在了天津卫吗?这几乎已经是在未来他们离去之后做安排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