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 - 第十二章 问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在宁渝酣睡之时,刁旺那些手下兵丁抬着尸身却是回了营,原本这些人打算将这尸身抛掉,各自分了银钱便是,可是终究担心会泄露,到时候怕是到菜市口走一遭,只好硬着脖子去见了上官。
    这德安府府治所在地在安陆,因此在云梦县的清军只是一个汛地,最高级别的也就一个正六品千总,这千总大人姓钱名英,是德安府守备高如海的亲信。
    钱英原本不在营中,可是近日得知消息,工部右侍郎署理湖广总督事务满丕升为左侍郎,届时总督府并湖广总兵官或可会查录军营兵备武器。
    可钱英自家知晓自家事,这营内寻常刀剑盾牌倒也罢了,可是鸟枪火炮却短缺了许多,剩余的也大多不堪用,到时候却无法交差,心中郁积之下,连烟花柳巷都不敢留了。
    在后世很多人眼里,对清王朝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只重弓马骑射”这一层上,实际上在康熙时代的清王朝,火炮无论是技术还是数量在全世界都属于领先地位。
    因为本身满洲能取天下,其实也是依靠了火炮之利,才能打下辽东的那些坚城,而后在康熙年间平三藩收台湾,乃至于平定准噶尔都依靠了火枪火炮,用后来雍正的话来说,火炮就是“军中最紧要之利器”。
    因此在如今的绿营当中,装备有四尺长的“金龙炮”,五尺长的后装“子母炮”,木制三脚架发射的“奇炮”,全是可以在草原上轻便携带的凶悍野战炮,还有重千斤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重八千斤的“永固大将军炮”。
    当然在钱英的这个汛地里,原本只有一些子母炮,可如今这些子母炮也难以使用了,实在无法交差。
    而此时,刁旺手下的兵丁将刁旺的尸身抬了上来,这让钱英原本就不好看的脸色,更是黑了几分,这刁旺跟他也没多少关系,可毕竟是自己营中的手下,身上也有个外委把总的缺。
    外委把总只是临时编制,算不得正式的正七品“经制官”,可好歹也是自己的属下,如今被人杀了,折的也是自家面子。
    钱英黑着脸问道:“上官被杀,尔等为何没有拿下贼人,难道你们收了贼人的好处?”这一番话差点把这些兵油子给吓尿裤子。
    一个兵丁壮着胆子从怀中掏出名帖,道:“小的听闻,杀人的自称是汉阳宁家的公子,这是他的名帖。”
    钱英接过名帖,看了眼便丢在了桌子上,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却没有了原先的焦躁,反而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然后让兵丁去叫了一个老童生过来。
    这位老童生是钱英养在营中的文书,有什么文字上的来往,都是让这老童生草就,虽说这老童生五六十的年纪,也只考上了个童生,腹中草包一团,可写写书信倒也不为难。
    待老童生摊开信纸,磨好了墨,将毛笔捏在手中时,钱英便一边斟酌,一边口述,让老童生书写。
    “兹今日令公子至云梦,与属下把总刁旺相隙,发生口角,而后互殴致刁旺身亡,尚需妥善解决.....,前闻总督衙门或查阅兵事,营中火炮老旧不堪...”
    虽说钱英不敢肆意撕咬,可也不想放过这大好机会,便仗着这件事向宁忠源写信要炮,不过这也是因为在如今的大清国,地方绿营的各级统兵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统辖或节制,纵然宁忠源是从三品游击将军,也无权管到隔壁云梦县的千总,就连总督,提督、总兵以及巡抚也都有各自的标兵,除了统辖为数不多的本标官兵外,都不直接统辖其它镇协营兵。
    这种凌乱琐碎的军制,让军将之间互不统属,自然也无法辖制。钱英正因为如此,才打算敲宁忠源一笔,至于这刁旺是否冤屈,如今可还有谁会记得?
    就这么的过了数日,宁渝见没人找自己问责,心中知晓事情已经过去了,想来也是家族在背后使了力,不由得感慨一声,在这个年代里,休说寻常百姓,这在很多人眼中难缠要命的把总,在一些人眼里也不过只是一只随时可以踩死的蚂蚁。
    可是在营中少年们的心里却是掀起了波浪,宁渝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原来的少年们视宁渝如父如兄,而现在又增添了几分敬畏。
    宁千秋从宁家又回到了雏鹰营,然后给宁渝带回来了一个消息,五日后举行家族大会,让宁渝准备一下赶紧回去。
    宁家每年都会举行家族大会,不过那通常是在年尾,如果有重大事项时,才会临时召开家族大会,统一思想。
    宁渝也正打算跟父亲宁忠源沟通一下,虽说重生已有数月,可是父子二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却寥寥无几。尽管宁忠源清楚宁渝现在做的事情,可毕竟是水中月,雾中花,隔着一层砂纸了。
    对于宁渝来说,他想要在这个时代做出一些什么事情,首先就需要凝聚家族的力量,如果只是单打独斗,那么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很难改变自身的处境。
    宁家虽然不是豪门贵胄,可也是地方实力派,上百年来集聚的力量也是足够做成一些事情的,比如如今的雏鹰营,若是没有家族支撑,宁渝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拉起一支二百余人的队伍,更何况还是一支不事生产的学兵。
    在这背后,既有宁渝的许多心血,也有宁家默默的付出,那些海量的物资就是明证,因此宁渝来到这个时代的真正首要任务,不是雏鹰营,不是矿盐,而是用宁家少主的身份来获取族人的认同,来团结最大的力量,这才是他真正的立足根本。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无论是谁当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剪除世家大族的力量,就是因为这种大家族大团体,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因素。如果出现动荡,这些大家族也都是与皇权对抗的对象,二者彼此厮杀数千年,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
    无论是西汉时的迁豪族充实关中的陵邑制度,还是隋唐时的科举取士,本身都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实力派的打压和分化,而魏晋时期的世家政治与宋明时期的大地主官僚阶层,都是世家的一种反抗之道。
    在如今被誉为封建时期最巅峰的大清康熙年间,宁渝所代表的地方派,还需要走更远的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