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 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慷慨激昂的话语落地,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
    殿内诸人从未听闻过如此直白的演说是出自一位帝王之口。
    史书上从没有记载过这种形式,在大伙儿的认知当中,也从没有任何帝王当着一众臣子的面如此袒露心胸。
    但是这番言语听上去偏偏又是如此的蛊惑人心。
    在座诸人都是经历过无数场面、见识过芸芸众生中的各色人等,都是心智极为坚定之人,寻常言语情事已是很难将他们打动,但皇帝这番超出所有人认知的讲话方式和语言,却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之中。
    此时此刻,众人脸上的神情也是精彩纷呈。
    或迷茫、或惆怅,或蹙眉、或瞪目,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在回忆着过往种种,有不堪,有喜悦,有愤然,有失落,有向往,有慨然;有的人则是种种神情在脸上来回交替变化着,悲喜交集中对他人行举似无所觉。
    最初读经书是为了什么?
    高官厚禄?
    荣华富贵?
    醇酒美妇?
    手握大权,一言可决他人生死?
    拯天下万民于水火?解天下黎庶于倒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立言立德立功,超越先贤、名载史册?
    用自身所学,助有为圣君开创万世不败之基业?
    这些似乎都是自己的初心。
    可是
    初心易得,始终难求。
    许多年来,自己做到了其中哪一项?
    好像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早就违背了初心,更是偏离了圣贤的教诲。
    当初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痛斥残民以逞之贪官污吏的自己,已经变成了被自己所叱骂之人的样子,现在正不知被多少人在背后唾骂着。
    “诸卿中有人曾亲睹数岁之前遍地流民之惨状,卖儿鬻女、强忍骨肉分离之痛,以求其有条活路已属寻常之事,据有司所奏,饥荒之下,易子相食之惨剧遍地可见。
    此皆为朕之子民也,朕闻之亦曾潸然泪下、心痛不已,亦曾深恨与羞愧,朕为天下之主,竟是无力相助,只能任其自生自灭,最终尸骨无存,此朕之过也!”
    说到这里,朱由检不禁喟然长叹,神情重又变得凝重起来。
    “诸卿,朕说句不足为外人道之语:太祖有云,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我等现下之所享,皆是出自亿万人之辛勤所奉,
    就算用最为龃龉之思来考量,若吾辈有能力使天下人皆能衣食饱暖,使其后代繁茂无穷尽,那吾辈子孙岂不是便可永享彼之供奉?
    诸卿家中皆有奴仆婢女,其也俱是平民黎庶出身,日常之时定是见不得其挨饿受穷,那为何就对与其同类者之悲惨境遇无动于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间事,大都逃不过名利二字,但凡活在红尘俗世,求名求利皆是人之常情,此不为怪也。
    诸卿要名要利,此举无可厚非,只要不过分,朕可以给,朕并非要诸卿有舍己为人之行举。
    但是,达则兼济天下应当不难做到吧?
    以诸卿手中之权势,拔一毛而天下,何乐而不为之?”
    说到最后,朱由检缓缓坐回龙椅之上,静待着众臣接下来的反应。
    众臣心里明白,皇帝这是借着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名头,逼迫自己在士绅一体纳粮这件事上表态呢。
    “圣上适才之言令老臣自觉羞愧难当,与圣上胸怀天下苍生之仁心相比,臣自思差之万里也!
    臣虽渐已老迈,蒙圣上不弃,捡拔为首辅一职,但仍有心追随圣上开此万世之基,使天下万民皆能沐圣上之恩,享太平盛世之福!
    圣上但有所遣,老臣必以此身一力奉行不悖!”
    在心绪逐渐恢复平静之后,温体仁起身施礼表明了态度。
    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铁杆保皇派,何况士绅一体纳粮对自家的利益并没有造成多大伤害,再加上关系到自己致仕后,此次温侃的前程问题,那肯定就是抱紧皇帝大腿,一条道走到黑。
    以皇帝现在的威望、实力和手段,温体仁还真没觉得有皇帝摆不平的事情。
    皇帝可不是愣头青,在官军整肃完毕,那些老派军头全部被闲置、手握兵权的将领全部换成皇帝死忠的情形下,谁还翻得的了天去?
    这次先拿宗藩下手,又派遣重臣和厂卫南下,以謀逆罪名查案,摆明了是要下重手收拾江南那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接下来只要能顺利摆平了孔家,祭出圣人之后这块挡箭牌,士绅一体纳粮又怎样?软硬兼施之下,任谁不得乖乖地予取予求?
    “圣上适才之言确是发人深省,圣上为天下人谋福祉之论足可与古之圣贤相媲美,臣自当追随于后,以万民安居乐业为己任,使天下大治之盛世尽快来临!”
    陈奇瑜第二个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自从从弟弟陈奇帆口中得知,在自己失职下狱之后族人对待其家眷的态度后,陈奇瑜在齿冷之后便打定了与陈氏一族分道扬镳的主意。
    在从漕运总督回到京师担任顺天府尹之后,陈奇瑜便让陈奇帆在京城购置了房产店铺,把两家的亲眷全部接了过来,美其名曰是为了让陈氏一族在大明开枝散叶,实际已经是脱离了保安州陈氏一脉而自立了门户。
    对于陈氏族人中有不少想让他安排官职一事,陈奇瑜基本上都以各种借口做了回绝,只是将能力还算不错的陈奇申安插到陕西商州山阳县做了知县一职,至于陈奇申以后的前程,那就看他的政绩和名声如何了,要是值得拉一把就拉,要是不值得,那就弃之不管了。
    陈奇瑜在京师安家之后,只是打发陈奇帆去京郊购置了一千亩良田,其余的银钱除了拿出部分在京师繁华地段购买了几家店铺外,其余的全都存放在了家中。
    而他的亲弟弟陈奇帆则是以举人的身份被放在顺天府做了一个经历司经历,等到有合适的职位后,陈奇瑜会再想办法予以拔擢。
    对于皇帝想要推行的新政,陈奇瑜也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反正受损的是陈氏又不是他,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其他人是不是因为利益受损而闹出什么大的风波,陈奇瑜也不感兴趣。
    皇帝只要想搞事情,那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候谁先露头谁先死。
    死多了才好,正好空出大把的职位来,自家弟弟还在等着呢,两个儿子还小,等以后再说。
    眼见首辅和四辅先后表明了态度,杨嗣昌、侯恂、范景文也先后站出来,表明了坚决拥护皇帝的态度。
    这时候不站队不行了,这种大事上再模棱两可,肯定会被皇帝记恨,保不准哪天就被寻个错处打发到一边去了。
    “甚好!既是诸卿态度如此一致,朕也不能叫诸卿吃亏。
    朕有一个想法,说出来诸卿参详一番!”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