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无限破产危机 - 第63页
直到此刻,朱秀华深切地意识到:生意真的难做。
往常别人跟她说,她总不相信。如今参加工作,站在销售第一线,她极为明显地感觉到,过去与现在,情况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
她似乎远离社会太久。
如果一直上班,没有当全职太太宅在家,别人提起裁员潮,她绝不会不当一回事。
要是早有准备,自家不会遭此一劫,甚至差点被击垮。
说到底,中年遇到的危机,都是年轻时决策失误埋下的祸根。
朱秀华想着想着,不由恍了神。
第三十一章 中年危机7
时光飞逝。
三个月后, 朱秀华不断恶补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业绩终于达到平均水平。
这时她才明白, 为什么系统建议她找销售类工作。
第一, 不管什么时候, 顶尖的销售类人才都呈紧缺状态。只要她愿意投递简历,用人单位就愿意试用。换言之, 门槛低。进入简单, 转正困难。
第二, 销售是少有天花板较高的行业。只要有能力、肯打拼,卖的越多, 收入越高。
一想到身上背负着众多债务, 朱秀华不敢有片刻松懈, 牟足了劲地埋头苦干。
努力是有回报的。
试用期结束,朱秀华顺利转正。扣除五险一金, 月收入三千七到四千三。
收入不算高, 跟丈夫没法比,也没达到预期,可多多少少能减轻些家庭负担。
另外, 截止上个月,车贷终于还清。
想到今后每个月必要开支少掉一笔,朱秀华立时觉得浑身上下一轻松,就连呼吸都比以前顺畅多了。
“这就是其他人说的降杠杆(减负债)。”她的眸中浮现出若有所思之色, “给的建议确实有几分道理。经济不景气,收入不高, 工作不稳,负债的确越少越好。”
过去, 朋友多次提醒。可朱秀华不觉得有道理,所以从来左耳进右耳出。
如今吃够了苦头,才发现别人早就告诫过。要是当初肯听劝,有些坑不必踩,有些罪不必受。
……
朱秀华每次回想起来,都恨不得穿越过去,把那个固执己见、不听人劝、自以为是的自己痛揍一顿。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她只能暗自庆幸,过程虽然艰难,好歹撑住了。要是撑不住,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光是这个月,就有两个中年人被辞退,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
傍晚。
朱秀华下了班,到公公婆婆家吃饭。
自从她开始工作,蒋父便把接送孙子、孙女的活揽到自己身上,这会儿正在客厅陪孩子玩。
按照朱秀华的意思,大宝、二班该启蒙了,有空得学唐诗宋词、算数英语。
可蒋父不这么想。
孙子说想玩遥控车,他乐呵呵购买。孙女说想要洋娃娃,他兴冲冲掏钱。
朱秀华几次想阻止,又怕公公不高兴,“嫌我做的不好,你自己教。”
最后话在嘴里转了两圈,只能闭口不言。
吃过晚饭,朱秀华把饭菜装进一次性餐盒,打算带回家给丈夫当夜宵。
蒋母不满抱怨,“孩子要我们帮忙带,饭菜要我们帮准备,每个月就给两千补贴,真会算计。”
朱秀华耐着性子讲道理,“妈,我每天忙着工作,实在没空做饭、接孩子。”
蒋母立即质问,“你没空,我们俩老的就特别有空?”
婆婆分明是故意找茬。
意识到这点,朱秀华闭上嘴,一声不吭。
反正不管她说什么,对方都能找出错处,索性不搭理。
然而即便如此,蒋母依旧火冒三丈,逮着机会就要把儿媳数落一通。
恰在这时,蒋父吩咐,“时间不早了,你带孩子回去吧。”
朱秀华如蒙大赦,拿着餐盒,喊上孩子一起回家。
前脚刚出房屋,后脚屋里响起蒋母的怒喝,“你什么意思?我跟媳妇儿说话呢,为什么让她离开?”
“她明天还要上班,哪有空陪你唠嗑?”蒋父劝解,“差不多得了。”
蒋母怒气更甚,“好哇!你们都是一伙的,就我一个是外人!”
蒋父的语气越发无奈,“为了从儿子的小家多弄点钱,天天找人吵架,你累不累?有这精力,不如自己去外面找份工作。”
“那是我儿子!他养我天经地义!”蒋母理直气壮。
“他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哪来那么多钱养你?”蒋父嘀咕。
赚的钱多,几个人花都花不完,你好我好大家好。赚的钱少,花不尽兴,这不好那不好,三天两头吵架。
朱秀华习以为常。
她捂住大宝耳朵,并让大宝捂住二宝耳边。三人对屋里的争吵声充耳不闻,渐行渐远。
**
白驹过隙,转眼两年过去了。
靠着省吃俭用,一家人把车贷还清,十五万外债还完。之后经济触底反弹,开始回暖。
朱秀华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同样的工作时间,销售额明显增加。工作越来越轻松,收入一个月比一个月高,有时甚至近万。
她喜不自胜,越发觉得自己入对了行业。
午间,吃过午饭,朱秀华正要继续工作。西装小人忽然出现在餐桌上,“我要走了。”
朱秀华动作一顿,不知该说什么。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