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的屁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琦看着奏折,心中阴晴不定,脸上的表情却变化不大。
    也不知这一刻韩琦心中到底作何想法,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韩琦的脸被甘奇打了一巴掌。
    甘奇一夜就解决的近十万流民的吃饭问题,当朝首相韩琦,却还在四处奔波。
    皇帝赵祯就在眼前,正在喜笑眉开,但是这份欣喜,并非来自皇帝最倚仗的宰相韩琦,而是来自那个连功名都没有的士子甘奇。
    最重要的是皇帝刚才竟然还说他韩琦办事效率不行。
    韩琦挤出了一点笑脸,抬头看向赵祯,开口说道:“如此办法,当真解了朝廷燃眉之急,这位甘道坚,着实不凡。”
    却听赵祯说道:“募捐之法,虽然惊艳,但是比起那基金会之谋划,那就算不得什么了,若是这个慈善基金会能如胡瑗所言一直运作下去,那当真是福泽子孙后代之事,此法才是真正教人叹为观止,朝堂无数臣工,却无一人能想出此等旷古之法,偏偏让他一个年轻人想出来了,此子不凡啊!”
    心情大好的皇帝把甘奇拿来一个劲的夸,夸得韩琦越发难受,开口说道:“陛下,此法民间去做,倒是极好,但是朝廷却不能做这般事情,若是朝廷参与经商,那便是与民争利,实非良策。”
    韩琦这句话,说得有些道理,目的就是想把甘奇这个谋划的功劳给拉下来一点,也把赵祯此时心中的一些激动也降下来一点。
    但是朝廷到底能不能参与商业活动呢?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若是甘奇在这里,定然会对韩琦之语嗤之以鼻,“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词,想来这些朝堂大佬是没有听说过的。
    果然,赵祯闻言笑意少了一些,叹息道:“韩卿说得也在理,此事民间去做倒是无妨的,朝廷却做不得这些事情。民富而国穷啊,历朝历代而下,曾几何时,哪里有过这般的朝廷,倒也不知这朝廷问题到底出在何处?”
    赵祯身为皇帝,身为天下之主,他的思维模式自然是这样的,朝廷穷得苦哈哈的,入不敷出,但是民间却能富裕成这样,甘奇一夜就能在那些年轻的士子里募到这么多钱,这一点才是赵祯内心之中真正惊讶的地方,甘奇募捐的对象还只是那些年轻的士子,若是真要核算那些豪门望族的财产,那还得了?
    富可敌国?
    赵祯提出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但是韩琦又不得不答,所有笑着开口说道:“陛下,民富,则国强,民之所以能富,只因为陛下治国有方,有良政,有善治,才有百姓之富,百姓若是能衣食无忧,必然心向王化,江山社稷,才能千秋万代。若是如暴秦那般,只是压榨百姓,二世而亡国,此乃前车之鉴,万万不可效仿之。”
    韩琦说得有道理吗?有点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不适合说这个大宋朝。
    大宋朝的问题,不是民富国穷,而是真正的民也不富,国也穷,士大夫阶层却富可敌国?
    为何会这样?只因为这大宋赵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国家股东是皇帝与士大夫,股东之一的皇帝没钱,是因为皇帝要负担整个国家的运作。另外一个股东士大夫们,他们有钱,是因为他们不用负担国家的运作成本。
    这就等于有一个公司,大股东赵家分红之后,还要负担公司的运营成本。士大夫们也分红,他们分红,就拿回家了。
    公司出事了,人人都看着大股东赵家,等着赵家来解决,等着公司来解决。其他股东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却不拿出一分。
    国家资本主义,其实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国家没有其他股东了,谁也别想分红,谁分红就拉去坐牢。国家成为一个整体,收税也好,投资也好,做生意也好,赚的钱,都是国家的,国家可以用这些钱来改善教育,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军事,改善民生,真正去解决百姓贫困问题,带动大部分人消除贫困,甚至消除所有的贫困问题。
    大部分的资本能力在国家,资本带来的分红受益者也主要在国家,这才是良性循环。
    朝廷该与谁共治天下这个问题,才是宋朝最根本的问题所在。朝廷就该与最基础的广大人民共治天下,而不是哪个利益集团来共治天下。
    士大夫,就是一个少数利益集团。士大夫本该是服务阶层,倒成了既得利益阶层,还是不用负责任的既得利益阶层。这就是大宋亡国的原因所在。
    这个问题,若是甘奇思考,他是想得明白的。
    但是让皇帝赵祯来思考,他是想不透彻的,为何?因为赵家的政权,在先天畸形的情况下,需要全国上下的人来支持,需要拉拢士大夫阶层,需要士大夫阶层的拥戴,更需要士大夫阶层的人来帮助他们治理国家。
    是皇帝需要士大夫阶层来入股这个国家!
    韩琦一番话语,说得在理,理论水平很高。听得赵祯点着头答道:“是啊,暴秦之法不可取,民富则国强,希望如此!”
    韩琦,河北相州豪门望族,土豪之家,屁股下就坐着他对世界的认知,相州韩家的昼锦堂里,就代表了他的阶层。
    司马光,也是如此,豪门望族出身。程颢程颐兄弟,也是豪门望族出身。乃至苏轼,他也是一地望族出身,第一批跳出来反对变法的,苏轼也是其中之一。
    那些主张变法者,比如王安石,小官吏家族出身,哪怕是王安石的父亲当了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也不过刚刚从富农阶级中脱颖而出。又比如支持变法的蔡确,如今也还是富农阶级,在汴梁城里几乎穷得没有钱吃饭。
    只奈何朝堂之上,如王安石蔡确这般出身的人,其实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这样分析变法,许多事情就比较清楚明白了。这里甚至可以延伸一下,比如后世太祖,只是一个小山沟里的小富农阶级出身,而常凯申,就出身浙江盐商之家,包括常凯申的老婆宋家,乃至常凯申身边倚仗的四大家族里,除去常家与宋家,还有孔家、陈家,这些都是当时最顶级的豪门望族。常凯申于政治势力而言,其实也是先天畸形的,与这大宋朝有异曲同工之妙。
    改革之事,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与每个人的屁股坐在哪里是息息相关的。
    这就是改革!(诸位章评慎言!)
    韩琦此时把胡瑗的奏折送到了赵祯的御案之上,赵祯又翻看了一下奏折,开口说道:“救灾之事,朝廷暂时就可以不管了,由甘道坚去做吧,当把原武明年耕种之事好好安排一下。”
    韩琦躬身而下,面色并不好看,点头答道:“遵旨。”
    赵祯忽然开口又道:“来人啊,去把甘道坚召进宫里来见一见。”
    小太监领命飞奔而去。
    正在起身的韩琦,面色却越发不善起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