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649章 朕,明天子(第一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着朱慈烺出殿时的脚步声,望着远去的背影,
    朱国强一直沉默着,良久之后,他才说道。
    “你们都出来吧!”
    在他话声落下时,一旁的隔帘后方走出了几个人,正是几位宋学朱、张秉文、李建泰、高弘图以及路振飞他们五位阁臣,还有礼部尚书钱谦益。
    他们无不是一副面面相觑的状,先前隔着帘子听平王与陛下的问题时,他们无不是为平王捏了把汗,这个平王啊,怎么就这么不省心啊。
    现在他们倒是相信了,想到海外去的不是别人,就是他平王自己啊!
    “你们听到了?”
    朱国强看着他们问道,
    “臣等听到了!”
    之所以让他在帘子后面站着,就是为了等他们这句话,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不是朕让平王他们去的海外,是他们主动要求的。
    有时候朕也是为难啊!
    “你们说,朕该怎么做?”
    瞬间,他们一个个的都沉默了,原本反对唐王移国的李建泰选择了沉默,至于高弘图也选择了沉默,他原本就是支持移国的。在他看来,平王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至于首辅宋学朱和次辅张秉文,他们同样选择了沉默。朝左右看了看,见无人说话,路振飞想了想,出列说道。
    “臣以为,既然平王请求封藩于海外,答应他亦也无妨!”
    说出这句话后,他又特意强调道。
    “不妨于海外择一块物产丰富、百业兴旺的地方,作为其封国。”
    至于封不封建的……无所谓,只要身在海外,先帝的血脉就能延续下去。离中原越远,他就越有可能活下来。
    其实,这段日子,在与友人的秘商中,他们都提到了国初,明夏的明升与陈汉的陈理投降高皇帝后,虽然他们都受高皇帝的优待,但陈理私下里经常对高皇帝口出怨言,并流露出想要复国的念头。对此,很多朝臣建议应当处死陈理以绝后患,但均遭到高皇帝的拒绝。
    考虑到明朝刚刚建立、局势不稳,反对者依然还大有人在,一旦处死陈理的话,势必会破坏自己“仁慈君主”的形象,不利于统一大业。正因如此,高皇帝并没有处决陈理,而只是以“小孩子所犯过错”为由,轻松地化解此事。
    但是,高皇帝通过此事还是感觉到危险,认为陈理年幼无知,一旦受到“小人”的鼓惑,难免会做出更大的错事,到时候哪怕就是不想杀他,也不得不杀了他。思虑再三后,高皇帝认为只有将陈理遣送至属国进行监管,方能彻底消除隐患。跟随陈理迁居高丽的,还有明夏政权的亡国君明升,而后者也同样受到厚待,并就此永居外国。无论他们在朝鲜后来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得已善终。而且子孙一直繁衍至今。
    “臣附议。”
    “臣附议……”
    有人开了头,李建泰、高弘图他们,都先后表示同意,至于钱谦益,他这个礼部尚书,本身就是过来做见证的,同不同意都不重要。不过也是要表个态度。
    “既然如此,就如平王所愿吧!……”
    朱国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拒绝平王的要求,况且这还是他自己所希望的,这可是好事儿啊。
    有平王他们开个头,将来把那些王爷们一个个丢到印度去。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你们一个个的说起来哪有平王尊贵。现在他都要自己去了,你们还敢不去?
    有人带头就好!
    “陛下,朝鲜贡使尚在南京,国初高皇帝曾封于国初封归义侯明氏、归德侯陈氏于朝鲜,不妨令其后人入朝进贡,以显皇明宽容!”
    宋学朱这么建议,那里是什么要展现大明宽容,无非就是为了避免有居心叵测者,利用唐王移国这件事鼓动民心,让他们进朝入贡,就是为了让世人知道,平王到海外,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
    这就是大明的官僚,那怕是事先没有通气,他们也会做出最优解。
    “不必,只需传旨给朝鲜,令其好生照料两家后人!”
    官僚们眼中的最优解,可不是天子眼中最优解,朱国强又说道。
    “朕受先帝旨临国时,就曾言要恢复祖制,这个祖制不但是高皇祖制,先秦之制亦是我华夏祖制,周天子分封诸侯于四方,以镇四夷,诸侯于四方抚夷归夏,方才有今天之华夏……今日,大明拓国土于碧涛万里之外,海外之地皆为蛮夷不受教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明既是天下共主,理应教化蛮夷,劝其农耕、行以教化、制以礼仪,令其遵守华夏之制,四方诸侯理应替天子教化四方,抚夷归夏……”
    好吧!
    从此之后,大明的扩张,不再是海外的殖民,而是为了让那些蛮夷进入文明社会,这是大明身为天下共主的责任。
    劝农耕、行教化、制礼仪。
    这多高大上,至于什么殖民啦,什么奴役啦,通通都是不存在的,大明为了教化那些蛮夷,不惜派出自己的宗室藩王,这种牺牲精神,除了大明,谁能做到?那些欧洲蛮子除了会杀人,他们会干什么?
    和他们一比,大明简单就是人类的灯塔,地球的荣耀,简直就是救苦求难的活菩萨。
    从今以后,大明再也没有殖民地司了,嗯,应该改成“抚夷司”,抚夷归夏嘛,至于当地用的手段,那不过只是因地制宜罢了。
    陛下的话传到他们的耳中,只让殿中的人无不是愕然的看着陛下,或许,在此之前有人在报纸上写过“封建”,在很多人看来,那根本就是“杀人计”,不过那厮想要借此激怒陛下而已。
    裂土分茅!
    在史书了,除了周天子,谁这么干过?
    没有一个人啊!
    可周天子分封之后是什么?
    是春秋战国!
    是生灵涂炭啊!
    是……
    就在宋学朱、张秉文、高弘图他们立即想到了周天子之后的天下征战时,他们却又想到另一个现实——周天子敢裂土分茅,是因为分封的诸侯,始终有强大的四夷牵制,不可能威胁中央。
    现在大明把藩王封建到海外,他们在海外,不也要面对土人,无论如何,在他们把土人变成夏人,变成明人之前,他们都不可能威胁到中央!
    更重要的是,朝廷从此之后再也不用负担藩王的宗禄了!
    对朝廷来说,这绝对是件好事。
    至于春秋战国,至于生灵涂炭,那可是四百年后的事情!
    “朕既是天子,亦应封建诸侯于四方,替天子教化四方,不知诸臣以为如何?”
    陛下的发问,让几位想通了的阁臣立即持笏说道。
    “陛下圣明!”
    在表示赞同时,宋学朱又说道。
    “不知陛下打算封唐王在什么地方?”
    地点,朱国强早就想好了,唐王既然是第一个请旨的,那当然要封个好地方,爪哇就是好地方,那里是火山最集中的的地方,频繁的火山喷发形成大量新鲜火山灰,就相当于不断给当地土地增施天然肥料。相较于其他岛屿因热带雨林气候发成的强烈的雨水淋溶作用,爪哇岛的土壤得以持续保持较好的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了当地农业文明的发展。以至于虽然只有十几万平方公里,但在二十一世纪,却足足生活着1.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当然,更重要的是,把唐王封在那里,还能保证一点——避免当地的绿化。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看着众臣,朱国强笑道。
    “唐国的封国就设在——泗水。”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