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小昏侯楚天秀) - 160 釜底抽薪...小昏侯要废黜尊儒!
皇帝项燕然派了一名太监,将一道申斥圣旨,连夜送到了平王府。
对别的朝臣来说,被皇帝下诏申斥痛骂了一番,恐怕直接吓尿了。怕是要连夜跑去皇宫外跪到天亮,恳求皇帝恕罪。
然而,楚天秀这个小昏侯来说,当然不当这申斥圣旨一回事。
他撒一泡尿,便把这事情给抛诸脑后了。
随口骂了太监而已,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小侯爷连丞相大人都骂的,随口嘲讽了一句太监就不行么?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老儿的城府深阴晴不定,但还不至于为了这点无关痛痒的小事而动怒。
多半是太监们看到了《大楚邸报》上的一些传言,有些怨气,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找他一点小麻烦而已。
楚天秀撇了撇嘴,把太监打发回去了。
本小侯爷忙着县试呢,没工夫搭理这些。
...
科举考试的整套制度,和县考的试卷,楚天秀已经写出来了。
因为要赶时间,先最短时间内,最好是一个月之内,把县试考卷发下去,在整个大楚皇朝完成县试的考核。
然后,他在这一个月,有充裕的时间,来设计郡试、国试的考题。
楚天秀带着一份《科举制章程》和一份县试考卷,去了一趟丞相府和御史台。
找到主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两位大人,让他们两位参详一下。
他是主考官,皇帝让两位大人协助,当然征求一下两位大人的意见。
王肃大人接过材料看了,微微点头,并无不满。
孔寒友大人却是皱眉,额头青筋都在跳。
这份县试考卷,足足有五十道题目。设计的还算容易,就是考记忆...换句话说,其实考学生看过多少书。
只是,儒家书籍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仅仅七八题而已。
反而其它先秦三教九流,各派的书籍太多了,足足占了四十多题。
这,明显有悖于他担任主丞相,施政的一个终极理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董贤良在殿试上的对策,更是他这个老师,孔子后裔一直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独尊儒学”,这是他最重视的核心。
岁举制、中正制、科举制也罢,都是手段而已。
这份县试考卷,明显是和“独尊儒学”背道而驰,跟他这个主丞相的施政理念对立。
孔寒友道:“小侯爷...这科举章程,严密而谨慎,本丞相也没意见。但是这县试考卷,是不是再考虑一下,简化一下?”
“孔大人的意思?”
楚天秀道。
“考题过于庞杂...考《诗》、《春秋》等自然是合适的。还涉及到《老子》、《庄子》,甚至还有《孙子》。
这些本丞相也无话可说。
考题里面,居然有《山海经》这种方士著作的神话书籍,考夸父追日、大禹治水...这不大好吧。
本丞相以为,大可不必如此。过于庞杂,对童生求学不利,增加了极大的负担。
去除杂芜,留下精华便可。”
孔寒友斟酌道。
“大人的意思,是只考儒科,只用儒家经典书籍?”
楚天秀不由笑道。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儒科...之多再加上黄老学说,挑选五本左右即可。
天下学子大多贫寒,买五到十本书苦读,便至少十多两银子的开销,已经是不小的负担。光是录取童生的县试,便要反复看数十本书,这不太现实。
况且,童生乃是最低等的科举录取,也不求他们闻达于诸侯。日后,在县里开个私塾教授学生什么的,十本书的学问足以!”
孔寒友一笑。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小昏侯无疑是极为聪明的人,当然一听就明白他的真正意思。去除其它学派,留下儒学主支便可。
楚天秀转头看向御史大夫王肃,道:“那王大人的意见?”
“我倒觉得问题不大。童生虽不效命于帝王,但是学问多一些,总归是好事。自己不广学博闻,如何教好学生?”
御史大夫王肃抚须笑道。
县试的考题繁杂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门阀勋贵的士子们买得起书。
就算一本书一千枚铜币一两银子,那数十本、一百本,那也不过是一二百两银子的开销。
金陵城的门阀豪族,谁家里的书房,没有上百本的藏书啊?
以前竹简藏书不便,需要好几个大屋子来专门堆放竹简书籍,现在全抄录成纸书,一个小书架就放下了。
考的书籍多了,士子们读书辛苦一点,仅此而已。
除了极少数游手好闲,不看书的纨绔士子之外,大部分士子都能通过童生的考核。
至于儒生们买不起太多的书,只能看五到十本儒书,答不上这些博杂的题目,落选了。
这关他什么事,关门阀派何事?!
王肃这个门阀勋贵派的领袖,开心都来不及呢,哪会替儒生们操那么多心。
“不错,王大人所言正是!单考儒科,太过简单。还是考全科为好!”
楚天秀不由微微点头,“童生是大楚皇朝未来的基石,看书尽量博杂一点为好。
主相大人,考题简单,固然是方便了考生。
但是遴选不出足够出色的人才,那也是白费啊!科举,是用来为皇帝选才的,不是照顾学生方便。才干,涉及到所有方面,自然是全科为上。”
“...”
孔寒友默然的看着小昏侯、王肃,两人一唱一和,心在滴血。
王肃,这位黄老大臣,不喜儒学,明里暗里打压儒学。
小昏侯楚天秀,这个前朝楚君后裔...更不知学了些什么,几乎什么都懂,喜好鼓捣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们两个,这是...要抄儒家的根基啊!
儒家派系最大的根基,就在郡县之地。
孔门弟子好为人师,儒家子弟在各县广办私塾,各地的富户、地主家子弟,学的基本都是儒学,出来便是儒生。
其它流派的学说,因为没有儒生在私塾去宣扬,变得越来越少。
这科举县考一开,童生为了当官,至少要读三五十本各种三教九流的杂书。
黄老之学、法学、兵家、纵横家学说,各家学说都要考,定然会影响到学生...一夜间,怕是各个学派又大量冒出来了。
这天下儒家子弟,都变得不纯了。
独尊儒术的大业非但无法完成,反而会让儒家学派的大好形势,化为乌有。
这才,仅仅是科举第一轮县试而已。
后面,还有三轮“郡试、国试和殿试”...更别提小昏侯会变出什么花样,打压儒学。
孔寒友深吸一口气,心头寒颤。
他忽然察觉出一些小昏侯推行科举制的真实意图。
小昏侯的这一手太狠了!
心狠手辣啊!
这哪里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明是要“废黜尊儒,广纳百家”。
这要是被小昏侯给搞成了,他孔寒友不但主丞相白当了,更要成了儒家学派和孔门的千古罪人!
他为了让儒派大兴,才支持科举制选才。
可是科举制最后把儒家学派给干掉了,那就成天大的笑话了。
“这份县试考卷事关重大,本丞相拿去请示皇帝,问问意见。单考儒科,还是考全科,还是让皇帝来决定吧。估摸,需要一些时日的功夫。”
孔寒友道。
“行吧!”
楚天秀起身,向两位大臣告辞。
孔寒友已经察觉到县试考题对儒派不利,定然要竭力反攻...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门阀勋贵派为了确保自家士子出仕,定然不会站在儒派这边。
无非是主动趴下,和被打趴下的区别而已。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