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日记 - 第一百八十章 信州有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是时,山坳之中尸横遍野,血腥刺鼻,野鸭不驻,夜鸟不鸣,安静得极度过分,恰死寂一般。

    老三镇定下来,一一查探兄弟们的情况,又组织懂得寻常医术之人,对重伤者进行救治。

    “把死去的兄弟好生安埋了,记住他们的名字,永远也不能忘记!找会写字的人,给每人个死去的兄弟立一块碑位罢。”

    “刘哥儿,那些贼子的尸体又该咋办?”

    “将看得入眼的衣衫刮下来,武装自己。至于贼人尸体,拖到丛林中草草安埋就是了!”

    “这……死人的衣衫,如何敢占为己有?关键是此际天色将晚,受伤的兄弟们且需要人照顾,恐分不出人手来!”

    “废话少说,老子晓得你们无非是怕而已,哼!真是奇了怪了,活人且不畏惧,被你等杀死以后,怎地反而哆嗦起来?毫无由头!实话说了,今夜我们就是要在这山坳中歇息,怕死的赶紧滚蛋,少他妈在这里碍眼。火头军,生火煮饭!”

    老三很气愤,但他深知练兵必练胆的道理,而今这山坳之中大战过后,难免冷清,又是满目疮痍的尸首,说不得还真有些害怕。但他不管,他只觉得,越是这般情景,越是锻炼胆识和定力的好时机。

    他老三带领的队伍,不仅要能杀能打、懂谋略,还要有胆有识,天不怕地不怕。敌人不能怕,死人更不能怕。

    只是很可惜,在死者为大,“神鬼陆离”的封建时期,汉子们又是第一次经历这般情景,价值认同一时间很难转变,要想除去心中魔障,还需要时间的磨砺。

    无疑,老三给了他们第一次。这种机会,千载难逢!

    负责伙食的兄弟伙怀着忐忑的心情做了晚饭。但等到吃饭之际。却无多少人敢动筷子,一旦张口,便会想到脑浆迸裂而出的情景,不时地干呕。内中翻江倒海。

    老三哈哈大笑,三两下解决一个面饼。骂道:“你们当真半点卵用没有,还说甚么北上抗金,哼!”

    被他一阵嬉骂。当场有得汉子不服气,忍住难受吃了食物。可尽没尝出味道来,如同嚼蜡!

    是夜,那山坳之中诡异而静谧。像是阴阳两隔的交界处,仿佛一闭上眼睛。就是阴曹地府,睁开一看,又是凡尘俗世。

    人世间最恐怖的东西在人心。而不再苍生万物。可惜,说起来容易,想克服却极难……

    好不容易,总算熬到天亮时分,老三却不着急赶路,他等阳光射进山坳之中时,整队集合。有兄弟来报,说重伤的的伙计在昨夜又死去了三五个。老三听闻一个叹息——人们永远无法知道,意外和惊喜谁会先到来?这是涣哥儿说的话,他深有感触。

    但既为将领,对生命漠视固然不行,过于忧伤感怀也不行。

    只见老三迅疾从神伤之中镇定过来,朗声道:“兄弟们,阳光来了,天亮了,你们心中对死神的恐惧还在么?”

    他这话说来唐突,兄弟们一片哗然,忽地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看了一眼同伴,山川还是那片山川,草木还是那片草木……哪里有什么鬼怪?哪里有什么亡魂?

    他们有人答道:“没有了。”

    老三道:“以后再遇贼人,可敢杀之?”

    兄弟们道:“敢!”

    老三道:“将来遇到金狗,可敢杀之?”

    兄弟们道:“敢!”

    老三抽风道:“敢?老子听都听不见,大声点!”

    之后便是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呐喊声和咆哮声。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敢敢敢!”震得草木梭梭,飞鸟惊愕,野兽胆寒……

    老三哈哈大笑,道:“传令下去,这一路上多有匪患,像昨日这等恶战不知还有多少?兄弟们做好准备……”

    他的笑声被人听来,使人或多或少不寒而栗。但细细一想也对,像昨日那般匪患且不畏惧,今朝又有了冰刃和马匹,还怕他个逑!

    殊不知,老三这一段戏言,尽成了真话……

    他带着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越安庆府,来到蔪州地界,期间又寻得大夫为伤残兄弟治伤,更有官差和驻军前来盘问探查,当时遇到正儿八经的朝廷官差,伙计们有些胆怯,怕被人家误以为是贼子一伙。

    哪晓得却见刘哥儿拿出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给那人看后,盘问之人尽然点头哈腰地对他行礼,还专门禀告当地知州或安抚使,给予许多粮食、药物、衣衫……

    老三也不客气,一一接下,临走时却怪异地道:“回去告诉你家大人,这蔪州境地最大的山贼已被灭掉,那天‘龍寨子’不复存在了,叫他带人前去抄剿,收拾尾局罢。”说完也不等带路护送之人问言,笑呵呵地一勒缰绳,飞踢远去。

    那人愣在当场,眼巴巴地看着这一众布衣缓缓远去……兄弟们也是纳了闷,暗想这刘哥儿到底什么来头,朝廷官差见了他也要礼让款待,黑道绿林、山贼匪患在他眼底不屑一顾,这次真是跟对人了,说不得是岳爷爷转世投胎了呢……

    却说这蔪州在安庆府以南,大江以北,属皖南境地,本不算甚么大的辖区,偶有凋零之际,也由安庆府统管或代管。

    只因宋室凋零以来,这块中原以南的地方,多有匪患盗贼,朝廷剿之不及,灭了一拨,又生一拨……

    话不多说,老三一伙渐行渐远,不多时来到蔪州境地,只要速度快,不到一月时间,便可过江州,渡鄱阳湖而抵信州。

    到了信州就好了,那里全是老三的旧相识,辛弃疾、黑娃、赵国公、赵汝愚,还有他那军旅之中一干狐朋狗友。

    其心中越急越躁,速度自也快捷,但却苦了没有马匹的伙计们。这事老三很纳闷,咋办呢?他向来想去,只有“重操旧业”一途了,于是乎,他便带着众兄弟伙又搞起剿匪的勾当来……

    每每行到大小州县。老三必定登门拜访。寻了官差“好处”,又问明当地匪患情况,只要是确定的,他一定带着这伙人布阵而上。群起而攻,剿了兵器钱财。杀了为虎作伥之首,收编了落草的喽啰,全编成苦力军。给这几百个兄弟打杂。

    兄弟们也高兴,没想到这还没参军。便已然过了当官的瘾。

    嘿!那呼来换取的感觉真好,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

    转眼之间。被老三平掉的“山头”越来越多,辖地州县长官对他感激不尽。都说他带的不是布衣,而是一支剿匪灭盗的神兵!

    老三也心安理得,最重要的是。伙计们的装备越来越好,马匹越来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强,所谓兵强马壮,他睡着了都能笑醒来……

    安庆府一役,损失了尽两百人,可而今不断补充人员进来,他听伙计们汇报,已然涨到了一千二三之众。

    人多力量大,可人多了也麻烦,要吃要喝,关键是要团结,要令行禁止!这些问题一时间涌来,可不好处理的。

    行路难啊行路难……

    老三一路“坑蒙拐骗”,剿匪杀贼,来者不拒,蚂蚱都是肉呢,他成了个嗜血的恶魔,兄弟们也成了一群嗷嗷乱叫的恶狼。

    “辛幼安啊辛幼安,看看老子给你带了一支甚么队伍来?你可得对我家涣哥儿好些,否则老子看白了你!”老三骑在马背上,自言自语。

    再经半月时间,这群大江以北带来的队伍终于抵达鄱阳湖,可船只远远不够,无赖之下,他只好去求助江州知州,又把缴获来的钱财打造大船,顺风顺水,一路南去,直逼信州……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以秋其代序。

    八月中旬悄然远逝,秋风秋雨就要来临,在这诗情画意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在注意一件紧张的事情,便是秋季的科举考试。但却忽略一支浩浩汤汤的队伍,他们正横穿鄱阳湖而去……

    到得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早晨,临安府的举子们还在应付最后的一两场考试。

    赵汝愚没在信州,他受了陛下传唤,与史浩一道,早早赶去了临安府,要与尚书省的官员们一起看看大宋举子们的好文章、好诗词……

    辛弃疾仍在信州厉兵秣马,他这一代将才、一代词人,而今总算得志,官家没有遗忘他,他更卖命了!只想着北上杀贼,将特种战技加以改良和补充,搞得有声有色。

    突然,辛弃疾的营房之中,有得一个兵卒急报:“安抚使,大营北端、湖面上来得一支队伍,不见旌佩,不见旗号,但来势浩荡,不下两千之众,手中长剑大刀、强弩长矛、弓箭等武器人手有份,船只排成横排,成了铁锁横江之势,不知是敌是友,请安抚使定夺!”

    辛弃疾闻言,一个突兀,急道:“传张复北前来!”

    那汇禀之人却道:“回安抚使,黑队长去了信州城,说是赵国公有要事唤他。”

    辛弃疾纳闷道:“越是用人之秋,越是出乱子。那伙人是甚么时候被发现的?”

    兵卒道:“水上的兄弟说,前日以来,湖面上大雾弥漫,看不清楚,却是今早上突然发现的。”

    辛弃疾有所了然:“来者可有甚么异常之举?”

    那人道:“相距甚远,不明动向,但其前进步伐半点不停,显得坦然自若。”

    辛弃疾当机立断,道:“多半是友非敌,但不容疏忽,传令下去,叫水上的兄弟拉起铁索,先不等来人靠岸;带上两个大队,每队五百人,安插于湖面两侧,强弩准备;传令侦察队,以最快的速度沿大湖西岸而行,绕到来人后方;再带八百兄弟与我一道,正面相迎。若有变故,只见我大旗一挥,便群起而攻!”

    那人一一记下,正色道:“得令!”便出了营房,将军令分配给传令官……

    辛弃疾点齐兵马、严令将领,一切准备就绪,不到片刻之间,可见其反应之快,看来是练兵有成了!

    呵!他不晓得的是,那伙人便是老三带来的队伍,此际他正在船上和左右之人胡吹瞎编,讲一些江湖往事给大家听呢……

    周边百姓和渔民见状,消息不胫而走,都说信州来了匪患,全不把朝廷和驻军放在眼底,要来屠戮、要来抢钱、抢粮、抢女人。

    市井间的传言越发高涨,大户商家关门避缝,鸡犬相鸣,却不见往来,县城之中,一派死寂。

    人言可畏,信州是大难将至……(未完待续。)

    ps:  亲爱的朋友们,新书入v,渴求您的订阅和推荐,此际当真是到了救亡图存之秋,还望多多支持,感激不尽呐!♂6^毛^小^说^网,最好的免费小说网站♂请牢记网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