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党奸佞 - 第299章 大明锦衣卫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山群岛海域,一支悬挂着锦衣卫大旗的水师游弋在渤海湾外的黄海海面上。
    锦衣卫水师,这是高士信上奏之后,天启皇帝同意锦衣卫创建水师。得到了圣旨之后,高士信就创建了这支锦衣卫水师。
    在张永的努力之下,曾经被泰昌帝废除了矿监、税监的司礼监又一次得到财政大权。只不过现在的司礼监不再向外派遣矿监、税监了,而是把收税的权力下放给了锦衣卫。但是锦衣卫在外面收税所得的收入,受到东厂和司礼监的监督。
    于是全国各地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不计其数新的锦衣卫百户所,每一座锦衣卫百户所外面还挂了一口信访箱,若是有老百姓蒙冤,在当地衙门打官司,官员包庇恶人,导致老百姓打输了官司的,都可以直接去锦衣卫衙门门口,往举报箱里面投举报信。
    大明的报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了,首先出的第一份报纸是《大明皇家快报》,这是由司礼监创办的报纸,依靠投靠阉党的崔文升、李明道、崔呈秀、阎鸣泰等文官的学生来开办报社,《大明皇家快报》向全国发行。
    司礼监开始发行报纸了,锦衣卫当然也不能落后,高士信就开办了《大明锦衣卫报》,同阉党文人开办的《大明皇家快报》相比,《大明锦衣卫报》的文章都是以白话文书写,而且还配上了图片,不要说识字不多的老百姓可以看懂,甚至目不识丁的百姓,也能够从插图中看懂内容,可谓是通俗易懂。结果《大明锦衣卫报》在发行之后不久,就深受欢迎。
    而且《大明锦衣卫报》中,还有专门的版面是识字版面,上面配有图画,边上写着一个或者几个字,教会老百姓看图识字。结果这样一来,很多原本目不识的老百姓通过购买《大明锦衣卫报》来阅读,学会识字。
    阉党都连出了两份报纸了,东林党当然不甘示弱,江南发行了《东林快报》、《江南日报》等报纸,同阉党的报纸抗衡。
    只要是阉党的报纸说好的事情,东林党的报纸就说是坏事;只要阉党的报纸说坏事,东林党的报纸就说是好事,总之是针锋相对。
    但《大明锦衣卫报》发行到了江南,也不见江南的东林党抵制这份报纸,更没有出现东林群贤怒砸锦衣卫报社的事情。一来是他们不敢砸锦衣卫的报社,那可以视为谋反;二来,既然在南京和苏州等地的锦衣卫都放下刀子,拿起笔来同读书人辩论了,这时候读书人却放下笔,拿起木棍去砸锦衣卫报社,那就是斯文扫地了,所以江南的东林士子们宁可在报纸上刊登文章,同锦衣卫辩论,也不愿意去砸锦衣卫的报社。
    锦衣卫报社的锦衣卫做事也很有分寸,既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那也当君子吧,没必要去强行查封江南东林党人的报社,让他们来争论吧。
    绝大多数的东林士子对《大明锦衣卫报》上的看图识字版面并不抵触,他们反而觉得这是好事,教会老百姓识字,以后岂不是读书人就更多了?于是《东林快报》、《江南日报》等东林党的报纸,也纷纷增加了看图识字版面、学习《四书五经》的版面。一时间,《东林快报》和《江南日报》等东林党的报纸,也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可是阉党的另外一份报纸,《大明皇家快报》却销路惨淡,一方面是上面的文章都是八股文形式的,太古板了,也没有像《大明锦衣卫报》那样刊登识字版面、学习版面、连载小说版面、广告经济版面。
    擅长学习的江南士子发行的《东林快报》和《江南日报》上也模仿《大明锦衣卫报》,刊登了连载小说。
    不过东林党人连载的小说,总是红不过《大明锦衣卫报》上连载的武侠小说,那些武侠小说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大明锦衣卫报》除了连载武侠小说之外,还连载改编的岳飞传、薛仁贵传等小说。
    一时间,江南各大茶馆茶楼内,说书先生都在讲述最新的《大明锦衣卫报》上背下来的最新武侠小说,茶楼茶馆的生意火爆。
    而《大明锦衣卫报》最受商人们欢迎的是经济广告版面,上面刊登了全国各地以及塞外的各种货物的价格,甚至还刊登了安南、东瀛、南洋等地的各种货物价格,给商人们提供参考;商人若是出银子刊登广告,《大明锦衣卫报》就会帮商人在广告版面刊登广告。
    一开始有些商人对《大明锦衣卫报》还是持怀疑态度,后来有人终于清楚了,上面的货品价格都是真实的,是很好的参考数据。于是有商人去锦衣卫百户所,去要求刊登自己的广告。结果那些找了锦衣卫百户所刊登了广告的商人,他们的生意变得火红,比别人都要好多了。
    也就在《大明锦衣卫报》卖得洛阳纸贵的时候,各地锦衣卫百户所、千户所的信访箱却仍然无人问津,毕竟那些有冤屈的老百姓他们心里担心官官相卫,他们在衙门里打输了官司,也不敢去锦衣卫百户所、千户所状告当地的官老爷。
    俞老六,是武昌城外郊区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原本一名湖广的农民,家中生活衣食无忧,湖广一带水网纵横,物产丰富,是鱼米之乡。有句话,叫湖广熟天下足,无论是江南还是京城的大部分大米,都来自湖广。虽然俞老六只是一名佃户,但是这里的老百姓生活都过得还算不错,毕竟农田产量高,交完了佃租之后,剩下的粮食还足够一家大小过上温饱的日子,而俞老六还时不时的在江河湖泊里捕捞一些鱼虾用来改善生活,有时候捞上了大鱼,还能去集市上换回几斤猪肉回家去开开荤。
    两年前,几种新式的农作物被引进了到了湖广,一种叫番薯、一种叫玉米、一种叫辣椒。
    番薯可是一种好东西啊,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山坡上的贫瘠之地就能种,而且产量高,吃起来味道又香甜。只是番薯有个缺点,人如果长时间吃这东西,每天把番薯当成饭吃的话,那么时间久了受不了。
    前一段时间,武昌城内的锦衣卫千户所扩编了,锦衣卫人数从原来的五百三十人,扩编到了两千多人。
    锦衣卫一开始扩编的时候,老百姓们还心中担心,只担心那些鹰爪孙下来乡里祸害百姓。但是后来他们才明白,武昌的锦衣卫千户所扩编了,招收了不少读书人。没过多久,《大明锦衣卫报》就在武昌周边大量发行了。
    俞老六从此迷恋上了《大明锦衣卫报》,通过这份报纸,他认识了不少字,也能读懂了唐宋诗词,懂得了《四书五经》,还从上面看到了不少小说。
    学会了识字之后,俞老六也被《大明锦衣卫报》上的经济版面和广告版面吸引住了。这一天,俞老六看到经济版面上有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制作番薯粉;教你如何辣椒水煮活鱼。
    俞老六一看,立即提起了兴趣,他按照《大明锦衣卫报》上的内容,自己学着做番薯粉,制作菜肴,可是都失败了。后来他又发现,上面还写着:若是无法学会,可向锦衣卫千户所求助,只要登门武昌锦衣卫千户所,一定手把手教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