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319章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大业十三年六月,屈突通败往潼关。
    这不是战略战术上的失败,而是政治大势上的崩溃,没有后援,粮草短缺,郡县官吏纷纷投敌,根本无法确定敌人到底是谁,战略环境持续恶化……
    如此种种,任屈突通领兵再是得力,麾下将士再是善战,小胜几场之后,便是接连战败,大将桑显和一怒之下,烧了蒲津桥,除了让李渊大军只能走梁山之外,也断了自家的归路。
    河东屈突通部,只能陆续退往潼关方向,此时,李世民,李建成兄弟,已经绕至潼关之后,切断了屈突通部跟长安守军的联系。
    对于屈突通来说,河东战局简直就是一溃千里。
    李渊大军越打越多,麾下各部将领,士气如虹,越战越勇。
    刘文静更是率军从西向东猛攻潼关,防外不防内的潼关诸要隘依次失守,刘文静率军进驻西潼关,与屈突通相持不下。
    屈突通部之所以还能维持一下,不是因为刘文静拿他没办法,而是长安攻守之战终于开始了,刘文静部被抽调的很厉害,于是才放缓了攻势而已。
    李渊率晋地大军占据了永丰仓,解决了粮草问题,顺势进兵来到长安城下的时候,李渊堂弟李神通汇合李秀宁所率大军,已经差不多占据了长安旧城。
    说起来也挺好笑的,李神通和李秀宁两人都是在鄠县起兵,只不过隔了一个山头儿。
    各自拉起了队伍,将关中搅合的天翻地覆,就算李渊大军不来,看他们的样子,也能率军攻打一下长安城了。
    李渊几路大军。会师于龙首原上,军势大振,长安县各地官吏,望风景从。从长安城里跑出来的大阀子弟,一个接着一个来到李渊面前效忠。
    李渊父子踌躇满志,在他们看来,打下长安城应该不费吹灰之力才对。
    可惜,他们想错了。长安城中的一些人,已经抱了与城同休之心。
    坐镇长安的关中抚使,大将军卫玄确实已经有心无力了,预感大势已去的他,病情渐渐沉重,无法理事。
    大将军阴世师却是年富力强,比卫玄还要顽固几分。
    他接过长安守军兵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长安郡丞骨仪等,仿效当年卫玄出兵平杨玄感之乱时的做法。逼着长安守军各部将领亲手刨了李氏的祖坟。
    李渊三十余万大军,蜂拥而来,攻打长安雄城小半个月,除了大军伤亡越来越重之外,竟然拿长安守军没有什么办法。
    直到七月中旬,天气渐寒,得不到城中大阀的有力支持,长安守军才渐渐不支,被李渊大军一举攻入外城。
    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
    被李渊封为冯翊太守,光禄大夫。武乡县公的关中大寇孙华,在激战中,中流矢而亡,这是李渊军中阵亡的最高一级的军事将领。
    可惜。此人没有任何家世背景,阵亡之后,名字也少见于史书之上。
    这人要是活的长些,名声应该不在尉迟恭,秦琼之类的将领之下,甚至犹有过之才对。要知道,这人投了李渊时日虽还短暂,可对李渊率军入关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和屈突通部的交战当中,并不比刘文静等人稍弱半分。
    外城即得,李渊挥兵又攻内城。
    一直到七月末,李渊才如愿以偿的占据了整个西京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
    李渊自封为唐王,大丞相,总揽朝政,做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第二。
    就算如此,李渊进入长安的时间,也比另一个时空当中早了几个月,这让他有着很多功夫,来准备应对那些内外的敌人的进攻。
    论功行赏是必须的,随他一起入西京的功臣们,纷纷获得了丰厚的赏赐。
    连远在幽州的李破都没落下。
    不管是为了安抚人心也好,是看在李靖竭力相助的份儿上也罢,还是为了让这个人继续抵御突厥,反正,李破是晋了大丞相府右司马,暂领代州行军总管之职,受李渊四子,并州大都督李元吉辖制。
    众人皆得封赏,可李渊唯独落下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爱女李秀宁。
    要说李秀宁之功,位于众将之首也不为过,她不但独力保全了李渊父子的家眷,还牵制住长安守军,截断道路,不然的话,屈突通绝对不会败的那么快,长安城也会更加难打,关中郡县也不会这么快的平定下来。
    她为李渊省出来的时间,是非常珍贵的。
    可李秀宁没有在论功之列,当然,这并非是李渊故意厚此薄彼,里面是有着很多原因的。
    头一个,她是女子,女子从军在这年头并不稀罕,可能立下大功的却是凤毛麟角,而且立下的是如此军功,李渊对于这个爱女,也是既喜欢又头疼,为了不使众将产生身在女子之下的不满,索性也就不封赏了。
    二来呢,有人其实先就不满意了。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这人对李秀宁就极为不满,他们一同起兵,按照辈分,李秀宁应该归他节制,可事实上,李秀宁有李靖相助,又有五百晋地精兵相随,家底比李神通厚实的多。
    一路打下来,关中只闻娘子军之名,而不知李神通为谁,这让李神通情何以堪。
    而且,李神通这人心胸本来就不宽,卫玄大索长安李氏亲族的时候,李秀宁率人跑了,他却在长安中东躲西藏了很久,才瞅准机会出了长安城。
    这让他对李秀宁也颇有怨恨。
    反正吧,这人对李秀宁不满已久,仗着长辈的身份,在论功的时候,将攻下旧长安,收服各路义军的功劳。尽可能的往自己身上揽。
    他的做法虽让人颇为不耻,可也没人说什么,李氏内讧,旁人无缘置喙之外。自晋末以来,武将们养成的一个坏习惯也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
    武将们自夸功劳,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揽功之举,屡见不鲜。已经被人视为平常之事了。
    所以,自晋末战乱以来,在几百年间,有功之臣被杀的太多了,这并非独独是皇帝们忌惮有功之臣权力过大造成的现象,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其实都在将领自己身上。
    比如,史万岁敢在金殿之上咆哮,指斥杨素夺了他的军功,贺若弼也敢在和皇帝饮酒的时候,明着跟皇帝说。你忘了俺过往的功劳了。
    是的,这是一种风气,也可以说是胡风渐盛的明证,将领功臣们不太会隐藏锋芒,保全自身,能争的便争,争不过就泼妇骂街般死缠烂打,闹来闹去就把自己脑袋闹掉下来了。
    而李渊麾下的功臣们,以李神通,刘文静。裴寂为首,其实也都是这么一副德性。
    李神通一闹,李渊顺水推舟,成全了这位堂弟。打虎亲兄弟嘛,在这个时候,李渊对李氏中人都极为倚重,自是不愿伤了其心。
    三来呢,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两个也没起什么好作用。
    李建成向来与妹妹亲善。李秀宁麾下有大军十数万,军中将领们对李秀宁也都极为敬服,这么一来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拉拢妹妹成为自己的臂助,李建成在李渊面前,自是大力宣扬其功。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和李建成之争,还未曾露出端倪,可李世民向来与几个亲兄弟以及妹妹都不友好。
    年轻气盛的他,抱着你说对的我就说错的心理,跟大哥闹起了别扭,他没在李渊门前说什么,却私下里交通李秀宁麾下将领,用不了多少时候,就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匪首收拾的服服帖帖,跟在了他的屁股后面。
    这俨然便是釜底抽薪。
    李家的男人们闹的挺欢,把一个女儿家的功劳弄的快没了,可李秀宁却不在意这些东西。
    她也在发愁,可愁的和争权夺利的男人们很不一样,李靖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李渊没闹着要杀他,而是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可李靖心中芥蒂未去,想要出任地方,离着李渊远一些,所以也就求到了李秀宁门下。
    李五也想带兵回马邑了,长安城中新贵迭出,他们这些人因为跟着李秀宁的缘故,封赏却都不尽人意。
    而且,他麾下的士卒,出来了大半年,都有了思乡之意。
    所以,李五也不愿在长安多呆了,想要引军回马邑,来跟李秀宁辞行。
    好嘛,满长安的人都在为封赏争的焦头烂额,却有这么一些人,宁愿出走边塞,也不愿在长安多留。
    这只能说,马邑确实是个很独特的地方,也养出了一群很独特的人物儿。
    实际上,李秀宁所率大军分崩离析,差不多已经成为了定局,这年头,可能有女博士,女旅帅,女校尉,可要出个巾帼大将军,希望却是极其渺茫。
    李秀宁思来想去,干脆的答应了李靖,却让李五多等一些时日再说,这中间的区别对待所彰显出来的私心,恐怕连她自己都不太明白呢。
    于是,李靖随即离京西去蜀中,开始了他的名将之旅。
    李五却还傻傻的等在长安,顺便成为了李秀宁府中的护卫统领兼司马。
    是的,封赏虽然没给多少,李渊却还是让李秀宁开府了,柴绍一下就蔫了不少,他东奔西走了一圈,回来却还没妻子位高,心高气傲的他很是不满意。
    自此,柴绍不再登妻子府门,两人也就此开始了漫长的分居生活。
    (月票月票,这一章不是灌水,属于之后剧情的铺垫,求不喷。)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