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大明 - 第102章 又过关了
陈新甲看完奏章之后又将奏章递回到前排的倪元璐手中,人却跨出一步来到中央对着皇上朱由检行礼之后说道:“皇上,杨鸿章在奏章上所说的斩首蒙古骑兵三千余可否属实?”
尽管陈新甲丝毫不怀疑杨鸿章和他手下人的作战能力,但是事关重大,他还是要确认一下。
“报捷使者已经在路上,再有一两天想必就会到兵部报到。”
闻言陈新甲点点头继续说道:“臣以为杨鸿章做得对,在边境设立检查站能够很好地控制粮食和生铁等战略物资的流出,对于蒙古和建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没有刀剑没有粮食建奴的军队就只会越来越少,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必须坚持下去并且更加严格,臣建议在其他边镇也推行检查站制度。
臣认为杨鸿章在奏章后面的猜测更是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大同边军刚设立检查站,蒙古人就一反常态地南下,而且是选择在杨鸿章率领大军前往大同之后,这些不法商人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奸细,那些商队的伙计中又有多少是蒙古人或者建奴确实需要好好查一查。
还有蒙古人是骑兵,如今的阳高参将罗克敌步兵不到三千人让一万蒙古人占不到丝毫便宜,而杨鸿章率领大军到来之后更是取得了伤亡一比三的巨大胜利。臣也好奇在此之前大同城城高池深,除了大同镇的边军,大同城内更是有完整的两个卫所,为何没几天大同城就被蒙古人攻陷,更加让人奇怪的是,蒙古人一退兵,大同前后卫的两位指挥使又雄赳赳地坐在了指挥室的位置上,并且对新任的大同总兵爱答不理,说什么不能擅离职守。
却在蒙古人以及那些为蒙古人和建奴提供战略物资的不法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之后上门挑衅总兵,如此是非不清、藐视上官、擅离职守。请问这两指挥使是蒙古的指挥使还是建奴的指挥使?这样的人在大同这样关键的位置上是让我等寝食难安啊。臣请立即派出锦衣卫将此二人锁拿回京。”说到最后陈新甲站直了身子一脸的愤慨。
他是真的被杨鸿章的奏章打动了,本来大同十三卫所,无数的堡寨,堡寨破烂一些加上守军不多内蒙古人攻陷还能理解,但是大同城自从徐达重建以来,大明朝两百六七十年都未曾丢失过大同,蒙古人和两百多年前的蒙古骑兵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由此可见这两位驻守在大同城内的指挥使的能力和人品可见一斑。
杨嗣昌想出言帮徐峰波等二人说句话,但是看到朱由检的脸色也随着陈新甲的情绪变得阴沉起来,只好叹了一口气。他还不知道的是沈文超和徐峰波两人已经开始狗咬狗,这事情如果让锦衣卫去调查没事也能查出很多事情来。
杨鸿章洗劫居庸关肯定不对,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来这事情过去几个月了,为什么以前没人提,现在抓了不法商人,断了他们的财路,影响到了蒙古和建奴,就有朝廷官员站出来说话,那谁都会想他到底收了那些山西商人多少银子。
二来杨鸿章利用这些物资训练出了强大的新军,打败了前来偷袭的蒙古人,这些就算是给他的奖励了,继续纠缠下去不但扳不倒杨鸿章,徒增皇上对自己等人的厌恶感。所以杨嗣昌及时选择了退却。
而那些看不到奏章的人只能从几位大学士的言语和表情中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等听到杨鸿章与蒙古人开战,并且在阳高城下斩首三千余的时候都泄了气,他们知道按照蒙古人远不如清军的战斗力,杨鸿章又有一万多人,斩首几千不算什么稀奇的,但是有了这份功劳,说到底居庸关那也及智能算是强行运走战略物资了。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明智地闭嘴,尤其是是那些跃跃欲试的御史心里那个憋屈啊。
不过倪元璐却没有和孙承宗、杨嗣昌一样选择一言不发,他在看完奏章之后,陈新甲也正好退了回去,于是他站出来说道:“皇上,前一次为什么蒙古人在大同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威胁到居庸关,现在杨鸿章给了朝廷答案,罪首已经浮出水面,还请皇上下旨严办,同时派出锦衣卫兵责成大同府尽快肃清蒙古和建奴在大同府的细作,甄别那些被收买的官员和商人。否则大同边军在前方作战,商人和卫所兵在背后捅刀子哪有不败的道理?”
闻言朱由检两眼放光,他是很想帮一帮杨鸿章的,现在看起来御史们的弹劾应该难不倒杨鸿章了,不如趁热打铁。
人群中的刘玉亮一直在察言观色,见到朱由检的表情再次变化,连忙在倪元璐退回来的时候跨出一步说道:“臣以为倪大人说的极是,臣附议。无论是助纣为虐的不法商人还是里通建奴的将士都应该严惩不贷!”
杨嗣昌回头不满地看了一眼刘玉亮,刘玉亮心虚地低下了头,随即又抬起来,似乎是在说我怕你作甚。他之所以如此也是心虚的,就在前几天还有山西商人托关系找到他府上,希望在开放检查站的问题上,他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说话,但现在明显大同是杨鸿章一个人说了算,不管那些商人拿来多少白银,他都不能站错了方向。关键时刻补了这么一刀子,就不怕到时候锦衣卫或者大同府办案的时候往他身上扯。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无论是先前那些御史继续站出来垂死挣扎还是其他中间派锦上添花都没有了意义,于是干脆都选择了沉默。
朱由检见状坐回了龙椅上,然后说道:“倪爱卿、刘爱卿说的好,边军在前线打仗,朝廷和当地官府不能拖后腿,徐峰波、沈文超两人押送回京,其余的事情就交给大同镇和大同府去办吧。杨鸿章率军击败蒙古骑兵,斩首三千,是大功一件,但是擅自挪用居庸关战略物资,是大过,功过相抵。阵亡将士的抚恤让他自己想办法。
另外杨鸿章所奏的募集新兵和开矿事宜一律准奏。”
“……”
面对如此偏心的皇上,众人也是无话可说,其实从皇上辍朝两天然后突然宣布上朝很多人就猜测到皇上肯定有办法保护杨鸿章过关了。
不过陈新甲还是忍不住站了出来:“皇上,那山西商人的事情如何处理?”
闻言众人又来了精神,是啊,上百万的货物与保证金呢,皇上怎么就一笔带过,不会这也装糊涂吧?
朱由检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死脑筋的晨新甲然后说道:“既然事情涉及到奸细又是非法贩卖违禁的战略物资,大同总兵府扣押当在情理之中,那些商人涉嫌通敌,自然要调查,在未调查清楚之前不允许他们离开大同也是贺礼的。而至于取保候审的保证金,这也是一种尝试,那些商人要是不愿意可以不缴纳保证金继续呆在总兵府的牢房里。至于那些商队里是否有蒙古人和建奴的细作是要认真调查一下,这事情也不麻烦大同府和山西按察使了,就直接派遣锦衣配合大同总兵府调查吧,有了结果通知大同府配合羁押人犯及其家属。兵部即刻行文各边镇,对过往的商队要严格盘查,不允许有违禁的战略物资运出塞外,另外去年、今年接连大灾,相信建奴人也坐不住了,两年快到了,通知边墙各关口加强秋冬季的防备,不能让前年的事情再度上演。”
朱由检后面这些话是杨鸿章在另外的密折里提醒他的,他就接着这个机会敲打一下兵部和各边镇守将。
这回轮到倪元璐不干了,他紧接着陈新甲的步子再次跨出一步:“皇上,既然杨鸿章截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这中间有粮食也有生铁,完全能够满足大同边军的消耗,开矿的事情是否交给大同府去做?”
这两位还真一心为公,朱由检真是无语了,这户部尚书斤斤计较可算是领教了,当初默许杨鸿章在大同开矿就是因为户部欠杨鸿章的钱,现在人家打山西商人的主意又不是问你户部要的,你这也太抠门了,不过心里这么想,嘴上还不能说,因为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都是他朱由检的臣子,不能太偏心,可是他直接下旨收回杨鸿章的开矿权,估计者杨鸿章会直接从大同跑回来跳脚大骂昏君的。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还是大好人陈新甲解围,只见他笑道:“倪大人,你别看杨鸿章在走张立说得轻松,这一次蒙古人四个部落只来了一万人,大同边军就损失了一千五百精锐。原因就是大同军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五成是兵部或者京营淘汰下来的。杨鸿章到了阳高之后募兵一万,而皇上又准了杨鸿章继续募兵一万,这两万人可是没任何武器装备的,兵部是拿不出来这么多装备的,你不让他自己开矿自己制造,那要怎么办?”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