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 - 第一百零一章 添油加醋
“……趁倭寇惊魂未定、立足未稳,官军分头逼向王江泾。俞大猷率永顺兵自北乘胜追击,卢镗率保靖军在南面堵截,汤克宽率水军由中路突进,其他各路官兵也纷纷赶来,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张总督亲临战场指挥,官军开始强攻。陷入重围的倭寇既疲于奔命,又无统纪,纷纷戈甲弃地,四溃而逃。跑不掉的则伏地受刃。”
“……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奉命率浙兵、乡兵等赶往王江泾会剿,适逢保靖兵新来不识地形,战斗失利。危急之时,胡宗宪心生妙计,弄来一百多坛好酒,钻开酒盖,投毒其中,再将坛盖原样密封,不露半点破绽。然后伪装成犒劳官兵的样子,朝倭寇占据的地方驶去。”陈惇不疾不徐地说着,听者却随着他的语气变幻而变色:“果然行不到十里便遇到了一股倭寇,胡宗宪一声令下,士兵便装成害怕的样子弃舟而逃。倭寇人困马乏,虚张声势地追了一会儿就停下了,他们获得美酒,根本就没怀疑酒中投毒,一个个开怀畅饮,结果几百人中毒而亡。”
“胡宗宪见此计奏效,又下令向村庄、街市那些卖酒人家换得美酒,将毒药投入酒瓮,大米也用药水浸洗,承诺日后以等价补偿。等倭寇来袭,见到民众留下的粮食美酒,争相取用,又毒死了不少倭寇。”
陈惇对胡宗宪的抗倭事迹大肆叙说,“胡宗宪率领的吴淞水师赶到王江泾,他是第一个赶到王江泾的人……身着重铠,手执长矛,大呼杀贼,须臾矛折而换刀,刀断,再换。他身先士卒,手下更是奋勇杀敌,终于等到了卢镗的大军到来……可谁知胡宗宪一只脚刚下船,另一只脚还在船上时,一枚弹片飞来,正好击中他刚刚离开的位置,摸之犹烫。如果晚了片刻,那弹片正好直贯胸腹!”
听得黄锦是倒吸冷气,而嘉靖帝神色也为之变幻:“战事如此危险乎?”
“战事危险,战火弥漫,可胡宗宪根本置自己安危于不顾,想也不想,也不看第二眼,又杀入了敌军之中……那倭寇的箭矢、炮弹在身边扫过,着地时泥土腾起,如同暴雨。胡宗宪却无任何防御措施,只身战斗,身上铠甲被倭寇砍得稀烂,战后一数,伤痕竟达二十余条。”
嘉靖猛地一震:“这是朕派去浙江的官员……其职责本不过是巡按一方,别人若摊上这差使,自然希望不生波澜,平淡收场,回来一交差,一个都御史是稳稳的。谁还愿意亲临矢石,冒着生命危险带兵打仗,赢了锦上也添不了多少花,若是输了反倒要自毁前程。也只有胡爱卿,知道国家值多事之秋,知道朕心腹大患在东南倭寇……知道不避祸福,为君分忧。”
陈惇暗道胡宗宪啊胡宗宪,老子这边连自己还没保全呢,还为你不遗余力地说好话,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要是再逼我站队,小心老子跟你割袍断义……
只有黄锦越听越不对劲,刚才还说王郇的报道太过鸡血并不真实,怎么这小子描述的战况,有过之无不及呢?这不是……明晃晃地欺君吗?
但他很快发现皇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对陈惇的叙述非常满意。
“论公之忠,任事之勇,用兵之智,料敌之明,无过于胡宗宪,”嘉靖帝并不吝惜自己的褒扬:“朕看他是真正的心腹肱骨,国之柱石。”
嘉靖帝的话让黄锦心中一跳,他知道这官场上很快就要升起一颗崭新的政治之星来,而这话在陈惇耳中也炸了一下,心道胡宗宪约莫是要大用了:“所谓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胡宗宪当得起陛下这话。”
“胡宗宪当得起朕的话,”嘉靖帝话题一转,“那张经呢?按你所说,张经指挥全局,训练狼兵,等待时机,是没有一点错处了?”
陈惇早有腹稿:“王江泾大捷是各方通力的结果,但张总督有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之功,无愧陛下的信任……不过,张总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不仅有过,还有大过。”
嘉靖帝眯起眼睛道:“什么过?”
“赵文华大人弹劾张经糜饷殃民,这一点是千真万确……”陈惇摸了摸鼻子道:“我苏州去岁大水,本就民生多艰,张经不体谅百姓交困,反而多收了二百万石军饷,若非府尹王廷居中筹划,多方筹谋,只怕百姓不堪重负,酿成事变……”
小心觑着嘉靖帝神色,陈惇又道:“而赵大人说的‘畏敌失机’的罪名,倒也不冤枉他,因为畏敌倒不算,‘失机’是差一点真失了时机……”
嘉靖帝一挑眉:“什么意思?”
“据学生所知,张经本来不打算和倭寇会战嘉兴的,”陈惇道:“因为四月初,赵文华私自派遣狼兵出战,那一战损失惨重……因此张经认为狼兵还没有训练完全,即使派兵出战,恐怕也无济于事。但嘉兴被围,怎能坐视不管,赵文华和胡宗宪反复催促,张经才同意调大军北上松江。如果没有赵文华的力促,只怕张经还真的失了良机,就更没有之后的王江泾大捷了。”
“这一点赵文华说得很清楚,”嘉靖帝从鼻子里重重出了一口气:“他以密奏威胁张经,说如果再不出战就重重弹劾张经,张经畏于朕的责罚,顶不住压力才出战,若再晚上一天,嘉兴就破城了,着实该杀!他张经还有什么好自辩的,朕看任何人在他的位置上,只会比他做的更好!”
“其实张经……学生觉得他是,有功有过,功过相抵,”陈惇见嘉靖帝神色没变,就大胆伸出指头比划,“也许功还大这么一丁点儿吧,因为一来张经调广西狼兵参战,狼兵战果显著,这说明他的训练还是卓有成效的;二来张经知人善任,卢镗、汤克宽、谭纶、胡宗宪、俞大猷,还有学生的老师唐荆川,都人尽其用了,这一点上,学生很是佩服。”
“卢镗是王忬建言起用的,胡宗宪是朕派去的官员,还有你的老师唐顺之,”嘉靖帝道:“由赵文华推荐起复,跟他张经有什么关系?”
“是,”陈惇道:“但张经能推诚任人,下放权力,让几位将军因地制宜,说起来并不是一无是处。而且几位将军在倭寇逃窜之后擅自追击,张经也没有追究责任,甚至王江泾一战,胡宗宪越权指挥军队……张经也没有纠责。”
“这只能说明他张经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让贤给胡宗宪。”嘉靖帝神色缓和了许多,语气也不再严厉了。
陈惇就道:“这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比如赵文华赵大人,若是他的手下侵越了他的职权,那他肯定是不依不饶,追究到底了。”
黄锦不由得一怔,心道这小子前面说得滴水不漏,功夫都快比得上内阁那几个大佬了,怎么这时候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意有所指的话,简直要前功尽弃啊。到底是少年人,沉不住气,不过怎么能要求陈惇这么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严嵩徐阶那样的水磨工夫呢?果然嘉靖帝也露出狐疑的神色来,轻声道:“赵文华怎么了?”
“赵大人什么都好,就是气量仿佛跟他的大肚子不成正比,”陈惇道:“爱之欲生,恨之欲死,和张经两相厌憎到这个地步,肯定是没有缓和的余地了……但赵大人和张经不对付,连带着迁怒了张经手下的人,甚至学生手下的记者,因为在报纸上多说了几句张经的功劳,也被赵大人气势汹汹地抓走了……”
嘉靖帝若有所思:“赵文华的确是个跳脚的性子,眼里不容沙子……张经手下的人恐怕没有过错也要被他苛责……”
陈惇默默不作声,赵文华上蹿下跳仗着钦差身份肆意揽权干政,他诬陷排挤张经手下的官吏,跟李天宠这个张经的继任者也不对付,准备你死我活一场——陈惇要在皇帝面前给他赵文华来点眼药,皇帝可以容忍你赵文华弹劾走一个张经,但如果你赵文华跟一个又一个的新任总督不对盘,那皇帝就要考虑到底是总督的问题,还是你赵文华的问题了。陈惇是很想皇帝把赵文华直接召回北京,别让他在江南继续祸害了,但显然嘉靖帝对赵文华正是信任有加,予以重用的时候,陈惇还暂时无法搬动他。
搬不动你也要给你吹吹风,让皇帝知道你是个和同僚龃龉不能相容之人,皇帝要用人平倭,难道还要考虑这个人选是不是能和你赵文华相处和睦——倒是可笑了。
“王郇人在赵文华那里吗?”嘉靖帝问道。
“李天宠大人出手相救了,”陈惇道:“学生害怕赵大人不肯善罢甘休,若是因为学生的缘故,让赵大人和李大人龃龉起来,那就是学生的大罪了。不过……”
“不过什么?”嘉靖帝打量着他,看他一张年轻镇定的脸上似乎露出了苦恼的神色,这让皇帝感到有趣。
“赵大人也曾光临苏州府学,要抓走学生这个他认为的幕后主使,”陈惇道:“学生实在是害怕地很,毕竟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学生只能仰仗陛下恩慈,让赵大人饶了学生一命,否则学生过得了陛下这一关,却过不了赵大人那……鬼门关啊。”
嘉靖帝笑了一声,“鬼门关?赵文华有这么可怕吗?他能奈你何?”
“……赵大人还是很有震慑的,”陈惇也笑了:“他可是浙江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剑啊。”
“朕就是要用这把剑好好威慑一下他们,”嘉靖帝道:“不过朕看他眼睛盯着军务就行了,没必要跟你这个小小的报社过不去。”
陈惇千恩万谢起来,看来他的报社侥幸还能办下去,“学生保证这报纸今后的一应内容,都经过严密审查,绝不会再混淆视听,让陛下为难。”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