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 第159章 琳琅满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商场里走了一段,看两边都是卖的各种布匹,四方运来,各种品种都有,康员外道:“这里就是货物齐全且多,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虽然便宜些,方便些,但人流拥挤,也不是什么好去处。”

    蒋员外道:“莫如此说,货物齐全就不得了了。天下再无一处地方,布料如此齐全。不只是常见的绢帛之类,员外且看,那边还有卖棉布的。听说营田务在唐州种草棉,大获成功。虽然棉布不甚好,但用棉絮制的袄,穿着极是暖和。比丝绵重,却便宜许多。——看,那里就有卖的。”

    康员外看见,道:“走,过去买两件,给家里的主管穿。他们冬天没有袄穿,有些可怜。”

    此时冬天御寒的袄,里面填充的多是丝绵,即丝绸的副产物,后世的蚕丝被与此类似。丝绵既轻又保暖,不过价格昂贵,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康员外家里,几个管事的主管都穿不起,好在襄州一带冬天不甚寒冷,多穿几件衣服就好。至于那些贫苦人家,连多几件衣服都买不起的,就要干草、芦花之类填充,勉强也算袄。现在的技术棉布还织得不好,但做棉袄就太合适了。

    到了近前,只见架子上挂着一大排绿色的袍子,形制非常简陋。中间开口,几个钮扣,向身上一披扣起来即可。开口是典型的右衽,保留着华夏服装最重要的特征。

    走上前,康员外对卖货的年轻人道:“与我拿一件来。要厚重,价钱算贵一点没有什么。”

    售货的道:“员外,我们这里大衣都是明码标价,一个码一个价钱。码数分极小、小、中、大和极大五种,看各人身材。若是员外穿,一件中号正合适。”

    康员外道:“若是价钱都一样,买衣服谁不挑一件厚实的?”

    售卖的人就笑:“不瞒员外,我们这里的棉袍,制的时候都是上称称过的,委实都是一样。”

    康员外要了一件,对身边的蒋员外道:“稀奇,原来这里是这样做生意的,倒是没有见过。”

    袍子披在身上,康员外只觉甚是沉重,口中道:“这件袍子,穿着有些重了些,有没有薄一点的?”

    “没有。为是极冷的天气出门穿的。若是平日里穿,那边有小夹袄,员外可以过去看。”

    康员外把袍子脱了下来,拿在手里看了一会,道:“还是买两件好了。严寒的时候,下人们晚上巡更,穿着御寒也好。我问你,这袍子实卖多少钱?”

    售货的道:“回员外,我们这里都是明码标价,你看那边挂着牌子。若是价钱不符,可以到商场衙门那里首告。这一件棉袍,中等号码,售价一贯零五十文足。”

    康员外点了点头,对身边的蒋员外道:“倒是不贵。市间买件绵袍,怎么也要三五贯钱,这件倒是便宜了一半多,而且极是厚重,穿着御寒不比裘皮差了。”

    蒋员外笑道:“裘皮要几十贯了,如何能够比得?一两贯钱,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了。”

    康员外掏了钱,买了两件棉袍,让随从拿了,一起向前继续逛去。

    现在唐州种出来的棉花质量着实有些差,用来纺纱织布,质量不高。杜中宵吩咐营田务,一边继续改良品种,另一边制了这种棉袍出来,先赚些钱再说。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军大衣,杜中宵小时候在农村最常见的冬天御寒衣物。裁剪简单,不怎么挑身形,适于批量生产。一件售价大致是一贯钱,刨去各种成本,一亩棉花能够赚一二十贯钱,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走过了卖布匹衣服鞋袜的地方,到了一处路口,四处一看,都是卖各种日用品和糕点粮果的,康员外道:“这种东西,家里不知道有多少。这里既然是百货齐汇,应该有些不是本地产的吃食。哪里有卖水果之类的,我们过去看看。日日吃桔子,家里的人着实有些腻了。”

    蒋员外指着路边的一块牌子道:“那上面不是写前,向前走不多远就是卖水果的地方。”

    依着路牌,几人向前走了不多远,就到了水果摊首。看路边摊子上,各种水果琳琅满目,摆得满满当当,康员外喜道:“这才有些意思!如此多的水果,不是外面能比的。”

    顺着过去,看最多的还是本地产的柑桔之类,以及木瓜、甘蔗等等。此时地气偏暖,很多后世产于岭南的水果,荆湖江南一带都产。便如木瓜,不但是襄州本地很多,就连洛阳都有名品。甚至荔枝也可种于襄州,只是品质不好,比不得川蜀地区和福建路。倒是此时广东的荔枝品质最差,但产量最多。

    后世关于荔枝最著名的几首诗之一,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常让人误会此时岭南的荔枝好,其实是多且便宜。苏轼被贬,收入不高,经常这样穷乐呵。就像到黄州吃猪肉,最经常被拿出来证明宋朝的猪肉便宜。其实黄州那个地方,这个时代什么都便宜,鱼之类的甚至不论斤,而是论堆卖。几十文钱,能让数口之家吃到撑。又是宋朝牛的主要产地,一头牛一两贯钱,真能够宰杀牛放开了卖,牛肉会比猪肉更便宜。江湖沼泽遍布,不适合养羊,羊肉是贵的。

    交通不发达,商业流通不便,此时地方价格差别很大。开封府无疑是什么都贵,所以常有官员求外任,有的人说的很直白,就是因为同样的俸禄,到了其他地方生活水平能上升一大截。

    几位员外都是富贵人家,平常本地水果吃得多了,都想换换口味。向前走过几个摊子,康员外的眼睛一亮:“是这里了!你看这一边卖的是北方来的,那边来的是南方来的,品种倒是齐全。”

    走到北方水果的摊子前,看上面立着一个一个的小牌子,写着水果名称及产地。此时北方水果种植最发达的地方,一是河北路,一是京西路。通了火车,这里卖的以京西路来的为主,各种名品。

    康员外指着一种大梨道:“郑州语儿梨,向称天下第一,大的可到一斤余。以前在开封府的时候偶然吃过,极是甜美。你这里的语儿梨,真是郑州产的么?”

    小厮满脸堆笑,口中道:“员外,上面明白写着产自郑州,怎么会错?这种大梨,其他地方也种不出来。若是喜欢吃梨,我们这里还有数种之多。你看,洛阳的雪梨、凤栖梨,陈州的青沙烂,我们这里都有卖的。还有河北路大名府的鹅梨,极是香甜可口,都是贡品。”

    康员外道:“每样与我拿十枚,包起来,价钱一起算。”

    小厮道:“回员外,我们这里与外面的小贩不同,不是按颗卖的,是论斤卖的。品种不同,价钱不同。既然每样十枚,小的替你称了,先记在这里。”

    一边说着,一边取了各种各样的梨子,让另一个小厮去称。这个时候冬天的水果主要是柑桔和各种梨子,后世最常见的苹果,还是原始种,小小的。名称也有些差别,后世称北方的梨多为鸭梨,此时却称鹅梨,以河北路产的最多最好。

    包好了梨,小厮指着一种桃道:“员外,这一种是冬桃,产自密县。与别的桃不同,是到了冬天才熟,正当时令。此桃甜美可口,而且中间无核,为天下珍品。”

    这个时节吃上桃子可不容易,康员外让一样取了十枚,称了吃好。这冬桃在中原极是有名,杜中宵也曾买了来吃。据说,此桃在成熟的时候会自己裂开,桃核从里面掉出来,而后再长好,是以无核。杜中宵总觉得这说法不靠谱,太过神奇了。一直怀疑,可能是那里的果农使用了什么特殊方法,把里面的核剔出来。只是法不外传,外人不知道,越传越离谱罢了。

    又买了些常见的栗、柿饼、核桃和银杏之类的北方水果,康员外等人到了南方水果摊前。

    两浙的柑桔、福建的荔枝和甘蔗都是此时闻名天下的名品水果,经过挑选和加工,流布天下。不过以前很难吃到新鲜的,康员外多买了一些。虽然荔枝没有办法,没有新鲜果品可买,其他的倒是水灵。

    真正以前少见的,有江西路产的金桔。这水果此时极是有名,以前襄州偶然有卖,这里倒是应有尽有。还有广东路产的椰子和橄榄,是以前所不见的,康员外买了许多。

    看着几个随从俱都满满当当,康员外道:“早知这里货品如此齐全,就带几个篮子来,不然买得多了如此拿回去?今日且如此吧,过几日再来买。”

    小厮道:“员外,从这边转过去,就有专卖篮子的,可以过去买几个来。”

    康员外连连道好,换出几十个钱,让个随从到那边买篮子,自己陪着其他几位员外看。难得这种场面,每位员外都买了许多花样,回去解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