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变
对于左成的话,熊槐并没有完全相信。
左成恶意中伤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毕竟对于许行此人,楚国的贵族都是深恶痛绝的。
为此,熊槐在派遣使者去邀请许行时,特意避开了公室中的重臣,然后从大夫中,挑选了一个不是大家族出身的左成。
虽然左成的家族也不弱,而且对许行也不见得有好感,但是毕竟他更需要依靠楚王,所以,熊槐以为即便左成不喜许行,但也会完成任务,好言邀请许行。
不像公室众人,若是他们去请许行,很可能到了庸县就恶言伤人,直接把许行驱逐了。
然后任务没有完成,回来认个错请个罪,然后万事大吉。
至于贵族为什么痛恨许行,熊槐心中很清楚,这是因为与农家的思想有关。
农家的出现并非突然出现的,而是源远流长的。从上古时代起,天下就有农稷之官,专门用来管理农事的。而早期的农家,也正是脱胎于此,基本都是稷官出身。
如果仅仅是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越来越多,学问向下层传播后,农家与其他诸子百家一样,迅速壮大起来。
尤其是进入战国之后,各国征战不休,原本的井田制已经被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型,农家接着这股东风便迅速走向繁荣。
其结果是,一心一意为国家考虑的农家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一个站在农民角度为农民考虑的声音。
为此,农家就提出了顺民心,取用有度的思想,企图让各国减少对百姓的盘剥。
然后这并没有什么用,各国的税收从原来的十一税,慢慢的变成十二,接着变成五二,各国税收最重的秦国,已经接近百姓收获的一半。
到了现在,久受盘剥之苦的农民,在面对沉重的现实时,不由想起以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那个没有战乱之苦的古时候,那个圣贤与百姓一起耕作,然后大家一起做饭一起食用的古时候。
为此,许行提出了同耕同食的主张,鼓吹国君贵人与百姓一同耕作,然后大家吃一样的食物,这样的国君,才是一个好的国君,企图恢复上古时代的国君与平民相对平等的旧貌。
这一说法,迅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响应,但也就仅仅如此而已。
提出这一主张的许行,也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洪水猛兽。
以群臣对许行的态度,说不得这是在污蔑他。
虽然左成有污蔑许行的动机,但是,许行这么干可能性同样也有。
因为许行对于耕种,是十分重视的,提出勿夺其时,行事以农为本,不希望因为其他的事情就妨碍了耕种。
虽然许行希望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就妨碍了耕种,但是希望与现实相差太远,或者说希望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
身处乱世,战乱频繁,几乎没有那年不打战的,一打战那就需要征召士卒,如此一来农民就没有时间耕种。
这就是影响了农民了耕种。
所以,熊槐以为左成也并不是完全是在污蔑许行。
许行或许是借使者宣诏的事情,向他这个楚王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者向楚王表明态度,或者想楚王委婉的提出建议,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许行所表达的意思,关系到接下来许行与楚国的究竟应该如何相处下去。
想了想,熊槐面无表情的开口道:“此事寡人已经知道了。”
次日。
熊槐召见许行
礼毕。
寒暄过后。
熊槐问道:“许子,寡人听说先生耕种心无旁骛,唯恐因为其他事情耽误了耕种,不知有这事吗?”
许行听楚王问起农耕之事,立即应道:“回大王,正是如此。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而粮食却是民众的根本,耕种正是粮食的来源,一个农夫懈怠,那么必然就会有一个人会挨饿,十个农夫懈怠,那么就会有多人挨饿,若是一个国家的所有农夫全都懈怠于耕,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所以,臣以为耕种乃是任何国家的根本,是国家存亡的保障,也是国家的强大基石。虽然臣愚钝,不能号召圣贤与百姓一同耕种,但是好在臣还能坚持心中所想,自己勤于耕种,以为国效力。”
“许子所言有理,耕种之事的确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事。”熊槐点了点头,听着许行的话,心中便有了底。
楚国到底是许行的母国,许行并不排斥楚国。
但是许行究竟愿不愿意为楚国效力,熊槐想了想,接着,故作恍然大悟道:“难怪先生得知寡人下诏,也不肯耽误半天功夫等候啊!”
许行一愣。
楚王这话的意思,似乎是知道当日的事情了。
这事虽然使者也有问题,但是自己跑去田间,也没啥好说的。
就是不知道这个从庸县一路陪伴到郢都的左大夫是怎么回报的。
看来楚国的贵族还是一如既往啊!
只是···
许行想着他这次来郢都可是肩负着众多门人弟子的期望,希望能说服楚王接受他们的主张,这可不能还没有开始就失败了。
想着,许行开口道:“大王,行趁着使者未到,提前去田间劳作,的确是臣的过错。”
熊槐闻言一怔,这许行竟然主动认错!
有戏!
许行顿了顿,接着道:“只是,臣回到楚国这两年来,发现楚国提高了麦米的价格,并且还做出了用麦米抵税的决策,收走百姓手中难以食用的麦米,却将上等的粟米留给百姓。所以,臣私下以为,这不仅是大王仁爱百姓,而且也是大王重视农耕的举动,号召百姓趁着冬季种下麦米,以便来年能多收获一次粮食。”
“一年多收获一次,那么十年就多收获十次,长此以往,楚国即便遭遇不幸,碰上灾荒,那么百姓手中有充足的粮食,也不必流离失所了。”
熊槐听到许行提及麦米,身体不由微微前倾,笑道:“莫非先生此举还与麦米之事有关。”
许行摇头道:“回大王,臣去耕种之事与麦米无关,但是却与大王重视农耕有关。”
“哦,这是为何?”熊槐差异问道
许行答道:“臣窃以为,大王既然连百姓都不重视的麦米都在时刻关注,更何况是粟米这百姓的主粮呢!”
“而臣在庸县还算有些薄名,一直专心于耕种之事,若是臣听说有大王的诏令后,就丢掉锄头,日夜顶着脚尖,患得患失的期盼着大王的使者到来···”
“如此,臣的贱名受损事小,臣唯恐担心有损大王重视耕种的希望,让百姓误以为大王并不是真的重视粮食的耕作,否则,怎么会因为区区一道诏令,就耽误了百姓的耕种呢!”
“所以,臣思前想后,与其让大王与臣的名气全都受损,还不如同时成就大王的威名以及臣的薄名。”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