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36章 死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过瞄了一眼账本,和高俅确认过了眼神,顿时心知肚明。

    可他能说啥?

    自己在李逵的货栈里帮忙记账,也就是充数而已,真不当大用。看着堆积起来一大摞的账本,脑子隐隐作痛。

    对于查账,苏轼一点兴趣都没有。

    一开始,他见儿子愁眉苦脸的样子,还有心帮忙。可是目光落在了账本之上,又头痛起来。账房记录好的账本,本就是让人查的,想要从中找到问题,真不容易。

    听着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苏轼发现自己有点倦意。

    小心翼翼的离开了书房,在回廊下暗暗埋怨徐让,为什么不查明了之后禀告自己?

    非要出问题了,就让他定夺。让他萌生中被陷害了的感觉。

    想一想,都觉得脑壳疼。

    “哎——”

    苏过打了一夜的算盘,也查了一夜的账目,毫无头绪。

    苏轼大清早就起来,想要看儿子有没有找到结果。随后却发现,儿子正对着账本怔怔发呆,苏轼咳嗽一声,走进了书房之后。

    苏过这才警醒过来,抬头对苏轼道:“父亲,孩儿让父亲失望了。”

    “算了,这不是你的长处。”苏轼要是章惇那样的性格,早就骂上去了,章惇是见不得儿子是个无能之辈的心高气傲之人。但苏轼心态一直很好,好到,他这时候已经开始安慰儿子,并且还偷偷安慰了自己一把。

    辛亏不是民变。

    真要是民变,他更抓瞎。

    别看苏轼曾经写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之类豪放到让人欣然神往的诗词。可真要让他平叛民乱,恐怕一点办法都没有。很可能最后他只能表决心上奏朝廷,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仅此而已。

    好在苏轼运气不差,没遇到让他无所适从的大难。

    仅仅是一个义仓出现问题而已,就算是查不出来……

    苏轼捋着胡须惆怅不已,要是真的没办法找出问题,岂不是说明自己是个糊涂官?

    下定决心,苏轼决定鼓励一下儿子苏过:“过儿,再耗费些精力,你我父子荣辱就在此间。”

    把一生荣辱都赌了上去,苏过顿时压力倍增,可是查账是技术活,他一个毫无经验的生手,怎么可能在账房先生做出来的账本中找出纰漏?

    苏过苦着脸无奈道:“父亲,非是孩儿不肯出力,只是这事……唉,对了,李逵或许有办法。他能经营货栈,说不定对账目有多研习。”

    在此之前,苏轼听说李逵会查账,肯定恼了,此乃雕虫小技,不足以称道。读书人,自然要以诗文为主业,研究查账技巧,岂不是舍本逐末?

    可如今的苏轼也不顾上这些了,急匆匆的起身去找李逵。

    苏过忙拉住苏轼道:“父亲,他们不在家里,要去码头找。不如让高俅去把人寻来,再做打算。真要是办不成,也只能将此时掩盖下去了。”

    义仓出现问题,这是动摇地区保障的最大不安定因素,苏轼是想要做好官的王命之臣,怎么可能就此算了?

    把希望从儿子身上落到了李逵身上之后,自信再一次回来了,就见苏轼挑眉道:“莫说丧气话,此事不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李逵被高俅急匆匆的从码头找来,当苏轼父子将一大堆账目推到了他的面前之后,顿时愣住了。他一路上还在背书呢?

    没想到是来核对账本。

    哀怨地瞪了一眼高俅,也不说清楚。

    “师祖,李逵来了。”

    “来得好,赶巧义仓的账目需要核对,听过儿说你经营有道,善于记账。不过经商毕竟是贱业,你将来是要准备出仕的,政务才是本分之术。有道是,天下大道,万变不离其宗。既然你有经营之能,师祖就考考你的才学。”

    苏轼老脸一红,他总不至于在徒孙面前说自己不会查账吧?

    这要说出去,岂不丢脸?

    李逵这才松了一口气,心知肚明,恐怕颖州的府库里出现了问题,而他的师祖老人家摆不平。看苏过顶着连个黑眼圈,恐怕一夜没睡,也被这账本给难住了。李逵倒是不在乎,查账他还真的会,但是他会的查账办法和大宋的有点出入。他虽然是文科生,但学的可是金融,会计算是本业之一。

    但不要紧,现代会计肯定要比宋朝的先进的多。

    查账之前,总该问清楚缘由:“师祖,这账本是义仓的吧?”李逵翻看了一本账本,记录的要么是菽,要么的黍,要么是稻。显然是官府控制的粮仓。而官府控制的粮仓,除了军粮的粮仓之外,就只有义仓了。

    苏轼闻听一喜,看来李逵真的懂,终于找到能办事的人了。

    颔首道:“不错,正是义仓。”

    “不知师祖可否让我去义仓查封粮仓,现场盘点总数?”李逵说的自然是正规的查账手续,盘点仓储,然后再核对账目。

    这也是正常的盘点办法。

    也是正当的要求。

    苏轼也知道李逵的要求很正当,但是义仓已经被冲毁了,粮食泡水之后,要么发芽,要么不能使用,只能当肥料。徐让之所以将这个难题告诉苏轼,因为他发现了义仓的粮食竟然都是不能食用的腐败霉变之粮,粮食霉变之后就成有毒之物,连牲口都不能吃。

    这种粮食,连管理义仓的仓监都不敢发出去,要吃死人的。

    这才将问题捅到了苏轼这里。如果苏轼也没办法,估计只能和徐让商量着捂盖子了。

    或许下一任会有办法治这些蠹虫,但对他们来说,为官一任,只要不出大乱子,就是天下太平。

    这也是官场的规矩。

    面对李逵的正当要求,苏轼为难不已,只能实话实说:“李逵,这确实是义仓的粮食,但是前几日发生水患,粮仓内的粮食都已经泡水,不少粮仓已经倒塌。粮食确实有不少,只不过经过勘验大部分都霉变了,不合常理。”

    “这天气,发霉可不容易。”李逵认真的听着苏轼的描述,深怕落下一个字。他从中也听出了问题,义仓的粮食数量可能没有出大错,但是无法核对总数。等于是毁尸灭迹,属于无头案。

    而仓监恐怕也有恃无恐,不怕苏轼和徐让查验。

    粮食有不少,但坏掉了,还让水灾给祸害了,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苏轼见李逵表情凝重起来,心头七上八下的,但失望多于期待。犹豫良久,才问李逵:“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李逵自然能够听出苏轼心中的不甘。

    他还真的有办法,慎重的点头道:“有!”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