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猛将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没了底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墨冀国境内的战场,虽然镇南军第三十三府兵卫的主力,差一点儿被墨冀国、师宿国和郑国的上百万军队给围歼,但是在第三十三府兵卫的残部被解救出来之后,镇南军的攻势却变的更加猛烈。

    瑞康五年的五月十三日,镇南军第十九禁军卫、第二十禁军卫和镇南狼骑的三个镇,再次兵围墨冀国的都城。

    然而镇南军还没有开始攻城,城内墨冀国的守军就打开来了城门,选择向镇南军投降。

    这时镇南军才知道,墨冀国的朝廷早已撤离了都城,并且直接撤到了郑国的境内。

    在墨冀国的都城陷落之后,墨冀国南部的一些城池更是望风而降,到了瑞康五年的六月中旬,整个墨冀国就已经完全落入了镇南军之手。

    而与墨冀国一样,选择与镇南军为敌的师宿国,甚至比墨冀国还早一些,就被镇南军占领了全境。

    师宿国的朝廷也早就逃到了郑国境内,并且还把师宿国大约二十四万军队也一起带到了郑国,墨冀国的朝廷也把墨冀国大约十六万军队,撤到了郑国的境内。

    镇南军在攻占墨冀国和师宿国的过程中,除了第三十三府兵卫遭受重创,其他部队的损失微乎其微。

    当然这并不表示墨冀军队和师宿军队的战斗力很差,主要是这两个国家的军队都不愿意跟镇南军打仗,两国仅仅向镇南军主动投降的军队,就超过了七十万。

    如果没有第三十三府兵卫的主力差一点儿被全歼,这场攻打墨冀国和师宿国的战役,几乎称得上是完美。

    郑国没有想到墨冀国和师宿国的军队,那么不抗打,虽然郑国兵部经过精心设计,差一点儿围歼了镇南军的一个府兵卫,但是那一场仗对墨冀国和师宿国的战场来说,却做不到扭转整个战局。

    结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墨冀国和师宿国就相继沦陷,接下来只剩下郑国独自来面对强大的镇南军了。

    在郑国京城丹苍城的皇宫一座大殿内,郑国皇帝肖值声音有些落寞的对太子肖仁和几名朝廷重臣说道:“如今墨冀国和师宿国都已经被镇南军所攻占,两国退入我郑国境内的军队,加起来只有四十万,而两国这四十万军队士气低落,想必就算与镇南军接战,也发挥不出来多少战斗力,镇南军应该很快就会攻打我郑国的北方地区,不知众卿对此有何办法?”

    皇帝肖值的话音刚落,太子肖仁就赶忙出列说道:“父皇,如今我郑国的禁军和府兵,虽然经过最近这一段时间大规模的扩充,但总兵力也不到两百万,并且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镇南军,所以儿臣建议尽快与镇南军议和。”

    如果是一个多月前,太子肖仁敢提出与镇南军议和,皇帝肖值必定会对太子肖仁怒斥一番,可是现在太子肖仁提出议和,皇帝肖值却只露出了苦笑。

    原来就在第三十三府兵卫的残部被解救出来不久,郑国水师与镇南水师又爆发了一场海上大战,而且这场海上大战的规模,简直称得上是旷古烁今。

    郑国水师有六支主力舰队参加了这场海战,战舰数量超过了一千五百艘,总兵力超过七十八万人。

    郑国水师只有刚刚重建的第二舰队,没有参加这场与镇南水师的海上决战。

    镇南水师这边也出动了六百二十艘战舰,包括了六艘镇海级战舰、三十九艘雷霆级战舰、七十六艘威远级战舰、九十八艘光耀级战舰、一百五十五艘扬威级战舰和两百四十六艘飞鱼级战舰。

    其中有四艘载重量达到一万料的镇海级战舰是刚刚下水的。

    由于镇南水师的战舰上面,配备的水兵和战兵,人数要超过郑国水师同载重量的战舰,所以虽然镇南水师参加这场海战的战舰,数量还不足郑国水师的一半,但是总兵力却没有相差的那么悬殊,镇南水师六百二十艘战舰上的水兵和战兵,人数加起来也超过了五十七万。

    这场海战可以说是双方期盼已久的,双方都希望通过一场决战打垮对方,掌控制海权。

    海战爆发的地点,就在鄣州府安营港附近的海域,安营港是一个新建不足十年的港口,也是镇南水师的大本营,镇南水师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就坐落在安营港。

    郑国水师得知镇南水师把主力都龟缩在了安营港,于是主动打上门来,聚集了六支主力舰队,除了希望一举打垮镇南水师的主力,还准备摧毁安营港内的造船厂。

    这场双方的海上决战,足足进行了四个时辰,最终以镇南水师的大胜结束。

    郑国水师为了对付镇南水师的火油罐,也做了不少准备,可惜在实战中的效果依然不甚理想。

    这场海上决战,镇南水师之所以能以少胜多,火油罐仍旧是最大的功臣。

    郑国水师的六支主力舰队经过了四个时辰的血战之后,总计沉没了九百四十余艘战舰,绝大多数都是被火油罐烧毁的。

    另外郑国水师还有一百六十余艘战舰在接舷战中,被镇南水师的战兵俘获,只有四百余艘郑国战舰,趁着夜幕降临撤出了战场。

    镇南水师这边也沉没了八十二艘战舰,这八十二艘战舰差不多有一半是被烧毁的,一半是被撞沉的。

    郑国水师这一战不但损失了一千一百余艘战舰,官兵的损失更是超过了六十万,其中包括了阵亡和被俘的官兵。

    经此一战,郑国水师可算是元气大伤,只敢龟缩在郑国沿海的几个港口,制海权则拱手让给了镇南水师。

    郑国君臣的所有底气,也随着这场海上决战的惨败而消失不见了。

    丞相孙庆德犹豫了一下出列对皇帝肖值说道:“陛下,太子所言极是,如今水师新败,攻击镇南军沿海地区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而镇南军本来就以陆战见长,我郑国禁军和府兵,恐怕很难挡住镇南军的进攻,所以最好趁着镇南军还没有攻入我郑国境内,尽快与镇南军议和。”

    皇帝肖值苦笑说道:“朕也知道水师那一败,我郑国就已经没有了与镇南军继续打下去的实力,可是如今镇南军来势汹汹,如何肯轻易罢兵!”

    兵部尚书王沅成出列沉声说道:“陛下,事在人为,只要我郑国舍得付出代价,想必镇南军也应该会同意议和的。”

    皇帝肖值皱眉说道:“代价?什么代价?”

    兵部尚书王沅成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代价无非就是割地赔款。”

    兵部尚书王沅成说出“割地赔款”这四个字以后,皇帝肖值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问道:“难道真的一点儿挡住镇南军的可能都没有吗?”

    兵部尚书王沅成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郑国的禁军和府兵,战斗力照比镇南军实在相差太多,之前我郑国调集了四十五万大军,又有墨冀国的三十五万军队、师宿国的二十五万军队相助,结果仅仅围歼镇南军不足十万的府兵都没有拿下来,最终我郑国反而损失了大约十三万人,墨冀国和师宿国加起来也损失了差不多十九万人。”

    皇帝肖值虽然不愿意向镇南军割地赔款,但是形势比人强,最后在太子肖仁和几名大臣的劝说下,皇帝肖值不得不同意用割地赔款的条件,来换取与镇南军停战。

    李斌得知郑国想要求和,就对诸葛亮、张良、陈平这三位军师说道:“郑国想求和也行,不过得把嘉州府、黎州府和遂州府割让给我镇南军,再赔偿五亿两黄金!”

    诸葛亮、张良、陈平三人一听,不禁都笑着摇了摇头,李斌这要的实在太狠了,郑国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先不说郑国能不能拿出五亿两黄金,一旦郑国把嘉州府、黎州府和遂州府割让给镇南军,可就等于把一半的疆土和人口都拱手让给了镇南军。

    郑国的疆域包括一个京城道和五个州府,其中嘉州府与墨冀国接壤,遂州府与师宿国接壤,黎州府则在嘉州府和遂州府的中间,分别与墨冀国、师宿国接壤。

    郑国另外两个州府为合州府和蓬州府,这两个州府都临近大海,郑国的京城道则在五个州府的中间。

    诸葛亮说道:“主公,这个条件,郑国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李斌微微一笑,“本侯原本就没有打算让郑国答应,如今郑国水师元气大伤,南蛮都护府、西蛮都护府、眉州镇守府、碧州镇守府的禁军卫和府兵卫,就可以随时抽调到郑国的战场,甚至可以让镇南水师进行配合,直接在合州府或者蓬州府展开一场登陆战,对郑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张良随即点头说道:“主公所言极是,现在墨冀国和师宿国已被我镇南军收入囊中,郑国水师又在海上决战中惨败,正是我镇南军一举拿下郑国的最好时机!”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也点了点头说道:“郑国境内并没有太险峻的要塞,凭借我镇南军的实力,吞并整个郑国倒也不算太难,只不过需要耗费一些时间,问题是现在高原上那些土著正在厉兵秣马,弄不好真会有上千万高原各族的军队兵临东蛮都护府,那时候我镇南军可就需要两面作战了。”

    普藩族的吉勒德格,率领一百多万普藩族军队,在靠近东蛮都护府兴隆城的高原地区安营扎寨之后,随即派使者进入了兴隆城,表明了普藩族是来向镇南军讨要粮食的,并且他们这一百多万大军只是先头部队,如果镇南军不答应给粮食,那么高原各族还将聚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军队来找镇南军继续商讨。

    东蛮都护府的镇守使陆逊,现在已经率兵抵达了兴隆城,并且在兴隆城这里,聚集了东蛮都护府的四支禁军卫和三支府兵卫,与吉勒德格率领的一百多万普藩族军队对峙了起来。

    李斌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对陈平问道:“云社有没有高原上的最新消息?”

    陈平赶忙说道:“启禀主公,那个普藩族的少族长吉勒德格,倒并不是虚张声势,根据我们云社得到的最新情报,普藩族的可赞呼其图,已经向高原上所有部落发出了征召令,准备聚集高原上所有的力量,来向我们镇南军讨要粮食。”

    顿了一下陈平说道:“去年高原上发生了百年难得一遇的雪灾,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高原部落都受了灾,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粮食,也许在今年秋收之前,高原上就得减少三分之一的人口,并且现在高原上已经饿死不少人了。”

    李斌沉声问道:“高原上到底有多少人口,云社查清楚没有?”

    陈平点头说道:“根据我们云社的调查,仅仅普藩族就拥有超过三千万的人口,高原上其他几十个小族加起来也有差不多一千五百万人口,所以整个高原上应该足有四千五百万人口。”

    李斌又问道:“几位军师对高原各族这次向我镇南军讨要粮食有何看法?”

    诸葛亮这时笑着开口说道:“主公,其实有些事情,不用武力也可以解决,如今我镇南大都督府在各地修建了大量粮仓,囤积的粮食可能足够两亿七千人吃上三年的,解决高原各族的这次粮荒很容易。”

    之前镇南军所控制的二十三个州府和三个都护府,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两亿七千。

    而由于镇南大都督府规定的田赋极低,又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使得最近几年,镇南大都督府各地的粮食,年年大丰收。

    为了储备剩余的粮食,镇南大都督府不得不每年都得新建一大批粮仓。

    诸葛亮接着说道:“当然我们镇南军不能白白拿出那么多粮食,属下觉着我镇南大都督府可以趁机,在高原上再建立一个都护府!”

    “再建立一个都护府?”李斌不由一愣。

    诸葛亮朗声说道:“不错,就是在高原上再建立一个都护府,把那片高原也纳入我镇南军的手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