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 第1365章 君无戏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盘金黄色的菜肴。
    承乾夹了一筷子,入口感觉特别好,味蕾大开,吃了一口想两口。看着挺不起眼的,想不到这菜居然如此好吃。
    “这是什么菜,以前怎么没吃过。”
    “这是臣妾刚研究出来的改刀肉。”夏花笑着说道。
    “改刀肉?”他笑了笑,伸手一面又夹一筷子一边道,“朕以前只听过滚刀肉,还真没吃过这改刀肉,为何叫这名字?”
    “这菜其实挺简单的,猪臀尖,肥瘦肉切细丝,将发水竹笋洗净放骨头汤煮,捞起切丝再开水淖,然后把肉丝笋丝油锅干煸,加鸡汤鸭汤口蘑汤,酱油香油绍兴黄酒,待肉和笋金黄,勾芡收汁,就可起锅装盘了。”
    一盘子改刀肉,承乾一个人吃,一会就见了底。
    “确实不错,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却又爽而不腻,还清秀悦目,色香味美。梓童这菜也是从太师手里习得吗?”
    “臣妾刚才说了是自己研究的新菜式啊。”夏花笑道,“其实臣妾以为,如今宫中人多,花销也大,而且多铺张浪费。这宫里御膳,每顿都是好多道菜,根本吃不完,实在浪费。”
    “臣妾做的这道菜,特点就是可以储藏。冬季装篓可放三月,夏季能存一周,即热即吃,原味不变,所以这菜名改刀肉。”
    承乾吃完饭又准备往外走。
    “陛下。”夏花叫住他,“能在臣妾这里多坐坐吗。”
    “有事?”
    “没什么事,就是臣妾好久没有与陛下一起坐着聊聊天了。小龙如今也快一岁了,臣妾希望陛下也能多陪陪他。”
    “孩子这么小,话也不会说。”承乾道,“朕今日还要与侍卫们去郊外狩猎。”
    说完,承乾扭头就走了。
    夏花看着承乾远去的背影,只有无可奈何。
    她不会去干涉朝政,可却也知道朝堂上的消息,她知道父亲和丈夫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连带着,就是皇帝与她的关系也变淡了许多,皇帝难得来一趟,也是坐坐就走。
    更别说留宿在她这边了,连妹妹那边也是一样,张家姐妹在宫里被冷落了。皇帝如今常宿在萧淑妃、杨德妃、长孙贤妃等嫔妃那边。
    受冷落,心里委屈,可她从来没有跟父母抱怨过,更没跟皇帝使性子。她想着法儿,为儿子做菜,为皇帝炖汤,为皇帝做衣服,安心的带孩子。
    可是这些,并不能挽回皇帝。
    心里委屈,却无处诉说。
    承乾从皇后这里离开,直接前往北苑。
    他很喜欢夏花,也敬重她,这个年轻的皇后,贤良淑德。可他现在就是没法面对她,看到皇后,就不由的想到张超。
    曾经,他们的关系那么的好,他是那么的信任他,甚至比对父亲还信任。
    “陛下。”
    王承恩在远处侯着。
    “信度刚发来的飞信。”
    承乾放慢脚步,“是坦尼沙的战事吗?莫非王玄策已经撤兵了?”他话里甚至带着点小高兴,信度对他对大唐来说,都太遥远了。他对那遥远地方上的一座敌城,并没太大的兴趣。他更关注的,还是如何换下王玄策,他关注的是王玄策既统领信度领的陆军,又统领着西海舰队,还是信度诸侯联军的首领。
    这是一支很大的军队,他不想让王玄策握着。王玄策握着,那跟张超握着有什么区别。
    张超,正是他现在最忌惮的人。
    “王玄策坦尼沙大捷,他在戒日王率大军赶到前,攻入了坦尼沙,取得大捷。”王承恩的话,却让承乾的脚步一下子停了下来。
    他脸上的笑容也凝住。
    “大捷?”
    “是的。”
    “不是说坦尼沙曾是戒日王的国都,城高墙坚,而且戒日王此前还派了几万人抢先入城增援了吗?不是说,信度现在雨季,不利火炮,王玄策后勤补给又不畅,根本不可能攻的下的吗?”
    王承恩见皇帝已经恼怒,只好小心简述了一下破城过程。
    虽是雨季,可王玄策却以挖坑道的方式,挖到城下,然后用火药爆破,炸开缺口。这打了戒日人一个措手不及,王玄策亲率骑兵率先突入城中。
    双方展开巷战,戒日军很顽强,但唐军更勇猛。
    最终经过三日的城中激战中,王玄策夺下全城,城中十万余军民,战死八千余戒日军,其余皆被俘虏。
    “王玄策已经修补了城墙,他夺得了坦尼沙城中的大批军械粮草,如今正全面备战,准备坚守坦尼沙,迎战戒日王。”
    “他守的住吗?”承乾问。
    “王玄策亲自守坦尼沙,又分兵守附近城池。现在他城高墙坚,粮草充足,兵力也不少,现在雨季里,戒日王几乎不可能夺回坦尼沙。甚至有坦尼沙在手,戒日军都无法绕过去,把西面丢失的千里之地收回。”
    承乾明白了。
    王玄策居然成功了。
    他现在要如何收场?给王玄策封王?
    年轻的皇帝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娘,真他娘的操蛋。
    “去御书房。”承乾对侍卫道。
    御书房,翰林院的学士们正在这里处置奏章。内阁票拟过的奏章,他们一起商议。
    “陛下。”
    学士们见皇帝出现,还有些惊讶。
    “王玄策信度大捷,内阁是如何处置?”他问。
    马周回复,“内阁呈上的意见是加封王玄策为坦尼沙郡王,将封地由犍陀罗置换到坦尼沙。其余有功将士,也待稍后信度报上军功后,给予相应的赏赐。打下的戒日土地,一半拿出来赏赐给有功将士,一半归朝廷所有。另外,所缴获的钱粮牲畜人口,则全归将士们·······”
    “封王吗?”承乾问。
    马周点头,“封王是陛下当初亲自许下的承诺,如今王玄策攻下坦尼沙,歼敌三万,朝廷不能言而无信,君无戏言。”
    “可是,王玄策刚封国公不到一年,现在就晋升郡王未免太快了一些。他只是攻下一座城,就封王,是否有些太过?朝廷所封异姓诸王,都是有勤王救驾保江山社稷之功!”承乾确实不想兑现他的承诺。
    当初许诺封王,是他认为王玄策根本不可能攻下坦尼沙。所谓封王,只是为了等王玄策撤兵后,他好名正言顺的将他调离,然后换李道宗去主持信度大局,统领那边的兵马。
    现在,事情办砸了。
    这王玄策,不过是张超门下一后进弟子,居然有如此表现,又是一个苏定方啊。
    张超门下有一个苏定方封王已经够了,现在又要封一个?
    “王玄策之功并不小,他挽救了大唐的信度领,又打下千里之地,前后歼灭俘虏戒日军六七万人,破城百余,此攻封无也并无不可。更何况,封王是陛下亲自许下的承诺。”
    “可以换些其它的赏赐吗,比如将坦尼沙换封给王玄策,并多加赏些领地?多赐些钱财?”
    “君无戏言。”马周坚持。
    翰林学士孔颖达和陆德明也一样支持马周,不管如何,当初皇帝既然许下这承诺,那今天就应当兑现,否则,君威何在,皇帝的信用又何在。
    离开御书房,承乾一脸不爽。
    稍后他召见长孙无忌。
    “陛下,臣也确实未料到王玄策居然有如此本事。”
    “现在说那些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舅父,你说下如何补救吧。”
    长孙无忌来的路上已经在想办法了。
    “眼下看来,调王玄策离开信度,不太可行。臣以为,可以加封王玄策为信度总督!”
    “还要加封他为信度总督?”承乾的声音提高了几度。
    “陛下,有功则赏,是国朝制度啊。”长孙无忌道,然后他笑着解释,“总督是海外诸领的封疆大臣,名义上也节制提督,总领军政。但实际上,海外领内的军事却是由提督统领,总督更多的是主管民政司法这块。”
    承乾一下子懂了。
    明升暗降。
    总督的品级确实比提督高,但总督不直接统兵,升王玄策为总督,那他就不能统兵了。
    总督是文职,提督是武职。
    若升王玄策为总督,那不但让王玄策统领不了信度兵权,甚至他原来的西海舰队伏波大将军一职,也要交出来。
    一下子就解除了他的兵权。
    “舅父高明。”承乾忍不住笑道。
    给王玄策封王,给他升官,只要解除他的兵权就好。
    再次出现在御书房,承乾对内阁和翰林院关于王玄策封赏的处理上,并没有同意内阁的票拟意见。
    “不行?”马周惊讶,皇帝居然还是要否决,要食言而肥?
    承乾很平淡的道,“王玄策立下如此大功,朕不但要加封他为坦尼沙郡王,还要再升他为信度总督,由他统领信度大局。”
    “信度总督?那信度提督由谁来接任,要换帅吗?”
    “有功则赏,朕从不吝惜对功臣们的赏赐。王玄策晋信度总督,信度提督一职,就由长孙顺德接任,长孙顺德授信度提督兼右武卫大将军,另授张亮接任西海舰队伏波大将军一职。”
    皇帝一下子抛出了三个重要的人事任命。
    “陛下,此事是否先与内阁宰相们商议一下先?”
    “草诏,然后送往内阁。”承乾笑道。
    马周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图,这次皇帝如此强势,是要解除王玄策的兵权了。不与内阁商议先,而是直接草诏,虽然也要送到内阁用印,但意思却不同。
    不先商议,就意味着皇帝的态度先摆明了。至于内阁通不通过,上院科院通不通过,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马周也相信,皇帝的这道诏令,内阁和科院都没有理由不通过。
    好一招明升暗降!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