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17章 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枢相!”
    “走开,老夫无事!”
    李清臣一把推过属下,这时候来关心,刚才老夫差点被章惇这个奸贼祸害,你们人在哪儿呢?他靠着大殿的楠木柱子,惊魂未定的喘着粗气,暗暗恼怒:“老夫差点死了!”
    散朝之后,章惇负气而走,李清臣捂着胸口一脸后怕。
    好在章惇也不敢在朝堂上大打出手,要不然,他这个宰相就落下了个行止不端的臭名声。可是,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李清臣就在之前,确切的感受到了恐怖如同摧城般袭来的绝望。
    老夫的金牌护卫哪儿去了!
    要不是安焘不在,安能让章惇如此嚣张?
    打是不可能打起来的,但李清臣也被章惇吓地够呛。要是安焘在,根本就不用李清臣挺身,安焘就会站在章惇面前,用睥睨天下的眼神藐视章惇,仿佛在说:“来啊!来杀我啊!老夫死给你看!”
    动手安焘肯定不是章惇的对手,但是安焘敢死,就问章惇怕不怕!
    安焘是御史台出来的狠人,这地方出小人,但是量产最多的是愣头青,根本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安焘就是这样的性格。性如烈火,但武力弱的跟只鸡似的,要是被他赖上,不脱层皮,休想脱身。
    李清臣和安焘相比差很多,他气势上不如安焘,加上章惇来的突然,他心态崩了。
    要不然,也不会在朝堂上丢了个大脸。
    当然,章惇也不好受,李清臣打架不是对手,指桑骂槐的本事章惇也要差很远。俩人算是平分秋色。尤其是这老匹夫写文章骂人的手段着实高明? 纵观变法派之内文采最好的蔡卞几个? 也不是人家老李的对手。
    皇城,都事堂。
    杨畏跟在章惇身后? 苦笑道:“相爷? 之前您冲动了。”
    “老夫也是被气疯了,没想到李清臣这厮如此可恶? 为了自保,不惜拉来了吕大防。”章惇愤愤不平道? 随即摇头狐疑:“不对? 这事官家也应该知道,他们应该达成了默契。”
    “相爷,你是说皇城司和职方司都获得了从青塘送来的飞鸽快报?然后故意压着不说,好让我等一头撞上去?”杨畏惊诧不已? 要说李清臣这样做? 完全可能。
    章惇长叹道:“官家对权力分配不满了。”
    杨畏紧蹙眉头,心中难掩不安:“这样一来,变法推行就要出问题了。”他虽然这样说,可心里想的更多,皇帝是否对章惇已经不慢了?
    “不碍事? 吕大防还算是个懂进退的人。他能在王公面前隐忍,自然也能在老夫面前隐忍。只要老夫做的比他好就行了。再说了? 如今变法各项都已经实施,就吕大防? 掀不起风狼来。”章惇语气颇为不屑,他看不起人的毛病又犯了。滋长他的脾气暴涨的原因? 还有大宋对西夏和河湟之地接连的大胜? 让章惇短期内不会因为小过失? 而被弹劾。
    可是章惇看轻吕大防的反应,让杨畏颇有怨言。
    这让杨畏很担心,人家吕大防比您早当宰相,你凭什么看不起人家?
    可这话只能埋在心里,老奸巨猾的杨畏可不是冲动的邢恕,动不动就往前蹦哒。他夹在变法派和保守派中间,两头示好,却还屡屡升官,本来就是个芦苇派,也不知道保守派强势的时候,还能不能回的去?
    唯一让章惇难受的是,他的宰相政绩似乎不太好看。除了对西夏和河湟之地的用兵成功,他毫无建树。
    一旦西军解除了西夏和青塘两个大麻烦,占用赋税四成左右的西北将彻底不需要大量军费和物资。朝政自然被释放出来,到时候朝廷根本就不用变法,因为赋税根本就用不掉。到时候保守派就有了和变法派正面对抗的底气。
    大宋的财政危机解决了,用不到变法派了。
    除非到时候大宋遇到了更大的危机。除去了西夏和青塘,能够称得上大宋对手的就只能是辽国了。可问题是,和辽国交战,大宋有胜的机会吗?到时候章惇是否能够控制朝政已经不重要,不要成为替罪羊已经很不错了。
    再说,和辽国交恶,皇帝愿意吗?
    比手段,李清臣不比章惇差多少,可是皇帝就不一样了。
    吕大防想要回朝,自然没有阻碍的理由。毕竟吕大防离开朝堂,是护送宣仁太后的灵柩下葬,按道理,大丧之后,就该回到朝堂。
    可他回朝的事被章惇故意压了下来,要不然,当时范纯仁、苏辙、吕大防都在,新党怎么搬到保守派?
    而刚刚亲政的皇帝,当时对吕大防非常不喜。因为吕大防虽然没有慢待过皇帝,但他是宣仁太后的亲信,皇帝和太皇太后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吕大防自然不会被皇帝喜欢。
    可此一时彼一时,皇帝在亲政之后,越来越想要控制朝堂。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尚书省有蔡卞掌控,六部都是变法派的人。都事堂自然是章惇的一言堂,加上李清臣也是变法派的重要人物,自然不会允许保守派大佬重回朝堂。
    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要不是这次李清臣觉察到了不妙,也不会和皇帝同气连枝,一旦吕大防回到了朝堂,章惇又要头痛了。
    他也知道,皇帝不满了。
    不满的原因是,皇帝对自己的话语权觉得不够。
    可架空皇帝,正是章惇等人的想法。倒不是想他独断乾坤,章惇从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他有读书人的骄傲。同时他也读书人想要名垂千古的名声。这就不得不让他和皇权之间有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并非是将赵煦打压下去,而是让赵煦能够按照章惇的想法来管理大宋。
    加上,大宋的官场制度已经很成熟,皇帝上不上朝都影响不大。这种情况下,文官自然想让皇帝消停一点,可赵煦是皇帝,是天下共主,他怎么能忍受自己活成了祥瑞?
    可皇帝赵煦并不愿意这么做。
    历史上,章惇真的差点成功了。皇帝赵煦完全按照了变法派的想法去统治大宋。可惜,赵煦短命,没几年就死了。而章惇如此显赫的威望,却输给了一个女人,向太后。
    失败后的章惇,留下个奸佞的名声,直到两宋结束,也没有被平反。甚至他一家子都受到了拖累。
    如今的局势来看,章惇想要做到他期望的那种程度,肯定不现实了。
    吕大防还没有回京,但是变法派已经哀鸿一片。这并不包括李清臣等人。在章惇和李清臣之间因为市易法等实施中出现争论,他们之间的同盟就已经破裂了。
    之后两人更是互不退让,以至于势同水火。
    有人哀愁,当然就有人欢喜。
    刘世安和苏辙就在一起喝小酒,他们说什么也想不到,作为皇帝曾经的眼中钉,不仅在朝堂风云变幻之中站稳了下来,就算是范纯仁离开了中枢,对保守派的影响很大。但是吕大防回来,绝对是意外之喜。
    “子由兄,这次吕公能顺利回朝,子瞻兄的徒孙可帮了不小的忙。”刘安世放下了酒盏,琢磨着以前对李逵太苛刻,忽然间发现自己狭隘了。有本事的人,凭什么他看不上?即便李逵的施政水平他看不到,但是打仗的水平,大宋谁比得上?
    刘安世由衷道:“我得对他关照一点。”
    殿上虎要关照人,让苏辙非常诧异。一般来说,刘安世这家伙要关照人,基本上是往死里怼。
    可李逵不一样,章惇在殿上不敢动手打人,但李逵就保不齐了。苏辙担忧道:“不知李逵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弟?”
    刘安世觉得苏辙对他有偏见,憋屈道:“我是好心!”
    “勘磨他?”
    “不是,我要举荐李逵。”
    刘安世对苏辙的反应很不满,梗着脖子道:“曾经我以为李逵太势利,而且还是帝党一派的人,还有可能陷入后宫的争夺之中。这样的人小弟自然是看不上的。可最近小弟也在省察自身,发现自己除了一腔浩然正气之外,对军政的了解实在太少。就像是安焘,他之前在枢密院,不可一世,可是他是同知枢密院,对兵事却一知半解都不知。”
    “要是小弟以后也步了安焘的后尘,要是没个人帮衬,说不定就要栽了!”
    “此话不假。”
    苏辙想起他在延安府的短暂军事生涯,要不是李逵只身去了西夏,将整个西夏内部都搅和的天翻地覆,他在鄜延路就会搞的灰头土脸。更不要说,之后西军北线大胜之后,因为李逵的功劳没有立刻赏赐,连带着他也沾光了不少。
    可苏辙很不解,刘安世在朝堂上,官职是御史中丞,管理的是御史台。他要举荐李逵,能去哪里?
    就他对李逵的了解,这家伙对官职很挑剔。部堂的郎官他看不上,也不喜欢做,真要是和之前一样养在皇城里,他更是惫懒的不行。整日在皇城里闲逛,然后琢磨着做一场大事情,比如说拆掉天章阁之类的,让人头痛不已。
    “器之,你说要举荐李逵,难不成想要让李逵宣抚秦凤路?”
    “小看我?”
    别看宣抚使之类的官职,有点封疆大吏的意思。但是在大宋,由于官职之间设置了诸多的障碍,宣抚使只有在战区,或者边境战争频发的地区才有面。当然,秦凤路的宣抚使很重要,刚打下来的青塘需要安抚,地方需要镇压,这个官职也算是实权满满。
    可是对于大宋京官来看,地方上的官职都是渣渣。除非像是范纯仁这样,顶着宰相的待遇,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总管边境一路,才算是一方大佬。
    但论影响力,和京官差远了。
    刘安世笑道:“我准备将他拉倒御史台,李逵爱惹事就让他惹,御史台我的话还是能管用的,他惹出天大的麻烦我都给他兜着。”
    刘安世对自己很自信,认为李逵这样的官场新人,惹些小麻烦,对他来说都不是个事。
    苏辙犹豫了片刻,迟疑道:“器之,我建议你还多考虑,这事不简单。”
    他总不能说在延安府,自己都降不住李逵吧?
    要是这话说出来,他堂堂副相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可刘安世头铁,还以为苏辙的话里有话:“子由兄,你总不该和我抢吧?”
    “不会!”
    苏辙掩饰着尴尬,连忙将自己撇清。他门下省不要李逵这样的人才,怕大门都被拆了。
    刘安世脑补了一阵,觉得会有人和他要抢李逵,决心先下手为强。
    不过这话他不能对苏辙说,万一……
    苏辙也有这个想法,他抢不过人家。毕竟,李逵算起来也是苏门弟子,真要是比人情,苏辙可要比他有优势的多。刘安世觉得自己得偷偷的行动,别让人看出来了。
    ~~~~~~~~~~~~~~~~~
    渭州。
    游师雄紧赶慢赶,终于看到了渭州的城墙。
    浑身酸痛的敲着后背,有种身子骨要散架似的,辛劳。
    “打旗,骑兵净街!”
    这是要入城了,游师雄大小也是个知州,如今带兵打仗,还是大胜而还。虽说打胜仗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军中代表。
    旗帜刚打出来,城门就有大队的骑兵冲出来,一水的黑盔黑甲,战马踢踏在坚硬的弹石路面上,发出鼓点般的萧杀之意。
    “大人,好像是大学士的车架出来了。”
    “不可能吧?”
    游师雄说话间撩开了车帘子,定睛一瞧,还真是。整个秦凤路,除了安焘之外,没有人会打出三品大员以上的车驾。
    刘延年虽然也是三品官,但他是将门,平日出行骑兵护卫就够了,不像文官出行,动不动就摆开整套的仪仗。尤其是安焘这次来秦凤路,是有开府权的,也就是说,他要是不管不顾,可以打一品大员的仪仗。
    只不过,安焘是文官,懂得韬光养晦,不会做的太过。
    “辛苦,众将士辛苦了!”
    “安大人辛苦!”
    “为大宋贺!”
    “万胜!”
    面对凯旋之士,安焘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合拢过。等到游师雄将军中厚厚的军报递给安焘之后,他这才仿佛松懈了下来。
    拉着游师雄轻声问道:“人杰呢?”
    “他没来,人在青塘。城内还没有安定,青塘各部也多有仇恨,他要是离开,恐青塘有变。”
    安焘颔首道:“可惜了!”
    游师雄之前还以为自己在李逵心目中很重要,在路上小半个月,他天天如同铁蚕豆在锅里那般被车板颠了个七荤八素。最后还真让他颠出了个道理:“因为他最没用,才被派遣来了秦州。”
    李逵是走不开,但是种建中呢?
    他难道也走不开?
    渭州去年就受过青塘的祸祸,如今百姓听到青塘城都破了,当即城内商贾组织起来热闹的庆功宴,百姓,士兵,商贾,无一雀跃欢庆大胜。
    而安焘却迫不及待的将游师雄拉倒了官舍,询问青塘之战。
    一边看着军报,一边询问战况。
    游师雄虽经历的不多,没有经历过李逵拉拢各部落奴隶得过程,对于怎么就突然围了青塘城还是一知半解。
    可安焘却听得颇为畅快,尤其是他还看过了曾经的青塘王阿里骨成了阶下囚,更是心中豪迈,但他看过军报之后,安焘抬起眼皮盯着游师雄良久,幽怨道:“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游师雄闻听,大为惊恐,却不知安焘为什么会这么说?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