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海志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苏州,等了两天,正好等来了潘籍。
    他除了是明州知州,还署理勾当两浙市舶司事。谢志清转迁了两浙漕司,市舶司的事不放心给别人,生怕接任者不明事,把他辛苦整饬好的舶务给耽误了,误了两浙的税赋就更麻烦。所以思前想后,再跟胡藩台商议过,先让信得过的潘籍署理两浙市舶司,等徐徐找到合适的人选再说。
    这次潘籍要押解两浙市舶司的税银去金陵南都国库,特意走运河,好跟刘玄商议些事情。
    “淳之,明州的情况可好?”
    “都好,明州没有受什么波及,我只是再细细察访了几回乱贼妖教的余孽流毒,又惩处了几家趁乱囤米涨价的奸商,其余的也没什么大事。你留在明州的那几位督查秀才,用起来也很得力,至少下面县里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我心里有了数,不至于被这帮子昏官奸吏给骗了去。”
    “至于市舶司,我是曹随萧规,谢大人花了那么大心血,规矩章程都完善了。主要是跟豫春的海备都巡检衙门、春霆的州守备衙门配合好,堵住各处海陆漏洞,严防走私逃税。”潘籍笑着说道。
    “你那边的事情,看上去繁琐,但还算容易上手。倒是重明和文黎那边,善后事宜,要耗钱费粮,征调大量民夫。可是那三州民生凋谢,州库空虚,人口流失,光是一道免赋税三年的优待,远远不够的。”刘玄点点头,接言道。
    “我听重明和文黎说起过,幸好你在这边组织了几家商社商号,运了几批粮食过去,先赊给当地,再以今年的茧丝秋产抵冲,总算是能缓口气。我原本还想着在明州也组织商号,学着四郎的法子,可惜啊,面子不够,除了利丰社、丰源粮行等几家,都不肯做这事,宁可丢出几十两银子做善事。”潘籍摇着头说道。
    “淳之,做官做事,要恩威并济。没有威,就没人念你的恩。你啊,还是拉不下脸皮来。张义办喜事时,政老爷跟我聊过,要我一团和气,不可恣意而为。我知道他的意思,叫我做个好人,结好所有的人。迂腐啊,那就是迂腐的脑子。”
    刘玄笑了笑,继续说道:“这年头,讲情义讲规矩的有,但是少啊,所以才有那么多章回小说为那些有情有义的人赞歌。结好所有的人,上下左右一团和气,怎么可能?你赚钱,总有人会亏钱。就算那些人不亏钱,可他们赚不到钱,也会认为是你抢了他的银子去。而你怎么能带着所有的人一起赚钱,那得把持多少好生意才有这么多盈利分润?那又问题来了,你把持了这么多好生意,别人都不眼红?”
    “所以说,顾着眼前,交好巩固好你的盟友,大家分润好处,保持着同进共退就好了。其余的人,下回有共同好处,大家再一起合作好了。”
    “四郎说得没错。再说了,你要是方方面面都结交好了,上头还担心你在收买人心,结党营私。我们这位主上,还是比较信制衡那一说的。”
    “哈哈,淳之说得没错。”
    “四郎,我看你这个开元宫使当得没个正经样子,只是忙着做生意去了吧。穿着道袍羽衣,一脸的悲天悯人,心里的小算盘却打得噼里啪啦的。苏、常、松三州的商贾被你收拾得七七八八了。听说你准备把传嗣运作去巡察扬、通、润、滁、太平五州?是不是要对那边的商贾下手了?”
    “淳之,我们熟归熟,你这样乱说话,我还是可以告你诽谤的。”刘玄笑着说道。
    潘籍此时是心照不宣,“这样也好,圣上跟那三位,在上面收拾不开眼的,你在江南帮着收拾那些人的羽翼,自己总要得些好处,太大公无私了,圣上也是不肯信的。看来,你们师生两人,把当今圣上的心思琢磨得透透的。”
    “淳之,你又想给我头上扣揣摩圣意的帽子,我可不服。我出身军将世家,谈钱好利的浑浊人家出身,有了权自然要收揽些好处。”
    “刘四郎,虽有通天的文采才干,但好色重利,圣上用起来也放心不是。”
    “你这厮,跟重明同僚了一场,也把他的臭毛病学了去。”刘玄笑骂道。
    潘籍却是仰首大笑起来。
    喝了几口茶,潘籍又开口道:“我看了邸报,高丽那边已经糜烂不堪,要出大乱了。听说伪海平君李沢引倭兵五万,大败大兴君李滋,进占了汉阳,自称高丽王。高丽王世子李馥弃了开京,逃奔到平壤,借大同江天险苦苦支撑,仅余江西五州地了?”
    “哪有五万倭兵,只不过是东倭两处大名,大内家和尼子家吞并了不少地盘,便把收编招纳的武士兵勇雇给了李沢,才一万六千左右。只是高丽兵太***此前的两浙陆师还要不堪,连吃败仗,一溃千里。而李馥手里的兵,以前跟我们关东军镇对练过,在高丽军里算是精锐,所以还能撑一会。”
    刘玄在枢密院还挂了职,所以这些军报他还是能看得到的。
    “哦,这样啊。听说李馥的使臣奉着他的世子已经到京师,说愿意奉我们国朝为君父之国,甘为臣子藩属,只求朝廷发兵戡乱。听说圣上有出兵的意思?”
    “是的。首先不能让倭兵占了高丽,否则关东、岭东、直隶这些腹里要害地方都在倭兵威胁之下。其次嘛,我们的万岁爷也好面子,尤其是当年从诸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大统,心里是憋着口气。复一国,比灭一国写在史书上更好听。”
    “这援征经略上面意属谁?”潘籍说道,“我私下揣测了一番,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刘世叔,但他这个身份了,再多一个复国之功,想必很多人不愿意。”
    “没错,家父也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安安稳稳做富足翁多好。”
    “那算下来就是四郎你合适了。虽然官阶低了些,但这是小节,只要圣上意属了,加上三位阁老肯定会帮衬,这事就成了。”
    “现在难成啊。”
    “文则先生和富掌院力主派一文官任帅,诸武官为将。卢相、魏相支持,韩相和我恩师模拟两可。周师叔和杜师叔心里是不赞同的,认为这等军机大事,当不得儿戏,但事关文官士林,内阁里又这个气氛,他们倒不好出声反对了。”
    “嘿,这文官终于要落子了,非要抢这一先手了。不过这事可不能让他们成,真要是有了这个开头,以后这文官只会越来越嚣张。”
    刘玄、潘籍两人,虽然做的是文官,但他们的根基在军将世家,至少要保持着文官和军将之间的平衡。真要让文官得了势,他们这些军将世家出来的文官肯定会遭到排挤。那些文官士林又不缺你这么一个状元和几个进士。
    “这事我晓得,已经去信跟冯世叔、王世叔他们聊过,军机班和五军府的人倒是齐心,这一次坚决不让文官得逞。只是这回圣上态度坚决,大家不好明面上来,只能暗中行事了。”刘玄凝重地答道。
    “但是这事不好办啊。圣上现在态度暧昧,想必还是多信了文官几分。”
    “是的,文官手里没兵,不担心会造反。但是军将就不同,一句严防前唐节度使之祸重演,就能让圣上动了心。”
    “唉,所以说这事难办了。”
    两人默然了一会,潘籍知道这事他只能是白操心,牵涉太大,连刘玄都只能在旁边看着,不敢乱出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