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401章 世子爷就是个大忽悠(第二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能支撑住大明的殖民事业?
    以现在大明内忧外患的局势来说,像法国人那样赔本烧钱去搞殖民,估且不说会亏死,肯定也不现实,毕竟,法国人在北美面对的只是零星的几个土著部落,他们烧钱,烧的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
    可南洋却生活着千百万土人啊!
    几千人?
    也就是一个据点而已。
    况且,大明需要的是什么?是把几百万流民送到殖民地去,那么点人,不过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不了渴!
    流民的基数大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大明的殖民道路绝对不同于欧洲各国!
    欧洲人是用几百年的时间,日积月累的殖民,构建起了他们的殖民事业。但是大明却要在短期内,把几百万流民移往海外,能够与之相比的,只有爱尔兰饥荒后的大移民了。
    可问题的关键是,爱尔兰移民时,北美是向他们敞开的,而且他们自己掏钱买的船票!
    可大明的流民们那些钱来买船票?
    这笔钱,朱国强掏不起,朝廷同样也掏不起。
    谁能掏得起?
    没有有任何一个人能掏的。每年移民百万,就等于每年几千万两的开支。这笔钱如果完全由官府负担的话,后的结果是什么是朝廷破产!最终所谓的移民也就会变成笑话,甚至有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
    移民千百万人,就让千百万人掏钱!
    穷人移民,就让富人掏钱!
    但是他们又怎么可能掏钱?
    不仅要让他们掏钱,而且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钱,可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钱?
    这群唯利是图的家伙,他们眼里所看重的是什么?
    利益!
    只要看到利益,他们必定会乐意掏钱。
    但是一个没有矿的殖民地又怎么可能会有利益呢?而且这些利益必须是每个移民都可以提供的,显然,既便是矿也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就像后世的脱贫一样,关键就在于要首先找到一个可以适合的产业。
    这个产业,不需要赚太多钱,但是却可以让所有人都看到它丰厚的回报,让人们乐意把钱掏出来,这样就能把更多的人送到殖民地。
    思来想去,朱国强还是把目光落在了大米上!
    或许远洋的稻米贸易没什么丰厚的利润,但是却可以涉及到每一个移民户,因为每一个移民基本上都是农业移民——这个时代湄公河三角洲完全是一片蛮荒,几乎没有任何开发,那里有几千万亩的土地可供开垦。
    现在那里是真腊的领土,不过却在十多年前吉哲塔二世国王迎娶了越南阮朝(安南的一个割据政权)的六公主,这位六公主向真腊的夫王讨得了这片沿海土地,准许越族难民进入这一地区,因此就成了躲避郑阮之争的安南难民的乐土。
    但是,那里真正的开发,却是台湾郑氏投降后,其部下陈上川不愿成为清朝的子民,率三千人与杨彦迪等华侨,在那里开垦田地、建造房屋和城市。尤此湄公河三角洲才真正得到开发。
    也就是说,现在那边根本就是一片“无主”的蛮荒之地。
    不对,它有主,不过,这并没有什么。
    毕竟,所谓的“安南都统使司”,并不是真正国家,而是依附明朝的一个土司政权。将近半个世纪前,南方后黎朝复国后,黎朝得以中兴。黎世宗遣使赴大明,请求明廷恢复过往“安南国王”的册封,但是明廷以局势未定为由,暂时授予“安南都统使”头衔。
    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终是作为明朝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的地位存在的。此外,明朝还让黎朝辟出高平、太原让与莫氏子孙。
    即便是现在小小的的安南国都统使司内现在存在几个政权,对内打成了一锅粥,但是对外都得认大明朝这个“好爸爸”。
    可那怕是如此,他们还有余力欺负南边的占城和真腊,也不是“大安南”去欺负,不过一个区区广南的阮主就把占城和真腊给压制了,这两个国家简直弱小到令人发指。
    湄公河三角洲在真腊的手里,根本就是稚子抱金过市,自己过去,不是去抢占土地,而是大明爸爸去保护这个无力自保的小儿!
    呃,真腊也曾是朝贡体系的一员,换句来说,也得管大明叫爸爸。
    嗯,儿子的东西就是爸爸的!
    儿子保不住的东西,当爹的拿过来替他保着,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天经地义!
    这那里是欺负。
    分明就是大明爸爸,看不习惯两个最弱的“儿子”被其它的儿子欺负,所以站出来主持公道。
    当然,这个公道既可以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同时又能安置千百万流民。
    这可是件大好事啊!
    当然郑鸿逵并不明白这件“大好事”是怎么个好法,商人出身的他,更看重的是利益。
    “可,世子爷,即便是这样往返,平均起来的话,一趟的利润顶多也就是千两银子而已,这利润实在是太低。”
    朱国强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
    “当然,虽然不多。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生意,尤其是对于投资人来说,你投资个三十两银子,回报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两成地租,咱们先算一下这两成地租的帐,再怎么样,一年回报个十几两银子,也是没问题的,这二十年,差不多就是十倍的回报了,圣仪,你说,天底下,有什么生意能有这么高的回报?
    反问之余,朱国强又说道。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生意,毕竟,这只是小钱,真正的生意是什么?是移民啊,几百万移民过去,他们要穿衣,要用铁器,要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东西从那里来?肯定还是要靠海商运过去?郑家的船队把人运到一个地方,自然也就把商号开到一个地方,这个商号既是收地租的,也是进行贸易的,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贸易挣不了多少钱,可是十年,二十年后呢?等到那些移民生出一代人,两代人后,当地有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后,在这十几二十年间,郑家通过海上的贸易挣到了多?”
    一时间郑鸿逵也算不清楚了,但这事不用算,都知道这肯定是好事儿,对于郑家确实有不少好处呢!
    那怕就是郑家一张“船票”都不买,这个生意都是稳赚的!
    可以赚运费啊!
    可关键是……这,这事是真的吗?
    朱国强接着又说:
    “咱们既然要在那里移民,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城市,稻米,是需要通过港口和商埠转运的。而这转运港口和商埠,当然可以弄成咱们的地盘了......这可不是什么据点,而是我大明的城市,一开始的时候是小城,可是有一些城市肯定是在贸易线路上的,他们最后会变成向福州一样的大城市。毕竟到最后,我们要在那里设立一个又一个行省,而行省的省会就是那些城市,你们郑家在海上的贸易的时候,肯定会在那些城市里设立商铺好进行贸易。那么将来,这些房子会值多少钱?”
    盯着他,朱国强又说到。
    “也而且真腊和占城也有不少可以卖上钱的特产,比如象牙红木之类的东西,哪里还能种植甘蔗,生产蔗糖,这些都可以成为咱们生财的门道。”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郑鸿逵听着有点晕乎,明明一开始说的是运人和大米的生意怎么越说越远了?
    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世子爷,郑鸿逵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和这位爷谈生意,肯定占不着他的便宜。
    吃亏?
    郑家会吃亏吗?
    即便是精明如郑鸿逵这个时候也有些茫然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