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 第1271章 北唐、南唐
屈突通老元帅如铁塔般站立在殿中,目光炯炯,声若洪钟。
“陛下,臣请立即调回东郡王李绩,回师江夏。”
当张超率军从沿海北伐,绕过了五岭雄关之后,朝廷这边李绩又迟迟攻不过五岭,那么李绩这支十万大军继续留在九嶷山已经毫无必要了。
尤其是南军已经攻进江西,饶州和洪州接连被夺,下一步就是洪州,那时江西南北东三面都为南军所占,实际上江西就已经丢失了。
再不赶紧把李绩的这支精锐撤回,那他就要被困在湖南出不来了。
对于眼下的朝廷来说,李绩这样忠心耿耿的大帅,极为难得,他麾下的那十万精锐亦极为重要。
“屈通突,你的意思莫非依然是要主动放弃长江以南?”李世民问,脸色不善。
“陛下,现在确实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我们主动在荆襄部署重兵,还能握有主动权。若是依然去江西湖南争夺,一旦失利被击败,朝廷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了。”
“北唐、南唐。”
李世民放声大笑,越笑越狰狞。
“朕要荆襄重镇,要塞,岂会惧张超?”
“陛下,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入之,尉迟迥曾入之。”
“就连长江之险,晋师曾渡之,隋师又曾度之。”
“荆襄虽险,亦不可恃!”
老帅一番话,让皇帝无话可说。
良久。
“让李绩再组织一次大的攻势,若是实在打不下,再退回来,退住潭州、江州和鄂州,以为襄阳屏障。”
········
扬州。
监国朝廷已经从广州迁到了这里。
扬州牙城。
已经恢复了生机,甚至回到了今年动荡之前的繁荣景象。南军一来,地下的大笔金银起出,同时随船运来的大批金银币和新钞,让扬州的金融乱象结束。
市场稳定了,人心安定了。
月前的那场炮战,只是轰塌了扬州城的一角。
那场炮战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南军轰塌扬州外城一角后,程名振和杨弘礼最终选择了投降。
既然城已破,再强行抵抗,也只不过徒增伤亡而已。
张超入城,也确实履行了承诺,没杀扬州一人。
官吏基本上照旧任职,只不过南军接管了城防兵营,府库物资等也交接给了南军。
程名振和杨弘礼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愿意留下。
拔乱反正,一切都迅速好转。
就连被轰破的城墙也被迅速的修补好了。
张超还派人加固大堤,又接纳安置灾民,调拔粮食,建立安置营地等等。
一切有条不紊。
太子承乾率领的右军,也横扫了大半个淮南,如今整个淮南都被南军攻下,承乾也回到扬州城里。
还有一个极好的消息,张超的妻妾儿女们,也陆续的回到扬州。得益于南军的行动,她们得以提前就到了南占区,可以不必再辛苦辗转去广州。
这段时间,隔三差五有妻妾孩子赶到扬州团聚。
大家都很高兴,唯有崔莺莺和卢四娘憔悴许多。一个丧女,一个丧子。
崔莺莺见到张超第一面,说的第一句话说是,“一定要替夏花报仇!”
张超答应了她。
扬州临时的内阁衙门。
内阁会议正在举行。
内阁会议由首相张超主持,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议会等不隶属于内阁的部门未参加,太子也一样未曾加。
正常情况下,内阁会议太子并不参加。
内阁统领的六部以及诸寺监还有枢密院各部门长官都参会。
今天会议,主要还是讨论下一步的行动。
到底是进攻还是暂停。
如果攻,要往哪攻。
“汉京朝廷已经派出了使者前来,提出想要暂时休兵罢战,说是如今洪灾肆虐,百姓受苦,朝廷希望与我们为天下苍生考虑,暂止刀兵,一起救援灾民。”
张超坐在那,面带着微笑向大家说道。
“这不过是朝廷的缓兵之计,我们一定不能上他们的当。若我们答应休兵,他们肯定要从各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甚至会从北方草原和东北调集各蕃部南下。”
“对,我们不应当给汉京这个喘息之机,趁现在势头,应当直捣汉京。”
张超和承乾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暂时不直接进攻汉京。越靠近汉京,那里的兵马越精锐,将士对皇帝的忠心越高。而且,京畿地区,不但有大量精锐禁军,而且还向来设立了许多军府,这些府兵可是最精锐的。
不过他还得让监国朝廷的大臣们同意他的这个战略。
首先,他得说服自己的内阁。
“诸位想一举攻下汉京的想法我也能理解,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从起兵到如今,也不过半年时间,已经攻下近半壁江山。这一路顺风顺水,出人预料。可我们扩张太快,也有些根基不稳。眼下南方大水,百姓受灾,我们也不能这个时候对百姓不管不顾,不然,就算我们拿下汉京,这回头烂摊子收拾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据报,如今南方大水,被淹死百姓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之众,这可是相当惊人的。若是再不及时救援,只怕这个死亡数字会更大,尤其是灾后的饥荒、瘟疫会相当严重。”
好几位内阁辅相都有些皱眉。
他们不明白张超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浇冷水。
“当然,我们不立即进攻汉京,不表示我们就要停滞不前。江西湖南的百姓还在水灾中受苦,朝廷却无力救援,我们有这个责任去帮助他们。我们下一阶段,就是要组织船队和救援人员,赶去江西、湖南,救援那里受灾的百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汉京那边不是说要停战救援百姓嘛,我看可以谈的。我们就跟汉京方面提出一个救灾包干区嘛,各自划片包干。我们能者多劳,就把长江以南和淮南还有淮北两道诸地,都给包圆了。”
“这些地方,朝廷可以撤走他们的人员,然后把地方交给我们来组织救灾。”
“救灾划片包干!”
一群大臣们都非常佩服张超的那张嘴,明明就是划分势力范围,却说的这么好听,什么救灾包干区。
不过如果朝廷真的能答应的话,那这事还真有搞头。
长江以南加两淮地区,这样一来,首先朝廷就将彻底失去长江以南和沿海出海口了。
“朝廷只怕不会答应啊。”
真能答应才有鬼啊,这要一答应,岂不就成了北唐南唐两个朝廷了。
“答不答应没关系,反正提出停战救灾的是他们,我们响应他们的提议,他们又拒绝,那也还是他们啊。百姓到时会看到,朝廷是多么的没诚意。而我们呢,会拿出实际行动来,立即组织船只人手和救灾物资赶往江西湖南灾区救援。”
这是先斩后奏了。
朝廷许不许,张超都已经决心要把江西湖南吞并了。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上来说,想在江南立足,那么有一个先决条件,守江必守淮。东南的防御格局,就是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南北对抗,南方主要依托长江和淮河。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还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的双重意义。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和长江的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都非常清楚,守江必守淮,更是南朝各代的共识。
在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二是瓜洲渡,分处建康的上下游。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京口和采石,北岸分别有广陵和历阳。这都向来是置重兵把守的。
而在淮河一线,同样有军事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西,主要是钟离和寿春,在淮东则主要是山阳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挡颍河和淮河上游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
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入淮河。而淮泗水路,又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这个方向,若采取积极态势,还可以经营徐州以图黄淮,实力强盛时可前出淮北进取中原。
一般南朝如果丢淮河一线,则也就差不多要完蛋了。
当然,要想保守南方,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得控制长江中上游的荆襄阳和巴蜀。尤其是荆襄,荆襄若有失,南方朝廷同样守不住。
因为荆襄处于长江中上游,天生的战略优势。
正因此,张超此前才会夺取江南道后,立即趁水灾全军出动,先夺淮南,然后又出兵攻江西。
哪怕襄阳拿不了,起码也得把荆州给夺下来。
这是大的战略要点,拿下淮南后,若再拿下江西湖南夺得荆州,则再不惧朝廷的反攻了。
江淮、荆襄,这是南方朝廷必须得夺取的两大立命之根基之地。
这就如同立都关中的朝廷,必须紧紧牢握巴蜀和山南这两大立命根基一样。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