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 第八十七章 去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晓,居庸关处,大量齐军穿过关隘,往东而去,斛律羡站在关楼上,看着浩浩荡荡行军的将士,再看看东方即将升起的朝阳,面色凝重。
    前来攻打居庸关的楚军已经后撤,对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但那又何呢?事到如今,对方已经没有多少选择。
    斛律羡护送皇帝到晋阳后,立刻进行布置,要收复邺城。
    然而楚军攻势凌厉,河北地区大多沦陷,所以他决定从幽州下手。
    先派出一支偏师,自蒲阴陉东进,在子庄关附近故意走野径,引楚军跟随。
    这支偏师走在山谷里向居庸关方向过来,一定能吸引大量楚军围追堵截。
    而他又调动了营州那边的兵马,带着大量契丹、靺鞨兵自卢龙塞入幽州,迫使围攻蓟城的楚军向东分兵。
    现在,斛律羡亲自率大军东出居庸关,然后往东南方向蓟城进军,楚军能拿出来迎战的兵马,能有多少?
    他的军队以及出卢龙塞的营州军有很多马匹,可以看做都是骑兵,楚军若分兵据守两个方向,只能是顾此失彼。
    所以,对方或许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收缩兵力,要在蓟城外,直接来个决战。
    考虑到楚军可能有一种大威力的兵器,斛律羡才不会蠢到排开大阵和对方正面决战,而是要发挥马多(骑兵)的优势,避开正面,断其粮道。
    具体该怎么做,得到了蓟城附近,弄清楚形势,再做决定。
    或者,楚军并不是收缩兵力到蓟城附近,不是在那里等着和他们决战,而是想要逐个击破,将营州兵马和他这支大军依次歼灭。
    这可能么?
    斛律羡认为要做到很难,因为营州兵马还有大量契丹、靺鞨兵助战,就兵力上而言,不比围攻蓟城的楚军少,哪里是楚军可以“逐个击破”的?
    但他不得不慎重,因为楚军明显是想围城打援,否则蓟城早就沦陷了。
    对方既然布局围城打援,肯定有所准备,留有后手,他要防的不只是围住蓟城的楚军,还要防其“后手”。
    万一围着蓟城的楚军是个鱼饵,那就有意思了。
    兵马已经过半通过居庸关,斛律羡走下关楼,骑上马,向前进。
    他坐镇幽州多年,对幽州各处地形了若指掌,从居庸关去蓟城这条路上,哪里比较适合伏击,可以说是很清楚。
    所以他有信心让胆敢在半路上伏击的楚军有来无回。
    。。。。。。
    上午,蓟城,坚守许久的守军将士,此刻站在城头,对入城的援军高声欢呼,人人笑逐颜开,有人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
    他们孤军守城,面对如潮的楚军,说不绝望那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坚持下来。
    无数个日夜,他们盼着远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官军的旗帜,期盼朝廷没有忘记他们这些为国尽忠的好男儿,派援军来救蓟城。
    日盼夜盼,一次次失望,一步步走向绝望。
    就在大伙以为再也不会有援军过来的时候,斛律使君带着大军回来了!!
    斛律羡之前任幽州刺史,坐镇北地多年,外拒突厥,内治军民,大有作为。
    还组织人力开荒屯田,并挖沟渠灌溉土地,使得驻军能够自给自足,在幽州军中威望很高。
    现在,老上级亲自带兵出居庸关来救蓟城,迫使楚军一夜之间跑得精光,蓟城守军当然是激动万分。
    不仅如此,营州军自卢龙塞入幽州,赶来救援,随行有不少契丹、靺鞨兵。
    所以,斛律使君麾下官军兵力数万,多为骑兵,实力很强。
    那么,在斛律使君的带领下,官军收复河北,不是不可能!
    河北各地虽然沦陷,但百姓目前只是迫于楚军的威压,暂时不敢反抗。
    一旦有一支强大的官军队伍在河北出现,必然是应者如云。
    届时,河北全境到处都是揭竿而起、响应官军的义军,楚军又能在河北待多久?
    将士们激动万分,可斛律羡激动不起来:楚军居然不战而退,这让他有些意外。
    之前他判断,进攻蓟城却久攻不下的楚军,打的是“围城打援”的主意。
    现在,对方既不围城,也不打援,说撤就撤,很不正常。
    这其中,肯定有阴谋诡计!
    因为蓟城守军说不清楚围城的楚军往哪个方向撤退(楚军是连夜撤退),所以,斛律羡不敢有丝毫放松。
    大军陆续抵达蓟城周围扎营之际,他派出大量斥候在周围侦查,确保方圆十余里范围内,没有楚军的伏兵。
    并要尽可能弄清楚军主力的去向。
    当然,对方如果要撤,往南撤到范阳地区的可能性很大。
    但斛律羡不认为对方真的会撤,因为一旦他从容南下,河北地区的楚军,会被他弄得鸡犬不宁。
    届时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后果,不是楚军能够承受的。
    到了傍晚,外出侦查的斥候们纷纷传回消息,斛律羡终于知道之前围困蓟城的楚军,其主力如今往何处去了:
    对方之前连夜拔营,去向不明,而斥候们在东边的无终地区,听当地百姓说,之前有大量骑兵自西而来,往东而去。
    又有百姓说,见楚军骑兵过临渝铁雀关,似乎是要沿着海岸北上,不过因为楚军控制着铁雀关,他们不清楚之后楚军的动静。
    斛律羡得了消息,只觉难以置信:楚军疯了,居然走极其难走的碣石傍海道!
    齐国的燕山长城,最东端在临渝地区,那里是古榆关的位置,如今的长城关隘,依山傍海,名为铁雀关。
    铁雀关,即是碣石道的最西端。
    碣石道,是幽州地区前往辽西地区的一条通道,这条路不需要穿过绵延不绝的燕山山脉,沿着海岸向东北走,可达故辽西郡地区。
    那里如今是营州境,所以,走碣石道可直达营州州治黄龙(柳城)。
    但是,这条道路不是很好走,因为傍海,沿途各地经常被海水侵蚀,夏秋多雨时节,许多地方常常变成水泽。
    这些水泽,深不通船,水浅不能走车马,数百年来,无数人尝试过开荒,却都住不下来。
    所以这条路之中,虽然不能说杳无人烟,但没有什么大的村落,遑论县城,多为零星渔猎聚落。
    若是寻常商贾借道往返幽州、营州,倒也能走,可大军经此道行进,除非马多,行军快,否则夏秋季节是很难走的。
    故而往来幽州、营州,目前走的多是卢龙道。
    营州军救援幽州,走的就是卢龙道,结果,围攻蓟城的楚军,主力竟然钻入碣石道,这要趁着营州空虚,来个乘虚而入?
    斛律羡认为这不可能,楚军拿下营州黄龙又如何?根本就是舍本逐末!
    他和几位心腹商议这个军情,而该军情对外保密,尤其对那些率部众助战的契丹、靺鞨部落首领保密。
    斛律羡说出自己的判断:“姑且认为,他们能够抵达营州,攻占黄龙,那又如何?”
    “营州孤悬辽西,楚军占了,没有什么意义,如同入死地。”
    “他们或许想以此乱契丹、靺鞨军心,可只要我军封锁消息,就起不到作用。”
    “所以,无非是想引我军去追,然后他们在铁雀关附近,或者其他位置半路伏击。”
    “或者,他们走小径入群山,转入卢龙道,在半路伏击回援黄龙的兵马。”
    说到这里,斛律羡笑起来:“围魏救赵,也得我军不得不救‘魏’,他们才能得逞。”
    几个心腹将领听斛律羡这么一说,不忘提醒:“君侯,有这支楚军在,我军就无法从容南下了,他们可都是骑兵,随时都能在后背捅刀子。”
    “确实,所以,我军可将计就计。”斛律羡很快就有了主意,“他们自入死地,想要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也罢,我军就送他们一程!”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在兵法上是险招。
    成功的,有秦汉之际的韩信“背水一战”。
    失败的,有后汉末年蜀汉马谡的街亭之战,如今楚军过铁雀关入碣石道,引他们来追,斛律羡决定抓住这一良机,歼灭这个不知死活的对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