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582章 蹭免费广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河市纺织品批发商城,孔振龙又一次来到了这里,也算是故地重游。
    与几年前相比,纺织品批发商城繁华了许多,商城内人来人往,门前的车辆也是川流不息。
    京沪高速公路还没有全线竣工,但是从青河北上京城的路段已经开通,也就是说货车可以通过高速公里直达京城。
    京城毕竟是国家的中心,这里的交通可以连接四面八方,产品运到这里,基本上就畅通全国,所以高速公诉仅仅是通到了京城,也已经极大的促进了青河纺织品批发商城的发展。
    日后等京沪高速权限贯通以后,青河与国内最大的两个城市,将会形成一日的生活圈,这对于商贸而言,将是极大的助力。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到批发商城里进货的客商越来越多,载客三蹦子的数量,也几何倍的增加,三蹦子横冲直撞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使得批发市场周围的交通秩序有些混乱。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并不是混乱,而是繁荣的象征,只有一个繁荣的批发市场,才会有这么多三蹦子。
    “当年外国人说这里是鬼堡,是面子工程,国内也有一些媒体,未经查证就跟着迎合。然而我来采访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商户入驻了。”
    孔振龙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真希望那个造谣的老外再来看一看这里有多么的繁荣,狠狠的打一打他的脸!”
    “或许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他的著作呢!”李卫东笑着说道。
    李卫东口中的“著作”,当然是章局座赖以成名的那本《中国即将崩溃》。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热议,美国的反华势力更是如获至宝,将这本书的预言当成是真的,眼巴巴的数着日历,等中国崩溃的那一天。
    结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被打脸,这本书也经常性的被拿来鞭尸。
    只听李卫东接着说道;“孔记者,之前你参观过我的小狗电器厂,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想让中国几亿农村劳动力都过上好日子,凭着农业是远远不够的。
    大西北采棉花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算是足够大了吧?但也就是能解决几十万人,而且时限也只是在棉花收割的那短短两个月,其他十个月呢?总不能饿肚子吧?
    所以发展制造业,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大批农民离开农业,来到制造业的岗位上,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也可以有更丰厚的收入。
    但是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总是销售出去,才能有钱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那就跟废品差不多。所以就需要一个商品流通的环节!”
    李卫东说着,指了指周围的那些商铺,接着说道;“这个纺织品批发市场,就是商品流通的环节。老百姓不可能直接跑去工厂购买产品,这时候就需要这些商贩,将商品卖到老百姓手中。
    同时这个商品流通的环节,需要有人去做,这就会带动大量的就业,给很多人提供饭碗。孔记者,你猜一猜有多少人指望着我这个商品批发商城吃饭?”
    孔振龙想了想,开口问道:“有两万么?”
    “不止!”李卫东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光是批发商城里的商家,再加上他们雇的人,就不止两万。除此之外,批发商城有关的物流,也会用到不少的人。
    批发商外面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有大货车来拉货送货,这就需要司机,需要装卸工人;还有那些三蹦子,他们会带来一些小商贩,也会顺便帮小商贩运货,这些可都指望这个批发商城吃饭呢!”
    李卫东正说着,一个声音从后面响起:“前面的老师让一让,小心烫着!”
    只见一个青年,推着个手推车走了过来,手提车上放着一个大箱子和一个保暖桶,箱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包装好的盒饭。
    李卫东指着那个送饭的青年,接着说道;“这个应该是外面盒饭摊位,专门给商铺送饭的。这纺织品批发商城里,商户、雇工、客商、司机、好几万人的吃喝拉撒,不得需要人去供应么?所以这周围就出现了很多小吃摊、盒饭店,有的还能送餐呢!
    这还只是批发商城的本身,没有计算税收和上下游的相关产业。孔记者,你可别小看这一个批发商城,我估摸着靠着这个纺织品批发商城吃饭的,不少于五万人!”
    “这么多?”孔振龙表情一惊。
    李卫东则接着介绍道;“这只是批发商城的第一期工程,现在二期工程已经在建了,二期主要是做小家电批发,以后我们还会做五金、建材、陶瓷、灯具、家具、零件等其他商品的批发商城。
    到时候至少会有上百万人,会指望着批发商城吃饭。靠着把货物流通出去,去养活上百万人,这不比每年跑去大西北采两个月的棉农强么?
    我之前说过,制造业是根本,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商业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却可以为产品提供了流通的途径,就是帮助制造业实现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商业,想要正常运转,都需要后勤保障,比如厂房需要建设、工人需要吃饭、商品需要运输,这就需要挖掘机驾驶员,需要厨师,需要司机。而技术学校恰恰能提供搞这些。
    这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价值,也都能产生大量的就业。国内随便一个城市,只要将这套体系发展好了,随便便就能为几十万人创造饭碗。孔记者,了解这些以后,你还在担心几十万采棉大军,会被棉花收割机抢走饭碗么?”
    孔振龙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李董事长,我好像是明白了!”
    ……
    孔记者返回了台里,将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整理,写好了文案,将拍摄到的影音资料进行了剪裁。
    这次采访到的资料比较多,孔振龙即便是进行了精简,也做了两期的节目。
    第一期节目主要讲的是采棉花的事情。
    镜头里出现了采棉人棉田里辛勤劳动的场面,用旁白介绍了采棉人的生活,这一段介绍并没有使用太多的篇幅,毕竟采棉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有很多媒体报道过了,甚至每年的采棉季,也都会有新的报道。
    画面一转出现了棉花收割机,这里主要介绍了棉花收割机的效率,并且跟人工采棉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台棉花收割机,能顶的上一百个劳动力的结论。
    这也不算是新鲜内容,已经有其他媒体报道过棉花收割机了。
    下一个画面便给到了火车站,采棉工人带着喜悦的表情,搭上回程的火车,准备返回家乡。
    然后便是给了“根儿”一个特写镜头,旁白介绍这是个十六岁的少年,第一次来大西北采棉花,然后铺垫了一句意外即将发生,扒手集团便登场了。
    就节目效果而言,扒手集团的出现,的确让节目平添了很多紧张刺激的感觉,观众们往往都喜欢看一些反转和猎奇的内容,而不是平淡的叙事。
    随着扒手团伙被抓住,根儿保住了自己的辛苦钱。画面又一转,仓库里堆满了打包好的棉花,仓库外面则是几台正在保养的棉花收割机。
    旁白又开始介绍道,这个农场明年打算增产,所以他们需要采购更多的棉花收割机。
    镜头最后停留在了采棉少年“根儿”啃火腿肠的笑脸上,旁白音则给出了一个问题,当棉花收割机越来越普及的时候,众多的“根儿”还有没有机会来大西北棉花,他们将何去何从?
    相对于其他媒体对于棉花收割机的报道,这一期节目显然是非常有深度的,节目正面的肯定了棉花收割机所带来的效率方面的提升,但也正面直视了机械替代人力的问题。
    次日,第二期节目也放出来了。
    这期节目承接上一期,从农场要采购更多的棉花收割机说起,将采棉工人将何去何从作为开场白。
    节目先采访了生产棉花收割机的富康农机厂,简单的介绍了富康农机所研发的棉花收割机。
    镜头给到了一台刚出厂的棉花收割机,同时旁白声说道;“就是这样的一台棉花收割机,能抵得上一百个劳动力。
    那是不是意味着每当一台棉花收割机运到西北,就会有一百个采棉工人被替代呢?那这一百人的生计又该如何解决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来到了青河当地的小狗电器厂。希望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车间、食堂、宿舍,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出现的同时,旁白也在介绍这个容纳了十二万工人的庞大厂区。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青河市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将市场内外熙熙攘攘的画面展示到观众的眼前。
    紧接着又是青河市职业技校,镜头给到了那些正在学习技术的年轻人。
    随着这几处的展示,一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视画面一分为二,对比的镜头再次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
    一边是顶着烈日,在棉田里躬着身子,低头劳作的采棉人;另一边则是车间里,坐在流水线前上螺丝的工人。
    一边是穿着补丁衣服的采棉工,扛着蛇皮麻袋,站在月台上排队,准备登上回家的火车;另一边则是卖衣服商贩,拿着个诺基亚手机,坐在客车里,跟家人报平安。
    一边是十六岁的根儿蜷缩在火车靠窗的位置,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不安;另一边则是十六岁的学渣,一脸没心没肺的笑容,大大咧咧的在练习颠勺。
    节目就在这对比当中落下帷幕,没有给出答案,只有那句观众们所熟悉的“感谢收看《焦点谈谈》”。
    然而这期节目却更胜第一期,观众看完以后,会心生感触,甚至忍不住要仔细的回味一番,去思考节目中所描述的内容。
    孔振龙不愧是王牌记者,不光是采访经验丰富,所做出来的节目,也非常的有深度,会发人深思。
    节目播出以后,社会反响也很不错。扒手团伙被迅速的判了刑,抓住扒手团伙的干警们也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至于根儿,得到了很多好心人捐赠的火腿肠,够他吃一年的了!
    ……
    主任出现在办公室,眼光扫过四周,面无表情开口问道:“老孔还没来么?”
    “刚才还看到他了,大概是去上厕所了吧!”一人开口说道。
    主任“恩”了一声,便离开了办公室。
    片刻后,孔振龙哼着小曲走进了办公室,看起来是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毕竟是刚做了一篇很有深度的高质量报道,这就像是一位艺术家,拿出了一个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先不说能不能卖上高价,自己心里面得先嗨皮一下。
    “老孔,刚才主任过来找你。”刚才那人开口说道。
    “主任找我?什么事?”孔振龙开口问道。
    “不知道,主任没说。”那人回答道。
    就在此时,主任的声音响起:“老孔,来一下!”
    孔振龙应了一声,然后走去了主任的办公室。
    “主任,你找我有事?”孔振龙开门见山的问道。
    主任是上下打量了一番孔振龙,随后开口问道;“老孔,你最近出去采访,没收钱吧!”
    “收钱?我哪能干那种事情!”孔振龙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记者,虽然没拿过什么新闻大奖,但职业操守还是有的。收钱这种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干的,更何况咱们台里也有纪律。”
    “那就好,我也觉得你这种老同志,不可能收钱的。”主任开口说道。
    记者这一行也是有油水的,特别是去揭露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免不了会有人送上一些封口费,希望记者不要报道。
    若是收了封口费,不去揭露事实和真相的话,绝对是违反记者职业操守和道德的事情。
    任何媒体都是禁止麾下的记者收钱办事的,但任何行业总是免不了有一些害群之马,有的时候面对威逼和利诱,有的人也很难守住底线。
    只听孔振龙开口说道;“主任,你怎么问我这种事情?是不是有人在背后使坏举报我啊!”
    “没有人举报你。”主任摇了摇头。
    孔振龙显然是不相信主任的说辞,他开口说道;“我孔振龙性的正坐得端,不怕被调查,要是有人举报我的话,那就让纪委的同志还我清白就是了。”
    主任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说道:“真的没有人举报你,是咱们台长怀疑你收了钱,给别人打广告!”
    “收钱打广告?我又不是广告部的。”孔振龙一脸迷茫。
    “不是那种直接的广告,是在节目里夹带私货的那种广告。”主任开口说道。
    “那就更不可能了!主任,我孔振龙是什么为人,你是知道的,我怎么可能干那种事情!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也做过不少的报道,从来没有出过岔子吧?”孔振龙信誓旦旦的说道。
    “老孔,我当然是信得过你的,在台长那边,我也帮你打了报票的!”主任开口说道。
    “谢谢主任的信任。”孔振龙沉吟片刻,压低了声音问道:“主任,台长为什么怀疑我收钱啊?”
    “还不是你最近做的那个采棉花那两期节目!”主任开口说道。
    “那两期节目有问题么?”孔振龙皱着眉头,接着说道:“我觉得挺有深度的。”
    主任无奈的叹了口气:“你在节目里肯定的棉花收割机的工作效率,那我问你,这棉花收割机是谁生产的?”
    “富康农机公司啊,我在节目里介绍过的。”孔振龙开口说道。
    “那富康农机公司是谁的企业?”主任接着问。
    “李卫东。他是董事长,富康农机公司肯定是他的企业。”孔振龙接着回答道。
    “那小狗电器厂又是谁的企业?”主任继续问。
    “是李卫东的。”孔振龙马上答道。
    “青河市的那个纺织品批发市场,是谁的?”主任又问道。
    孔振龙表情微变,已然意识到了问题,但他还是开口答道:“也是李卫东开发的。”
    “还有那个青河市技术学院,并不是公立性质的技校吧?”主任开口问。
    孔振龙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那个技校也是李卫东办的!”
    “你做的这篇报道,通篇都是在介绍李卫东的企业,而且还都是比较积极的一面,台长能不怀疑,你是收钱给李卫东做广告的么!”主任冷哼一声。
    此时孔振龙也回过神来,他回忆了一下当初采访的流程,李卫东好像是故意带着自己,在他麾下的各家企业兜圈子!
    什么授人以渔,什么制造业才是答案,什么商业能创造大批就业,现在想起来,更像是李卫东规划好的!
    本来是说棉花收割机的事情,怎么就被李卫东带去看了技校,看了小狗电器厂,还看了批发商城,而且还听他讲了一圈大道理,这完全是偏离主题了啊!
    想到这,孔振龙眉头一紧:“我该不会是被那李卫东利用了吧?他是在拿我们《焦点谈谈》,蹭免费广告来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