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七十二节 休斯敦大会战(2)
刚刚进入三月,邓世才就接到了越来越多的美军反攻的战报,尽管每次美军都被打退了,但是明军受到的损失不小,压力很大,前线军官每天都在要援兵,要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
前线消耗猛然增多起来。
不过邓世才现在显然阔气起来了,大明开始从满清领地内招兵开始,大批穷苦的北方农民子弟应召入伍,南洋的移民子弟踊跃投军,大明从湖广、山东、河南和山西等地,先后招募了两百万士兵,南洋地区的一千万左右人口中,竟然也有一百万士兵参军,将这些新兵有的经过训练送往美国,有的甚至直接送上轮船,送到美国在接受直接的战地训练。
到现在为止,大明往美国送来了四百五十万士兵,刨去伤亡和各种减员,邓世才手里能用到的兵力达到四百万,其中五十万用来维护交通线,五十万在北方防守和维护治安,邓世才能动用的兵力达到了三百万。
他手里的兵力比美军多了一百万人,这仗当然就好打了,加上还是防守作战,基本上就是在阵地上等着美国人来送死,兵源充足、武器装备不缺,这仗打起来并不算难。
只是美军的反攻着实凶猛,一时间让他有些捉襟见肘,不得不一次次将所剩不多的预备队调上战场,他手里的预备队从二十个军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减少到只有七个军,可美军的反击强度却丝毫不减。
这让他在是不是要将最后的预备队都调上去的问题上,十分为难。但相对而言,在这场战争中,明军兵力始终是不足的,即便现在看起来好像比美军兵力还要多,可明军是在包围美军,是在外线作战,而美军依托内线,能将兵力尽可能多的集中在一起,明军却分散在四周,这种态势下,一旦对方突围,明军反而是被动防御的。
只是现在美国人的反攻让邓世才感到极为突兀,因为他们是向西攻击的,即便他们突破了这里,他们还能有余力向西攻击吗?联系到东部出现了美军援军的情况,邓世才很容易判断出来,美国人在声东击西,打算内外夹攻,从东边打开一个缺口,解除明军对休斯敦的包围。
在这种判断之下,他不但没有继续增加西部阵地的兵力,反而一股脑将最后的预备队全都派到了东部战线,他知道,一旦美军从东部发起突围,那么他们的攻势势必极为猛烈。
果然美国人在西方发动了十天激烈的佯攻之后,损失了四五万兵力,然后突然开始往东发动猛烈的突击,他们的士兵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一次次冲击明军的阵地。而在明军阵地后方,美军援军也开始了对进,同样是大炮群猛烈轰击,然后是地面强攻。
别说这一轮攻击,还真的是打的邓世才有些发懵,他还真的没见过这种两面被重火力覆盖的情况,经过三天苦战,美军一度突破了明军两侧外围阵地,最危险的地段,明军甚至只守住了最后一条战壕。
邓世才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军的战斗力,同时也将前些天对休斯敦美军发生内讧的情报,彻底无视了,这完全不像是一只发生了内讧的部队所能爆发出来的战斗力。
其实美国国防部和参谋部也在纳闷,他们之前很长时间没有进行主动性进攻,宁可被包围在休斯度,只被动的防守而不去进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内部有些不稳定,这次突围之前,他们狠狠的整顿了一番军纪,将大量不太放心的军官撤职,将大量新移民部队,黑人部队调到后方。
本来是担心这些部队出现问题,导致突围行动不利,可他们没想到,当突围开始之后,之前的混乱现象不但没有更严重,反而好转了。甚至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将大批的黑人部队派上前线,他们也卖力的作战,而没有发生什么溃败。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难解释,人都是怕死的,但军人总比一般人更有一些思想准备,尤其是身在軍队这个大环境中,人人都面临一样的处境,大家都是公平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变化。士兵之所以反战,从古至今最大的原因不是怕死,而是绝望。他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会本能的抵制战斗。
就好像一战期间,俄国軍队因为反战而爆发了革命,但革命之后,俄国軍队反而打了更多的战争,还是更加惨烈的内战,也没听说打内战的时候因为反战而如何。其实就是一个心理问题,美军之前不愿意白白冲向明军的机枪阵地,因为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可能,现在让他们突围,则是附和所有人的心思,大家早就不想守在这个地方了,所以反而安定了,安定他们的,不是战斗,而是希望。
其实美军的情况,比当年被明军围在越南的法军好多了,至少他们始终给养充足,不用面临弹尽粮绝的问题,要知道当时的法军已经到了不断小规模投降的地步,现在的美军还没有出现任何士兵叛逃情况,不过是一些部队拒绝战斗的问题罢了。
但尽管每个美军士兵都希望能突围出去,能离开这个梦魇之地,可人力是有极限的,连续作战了半个月时间,大规模冲锋不下十次,死伤士兵十余万后,他们不得不暂时中止了这种无谓的突围。
双方都进入了暂时的调整阶段。
美国人继续增加援军兵力,想办法从各处调集兵力,从欧洲招募更多的士兵,但欧洲国家也不想看到本国人去美国无谓的送死,相继限制了这种行为。美国只能从本国一次次压榨人口的潜力,最终将新奥尔良的增援兵力提高到了一百万人。
明军这边当然也继续增加兵力,国内依然源源不断的送援军过来,中国的人力资源,显然要比美国丰富的多,论暴兵能力,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大明也已经将招兵的范围扩大到了四川等内陆地区,满清政府虽然颇有微辞,列强也对此发出了批评的声音,但大明政府依然故我,此时是战争期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招兵的时候,招兵处刻意美化战争,大大掩盖战争的残酷性,让一个个对战争懵懂的年轻人为了高薪而冒生命危险加入明军。
从四川招募了七十多万兵力,作为中国地区第一人口大省,这里有接近五千万人口,而且经济十分疲弱,人多地少的情况比任何地方都严重,为了吃一口饭而当兵的人大有人在。在山西也招募了三十万新兵,山西也是一个相对人口富裕的地方,不然饥荒中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人饿死了。
这一百万新兵陆续发到美国,在邓世才的催促下,连基本的训练都做不到。当然他们也没有直接派往前线,而是发往后方部队,不断的替换在控制区维持治安和交通线的部队,然后将一只只战斗部队调往前线。
一个月之后,美国将援兵兵力增加到了一百万人,邓世才也在东方战线上投入了一百万人,让东部战线的兵力达到了两百万人,已经占了整个包围线上一半的兵力。但依然不够,邓世才还从其他方向调集兵力,从北部防线上抽调了十五万,西部战线上抽调了十万人,准备了二十五万的预备队,打算随时增援。
到了五月,双方再次爆发大战,美国依然是那老一套,炮火加上步兵冲锋,对撼明军的战壕机枪阵地。
但这一次,明军已经准备充分,短暂的休整期间,大大加强了防线的厚度,加深了战壕的深度,并且开创性的挖掘了大量放炮坑道,用原木进行了加固。最重要的是,邓世才向这里增派了数量庞大的炮兵,将明军八成的炮兵部队调到了这里。
这场战斗一开始就陷入了地狱,双方士兵大规模的被对方杀戮着,铁与火成了统治这里的君王,每一天都要收走成千上万的生命。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美军死伤了三十万人后,终于无以为继,士兵再次拒绝上前线送死,明军中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因为处于防守态势,只能被动作战,不反击对方,就要被对方冲上来的压力,让他们即便不想作战也没有办法。
基于大量杀死美军兵力的情况,邓世才决定发起一次反击,用十五万预备兵力,从北部防线外侧,向东方迂回,希望打击美军援助兵团侧翼。
双方在萨宾河一带发生激战,这条河是德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界河,意味着明军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德克萨斯的边境,但这场战役却没什么结果,美军的野战水平一如既往的差劲,被陆云起主力先后击溃三次,但在雄厚的兵力优势下,最后稳住了防线,将明军阻挡在了萨宾河一线,可美军再也无力威胁明军的休斯敦防线了,宣告他们对休斯敦的救援行动彻底失败,休斯敦大会战的第二阶段,美军突围阶段告一段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