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 第四十六章 刘显和廷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掌蛮在凌霄城里囤积粮食,占山称王,做为其四处骚扰杀掠的根基之地。
    加上叙州地处云、贵、川三省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险要,都掌蛮每一骚动,三省为之震动,严重危害了大明的西南边陲安定。
    成祖年间,都掌蛮“攻劫高、珙、筠连、庆符诸县”,而到了明朝中叶,四川土地兼并日盛,部分失去耕地的农民沦为流民,这些人也加入都掌蛮,与之共同为祸。
    当时,加入都掌蛮队伍的汉人流民主要有三类:一是脱逃的军犯及一些早年逃入在寨的流民,二是蜀中大盗,三是重罪亡命的汉人,“黠者遂为谋主”。
    这些汉人的加入使得都掌蛮越发猖狂,行军作战更加狡诈,因此,“改土归流”便成为明王朝稳定当地局面的当务之急。
    成化年间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围剿,那个时候都掌蛮赴贵州诈降,贵州都指挥丁实不知有诈,出城迎接,结果“夷伏兵四起,官军五千余众皆没。
    十一月,都掌蛮又设计诱使汪浩夜行长宁,结果“官军夜行迷道,人马坠溪谷死者不可胜纪”。
    不久,都掌蛮沿江水南岸进军,再次攻陷江安、纳溪、合江等县,如入无人之境,几县官民皆迁至北岸,连汪浩的官船都不敢在南岸停留。
    朝廷派出了二十万大军围剿都掌蛮,结果无功而返,让朝廷颜面大失。
    朱翊钧翻看着都掌蛮的资料,这个时候能和自己的记忆接上了,这个都掌蛮从成祖时期一直闹腾到自己登基的时候。不过朱翊钧知道,终大明一朝,云贵之地都没能彻底的平定。
    都掌蛮在自己登基的时候就又闹腾起来了,叙州都掌蛮酋长每每身穿蟒衣,乘坐四驾马车,模仿明朝大官出行,沿途敲锣打鼓,夹道而驰。
    酋长阿苟与其义子阿么儿盘踞凌霄城,“擅抬大轿,黄伞蟒衣,僭号称王”。
    这个就有要建国称王的趋势了,这个就不能忍了,那个时候张居正刚坐上首辅,平定都掌蛮也是他要做的。张居正也要拿都掌蛮立威,想要一举解决掉祸害大明依旧的都掌蛮。
    张居正选定进剿都掌蛮的将军就是刘显,十四万大军进剿都掌蛮。
    刘显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在刘显指挥下,明军一路高歌猛进,凌霄城、都都寨很快易主。
    都掌蛮失此二险,只得退守九丝城。明军旋即兵分五路扑向九丝城,不分昼夜攻打,都掌蛮以死相拒,“乘城转石发标驽,下击栩栩如电霰不休”,明军伤亡惨重,一时却也无计可施。
    九月九日是蛮人的“赛神节”,这天,天降大雨,山路湿滑,都掌蛮酣战方休,认为明军绝不可能来袭,于是在九丝山上杀牛庆祝,尽情痛饮。
    不意明军乘夜攀岩,杀入九丝城,四处放火,杀声撼天,都掌蛮从睡梦中惊醒,见明军从天而降,无不束手就擒,混乱中,被火烧死、坠落悬崖者不下万人,酋长阿大、阿二、方三皆为明军擒杀。
    明军缴获铜鼓93面,擒斩4615人,战鼓作为战利品被大量运往京师府库,这种伴随着都掌蛮战斗、祭祀的重器最终随着这个民族的消亡而易主。
    朱翊钧记得自己还看过那些鼓,当时张居正还以此夸耀自己来着。
    原来就是这个刘显平定了都掌蛮,朱翊钧舒了一口气,伸手敲打着桌面,觉得这个人整训京营倒也合适。
    一来他一直在东南,在京城没什么勾连,也算是身份清白,由他整训可以少很多的干扰。二来这个刘显也的确战功卓著,实力非常。
    无论是抗倭还是浇灭都掌蛮,这都能证明他的实力。
    三来朱翊钧也想让这位老将军享享福,来京城养老,毕竟看履历刘显也是正德十年生人,与王崇古一样的年纪,六十有三了,这么大年纪的武将在云贵苦熬苦业的,朱翊钧有些于心不忍了。
    尤其是履历的后面还附一份辞官折子,刘显也想回家养老,而且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了。
    刘显是武将,这些年一直在征战,身体损伤肯定比王崇古厉害,要是在放在云贵熬着,估计是没几年好活了。朱翊钧觉得这样的人要物尽其用,弄到京城来练兵才是最好的选择。
    打仗的什么的,还是让年轻人来,大明这个时候不缺名将的。
    将来要是弄一个军机处参谋处之类的,还需要这些老将军。
    选定了整训三大营的武将,还有一个人选和关键,那就是总督三大营的文官。原本大明的军队归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武将勋贵。
    混着混着就把权力给混没了,现在总督都是文官,武将只能做总兵,地位上差的不是一点点。
    从争权夺利的角度来说,武将根本不是文官的对手,如果不文武分制,以文御武那是早晚要出问题的。不过朱翊钧暂时可没实力挑战这种官场规则,还是得选择一个文官。
    按照循例,这个职位应该是挂都察院副都御使的职衔,同时最好是兵部侍郎。
    要选择一个兵部尚书,还要一个总督三大营的文官,还要提拔刘显,朱翊钧敲打着奏折,自己好像应该要举行一个廷推了。话说自己当了这么久的皇帝,还没主持过廷推。
    想到这里,这个想法就在朱翊钧的脑海里面扎下了根。
    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开口说道:“传旨内阁,兵部尚书王崇古致士的折子朕准了,王爱卿劳苦功高,以兵部尚书致士,同时加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以兵部尚书致士,说白了就是保留王崇古的兵部尚书的职衔和待遇,就像后世退休之后享受局级部级的待遇一样。
    “让内阁和六部拟议一个名单,推举兵部尚书,到时候进行廷推。”朱翊钧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王崇古的致士很快就掀起了波澜,这个消息实在是太突然了,弹劾王崇古的那些人都没想到。随后这个消息带来的附加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朝廷空缺了一个兵部尚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