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三国 - 第四十二章 诸侯举兵 上
(
) 曹cāo诈董卓之令,逃出雒阳,连夜奔走,回陈留老家。
早前董卓入京后,曹cāo便看出,其乃国之巨贼,为祸远胜与十常侍与外戚,因此早早让父亲曹嵩与一帮本家兄弟辞官回老家,而他独自一人留下观看局势,看看事是否可为,这样才无后顾之忧。
真应了他灼见,董卓果然弄的天怒人怨,这才与王允密谋,意图刺杀,可惜失败。
正史上,本来路过中牟县时,将得遇陈宫,后又因杀了吕伯奢一家,两人才分道扬镳,可惜今番陈宫早早就弃官投靠了朱魁,自然免了那场牢狱之灾。
但却在中牟提早遇到了号称“王佐”的荀彧。
两人在城中一酒楼吃饭,各觉对方气质非凡,闲聊下,报了姓名,同坐一桌,共论国事。
“孟德兄,自北朝东,便是渤海,听说袁绍受了董卓好意,任了太守,另一边开始招兵买马,意图讨董。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名动四海,名门生故旧遍天下。这次举兵,各地才俊必然云集,我等何不去投奔他,共襄大义?”
原来这次荀彧见天下有乱象,遂即离家,准备投靠袁绍,拨乱反正,匡扶大汉。
荀彧yu投靠袁绍之心,曹cāo了解,袁绍与他乃是发小至交,但因何进之事,两人交情便淡了,微作沉吟道:“cāo觉得本初并非明主……无那匡扶汉室之心。”
“孟德此话何意?”荀彧诧异问道。
“请问,袁绍为何举兵?”曹cāo反问。
“这还用问,讨伐董卓,锄贼扶汉。”陈宫回道。
曹cāo笑道:“但你可知道,董卓之祸又是怎么来的么?”
“知道?先帝中平末年,君臣昏昏,宦党擅权。
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把持朝政。何大将军为了剿除宦党,密召西方诸侯率兵入京勤王,却未料董卓狼子野心,欺君弄权,这才造成了董卓的祸乱。”荀彧道。
曹cāo一笑:“说得是啊。不过,你知道召诸侯入京的主意是谁出的吗?正是袁绍!是他向大将军建议,发诏引外将带兵入京!接下来的事则是有目共睹了--宦党之祸是没有了,可是董卓之祸却甚于宦党十倍!”
“呀!此等昏计竟是出自本初之手……唉,看来袁绍徒有虚名,缺乏远见卓识。”荀彧很是惊讶,当ri在家听说何进召外将入京,便知不妥,以为是那何进屠夫出生,买弄才智,才出此昏招。
曹cāo矜持地笑笑:“你可知道,当时谁极力反对召诸侯进京?谁最早看出董卓之祸必将大于宦官之祸吗?”
荀彧摇摇头。
曹cāo笑着指指自己:“曹孟德!那天,大将军与袁绍相商召藩镇入京勤王,我就在旁边,极力劝阻,不可引虎除犬,其结果断然是虎患大于犬害!可惜大将军不听,还辱骂我是宦官之后,这是他何氏一族自寻死路。”
“出了将军府后,我就曾扬言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看着曹cāo愤慨呼吁,荀彧不由长叹:“若听孟德之言,何至于此啊。”
“袁绍不投也罢,那今后孟德有何去处?”
对于前程,曹cāo显然早有打算,正声到“我yu先回陈留老家,招兵买马,发檄文给各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荀彧眼睛一亮,似被曹cāo忠义之言打动,便说道:“如此,文若愿鼎力相助将军。 ”
荀彧的投靠,让曹cāo诛杀董卓增加了不少,民意在汉,二人一路昼伏夜行,总算平安地赶到了陈留曹宅。
曹嵩见儿子毫发无损地归来,不胜之喜,忙命家人准备酒馔,大摆筵席,为儿子与荀彧接风。席间,曹cāo的一伙本家兄弟都相聚一起,叙旧畅饮。
尽管一路奔波,曹cāo此时却毫无倦意,将京中近况禀明父亲后,径直道:“父亲,眼下大乱之时,儿想举义起兵,成就一番大业!”
曹嵩沉吟良久:“儿啊,董贼势大,只恐一时难以为敌啊。”
曹cāo摇头微笑:“父亲,儿在京城之时,曾仔细观察,董贼虽独霸京师,手握朝纲,却只知道**、烧杀、贪夺、纵yu,心中完全没有百年大计,不过一国贼耳,虽握雄兵二十万,关中沃野之地,但败亡迟早而已!只要竖起义旗,广邀天下诸侯,何愁大事不成?”
曹嵩犹豫道:“真的会有诸侯人响应吗?”
“曹太公不必担心,渤海袁绍已经招兵买马,就为诛除董贼,孟德若义举定可名动天下。”说话者,正是同来的荀彧。
“对啊,伯父,我等这些堂兄弟,麾下早有二千壮士云集我曹家庄,就等孟德归来,今孟德有心,弟兄们定会支持他的。”一旁曹仁、夏侯惇等本家弟兄一同纷纷劝言着。
方才介绍,荀氏八龙之名,当过官的曹嵩早有耳闻,见自家年轻一脉都有此意,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既然吾儿心有大志,这曹氏家产可尽数变卖,所得钱财,你可用它来招募兵勇,打造战甲旗幡。”
曹cāo大喜:“多谢父亲。”
就在这时,堂下有家人匆匆来报:“太公,外面有一军士来报,说是江夏来的天使,来宣读圣旨。”
众人闻讯,不由怪异,来圣旨了,曹cāo刺杀董卓失败逃匿,定然被人发现,这难道是董卓捉拿他的圣旨,曹cāo何等人物,想靠一道圣旨,叫他回京自首,不会太小儿科了,董卓再蠢也不是到这个地步吧。
“叫他进来!”曹cāo挥手说道。
不一会,堂内众人沉默不语,一下安静起来,一名军服打扮的兵卒小跑进来,看着周围席宴之人都目光不善看着自家,有些害怕,想起自家的职责,又壮起胆子,将手中明黄圣旨直接交到曹cāo手中,并不做宣读。
曹cāo一愣,第一次见这样传旨模样的,不做多想,直接摊开一看,一目十行,几息将之看完,很快重重合上,脸sè有些沉默,转瞬就抬起头来,对那小兵说道:“但请回复你们陛下与金陵侯,到时曹某如约举兵。”
小兵拱腰行礼,一步步后退出去。
曹嵩担心地问:“阿瞒哪,这陛下是何旨意?”
曹cāo面沉如水,并不说话,将手中圣旨交给荀彧,后者迅速看完,叹了口,又转交给曹嵩。
曹嵩接过手来,迅速的摊开一览,想知道何事让儿子与荀彧一同沉默,这一看只见黄稠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家受难,董贼残害忠良,杀害太后,立陈留王为伪帝,如王莽在世,yu篡夺大汉四百年江山,今得蒙金陵侯舍命相助,在江夏复辟,昭告天下诸侯,特封渤海袁绍为车骑将军,总领关中诸侯,共讨董贼。”
曹嵩轻轻将圣旨合上,放在案上,叹道:“原来少帝还活着,被金陵侯从雒阳救到江夏,不是说他与何太后一同被董卓害死了吗?这江夏这位是真少帝,还是假的?”
曹cāo略作冷笑,指了指圣旨道:“在雒阳时,就有听闻少帝未死,被人救走的消息,我几经调查,却什么都查不到,以为不过市井传闻罢了,看来是董卓封锁的消息,那朱魁也是奉何进之令入京,却一直都没出现,暗藏周围,看来少帝是被他给救到江夏了,皇帝复辟,想那朱魁不敢作假,冒天下大不韪。”
“这大汉可是越来越乱了,本来一个董卓,现在又有少帝复辟,yu邀天下诸侯除董,还奉袁绍为车骑将军,这是朱魁的注意,还是少帝本事的意思,文若先生,你以为呢?”
对于圣旨的内容,荀彧也是极为震惊的,想了想答道:“我也认为江夏的却是少帝,看那圣旨上的印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这是传国玉玺,董卓也没得到,据说随同何太后一同消失了,看来是被少帝携带出宫了。”
“但那朱魁的心思,真是难测啊,话说他救出少帝,当居首功,讨伐董卓,也该自己当那盟主,却封那袁绍为车骑将军,位在他前,这下袁氏不在是四世三公,而是四公了,不是说他们有仇吗,竟真能为大义,而放下私仇,毕竟也对,袁绍名望在关东诸侯中越在他朱魁之上,由他出面,号召力最强。”
“只是不知朱魁是否是真心为国,但看朝野里对他的传闻,爱兵爱民,乃忠义之士,与董卓大大不同,可惜未曾一见,不敢妄下断言。”荀彧摇摇头,表示看不透。
曹cāo站起身来,环顾道:“朱魁,我与他见过一面,却是难以让人看透,但光从他从冒死从雒阳,营救少帝出宫,此一举便得天下人心,既如此,为今之计,董卓乃国家的敌人,乃首患,各诸侯间不该有嫌隙,理应携手除贼。”
“因此我决定,顺应此召,来年时,兵法雒阳。”
曹cāo的决定是很正常的,此刻董卓拥兵有二十万,而朱魁就三四万人马,实力相差太多,现下来说朱魁太弱了,还引不起各路诸侯的jing惕。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