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汉 - 第三十八章 孙翊三拒归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庐江,皖城,郡守府中。
    孙翊手持一份文书对着下首的吕范笑道,“张公会上书劝谏孤回吴,孤这段时日来已经习以为常。但没想到,公瑾也开始着急了。”
    孙翊手中的这份文书正是张昭与周瑜联名写的。
    文书中的内容是催促孙翊早日回吴县主持大局,部署将领对山越发起进攻,以便解除山越目前对江东的威胁,彻底稳定江东。
    这样的文书张昭之前一共写了三封,这封是第四封。
    加上今天这次,张昭一共四请孙翊回吴,但孙翊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吴县的意思。
    如今是建安五年六月,自孙翊平定庐江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
    在孙翊平定庐江大大提振江东人心后,孙翊就一直驻足庐江,这一驻足就是一个多月。
    孙翊的这番举动让在吴县的张昭和周瑜都颇为不解。
    正常来说拿下庐江无非就两种选择。
    一种是继续占领庐江,这时候就需要任命一个太守替孙翊管理庐江,然后孙翊就可以回吴了。
    至于说孙翊会不会是因为考虑太守的人选而耽搁在庐江了,这个也不大可能。孙翊这次可是有吕范在身边的,论能力,论资历,论官位,吕范都足以胜任庐江太守一职。
    另一种选择就是放弃庐江。
    选择这一种做法也有先例,就是要将庐江的百姓全部迁回江东,然后放火烧毁城池。
    这样庐江就会成为江东与淮南之间的真空地带,这真空地带就会起到防御淮南方面的作用。
    但这两种选择孙翊都没有做,而是选择一直留驻庐江。
    如果就只是这样,张昭也不会着急。
    重点是留驻庐江的同时,孙翊传令张昭,让他招募新兵一万,并且送十万斛粮食到皖县。
    停驻庐江没有南归之意,在庐江平定后又要吴县往庐江输送兵马与粮食,这让张昭想到了一个不好的可能性。
    难道是因为庐江太快平定了,所以君侯起了更大的心思?
    想趁着现在曹操主力与袁绍对峙的时候,筹集兵马粮草做好战前准备,然后对淮南发动进攻,一举拿下淮南?
    虽然孙翊有这种志向张昭感到很欣喜,但如今江东山越之乱未平,绝对不是进攻淮南的好时机。
    孙翊前期分将镇守的策略很好的遏制了山越的进一步扩张,加上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传到江东,这也让山越的气焰消减了不少。
    反观江东这边的士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在江东境内孙军与山越的对峙中,孙军处于稍微占优势的一方。
    但是江东境内毕竟还有数万山越在与孙军对峙中。
    别看现在孙军略微占有优势,只要孙翊一出兵攻打淮南,如今孙军略占优势的格局就会瞬间被打破。
    一是让山越众宗帅忌惮的江东之主孙翊打淮南去了,他们的气焰肯定又会高涨起来。
    二是淮南岂是那么好打的,更不可能只凭借一两万人马就能打下来,到时候孙翊就会从江东抽调兵马,而这无异是取祸之道。
    所以张昭才会在一个月内连发三封文书,请孙翊回吴,文书中的字里行间也在隐晦的表明—如今平定山越才是第一要务。
    张昭有这个担忧孙翊心里也清楚,因此张昭之前连发三封文书,孙翊也就回书三封,回书中多次表明暂时不会攻打淮南的意思,以此来抚慰张昭。
    张昭性格刚直,暂且不说孙翊是不是真的要攻打淮南,就平定山越这一件事来说,就需要孙翊早日回吴主持大局。
    所以张昭见孙翊只是回书而始终不见动身,他表示我不要抚慰,我只要你回来。
    于是就算在孙翊三次表明回吴之事暂不为之的情况下,他今日又送来了一封“告吴侯书”。
    张昭的这个性格呀,怪不得后来不受大帝哥哥喜欢。
    如今孙翊手里的这封“告吴侯书”赫然也有着周瑜的署名,这说明之前还在帮着孙翊安抚张昭的周瑜现在也坐不住了。
    坐在下首的吕范本来还担忧张昭数次催促孙翊回吴会引得孙翊不快,但如今见孙翊脸上丝毫没有韫色,也便放下心来。
    他说道,“君侯安坐庐江而布平乱之策,张公等身处吴县,一时不解君侯深意也是情有可原。
    臣以为君侯不如将心中的平越之策告知张公与公瑾,这样方可宽慰他们之心。”
    吕范担忧张昭再这么不停的催促孙翊回吴,就算孙翊对他再尊重,也迟早有被惹怒的一天,那时候就不好了。
    而且吕范觉得将平越之策告知张昭与周瑜二人并无什么不妥,他们两人都是知轻重并且值得信任的人。
    孙翊听了吕范的建议,点点头,同意道,“可。”
    孙翊觉得吕范的建议不错,因为这些天他看张昭那些文书,感到头有点痛。
    不是生气头痛,而是有些地方看不懂而头痛。
    这时候的士人写文章喜欢各种引经据典,尤其那些名士。
    而要是没什么古文底蕴的人看到这些文章,对这些引经据典的内容可就是一脸懵逼了。
    而孙翊恰恰是那没什么古文底蕴的人……
    其实随着时间的增长,前身的记忆有些也在慢慢恢复。
    例如孙翊与徐氏相处时,头脑中就会闪过一些成婚那日的记忆片段。
    在孙翊想起孙策时,脑中也会闪过儿时孙策教他骑射的情景。
    但偏偏孙翊每次拿起经文典籍,脑海里却什么也没有。
    由此可见,前身真是个不好好学习的人,人家孙翊是穿越者不懂古文可以理解,毕竟前世大学专业不对口。
    但前身的老师可是名士张纮,掌握五门经学典籍的名儒大家,读书读的一点印象都没留下来,也真的是够够的了。
    真是白瞎孙策让张纮做他授业恩师的苦心了。
    孙翊一直呆在庐江不动身回吴县,肯定不是像张昭想的想进攻淮南,淮南是一定要拿下来的,但时机还没到。
    真正让孙翊不动身回吴县的原因有两个。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如今江东上下君臣都忧心的山越之乱了。
    对于孙翊来说,他暂时留在庐江不回江东,恰恰就是为了平定山越之乱。
    关于平越策略,在收到山越反叛的消息的那天起,就已经在孙翊心中慢慢成型了。
    也就是在那天起,孙翊已经为这些历史上作乱江东数十年的毒瘤,悄悄的选好了忌日。
    那么孙翊的平越策略会是什么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