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 第81章 内外变动
开宝四年的下半年,大汉帝国的军政并未如往常一般波澜不兴。自入秋以来,朝廷内外的人事进行了一次开宝年来最大的变动。
南方几个道政高官都换人了,包括两江、闽浙、湖南以及两广。至于原来的长官,范质、昝居润、边归谠,都不复其职。
当然,这并不是三人哪里做得不好,或者刘皇帝有什么想法。边归谠与莒国公李涛相继卒于任上,二十四臣,又去一人。
范质则以年高染病,难以继任,主动上表,于是刘承祐下令,将之调回东京休养。
至于昝居润,也是相同的原因,身体出了问题,和汝国公李谷一样,风痹之症,再加上吴越大叛乱时,他作为闽浙的最高行政长官,透支身体精力太多,虽然朝廷没有问他的责,而内不自安,也相机辞官,刘皇帝诏准。
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早些年刘皇帝所倚仗的文武重臣干吏,陆续凋零。慕容延钊故,边归谠卒,范、昝染病,对此,哪怕已然见惯了,刘皇帝也难免唏嘘,只能对老臣老将们,多加优待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经过四年的安抚,两江、闽浙以及两广这些地区,已经彻底融入大汉的统治秩序,军政皆进入正规,也是时候按照朝廷正式的章制,委派军政了。
一人主两道,终究只是临时性的办法,对当下的大汉而言,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东南四道,加上湖广三道,一下子空出七个道的职位来,自然引得朝野内外闻风而动。
毕竟在大汉,不管在各地设有多少权力巨大的临时差遣,地方三司才是主流的牧守机构,也是正常情况下各地的最高权力机构。
有拼命地往京里调动,高居庙堂的地方官吏,自然也不缺外放,为一道高官封疆的京官。而七道之中,有五人最引人注目。
其中,王著调任江南布政使,同样是从皇帝身边走出的近臣,相比于王溥已然高居宰相,王著的仕途要“坎坷”些。从乾祐五年平淮之后,就被外放为官,从一个知县开始,近十五年下来,终于成为一道主官。
即便如此,仍旧引得一片侧目,因为到如今,王著尚未年满四十,同时因为其性豁达而无城府,履历虽深,但欠缺手段,对委他一道之任,朝中还是颇有微词的。
比如吏部尚书窦仪,就直接进言,说王著还欠些火候,但是拧不过刘皇帝。因为,不管王著有多少不足,对刘皇帝却从来忠诚,十几年的言行举止,那种恭敬乃至崇拜,几乎印到了骨子里,对于这些刘皇帝也是有所耳闻的。
显然,皇帝近臣的出身,对于王著而言,可谓受用终生,江南可以说是大汉最富庶的道府了,王著也由此一下子成为大汉的政治明星。
吕胤则调任两浙布政使,他就任两浙,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没有人提出异议,其履历之深厚,能力之强干,整个大汉都挑不出几个比他更好的。
毕竟,他一步步从州县小吏,成为皇帝“秘书”,早在几年前,就有资格主政一道了,只是被刘皇帝看上了,调到身边用了几年。
两年前因为其母丁忧,刘皇帝也只给他放了一年的假,后来起复,给了个东南观察使者的差遣,如今,正好继昝居润。
同时,因为当初的叛乱,两浙地区,也需要吕胤这样一个能臣干吏去主政,刘皇帝也放心。而可以想见的是,等吕胤再度还朝之时,宰相的位置也将替他腾出来,待其入席。
太子太傅李昉,调任湖南,这点有些出人意料,不过也没有什么非议。毕竟这既是皇帝的故人,也是太子的老师,谁敢叽叽歪歪。
在经过两任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后,湖南的潜力已经初步体现,人口的增长,连续的大熟,也使得每年湖南的两税逐年增长,到开宝四年,已然可观,让朝廷都不敢忽视了。
七道之中,直接有三道长官,是由具备皇帝近臣资历的官员担任,可见刘皇帝用人,还是有唯亲唯私的一面的,尤其对这种封疆大吏。
要说出人意料,还得属广南东道的任命,张懿,最主要的原因,他属于降臣,却又不像韩熙载等人名气那么大。当年,只是南唐军中的一个微末低级军官,战败投降。
靠着够硬的心肠,灵活的头脑,敏锐的嗅觉,不俗的手腕,赢得了兖国公王朴的赏识,一步一步向上爬。等到当年王朴还朝时,已主管一道之刑名,到如今,更升任一道主官。
当然,花了十五年的时间,也不能说容易了。另外,他也是探花张洎的叔父。谈起张洎,这位小张探花,也官升至朔州知州了,还在宋琪的手下低眉顺眼地熬着。不过,对于张洎而言,已经不低了,皇帝身边出去的人,在仕途的升迁上,优势太大。
另外,则是广南西道的卢怀忠了,这是位军转政的官员,此前一直在军中任职,从边军到禁军。而他到广南的主要任务,还是为南征的潘美提供后勤支持。
与东南道司主官调换同时进行的,是对南方军事主官的调整,石守信、赵延进、张永德、曹彬相继调回东京,石守信任枢密副使,随时准备转正,赵延进与张永德、曹彬则分别为三衙副帅。
同时,高怀德、向训也挪了挪窝,到东南驻守。到此为之,开宝初年朝廷用以坐镇东南的高级将帅,基本被换了一遍,只剩下个刘光义,守在福建,同郭廷渭一道,准备出海收取流求。虽然那基本只是一次军事旅行,但开疆拓土嘛,总归要认真些。
而朝中诸部,也进行了一次调整,都察院换了窦俨,至此,窦家五兄弟的名声越发大了,上至宰部,下及道州,人皆实授要职。
财政司调动最为频繁,原西南转运使张美任盐铁使,原河北转运使沈义伦任度支尚书,户部则由王溥兼领。
刘皇帝素来欣赏的“橐驼儿”韩徽,迁任大理寺,从军到政,从财到刑,韩通这个儿子显然成了刘皇帝的重点培养对象。
另外就是,国舅李业,刘皇帝再给他加了个门下侍郎衔,或许用不了多久,李业就将成为大汉第一个以外戚身份担任宰臣的人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