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八十三章 李厂长驾到(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李卫东贷款五十万承包服装厂的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整个运输公司。
    在普通人看来,李卫东这种行为简直是疯了!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还是比较擅长存款的,而对于寅吃卯粮的贷款,向来非常排斥。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中华民族优良的节俭传统之外,主要也是因为利息太高了。
    就比如李卫东贷的这五十万,年利率是7.92%,而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贷款年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这么高的利息,谁敢去贷款!
    贷款利率高,相应的存款利率也高,对于老百姓而言,把钱存到银行里是划算的,特别是九十年代初,钱存在银行里,收益都赶上日元升值了。
    也是因为利率太高的原因,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民营经济很难形成规模,赚点钱还不够还利息的。所以炒辣椒酱的才留下了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经营策略。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是国家的,贷款还不上,大不了是一笔坏账。
    ……
    王海滨兴致勃勃的走进了朱士聪的办公室。
    “朱总,你听说了么,那个李卫东从银行贷了整整五十万!”王海滨开口说道。
    朱士聪点了点头:“略有耳闻,我之前也在纳闷,他李卫东从哪里弄来了那么多钱,原来是从银行贷的款。现在银行贷款已经变得这么容易了么?”
    “银行贷款的情况我不知道,我现在就知道,李卫东背了整整五十万债务,不对,不止五十万,还有利息呢!五十万的贷款,一年光利息就接近四万块钱了吧!”王海滨兴高采烈的说道。
    “这个李卫东的胆量,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没想到他为了承包服装厂,下了这么大的本钱,杨鹏比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冤枉。”朱士聪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你觉得,就凭咱们那个破服装厂? 能把这四万块钱利息挣出来么?”
    王海滨呵呵一笑? 压低了声音说道:“服装厂能不能赚钱,还不是我这采购处说的算么。我给他们采购订单? 他们就有活干? 说不定还能吃上口饭,我不跟他们订单? 他们只能喝西北风!”
    王海滨到时候没有吹牛,此前的服装厂? 主要靠运输公司内部的订单生存? 而运输公司里负责下订单的,就是王海滨的采购处。
    三产独立以后,即便采购处正常下订单,尚且养活不了服装厂400名职工? 采购处不给订单的话? 服装厂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只见王海滨一脸阴狠的表情,开口说道:“现在这个时候,李卫东应该去服装厂交接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停掉服装厂所有的采购订单? 一件衣服都不买,我倒要看看? 他那五十万能撑多久!”
    “海滨同志,这我就得批评你了? 大家都是同事,你怎么能做这种釜底抽薪的事情呢?更何况服装厂还有四百职工呢? 你停了服装厂的订单? 那四百职工怎么办?”朱士聪淡然的说。
    王海滨顿时一头黑人问号? 他不明白朱士聪为什么要提李卫东说话。
    只听朱士聪接着道:“海滨啊,做事情,要有大局观,就好比服装厂这件事情,你若是停了服装厂的订单,往小了说,你这是公报私仇,往大了说,你这是不顾大局!”
    “朱总批评的是,我不停服装厂的订单就是了。”王海滨有些不情愿的说道。
    “这就对了,该给服装厂的订单,还是得照给,不过怎么个给法,还是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的。”朱士聪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比如一件衣服,本来是五块钱,咱们可以节约一下,就给服装厂三块钱嘛!毕竟公司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得省着点花。”
    王海滨瞬间明白了朱士聪的意思,脸上更是挂上喜色。
    “朱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肯定认真落实你的指示,勤俭节约,帮公司省钱!”王海滨笑容满面的说。
    朱士聪的这一招,比直接断了服装厂的订单更加阴损。
    直接断了服装厂的订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采购处在故意使坏,这对王海滨,乃至分管领导朱士聪,都是有影响的。毕竟在国企当中,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太明目张胆。
    而使用朱士聪的方法,正常给服装厂下订单,但订单的价格却低于成本,到时候看你李卫东接不接订单。
    李卫东若是不接订单的话,那是自己你的问题,可不是采购处没给你们订单。
    李卫东若是接订单的话,生产一件衣服便亏一件,到时候服装厂死得更快!
    ……
    此时的李卫东,已经完成了服装厂的交接。
    李卫东将一个条纹蛇皮麻袋交给了服装厂的王会计,开口说道:“王哥,这里面是十万块钱,你拿到会计科,一会先给工人把这三个月的工资发了,明天再把最近三个月的医药费给报销一下。”
    “好勒。”王会计拿起蛇皮麻袋,接着说道:“卫东,这工作场合,你还是叫我王会计吧,我叫你厂长。”
    “那行,王会计,记得回头补给我一张借条。”李卫东笑着说道。
    “没问题,李厂长,下班之前给你送过来。”王会计说完提着钱走了出去。
    如今李卫东拿自己的钱补贴服装厂,这十万块钱投进去,总不能没个说法吧,服装厂自然得出一张借条给李卫东。
    从财务的角度讲,服装厂账目上突然多了十万块钱,也需要有这么一张借条,来说明这十万块钱的来龙去脉,要不然平不了账。
    这位王会计,算是服装厂内李卫东比较可以信任的人。
    王会计名叫王凯平,不到三十岁。当年王凯平刚参加工作时,在运输公司的会计处跟着李登科当学徒,是李登科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跟李文东也算是师兄弟。
    后来服装厂缺会计,王凯平被调到了三产的服装厂,在服装厂里担任会计。
    如今李卫东初来乍到,也没有可以交心的心腹手下,于是乎王凯平就成了李卫东首先要拉拢的对象。
    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有两样东西必须抓在手里,一个是人事权,一个是财权。说白了就是管住人和管住钱。
    服装厂好歹是国企,职工也都是正式的国企职工,想要掌握人事权,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但财权就容易的多,李卫东向服装厂注资,然后再加上王凯平这个会计的帮助,财权自然而然的被李卫东所控制。
    对于服装厂这种穷的叮当响的企业来说,只要能管住钱,那么控制服装厂就容易许多。
    李卫东承诺的,补上过去三个月的工资,这是要立即执行的,发了工资,才能够稳住人心,员工才会心甘情愿的干活。
    至于报销医疗费用,这是八十年代国企的规矩。当时还没有医疗保险,职工的医疗费也都是由企业承担。
    好在那时候看病不贵,三毛钱的挂号费,五分钱的药费就能治病。至于ct、磁共振之类的检查,那得是大城市的大医院才有的,一般医院也买不起,用个听诊器凑合一下吧,误诊了算你倒霉,反正那时候也没有医疗纠纷这种说法。
    三个月的工资发下去,服装厂的职工欢天喜地,即便是王阿姨这种当过托的,在拿到钱的时候,也无法再对李卫东产生怨恨。
    砸了一波钱,人心算是稳住了。
    次日一大早,李卫东便召开了会议,讨论服装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服装厂的组织架构很简单,老厂长退休了,换成了李卫东。
    服装厂还有个副厂长,名叫王京,是个年近四十岁的憨厚男子,农村出身、伤残军人、一只耳朵是听不见的,退伍后被分配到运输公司,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管理企业的能力,就知道听指挥死干活,说话大嗓门,平时主要是负责生产。
    厂里四个车间主任,三女一男,能力一般水平有限,都是靠着资历才混上车间主任的。
    除此之外,便是总务、会计、人事等行政后勤人员,一共十来个人。由于服装厂只是个三产,所以这些行政后勤人员也都是普通工人,连个干部编制的都没有。
    这样的行政管理团队,也怪不得服装厂一直不思进取,只靠运输公司给的订单混吃等死。
    不过这对于李卫东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一群没本事的怂包,不用担心有人来争权。
    对于现阶段的李卫东而言,小小一个服装厂,又是承包来的,并不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李卫东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听话的手下。
    人到齐了,会议开始,李卫东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今天的会议内容,就是讨论一下咱们服装厂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昨天了解了一下咱们服装厂的情况,目前咱们服装厂的设备,大多数六七十年代置办的,八零年以后,新购进的设备并不多。好在服装制造,对于机器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工人,就能正常的开展生产业务。
    但是,我们的产品,还是太过单一了,像是工装、军大衣、粗布裤子、大背心大裤衩这种东西,太同质化了,随便一个服装厂都能做出来,这东西也不怎么赚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产品上,进行革新。推出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带来业务。”
    李卫东说到这里,一脸期待得望着众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回应,然而每个人都是一脸漠然的表情,看不出有半点儿的期待。
    国企老油条,习惯混日子了,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大概都是这副德行。
    李卫东无奈的叹了口气,他估摸着这群手下,八竿子也打不出一个屁来。
    李卫东只能掏出一张率先准备好的海报,摊开来放在众人面前,然后指了指那海报画面,开口说道:“我打算生产这个!”
    只见那海报上,哥哥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露出了迷人的笑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