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与虎谋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傍晚,开封一隅,某馆舍,和家人一起被临时安顿在此的唐邕,用完晚膳后,看起刚到的几份报纸。
    唐邕之前就知道楚国有名为“报纸”的刊物,其上刊载着各类新闻,以及官府的一些重要通告。
    而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才销售的报纸,无论名号是什么,都属于“晚报”这一类别。
    人们买了晚报,正在晚饭前后阅读,可以打发时间。
    现在,他看报纸,正是打发时间,顺便了解一下楚国的情况,因为这些报纸上有形形色色的新闻,可让读者了解时事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
    唐邕作为亡国官员,如今在开封等候安置,他判断自己在新朝的仕途,大概没有什么指望。
    但不妨碍他了解这个新朝廷的情况,毕竟,闲着也是闲着。
    可看了一会,他被一篇“评论文章”吸引了注意力。
    这文章的题目名为“论税制”,内容就是论述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这样的内容,事关国务,但行文却很“白”,给人以“下里巴人”的感觉。
    唐邕看了看,判断这文章,就是向那些没有读过书、不知道什么大道理的平民百姓,论述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其文大意如下:
    历朝历代,事关国运的一件事,是收税。
    朝廷必须能够征收到足够的税,才能维持秩序,保国安民。
    道理,和人必须每日进食一样。
    如果一个人,每天喝粥吃野菜度日,那就只能说是活着,干不了重体力活,身子骨经受不住每日奔波。
    这就改善不了生活,一直穷苦潦倒,遇到危险时,没法保护自己和家人。
    甚至体弱多病,整个人病怏怏的,时日无多。
    所以,收税很重要,但一味地把赋税分摊到平民身上,这就是饮鸩止渴:
    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届时遍地烽烟,国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那么,主要的税该怎么收呢?
    自古以来的收税办法,是按户或丁来收,譬如一个县的赋税多寡,取决于户数,或者户中细分的丁口数。
    当然,户也分贫富,但实行起来,对税额的影响,其实不是太明显。
    文章作者认为,这种收税方式,看上去很公平,但实际上不公平。
    因为户有贫富,收入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富户家有百石余粮,贫户家里米缸能饿死老鼠。
    若官府加派赋税,每户多征十石,富户能立刻拿出来,不会影响生活,而贫户就只能去借粮食来缴,且必然是高息借贷。
    然后利滚利,还不起,家破人亡。
    作者又举例;灾年,家有存粮的富户,可以平安度荒,而家中米缸能饿死老鼠的贫户,若无官府赈济,就只能靠借贷来度日。
    然后利滚利,还不起,把仅有的家产都填进去,甚至卖儿卖女,最后家破人亡。
    唐邕有几十年的行政经验,认同作者的观点,他也知道,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听人讲到这里,想来也会心有戚戚。
    所以,作者认为,笼统的按户或丁来收税,容易失去公平,且户籍、丁口的统计,户的定级,极易被人动手脚。
    大户人家,家眷数十,僮仆数百,但却能通过收买官吏,使得户籍上的记录信息是:户中丁口三五人。
    如此一来,就是严重的逃税。
    所以,征税对象为“户”并没错,但是,对户进行定级的过程中,容易出问题。
    定“户”之等级,是从核实“户”的实际情况下手,执行起来问题太多,难保公平。
    这种不公平,未必是基层吏员心黑如炭,有时候,是他们不得不昧着良心办事。
    因为对于基层吏员来说,要去精确统计大户人家的丁口、奴婢数量,其实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
    尤其那些“武断乡曲”的当地豪强,弄死小吏及其家人,和弄死一条狗没多大差别,这种情况下,小吏们怎么敢不“通融通融”?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领取!
    唐邕看到这里,下意识看了看作者的“笔名”:开封白玉堂。
    他听馆吏说过,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人,得用笔名,笔名要包含地名,所以,这作者是开封人士。
    能说出“基层吏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统计大户人家情况”这种话,可见此人有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
    亦或是出身微寒,见识过豪强的嘴脸,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士族子弟。
    唐邕再看下去。
    作者认为,无论是哪种税制,收税原理都是一样的:根据某种标准来定征税对象,及其应缴税额,然后进行征税。
    那么,舍弃“户”、“丁”这两个征税对象,改对象为“地”,即通过丈量、核对田亩面积,来定税额。
    如此一来,执行时相对容易些。
    譬如,一座大庄园,为某大姓累世聚居的产业,那么,丈量、核算其周边田地面积,要比派人进入庄园,核实户数、丁口数容易得多。
    丈量、核实住宅面积,同理,只需算出占地面积即可,至于宅基地里的房子是如何的结构,多少房梁,不需要去管。
    土地和房产,就在那里,每年新增的耕地面积,新增加的房产面积,当地官府很容易就能统计出来(相对统计人口)。
    并根据新式制图法,绘制“网格平面图”。
    这种平面图里,把当地耕地分布情况,以及城、村、聚落的住宅平面图都画出来,定期更新,存档待查。
    如此一来,不需要基层小吏时刻关注每户的情况,也不需要他们和大户交涉。
    上级官府定期派出队伍来勘察,基层小吏协助,就能掌握当地每年土地、住宅的新增情况。
    与此同时,强制规定土地、房屋买卖在官府备案,官府征收契税的同时,也能及时掌握当地土地、房屋的变动情况。
    这样的定级标准,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且能保证公平(相对公平),于是,地多、房产多的人家多缴税,地少、房少的人家,少缴税。
    无地可耕、家里只有破茅草屋一间的平民,要缴的税就少了很多。
    唐邕看到这里,把报纸放下,虽然他还没看完文章,却不想看了。
    打量着文章标题,良久,摇了摇头。
    道理没错,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登天。
    向富人多收税?
    这就是与虎谋皮!!
    一国之内,要说谁的田产、房产最多,首当其冲的就是皇族宗室!!
    其次,是各类世家高门、勋贵、权贵,自古以来,有谁能跟这些猛虎要毛皮的!活腻了?
    这个“开封白玉堂”看到了收税的问题关键,难道千百年来,没人看得出?
    那怎么可能!
    千百年来,无数人杰不断涌现,怎么看不出问题关键,可看出来了又能如何?
    为何历代朝廷都是按户、后来按丁来收税?因为就只能这么做。
    皇族宗室,世家勋贵(权贵),这是最大的富户,税吏怎么敢去核实其名下田产,然后收税?
    那些有权贵做靠山的豪商、有钱人家,税吏也不敢去核实田产、收税,结果收来收去,还是向寻常百姓收税。
    唐邕认为,“开封白玉堂”这个作者,终究是书生意气,提出的观点,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行不通。
    与虎谋皮的结果,就是即便这新税制实行,却是换汤不换药。
    唐邕感慨了一番,却看见文章还有一段没看,便再次看起来。
    看着看着,瞳孔一缩。
    作者接下来又提出建议,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以及房、地产交易监督管理机构。
    严格按照新税制对征税对象征税,并定期汇总、上报缴税情况。
    尤其针对各级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的缴税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偷税漏税的事实发生,御史们可以根据税务官署提供的“证据”,直接对该官员进行弹劾。
    只要证据确凿,逃税、漏水额度超过一定限值,对被弹劾的官员之处置,除了让其缴纳罚金、滞纳金,还要立刻免职或降职。
    唐邕经历了几十年的官场倾轧,可谓官场老手,一眼就看出这建议后面包含的祸心:
    挑动官员斗官员,让“完税与否”,成为官场倾轧的强有力武器。
    而税务机构,就是制造武器的“兵器监”,疯子般的御史就候在“兵器监”外,随时准备拿兵器去砍人。
    当官僚们相互倾轧时,就如同群虎互相乱咬,这种情况下,与虎谋皮倒不是不可以。
    毕竟是一群猛虎,向另一群猛虎要毛皮。
    唐邕当然猜不出“开封白玉堂”的身份,却觉得能想出这种绝户计的人,一定有仕途经历,极有可能是一肚子坏水。
    各国官制无论如何变,总有一点不变:品秩序越高,官位就越少,竞争就更激烈。
    为了抢官位,许多人可都是抢破头,什么招数都能用上,所以这种挑动“官斗官”的意图,简直是坏得可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