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43章 一个人等于十万大军(第二更,求订阅
每一个人身处绝境的时候,总是想要把握住任何一个生机,这是人求生的本能。
当南京刑部的大牢里,那些侥幸在孝陵活下来文官们,心思各异的,或是在那里满怀期待的等待着王师,并且不断诅咒着德世子,或者是满怀期待的等待着新机会来临的时候。
石磊来到了魏国公,不对,应该是大都督府里,进入世子爷的书房内,先行了一礼,接着禀报道。
“世子爷,臣刚从大牢那边过来。”
“哦。”
朱国强正低头翻看一本刚刚整理好的军中官佐名录。
乱世之中抓兵权比什么都重要!
这可是事关身家性命的事情,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目前,朱国强军中的官兵的来源有五个部分,一是从济南一路追随过来的子弟兵,二是收编刘良佐的余部;三是孔雀旗出身的水兵,四是黄得功、牟文缓、杨御藩带来的明军,五是辽东、山东编练的民壮。
只要看这几个官兵来源,就知道朱国强真正的嫡系是什么,但是想要夺天下,可不是仅仅只靠什么嫡系,而是要把所有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如何这支来源纷乱的部队打造成自己的军队!
这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既然是要打造,就需要对部队进行整编,而整编中如何调整军官无疑是重中之重。可如何整编,才不会激起他人,尤其是黄得功、牟文缓、杨御藩三人的反对,是朱强国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平衡利益最让人头痛,毕竟平衡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啊。
“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将名册合在一起,朱国强看着石磊问道。
“世子爷,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对您多有报怨!其实臣实在是看不明白,为什么要留他们的性命?昨天一起杀了多好!”
面对石磊感叹,朱国强微笑道。,
“杀人很容易!可是杀人诛心!之所以把他们留下来,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士林领袖,随随便便的杀了他们,必定会引起舆论的反弹,我是凭借一时民心占据的南京,想要像高皇帝一样,以南京为根本,在这里扎住根,不能仅仅只靠着一时的功劳,如果士林民心不站在我这边……”
摇了摇头,朱国强的颇为无奈的说道。
“当年成祖皇帝之所以迁都的京师,未尝没有江南对他抵触的原因,无论如何,现在于天下人看来,京城的那位仍然是正统,即便是我建了大都督府,虽然我还守着君臣之礼,可要是有人鼓动的话,不臣的名声还是会扣到我的头上,老百姓啊……”
颇为感叹的长叹口气,朱国强反问道。
“南京的老百姓或许会站在我这边,可整个南直隶呢?要是整个士林都说的我是叛逆!那么于百姓的耳中,我就是叛逆,就是的逆臣,所以,想要在江南站住脚,就非得和他们争取民心!争取民意!其实,也就是争取舆论!”
另一个世界的经验告诉朱国强,争取舆论的重要性,得舆论者得天下,有明一朝那些个士绅,之所以能够动辄煽动民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基层话题权的掌握!
而百姓为什么愿意相信士绅呢?
因为这些士绅都是他们身边的‘大v’啊!
官府那有身边那些耳熟能详的‘大v’们可信!
而这也正是‘大v’们煽动民意的基础,所以,在朱国强看来,现在争取和控制舆论,甚至比打仗更重要。
“我现在之所以不动他们就是想要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这些人拿出来,打一场舆论战。”
舆论战。
这个时代的人们显然想不到那么多。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很多帝王将相之所以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也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舆论。
对于朱国强而言,无论是历史中或者现实里,他见到了太多用为赢得舆论而赢得政治斗争胜利的角色。
“可是世子爷夜长梦多,把那些人留在那里,时间拖得越长,就越有可能出问题。”
“没事,现在出问题总好过将来出问题。留着他们自然是有大用的,”
笑了笑,朱国强便岔开话题问道。
“我要的人找到了吗?”
世子爷的询问,让石磊点头说道。
“世子爷,那人就在南京,只要世子爷想见他,随时可以请他到府上来!”
看来是历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他果然还是和历史上一样在南京,这样倒也好,有他在这件事儿办起来更轻松一些。
“那就请他过来吧!”
接到大都督府的邀请时,余应甲只觉得双腿发软,毕竟,对大都督、对世子爷的杀名,他可是……耳闻目睹的。
现在这位爷找自己干什么?
余应甲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也就是个商人而已,而且还是书商,手里也没有太多的银子。便是那位爷想要银子,也不必来找自己吧。毕竟这城里头有钱的商人可是有不少哪。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啊。
可万一他要是开口问自己要银子的话,到时候该怎么办?
1000两。
5000?
还是更多?
要命啊!
不过,尽管内心惶恐不安,但是余应甲还是来到了大都督府,来到了大都督的面前。
“草民见过大都督!”
见礼后站在那的余应甲,看到大都督的手里正拿着一卷书。
大都督在看书?
什么书?
作为书商的余应甲本能的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恰在这时,只见大都督放下了手中的书。
居然是《北游记》!
“令尊的这本《北游记》编得倒也还算不错,书不错,可这热度蹭得更是让人佩服!能够趁势推出,论起出书的心思,令尊堪称古往今来第一人!”
看着余应甲,朱国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明代的识字率极高,这极大的丰富了市井文化尤其是小说的繁荣,小说市场的繁荣,出版业自然也就极为发达。大明的书商懂得“以人为本”的经营策略,知道谋取利润才是经商根本,他们能放下“文化人”的架子,以市井小民的实际需求作为他们印刷书籍的出发点。
什么医农工商、儒道佛学、时人诗文、黄冈密卷、高考作文选……群众需要什么书籍,大明的书商就会出品什么书籍,当然市井小民们最喜欢的书,永远是通俗白话小说,于是什么神仙鬼怪、才子佳人、和尚尼姑、官员名妓之类的小说,都被纷纷出版。总之,大明的书商会倾尽全力解决市井小民文化需求!
面对小说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丰厚的利润回报,都在可劲地驱使着书商们想办法。大浪淘沙中,终于有一批书商,以惊艳绝伦却毫无节操的操作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余应甲的父亲余象斗就是其中的翘楚!他非但会出书,更会蹭热点,《西游记》横空出世了,端的是万人空巷、洛阳纸贵。他立即整出了东南北游地,再加上盗版的《西游记》,东南西北让他给齐活了。不但如此,他还会抄袭,会盗版,会……绝对是个无节操无底限一心对群众需求有精准的把握的合格出版商,只不过……他死了!
他死了不要紧,他儿子还活着,而且还在继续从事出版业推动着文化繁荣,他做生意的手腕和他爹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像他这样无节操无底限的出版商,正是朱国强所需要的。
尽管不知道“蹭热度”是什么意思,但余应甲还是听出来大都督是在的夸他爹,自然也就笑纳了。
“先父一生出书数百部,无一不受百姓欢迎,只可惜草民未能习得先父几成本事,现在只能勉强维持书楼,实在是愧对先父!”
余应甲是谦虚,他爹是一个标准的市场营销天才不假,可他也不差,余象斗在世时,主要是以在建阳活动为主,那地方是大明的盗版业中心。可余应甲却把生意带到了南京,并在这里站稳脚,将生意做到大江南北,如果不是朝代更迭,加之清军入关后的屠杀以及禁毁书院,禁止私传家学、禁止百姓聚集等愚民政策的推行,再加上文字狱等原因导致出版业全面衰退,恐怕他的成就不会比他爹差。
“你和令尊不同,他既是出版商,更擅长编写小说,这一点,你不如它,不过你更擅长从事出版业,这些年你能把书楼的生意做到现在,就可见一二了,这次我让你过来,就是想借你的才能为我所用!”
有些人才对于这个时代的上位者而言,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在朱国强看来,不说其他人就是眼前的这位,要是利用好了。他甚至等同于10万大军。
“借我的才能?”
诧异的睁大眼睛,余应甲不解道。
“大都督,草民只是个书商而已!能有什么才能?”
“借你卖书的才能!”
冲着余应甲微笑道,朱国强对他直接挑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准备办一家报纸,嗯,准确的来说,是想要借你卖书的报纸去办报纸。”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