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 第50章 没有展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西北战事,杜中宵认为最理想的,是灭了党项之后,契丹依然两帝并立。灭党项的主力分布河曲路和河东路,在耶律重元败北的时候,不管用什么理由,先取西京道。幽云两地互为表里,只要取了云州,后边取幽州就容易许多。
    狄青在镇戎军采取的稳扎稳打的策略,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契丹形势的紧迫性。或者说,缺少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对于宋军,要求他们有这样的全局性思想,或许要求高了些。
    讲过了大的战略局势,十三郎和姚守信分别讲解骑兵和步兵的战术思想。杜中宵建营田厢军时,不是依照现在的战争形势,而是靠着记忆建起来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火力运用,重视炮兵。在这个年代,炮兵占到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让其他人都感觉到太多了些。
    姚守信道:“从河曲路几次作战来看,现在炮兵的数量,对于轻装急进的时候来说,确实是过于多了。运输艰难,炮兵无法跟上轻步兵的快速前进,只能让一部分轻炮跟随。但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特别是双方对峙,炮兵则可充分发挥威力。依靠铁路前进,以铁路为中心,炮兵威力无穷。”
    杜中宵道:“当时定这样规模的炮兵,是对主力军团。现在看来,需要的主力兵团不多,朝廷除此之外,还应该需要一些配置更多轻炮的轻装步兵。”
    赵祯道:“炮兵虽然缓慢,好处却着实不少。当时唐龙镇一战,全靠炮兵,才毙契丹国主。有这样功绩,一切都是值得的。”
    杜中宵道:“陛下,大军团作战,当然如此。如此次狄太尉进攻灵州方向,就应当多配炮兵。但如西路的韩太尉,最重要的速度,便不能带重炮。兵器依作战任务而定,不能只贪威力。”
    一边的欧阳修道:“现三衙分马步,却缺炮兵,以后要不要新设?”
    赵祯道:“此事以后再议。现在三衙欠缺官吏,一时无法改,只能暂且将就。”
    杜中宵心中明白,赵祯在努力保证旧的禁军不散架,同时加入新的元素。虽然很粗糙,其实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了。杜中宵用二十万营田厢军,加上从地方选人,才练出了三万军队。禁军八十余万,能练出多少新式的军队?像营田厢军那样大的淘汰率,现在的禁军根本没有这么多人。还有一点,算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剩下的禁军,是最容易改革的。
    十三郎讲解骑兵,道:“现在军中,炮兵,甚至是步兵都攻击惊人,不必用骑兵冲阵。是以骑兵最重要的是轻便,易于机动。军中使用,一是战前侦察,战场遮蔽。这一点对骑兵要求甚高,必须是精锐兵源,能够小规模行动。再一个是战时掩护两翼,此时需要结成大阵,训练有素。最后是大军胜利后,追逐溃逃之兵,要求迅捷果敢。既要熟悉小规模战斗,又能列阵,要求很高。”
    马军司都指挥使王凯道:“这便是让禁军不习惯的地方。以前的禁军骑兵,虽然多练弓矢,最主要的却是大兵阵作战。而新的骑兵,首先要求小股作战,还能结成大阵。”
    十三郎道:“所以河曲路兵马中,骑兵仅次于步兵,是军中的精华所在。战前侦察,胜后追亡逐北俱是其擅长之事。禁军骑兵可以学会用枪,这些却一时之间难以如意。”
    杜中宵道:“这都是细节,不必深究。圣上和诸位大臣,只要知道骑兵能做什么,在军中是做什么的就好。武将军说的明白,骑兵的作用,就是侦察、追击溃兵,同时列阵时为步兵掩护侧翼。知道了骑兵的作用后,便就大致知道一支军队,临战展开,需要多大的地域。其侦骑覆盖的范围,基本就是一支军队展开的范围。以营为基本,各营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五万人就可以控制一二百里正面宽度。”
    赵祯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如此说来,镇戎军三十万大军,正面该当五百里到一千里之广?”
    杜中宵点头:“不错。现在的军队,正常说来,应该是如此。所以镇戎军兵马,最要紧的任务是迅速出葫芦川河谷,面对灵州展开。西到西寿监军司,东到盐州,俱是其作战范围。中路则以重兵,直进灵州。在这约七八百里的范围,不能出现可以威胁大军的党项兵马。”
    赵祯看了看其余几位大臣,一时沉默不语。他知道现在的狄青作战保守,但表现在哪里,严重到什么程度,却没有概念。听杜中宵说展开正面,才知道如此严重。
    现在的军队,对于指挥联系并不怎么重视。实际上,宋军的骑兵,以前没有能力前出如此之远。所以对党项作战时,经常被突然包围。狄青也正是因为怕分兵之后,各军配合不紧密,力量分散,被党项寻到可乘之机。像河曲路那样,大量出动侦骑,前进作战各部一直保持联系,是他不熟悉的。
    欧阳修道:“全军分布如此宽泛,岂不会留下空隙,为敌所乘?党项最擅长突然包围,如果一个不慎,被其抓住机会,可就难办。”
    杜中宵道:“内翰,这样的距离,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一是侦骑广布,不允许有大股敌军进入要害区域。再一个一旦被攻,可以就地防御,旁边的军队可以快速救援。三十万大军展开,党项不管多少军队,迎面攻来,都被受数部围攻。”
    欧阳修点了点头,对王凯道:“太尉,现在禁军骑兵,可以做到如此吗?”
    王凯想了想,道:“这些年重训,比以前强得多。只是能不能做到,没有试过,哪个知道?”
    杜中宵道:“定战争方略,细节可以不管,但对军队的前进速度、进攻速度、控制范围,必须了熟于胸。知道这些,才知道如何安排任务。还要知道一支大军,在保证战力的情况之下,前进多少距离,要有多少人保障后勤运输。便如攻灵州之战,我军的供给大本营在镇戎军,那么到灵州城下,前线要有多少军队运输后勤。新的军队,除了特殊情况下组织民众,自己要要运输能力。”
    听十三郎和姚守信讲完炮兵和骑兵的特点和作战形式,在场的众人都感觉得出来,镇戎军的军队安排很糟糕。骑兵控制范围过小,炮兵不能控制正面,实际大军窝在一起。
    殿前都指挥使许怀德道:“如此作战,指挥者岂能事事尽知?要想指挥,必有大量人员。”
    杜中宵道:“那是当然。所以定的新军制中,军中有大量专做庶务的将领,还有大量参谋人员。而不似从前,帅帐只有参赞、机宜文字等了了数人。指挥体系完备,人人有用,才能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展开作战。大军展开,只要不是计算有误,大致不会相差太远。”
    对于赵祯和几位翰林学士,今天是第一次,知道现在的军队是怎么作战的。三位三衙将领,则在指挥体系之外,了解也不深。
    赵祯想了一会,道:“天色不早,今夜便先如此吧。众卿回去之后,对前方战事多多用心,为朝廷出谋划策。现在看来,战胜党项应该问题不大,只是如何打得更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