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当奶爸 - 第574章 杜少清的计划(二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少清环视了一下在场众人,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有十个字:放牧的放牧,种地的种地!
    听到他这个答案之后,所有人都一头雾水,李二黑着脸训斥道:“绕了半天,你的对策就是这个?保持原样不动?
    那我还要你小子对策个什么?纯粹就是添乱!”
    看着杜少清一点也不似开玩笑,反倒有点自信满满的意思,房玄龄沉思片刻试探着问道:“少清莫非是想,在东北之地施行有限的耕地政策,保留一部分人放牧为生?
    嗯……此法倒是值得推敲,只要能够固定住半数的民众,剩余之人生乱的危险就小很多了。”
    杜少清抚掌大笑道:“不错,大体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我还知道一个情况,或许对房叔父要建城池有很大帮助。”
    “哦?贤侄请讲,莫非东北之地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房玄龄催促道。
    杜少清走到地图前,用指挥杆在东北方向画了一个圈,“这里,是一片相当辽阔的沃土平原,十分适合种植开垦,利用得当的话,可以为大唐增加良田万万亩。
    原本我大唐仅仅是辽东地带占据了一部分,现如今全部都纳入了大唐版图,如果能够配套上我们大唐的耕种技术,即便是一年只产一季,此地想不富裕都难。”
    当真???
    所有人都惊骇的看向了杜少清,继而转头看向了那个无形的圈圈,一个个大臣眼神变得灼热起来。
    大唐还处在农耕文明时代,土地粮食的产出几乎就代表着国力,现在能增加这么大一块肥沃良田,利用得当的话,大唐自此不再缺粮,未来盛世可期。
    盯着地图老半天之后,房玄龄愤怒道:“陛下,这帮小国其心不诚,这么重要的地理情报居然瞒着我们,其心当诛!”
    “错了错了房叔父,不是他们故意隐瞒,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或者说没在意,这些北方胡人,一心只知道放牧和南下掠夺为生,虽然有些个别也会考虑学习耕种,但终究是画虎不成,故而他们一直忽略了农耕。
    在我们眼中是一片适合耕种的平原沃野,可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寻常的一片放牧地带罢了。
    如果他们早就知道这些,恐怕国力就不会如此不堪一击了。”杜少清帮忙解释道。
    “不错,幸亏他们愚昧无知,否则的话,北方再添三家高句丽一样的强国,形势就堪忧了。”高士廉点头道。
    “可是你刚才不还说呢,如果过度的开垦,会造成土地荒、那个荒漠化的。”魏征质疑道。
    杜少清哈哈大笑了起来,“我画的这个圈里面,是可以改成跟我中原这种耕作模式一样的土地,只要人口控制的得当,就不怕土地质量被毁。
    而此地以北,则是真正的放牧草原了,这些地方因为气候的原因,每年降水量有限,所以如果我们破坏了植被,后果很难弥补。”
    从开始献计到最后,杜少清一直都在回答这些大臣的一个个提问,这不是被刁难,而是帮着查漏补缺的,能被这些人考虑在内的因素,必然是民生大计,不能有疏漏。
    针对杜少清的提议,众人一聊,又聊了两个时辰,直至掌灯时分,几乎所有人都有些扛不住了,特别是年纪大的,李二吩咐传晚膳,用过晚膳之后再各自回家。
    席间也不讲究什么排面了,就在这大殿中给各人上了一份标准的制式晚餐,大家有说有笑边吃边聊着。
    李二感慨道:“总算是有些眉目了,要不然的话,放任北地那么多胡人继续游牧自治,未来重新冒头出来新首领,恢复祖上作风,将再次成为我北方大患,不可不防啊!”
    不知道是谁埋怨了一句,“还是北方胡人太多了,如果能少一些,人口再可控制一些,也不至于每隔一段时间咱们就要在北方开战点火一次,劳民伤财,双方都没落着实惠。
    于国而言是麻烦,于百姓而言,就是苦难了。”
    是啊,可这人口岂是那么好控制的?大唐立国到现在,即便多次鼓励生育,可人口繁衍还是缓慢的。
    放在胡人部落就不一样了,大唐生人进口是为了增强国力兴旺百业,可胡人不同,他们添丁进口就是为了增加战斗的生力军,将来南下劫掠开战的时候,可以收获更多。
    所以胡人稍微多生一点人口,用在战场上的威胁就能十倍扩大了,奈何胡人散居,很不好控制。
    杜少清一直保持着沉默,等着大家晚饭都吃的差不多了,他才主动开口道:“我有个主意,可以让北方胡人百姓减少九成。”
    噗……这个消息不仅没让人兴奋欢喜,反而让不少大臣差点被饭呛着。
    李二怒斥道:“混账!既然入了我大唐国土,往后就是我大唐子民,你怎么能说出屠戮百姓这等歹毒之言?”
    “谁、谁说要杀人了?”杜少清纳闷道。
    内侍老高提醒道:“驸马爷,您刚刚说的,有办法让胡人百姓减少九成……”
    “我说的是移民,让他们都搬到中原内部归化起来,没说过要杀人呀!”杜少清冤枉道。
    移民?怎么又冒出来一个新的点子?不会是在胡诌吧?
    长孙无忌开口道:“陛下,不妨让杜驸马详细说说,他不是个无的放矢之人,一定是有了具体想法。”
    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挺自己的竟然是老对头长孙胖子,杜少清颇有些意外。
    李二乐于见到大舅哥和女婿和解,转怒为喜,眯着眼睛点头让杜少清细说。
    本来都要告辞回家睡觉的众臣,就这么又因为杜少清的想法被留下了。
    其实这也是杜少清在两个月前就计划过的,历史上有过人口大迁徙,东北地区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闯关东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让北方的百姓迁移到南方呢?
    或许有人会质疑说,这样一来,北地无人,建城就没有了意义,同时如果迁移不干净的话,留下一部分人繁衍生息,百年后又是一大部族,还是徒劳。
    又或者有人说人口迁徙难度太大,毕竟百姓都是安土重迁的,而北方胡人的问题兴许不是故土,而是生存,人家从一生下来就是放牧为生,别的不会呀,你让人家迁移到南边种地,饿死算谁的?
    不用想的,肯定没人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可杜少清的办法偏偏就很有希望做到,虽然招数损了点,但行之有效且一劳永逸,而且这天晚上众人点灯夜谈,一举定下了这个策略。
    当知道黄牛刻意提高粮价之后,杜少清顺水推舟,想出了一个能让北方胡人主动搬迁到中原内地的方案。
    那就是告知他们,没粮食了,有钱也买不到,因为运来路上的耗损太多,十成粮食得有八九成的损耗在路上,大唐也拖不起这个消耗。
    可没粮食不行啊,北方胡人之前放牧的劳动力都被雇佣去打仗了,加上打仗过程中被大唐买去充当军粮的牛羊,百姓家里现有的牲畜多是留种,是不够生存实用的。
    这样一来,百姓的粮食来源就要依靠大唐出口,现在大唐说没粮食出口了,怎么活?
    有办法,顺势放出一个消息,边境没有粮食运来了,但是中原粮仓还在,朝廷推出了移民政策,只要移民过去,给吃给住给安家等等,总之一句话:留下是坐着等死,移民中原是发家致富。
    暂且不说这些百姓有多少能够接受移民忽悠的,就算这事成了,东北地区,草原也空了,还是不行。
    所以杜少清同时推出了联合方案,鼓励中原有志百姓去东北发展,那里给大片肥沃田地安家,各项政策都十分优厚,只要能够留在那里帮助兴建城池,朝廷都会给奖励。
    如此只要两头利益安排的好,就能促成一次换人似的民众迁移。
    北方胡人迁到内地被汉化,而中原百姓迁到北地属于领地扩张,不影响统治和发展,甚至还能加快当地的发展。
    听杜少清介绍完,有人赞叹,有人皱眉。
    一个年轻的中年官员提问说:“杜驸马,你这样有点颠倒阴阳的意思,让放牧的到中原种田,让种田的去北方放牧?
    跟你最初说的不符吧,而且很可能移民过后两头都是麻烦。”
    这人就是最近两年升迁很快的年轻文臣,也是赫赫有名,叫马周的,能准许他参加这样的议事,足见李二的器重。
    杜少清解释道:“移去北方的中原百姓,就会被安置在那个东北大平原上面开垦农耕,当然不能让一群不懂放牧的接手草原就算了事。
    咱们努力兴建城池,建好了治政所在,从此大唐再添几处殷实的州道。
    而迁入中原的胡人百姓嘛,让他们学习农耕可能有些为难了,所以我的设想是不是让他们生产农耕,而是只用他们的劳动力。
    中原哪个州道缺人,我们就迁入一部分胡人百姓,这些百姓去了接下各种劳作工程,比如说蜀王李愔那个开山修蜀道的工程,百姓卖力气干活,官家管饭发饷银。
    还有江南修河道、修桥梁、造车船等等……”
    “北方有好几百万百姓,哪个地方能够养得起?这不是赈灾一样三五个月一年半年,是年年如此……”魏征否定道。
    杜少清犹豫了一下,放低了生意说道:“其实,粮食从来是不缺的,岭南海军已经打下了整个安南之地,那里现在是大唐最大的粮仓,每年产粮丰富,一年三季稻米……
    养活几百万人的生存不是问题。”
    嘶……
    众人不禁吸了口凉气,一来惊叹安南之地的肥沃,还有岭南的大功绩,二来暗骂杜少清狡诈,有粮食都不给北方百姓运去,反而逼着人家背井离乡。
    杜少清朝着众人打诨道:“喂喂,都别这么看着我,好像我是什么大奸大恶一样,我用这个办法驱动百姓自主搬迁,从此在中原地区安稳的生存下来,总好过他们原本逐草而居的颠沛流离吧。
    就算是我故意撒谎另有居心,也差不多算是善意的谎言吧!”
    房玄龄笑着打圆场道:“诸位,咱们不能因此误会少清,谋国不藏私,于国于民有利,就是正道!
    倘若不用这个方法,单凭朝廷诏令劝说或者逼迫,恐怕这般民众大迁徙,根本就做不到,有省时省力的方法,为什么不用?
    是我,我也会用。”
    众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论阴谋诡计,在场的一定是大唐最精通的一群人。
    可能如杜少清这般用阳谋解决难题的,就真的不多了。
    李绩开口道:“东北那处平原以北的草原我们也不能让空出来,我建议安排得力的一支力量专门放牧养殖牲畜,牛羊战马都要,如此一来既控制了北方草原,又能大大降低我们中原购入牲口的成本,一举两得!”
    “好!茂公此计甚妙,不愧是徐军师。”李二抚掌赞道。
    李绩谦虚说:“臣不过是事后诸葛罢了,想必这才是一开始杜驸马说的,放牧的放牧,种田的种田。
    其实意思是将北方放牧和种田的,都换成我们的人,这样一来北方全都是自己人,哪还有什么胡人犯边的后患?”
    “李叔父别高抬我,我可没这么高明的主意,我怕想的是让那部分坚持不搬迁之人放牧的,毕竟他们熟悉,叔父你直接让自己人接手,更加万无一失,佩服!”杜少清摆手道。
    真的是这样吗?李绩是不信的,他不信杜少清想不到这点,但他也没再多做争辩,讨论的是政事,也不能总在个人之间开玩笑,还是得严肃点。
    一场奠定东北地区命运的议会,终于在深夜定案,所有人拖着满身的疲惫各自归家,但一个个的思想和眼神却都是那么的不平静,显然这一天的讨论让所有人都感慨良多。
    杜少清骑马独自归家,刚走到门口,杜家大门就大开了,里面迎出了一人兴奋道:“掌柜的你可算回来了,真是让小的好等!”
    我去,这什么玩意?你哪个?
    杜少清吓得直接从马上跌了下来。
    原来冲出来之人不是旁人,正是白日里挨揍的黄牛,此时鼻青脸肿的,很难辨认,在这夜色里跑出来,能不吓人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