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 第103章 争议
枢密院,几位枢密使副坐在一起,议论前线战事。
贾昌朝道:“狄青自破了灵州,后来的战事都极是顺利。前几日破了盐州,正一路向东攻宥州和洪州。党项人虽然有抵抗,却不激烈,想来一两个月就可以结束党项战事了。”
杜中宵道:“进展虽然是顺利,可听说前线军队军纪不严,多有杀戳。党项大局已定,剩下的只是余部,应该知会狄青,约束部下。”
贾昌朝道:“二十万大军作战,哪里能够严守军纪!只要作战顺利,其余只好依着将领了。”
杜中宵摇了摇头,正要再说,一边的田况道:“河曲路言,耶律重元属下大臣萧革,派了自己的儿子带信到胜州,意欲归顺朝廷。依此看来,契丹两帝相争的局面即将结束,狄青越早结束战事越好。”
贾昌朝点头:“灭了党项之后,河曲路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契丹。韩琦所部有二十万兵马,再加上狄青所部二十万,可与契丹一战!”
见贾昌朝战意昂扬,杜中宵忙道:“太尉,军队不能这样简单算的。朝廷数年蓄积,去年战事已经消耗一空,无力进行大战了。对契丹,还是用各种手段,能得一州两州最好。把险要的地方避过去,以后积蓄充足的时候,利于出兵就好。现在大战,耶律洪基新胜之后,正是士气最的时候,只怕对朝廷不利。”
贾昌朝道:“杜副使,蓄积不足,是因为朝廷体恤民情,未加赋税。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只要加些赋税,并不难支持三四十万人作战。能夺了云州,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杜中宵本待再说,微微摇了摇头,闭上了嘴不再说话。自己真正担心的,是狄青那二十万人,能不能及时投入战场。如果真的有天大的机缘,一时增加赋税,从民间搜刮物资不是不行。可现在的情况,狄青那二十万人,表现出来的战力,实在让人不放心。
宋朝与契丹数次大战,并不是战力不如契丹,而是两军胶着,往往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中间一个失误,就导致战局逆转,最后大败。越到后面,大军团越是指挥不灵,成了顽疾。
狄青自己的指挥,也看得出来,一直把大军团掌握在手中,不敢分兵,一分兵就出事。朝中的官员习惯了以前的宋军还没有什么,杜中宵却提心吊胆。因为军队这样的不受控制,宋朝吃的亏不少,不能再重蹈覆辙。只是现在的情况,杜中宵不能逆贾昌朝的意思,只好闭嘴。
恢复燕云,是宋朝立国时定的国策,到了真宗朝没有办法,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现在宋朝军力占了优势,生出这个野心的官员不少,就连赵祯自己都跃跃欲试。
贾昌朝道:“萧革有意归顺朝廷,可命韩琦,与他多多联系。如果能献大同府,朝廷可给重赏,公侯不在话下。诱之以重利,可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见贾昌朝意兴勃发的样子,田况道:“太尉,新下党项,对契丹还是谨慎一些的好。如果没有耶律重元配合,仅凭萧革一人,想下大同府,是非常困难的。耶律洪基大军已到天成县,离着大同府不远。哪怕是萧革想要归顺朝廷,我们也不如洪基便捷。杜副使定下夺取朔州,以后许图进取,是合适的。当然能够多下一两城,比如应州、蔚州,那就更好了。”
贾昌朝道:“契丹两帝相争,云州就在眼前,不趁势夺了,岂能甘心!”
杜中宵道:“太尉,本朝战西域、党项,一切顺利,未遇大战,对契丹可不能这样想。与契丹相比较,西域、党项都是小势力,军力不强。但契丹不同,本是大国,带甲百万,战端一开,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与契丹开战,朝廷必须早早做准备,军中有了积蓄,才可以从容应对。如若不然,一个失误,就容易国本动摇。河北路一马平川,不可掉以轻心。”
贾昌朝看田况和杜中宵都反对自己,不由转头看程戡。
程戡道:“党项战后,这几年关中和京西路的积蓄全部耗光,一时之间,难以筹集。而且党项十几万俘虏,也不能不管,还是安稳几年再说。还是按杜副使说的,先取朔州,打开到大同府的道路为好。”
见程戡也不支持自己,贾昌朝只好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前几日,让杜中宵跟曾公亮、张方平定对契丹的方略,杜中宵提议先朔州,而后与契丹议和,得到了朝廷认可。不过萧革致信韩琦,贾昌朝认为有了希望,提出进攻大同府。杜中宵是副使,又是刚刚进枢密院,没有办法,只能众人讨论一下。
契丹是党项没法比的,地盘广大,作战动辄纵深数百里,宋军的优势不明显。而且雁门关路险难以跨越,想把铁路修到大同府可不容易。幽州以北以西,铁路很难到达,作战的耗费不是以前可比。杜中宵所想的,就是打开朔州缺口,不刺激契丹。等到再积蓄几年,重新整训禁军,到时与契丹决一死战。
贾昌朝是以经学侍讲起家,小心思很多,但吏干并非其所长。文官政治尚且一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军队,就更加两眼一抹黑。只是看到这两年对外连战连胜,想在自己任上,多立些功劳。真正能不能做到,他就心里没数了。跟这位枢密使搭档,杜中宵觉得自己累得很。
议罢事,杜中宵回到自己官厅,看着前线狄青发来的公文,仔细思索。
攻破灵州之后,狄青各部进展顺利,再没有据城死守的党项军队。盐州轻松而下,大军展开,向横山腹地而去。不过由于后勤距离拉长,而且进入了横山的人口密集区,军队部分实行因粮于敌的政策,大量从占领区征调粮食,引起了很多矛盾。
杜中宵并不反对因粮于敌,不过要军队统一进行,有严格的政策,不要过于压迫占领区百姓。不然等到战后,各种问题积攒在一起,很难解决。那里本就是党项人的起家之地,不能让百姓信服,以后的统治必然也不稳固。现在狄青大军做的,就已经激起了不少党项人反抗。
叹了口气,杜中宵把公文放下,仔细索对策。横山地区,后世有个更加名声响亮的名字,陕北根据地。那里交通条件复杂,人口相对分散,和平时期都不好治理,更何况现在。占领那里,单单靠着杀人是不行的,必须要安抚人心。狄青所部的禁军,实在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想了又想,杜中宵也想不出来更好的办法,只能叹气。但愿狄青把那里的党项酋长消灭后,迅速把军队撤出来,另想办法吧。党项虽然灭亡,要妥善治理好其辖区,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以前的老办法,比如建立营田务,合并村寨等等,在横山地区都不现实,那里的地形太破碎了。真正治理那里,还是要把各个蕃部打散,势力分散,而后设置郡县,派遣官员。什么时候能够治理好那里?杜中宵都不知道。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只要他们不再作乱就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