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553章 大顺朝的看家本领(第二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何止是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们需要交待啊。哪怕就是那些个新归顺的京官们同样也需交待啊。
    京中的勋贵官员有多少?
    这倒没有定员,反正参加早朝的官员可不少,就拿弘治十五年来说吧,某日早朝,总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人没来上朝,惹得弘治皇帝雷霆大怒,下令彻查。
    一次早朝就有一千多人旷工,参加朝会的官员该多少啊。
    两千?
    三千?
    那还是有资格参加早朝。
    早朝是什么光景?
    皇帝坐在龙椅上往下一看,估计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就跟初一,十五赶庙会差不多热闹。
    反正一个字多……
    眼下京城的勋贵官员有多少?
    有品有级的怎么着也得有个三五千吧!
    皇帝殉国了,国家亡了,这么多京官儿全家死节的有多少?
    区区几十人而已,甚至还略有不足。
    剩下的呢?
    都在城内对新朝翘首以待呢!
    当然,也不全是,毕竟,还有一些人乔装打扮出逃了,不过,也有人因为跑得太慢掉了队,或是被捉回北京,或者自己回了北京。
    现在京城有多少勋贵,多少官员?
    怎么着也得有两千人,而这些官员,大多来自大明各地,可以说是大明士绅阶级的代表。
    他们虽然对对新朝翘首以待,但同样也在观察着新朝,要是他们降了,基本上也就是天下皆降了,没办法,打从唐朝起那些靠着科举晋身的文官,所信奉的就是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至于那个帝王,对他们来说……没关系。
    而这些人早就凭着师生、同窗、座师、同年等各种纷乱的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关系网,一人降就可以说服数十人,要是京官都降了……得,那么天下就差不多算是太平了。
    一个洪承畴都说说服半个江南,更何况是京城里的两千有品级的京官?
    想让他们为新朝说话倒也不难,可问题是新朝能给他们什么交待?
    李自成能给什么交待?
    能给他们什么交待?李自成这个皇帝可还欠下大顺开国功臣们一大笔债呢!
    当皇帝都当成黄世仁了,欠下一屁股债的李志成就等着靠大明朝的府库还债。可哪曾想到大明朝留下的府库那是一个空空如也……
    怎么办?
    头大不已的李自成,只能邀齐众人过来一起商量这件事。两天后,权将军刘宗敏就赶到了京城。他原本领兵在外等着打吴三桂的援兵? 在得知吴三桂撤回山海关后? 他便领兵与李来亨抵达三河、宝坻一带,对吴三桂形成对峙保持警戒。
    在布署完毕后? 刘宗敏就立即动身前往北京? 来和李自成、孙可为、宋献策、顾君恩等人商量怎么解决眼前的危局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还是银子嘛? 这银子在那?不就在京城里么?陛下,咱们这些年来是怎么筹饷的? 不都是在破城后就地筹粮筹饷嘛?如今弟兄们都巴巴望着? 等着陛下的赏赐哪,可不能叫大家寒了心!”
    在这么多老兄弟中,刘宗敏绝对是个有担当的主,一上武英殿就直接把话挑明了……其实? 在还没回到京城的时候? 得知陛下为这事头痛时,他就笑了,这皇帝是怎么了?
    怎么坐上金銮殿就忘了自己吃饭的手艺了。
    “刘侯……”
    身为天下共主的李自成,当然了,说话得斯文一些? 不能再像过去在长安那样动不动就喊绰号,那些个文官可都是劝谏好几回了。
    他们劝的也对? 毕竟,自己已经是皇帝了?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可当着当着似乎就把自己的看家手艺给忘了。
    “刘侯所言甚是,不过京城毕竟是天下首善? 咱们也不能乱来啊!况且? 咱当初进城时? 可是与百姓约好了。”
    所谓的约,其实就是让百姓用黄纸写上“顺民”两字,如此也就官民不扰了。这个黄纸不仅要贴在门上,而且还要贴在帽子上,总之,还是那句话,皇帝不杀顺民。
    可这约定……算数吗?
    “陛下,”
    宋献策道,
    “京师的平头百姓也没什么钱财,而且咱们起兵是为了替天行道,这老百姓是不能碰的,不过,咱们可以向官员和商人索饷。”
    这几天,宋献策也是头痛的很,身为军师的他又岂不知道,现在大顺也是花钱像流水似的,在太原缴得钱财早就花个差不多了,再不想办法弄银子,肯定是要出乱子的。
    怎么弄银子,当然是老办法!
    大顺朝当年的看家本领,怎么一个个到了京城都忘了,要不是刘侯提醒的话,一时间恐怕还真想不起来。
    其实即便是想出来了,也不一定敢这么光明正大的说出来。在这个时候就看随意有担当了。要是当年崇祯的朝廷里有像他刘宗敏这样担当的主,估计也不至于如此。
    其实也就是刘宗敏这样出身草莽的人才会有这份担当,换成其他人还真不一定会有,毕竟大多数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他们在官场上所学会的就是四个大字,明哲保身。
    “就是,陛下,那些个官是贪官,商是奸商,咱们向他们索饷,那可是天经地义,替天行道。”
    “陛下,咱们起兵就是为了替天行道。既然如此就不能放过那些个贪官污吏。”
    你看这里有多充分?
    其实问题不在于理由充不充分,而在于需要,只要需要总能找到理由。
    “可不是咋的,咱们不要百姓纳粮,可这几十万大军怎么养活,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到最后,不还是得靠银子?可是银子从那来!就得从那些贪官污吏从那些个奸商身上拷出来!”
    “就是嘛,陛下,咱们东征西讨这么多年,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拷掠嘛,咱们可不能忘了本!”
    “是啊!咱们都是贫苦人家出身,可不能不让那些贪官污吏奸商舒坦了!”
    一群不愿意忘本的人做在一起,自然而然的提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拷掠贪官商绅,这是他们的老本行啊!
    大家伙专业啊!
    专业对口的事情不去做,在这里像傻子似的犯着难,不是搞笑嘛!
    原本还念叨着百姓的李自成皱了皱眉。
    “这……贪官污吏奸商劣绅别说只是让他们助饷,就是杀了也是替天行道,只是……”
    眉头紧蹙着,李自成又问。
    “向商人索饷容易,看见开铺子做买卖的就去要钱,那些人让官府欺压惯了,不敢不给。可是官员怎么办?当初崇祯皇帝让他们掏银子济国难,他们可没有几个掏银子的!”
    当初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掏银子,更何况是现在。
    “哼哼,还反了他们,他们不愿意掏,直管上夹棍就了,咱们要是客客气气的,可没有人愿意掏银子。犯不责和他们客气。”
    “客气谁会和他们客气?我担心的是,现在有不少明朝的官儿都藏在家里不出来。他们不出来,咱们怎么要银子。”
    “这个好办。”
    宋献策笑道,
    “陛下只要下一道诏令,让在京一应文武官员自报职名。愿意为官的量才擢用,不愿意也不为难他们。听任回乡。这样在京城的明朝官员就会自己跑出来了!到时候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就叫他们出钱助饷。”
    李自成闻言大笑:
    “哈哈哈,还是军师有办法!中,就这么着了!”
    “可要是他们不愿意掏银子哪?”
    “你傻啊,这世上有谁会平白无故的心甘情愿掏出银子来,他们不愿意掏。咱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掏出来,看家的本领你咋就忘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