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1376】广播电台(61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一秒记住【新】,!大哥当兵半年,已经写信回来告知今年过年是不回家过年的,要在部队里过年。
    虽说人不回来,可是津贴三个月寄一次,除此之外还有给爸爸的军大衣,一些部队发下来的花花绿绿的票,哥哥用不着的都给寄回来了,其中有部分全国粮票、工业票等,都不多,攒起来也不容易,妈妈一样也没舍得花,因为她知道他们家老大不容易啊!
    本来每个月六块钱津贴,因为他是初中生,给升到了十元,还不会被其他战友知道,但也意味着老家每年给三十六工光荣工,每工四角三分,一共十来元钱没有了,毕竟你都提高津贴了,那这些补助就不要想了,只能给六元的普通战士享用。
    老爸老妈知道这军大衣来之不易,是儿子花了个把月的津贴,还欠了人情借了布票得来的,非常不容易,毕竟战友也是相互借着给家里人送温暖的,这份孝心极其难得,也得亏哥哥下手早,赶在冷之前把军大衣给送回来了。
    像是南方的战友就不太需要这些军大衣,于是哥哥借的都是南方的战友,等熬过了这个冬天,布票慢慢攒起来了,再还给人家。
    哥哥走之前他们全家去拍了一张全家福,这年代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妈妈一共洗出来五张,哥哥带走一张,家里放大一张,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剩下的三张保存在家里的玻璃相框后面,那玻璃相框上有爸妈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有爷爷奶奶的照片,也是唯一的照片,很珍贵。
    她记得照相一次就一张,一张底片,当时照的三毛钱,洗一张八分钱,像带镜框以及放大的一共收了五毛钱,妈妈一共花了0.3+0.5+0.08*3=1.04元,最后的4分钱人家没要,一共一块钱照了这些照片。
    当时照相的时候哥哥穿的还是新发的军装,他们也都穿着夏天最好的衣裳,说实话,现在想想还是感叹这个年代的不容易。
    大哥不回来过年,现有的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大鱼大肉,好在生产队杀猪,允许家家户户抓阄买肉顺序,猪不是一天杀的,整个村打算杀四头猪,第一次抓阄妈妈买了一斤的后腿肉,第二次买了一斤的前腿肉,第三第四买的是上等的五花肉,末了一些瘦肉没人要,妈妈又买了三斤,算是凑了七斤肉。
    然后老爸还给买了十斤的猪板油,因为现在没有自留地,吃油没有原先那么自由了,这十斤猪板油,还是他找关系买的,给了人家一块钱的好处费才排到买的呢!
    有了猪油,又有了猪肉,还有过年生产队发的粉条、萝卜、白菜啥的,加上院子里种的大葱,菠菜,香菜,这个春节,不说是个肥年吧,至少总算吃上肉了。
    “我还托同事家人帮我买了四条鲤鱼,
    她家亲戚在生产队的鱼塘工作,有门路搞到鱼,但要用票换,我想着咱家老大寄回来的那些工业票,咱暂时也用不上,不如拿过去换了?工业票能买家具呢!”
    妈妈考虑到娘家走亲戚需要拎条鱼,还想腌制点鱼块儿过年吃,而且鲤鱼的寓意好,跳龙门,年年有余啥的,妈妈一咬牙,答应了。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哥哥们放假都在家,妈妈就有了免费的劳动力,就想办法倒腾点鸡蛋,老爸一听欣然同意。
    “我个我有招,我去过黑市,那边啥都有,你们坐吧,我休息的时候骑车过去换。”
    妈妈一听来劲儿了,“哎呀,那敢情好,你带着老二去,他放寒假了,认认地方,你不上班他也能过去,咱多换点粮食、鸡蛋、鸭蛋,咱儿子在那边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好,上次我给腌制的咸鸭蛋他说到地方了味道刚刚好,还有那酸黄瓜、辣椒酱,孩子都挺喜欢的,我就想再给他折腾点啥寄过去。”
    “你现在折腾啥,现在正是贵的时候呢,连豆腐都能成为紧俏货,其他的更别说了,你现在寄过去孩子也收不到,还不如等过罢年呢,咱儿子还是学生呢,跟着我过去不妥,万一被抓着,”
    “呸呸呸,你这个乌鸦嘴,说这干啥?哪儿那么点背,”
    不等妈妈继续说,爸爸就制止了她:“你别说了,那地方早上生意比下午好,我早点过去,卖完就去上班,不也挺好的?也不耽误啥事儿,哪儿用得着老二跟我过去?”
    “那你换的东西怎么办,带着上班?安全不安全啊!”
    “那就先放咱大姐那儿,每天给她送一斤豆腐,”
    妈妈听了直说好:“这靠谱,可行。”
    就这样,从腊月二十四到年三十,每天爸爸都要带三十斤的豆腐板子进城,因为过年,豆腐也涨到了两毛钱一斤,平时五分钱就能买一斤,这爸爸拎着的一个饭缸里,有专门给姑姑做的豆腐,一斤多。
    爸爸一天能卖六块钱,这六块钱每天换的东西都不一样,因为黑市上的鸡蛋也涨了,两毛钱一个,第一天爸爸换了三十个鸡蛋回来。
    第二天二十个鸭蛋。
    第三天二十斤玉米碴子。
    第四天十斤小米。
    第五天五斤猪板油。
    第六天三十斤杂粮面。
    第七天也就是年三十这天,换了五条大鲤鱼,还给姑姑留了一条。
    姑姑也没占她家的便宜,又收拾了不少哥哥姐姐不穿的衣裳,回到家从衣裳里面,还找出来一斤红糖,一斤白糖。
    妈妈感慨万千的说:“大姐这是一点便宜也不占咱的啊,说起来这样关系挺好的,不争不欠,来往更方便。”
    “因为做豆腐,咱家的豆子也全部用完了,就连你之前买的也没有了,不过还好,咱家留了十斤的豆腐,够这个年吃了,年后再想吃豆腐,得想办法去二弟三弟那儿换了。”
    因为他们家豆腐做的好吃,没有任何偷工减料不说,还非常实在的往高了称,所以爸爸的生意非常好。
    当然,那地方也不是你想进就进的,每天都要交五毛钱的入门费,爸爸连续交了七天,最后一天人家还退了他五毛钱,给他打了个折,原因是爸爸送了他一斤豆腐,所以说这人情往来啊,还真是想到就是赚。
    过年家里一下有了八条鱼,七斤猪肉,十五斤猪板油出了不到十斤的猪油,还有那些粮食,这个年原则上算是一个丰收年了。
    鱼拿回来妈妈先用盐腌制,再用烟熏做成腊鱼,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这七斤猪肉妈妈一起下锅炒了,还出了不少的油,这些油、肉、加上之前炼油剩下的部分油渣一起来了个大锅炼,炼好以后放到搪瓷盆里,这样以后炒菜的时候既放了油,也放了油渣和猪肉,可谓一举三得。
    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油渣则要用来过年包包子,豆腐油渣白菜馅,豆腐油渣粉条馅,可谓合理利用,一点也没浪费。
    炸好的油渣妈妈还专门铲出来一小碟,给他们撒上盐巴,这几个小馋猫过了下肉瘾。
    鸭蛋弄回家妈妈就腌制了起来,等过罢年给哥哥寄过去。
    家里今年还做了芥菜疙瘩,就是黑乎乎的那种咸菜,切成丝配着辣椒一起炒,那味道绝了,大哥最爱的也是这种咸菜,加上剁椒酱,妈妈今年夏天哥哥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坛子,剩下的辣椒也攒了起来,等到秋收之后又做了三小坛子,回头收拾好了,再给哥哥寄过去点儿。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出门在外生怕儿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想尽办法给他提供好吃的好喝的。
    “等开春了,我再去弄点观音土回来给他炒点土豆子,咱家丫头就是能耐,居然还知道这种吃法。还有那石头饼,也挺能放的,我光听着闺女说,就觉得可行,回头我和河边的溪水里捡一些石头会来洗干净,放到这锅里面炒熟,把饼子摊到上面炕干,这样寄过去,咱儿子啥时候饿了,也能垫吧垫吧。”
    所以别看过年粮食挺多的,但妈妈已经习惯了精打细算,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饱穿暖。
    鲁省那边有杂粮煎饼,哥哥中间还寄回来三四斤,试着用大葱卷着吃,别说那味道还挺特别的,就是这边的人吃不习惯,而且放久了也会坏,倒是不如做成干饼子这样的,不容易坏。
    丁薇毕竟是成年人的芯,所以很支持妈妈,甚至还帮着妈妈想办法挣钱省钱。
    虽说做豆腐把她家攒了两年的豆子全给嚯嚯完了,可换回来的东西,却相当可观,也不觉得不值。
    哥哥们也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了不菲的果实而暗自高兴,要不是没豆子了,还想过罢年继续呢!
    爸爸放年假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他在家,都和哥哥们意良依锏募揖撸哪儿不带劲了,拿着锤子钉子修理工具修修砸砸,从里到外,全都给检查了一遍,因为平时就周末一天时间,很多东西都来不及折腾,这次放假七天,自然要好好的拾掇拾掇。
    这年代的孩子从不挑食,做什么吃什么,即便是有自己不喜欢吃的,在吃饱肚子和嫌弃之间选的话,肯定都会选择前者。
    今年过年妈妈送给二叔三叔家一口人一个肉包子,二婶还回来是她用红薯、柿饼、红豆整的甜豆包,三婶炸了麻糖,虽然只送过来四根,但因为是油炸的,已经很难得了。
    他们三家虽然没在一起过年,但每年都会给彼此送点年货,这是腊月二十九的时候互换的东西,因为都是新鲜出炉的,所以都想让彼此尝尝,等到年三十儿晚上,妈妈给每家都送过去一盘炸鱼块儿,叔叔婶婶回过来的有炸丸子、炸咸食还有炸豆腐,总之每个人都根据彼此送的东西价值,进行互换。
    虽说上次妈妈住院没能借到他们的钱,但妈妈出院叔叔婶婶也来看了,在这之后倒也没有再出现过理所当然占他们便宜的情况,倒也让妈妈不再去计较以前的那些得失了。
    年三十晚上,妈妈将叔叔婶婶送过来的东西,并着他们包的萝卜油渣馅的饺子,吃了个还算丰盛的除夕大餐。
    晚上丁薇得了一毛钱的压岁钱,妹妹的钱直接转手就给了她:“姐姐你替我拿着。”
    二哥他们的压岁钱本来也想给她的,结果被妈妈说:“你们都留着买学习用品吧,薇薇又不是你们管钱的,都交给她,她还得给你们操心,如果你们实在不想操这个心,可以给我,我帮你们存着。”
    哥哥们立即露出抗拒的小表情,笑的丁薇忍不住说。
    “妈,还是你这招管用,每次哥哥给我钱,又不许我花,还让我给攒着,我都觉得好有压力啊,哈哈!”
    大年初一还要给叔叔婶婶拜年,这边基本上都是五分到一毛的压岁钱,如果遇到给一两分钱的,也有,但不多,就比如她的妗子,以前还给五分钱,今年都改为两分钱了。
    妈妈觉得拿不出手,给了他们孩子五分钱,虽然赔了,但至少自己心理上过得去,要不然得多难受。
    外公外婆给了他们一毛钱的压岁钱,还有姨姨们,给了他们每人两毛钱的压岁钱。
    还有其他亲戚,零零总总加起来,丁薇这个年差不多挣了七毛钱。
    从初一逛到初八,才算将所有亲戚走完。
    最幸福的一顿就是在外公家的那一顿,因为是妈妈姊妹仨做的,味道自然不一样,食材也都是她们自带的。
    其他人家吃的饭菜质量取决于你带来的东西,基本上标配就是大锅菜配馒头,连饺子都舍不得下,当然,这亲戚一茬接着一茬来,家家户户都不富余,自然也是能理解的。
    大锅菜就很好了,最起码有白菜豆腐粉条,再次再次也会有粉条。
    正月初七老爸就上班去了,正月初十生产队恢复了工作,地没解冻没关系,所有人都聚集到生产队用麦秸秆学编制,什么草帽啊,篮子啊什么的,也算是生产队的副业。
    丁薇也会跟着去学,学到手就是本事,做一个给一分钱,虽说这钱挣得不容易,但总比在家闲着强。
    他们兄妹几个都去,一天也能挣三毛钱。
    过了正月十六哥哥们都开学了,丁薇也被赵青青强制送到了学校,不让她在家干活了。
    “妈现在身体调养的差不多了,重活累活我很少干,你好好学习比啥都强,好孩子,去上学,学到了本事,就达成了妈妈的愿望,我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你们兄妹几个都能成才。”
    丁薇迫不得已开启了小学生的生活,但她都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妈妈干活。
    比如早上她总是第一个起来做饭,吃完饭上学,放学回来午饭基本上妈妈就做好了,中午在家就帮着洗洗衣服,下晌放学哥哥们去挖野菜,她留在家里做饭,顺便教育红班的妹妹背背唐诗,学学算术。
    基本上他们做饭都不给父亲留,如果他回来了,妈妈再重新生活做饭,这样就不用老是吃剩饭剩菜了。
    爸爸早上在家吃饭的话,丁薇会做的多一点给爸爸带上,比如带个红薯,菜窝窝啥的,爸爸自己买个菜,或者就着家里的咸菜,再将饭盒拿到工厂热水炉子上热一下,就能吃了。
    一家人都在互相体恤节省着过日子,白蒿荠菜下来后,她每天给爸爸蒸菜,包素菜饺子,爸爸回来就夸她。
    “我那同事都羡慕我有个好闺女,都夸你做的好吃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像丁薇七八岁这么大会做饭的,在农村太正常了,不过大多数都是会个水煮菜,像丁薇这样能做到色香味俱全的,自然离不了家里的油盐酱醋的支持,当然,她即便是用,也在合理范围之内,不会让妈妈觉得肉疼。
    不像村里的小花,为了炸馒头片吃,嚯嚯了家里一个月的油,被她妈妈抓住以后,打的屁.股都流血了。
    丁薇的口腹欲可没那么强,即便是贪吃鬼丁香,也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他们家孩子懂事,也是整个村子里闻名的,而像孟小花那样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孩子,在村子里有,但是很少。
    还记得上次大黄狗求助的钱爷爷吗,丁薇家一直帮扶着他,偶尔还会送去点吃食,过年的时候妈妈还将蒸的包子,炸的鱼块端过去两盘,而钱爷爷在魔都的侄子也偶尔会寄东西回来,钱爷爷自己不来,让大黄狗叼着送过来,有糖有米,妈妈不好还回去,就改为家里做啥好吃的,都会送过去一份儿。
    他们互相不需要见面,但是彼此都惦记着,知恩图报,尽可能的让这份情谊维持在相当的水平线上,不会让谁觉得吃亏,也不会让一个人无休止的付出,而没有任何回报。
    人与人的交往,不就是人情往来吗,如果只有往而没有来,那这个人的人缘,肯定能差到爆。
    丁薇上了学之后,发现学校的布告栏里张贴着过期的报纸,这是学校的读书角,每星期开大会校长还会将上面值得讲给学生听的新闻给大家读一读,丁薇从报纸的夹缝里,看到了一些投稿的地址,她默默的记了下来,特意选择的是青少年角,打算投稿写一些她这个年龄段的故事。
    除此之外,她还看到他们县城广播台招收小播音员的新闻,看到这新闻,她眼珠子一转,恰好截止日期为3月1日之前,这么说,她还来得及?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事儿,晚上回到家,她立即把这个消息给丁振龙说了。
    “爸,我已经向学校请假了,我想去试试,你说我要是万一被录取了,不是还能给咱家赚个外快吗?您明天带我过去试试行不行?”
    别人不会普通话,还不会讲故事,这是播音频道,又不需要露相,只需要搭配主持人给小朋友讲故事就行,而且,这故事要是征稿,她满脑子的童话故事,是不是可以随便编写点儿,挣稿费了?
    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觉得可行,因为爸爸在县城上班,所以才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去报名,其实县城这个电台成立不过两年时间,还特别小呢,流量也不大,市里面倒是有大的广播台,可交通不方便,她倒是想去,但缺实践的机会,如果在县城玩得转的,倒是可以去l市广播台试试。
    爸妈知道她向来有这个主意,她既然想了,他们自然也愿意支持她,于是前一天晚上,妈妈就给她找了一套相对干净整齐的春装换上。
    第二天天不亮就坐上爸爸的大金鹿,骑了大概一个小时到了县城的广播台。
    站在广播台楼下,丁薇对丁振龙说。
    “爸,一会儿我自己进去,你去上班,等我面试完,我就去你们单位找你,然后我在坐车回家。”
    父女俩站在楼下刚吃完早上妈妈整的菜窝头,听到闺女的话,他当时就想反对。
    “爸,你要相信我,我马上都八岁了,也时候锻炼锻炼了,他们九点才面试,你八点就上班,赶紧去吧,别耽搁,大不了你先去报道,一会儿再过来看我也成啊!”
    丁薇还用爸爸单位的稿纸准备了个人档案,uu看书规规矩矩的字体,显得很正式,也很大方得体。
    丁振龙看闺女这么自信,也不好再坚持,好在离得不算远,这会儿才七点半,自己实在不行就等一会儿再过来。
    丁振龙一走,丁薇吃完手里的窝头,看了眼守大门的老爷爷,问了下人家具体的上班时间,八点上班,但面试时间是九点,她就乖巧的坐在了人家门卫室的台阶上,当然,这也征询过人家的意思。
    老头一听说孩子爸爸去上班了,把她自己一个人放在这儿,一会儿自己还要去面试小播音员,就觉得她很独立。
    “行闺女,来,外面冷,你坐进来,不碍事,喝水不喝?爷爷给你倒点儿?”
    就这样,丁薇找到了可以等待的地方,还和老爷爷喷起了空,也从老爷子这里了解了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目前只有二层小楼,发射台啥的还不怎么完善的广播电台的幕后故事。
    注:广播台具体成立时间不好查,所以此处为杜撰,勿与现实挂钩,另外这是收音机的广播电台,不是电视台,两者之间,至少会相差二十年的发展,请悉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